临床治疗腹痛及鼓胀课件_第1页
临床治疗腹痛及鼓胀课件_第2页
临床治疗腹痛及鼓胀课件_第3页
临床治疗腹痛及鼓胀课件_第4页
临床治疗腹痛及鼓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 痛 一、概述 定义 腹痛: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的部位发生疼痛。 -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 腹中 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 足三里、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 故外邪侵袭,内有所伤,引起: 脏腑气机失调, 邪气阻滞腹中, 经脉运行不畅, 脏腑经脉失养等,均可致腹痛。 本节:内科病证。 不讨论:外科、妇科的腹痛。 另外,痢疾、霍乱、积聚、臌胀 和虫证等的腹痛参考有关章节 。 源流 内经提出寒邪、热邪客于肠胃致腹痛 。 素问举痛论: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 ,小络急引故痛。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 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提出与脾胃、大小肠、膀胱等有关。 仲景论述全面 诊法: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 辨证、用药:开创先河。 金匮要略腹满: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者黄自去”。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 宜大柴胡汤”。 范围: 急慢性胰腺炎、胃肠痉挛、不完 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 型过敏性紫癜、肠道易激综合征 、消化不良性腹痛、输尿管结石 、腹型荨麻疹、腹型癫痫等。 二、证候特征 1.部位: 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又可分为脐腹、小腹、少腹。 2.性质: 隐痛、胀痛、冷痛、灼痛、绞痛、刺痛 特点: 外无胀大之形,触之腹壁柔软,压之痛剧 ,但无反跳痛,其痛可无持续性,亦可时 缓时急,或常反复发作,疼痛发作或加重 。 3.诱因: 饮食、情志、受凉、劳累、天气。 4.伴随症:饮食、大便失常。 !腹痛常牵挚其他部位作痛,其痛或固 定不移,或走窜不定。 三、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 六淫之邪,侵入腹中,均可引起腹痛。 伤于风寒: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 则痛。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 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 ,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1.外感时邪 伤于暑热 寒邪不解,郁而化热 湿热壅滞 “热气流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 ,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传导失职 腑气不通 2.饮食不节 无规律:暴饮暴食-饮食停滞 肥甘、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肠胃 生冷-寒湿内停 误食:馊腐、不洁; 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 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 偏 食 3.情志失调 抑郁恼怒 忧思伤脾 肝郁克脾,肝脾不和 气机不利,腑气通降不顺 3.情志失调 气滞 血瘀; 或跌扑损伤,络脉郁阻; 或腹部手术,血络受损; -腹中瘀血,血瘀腹痛。 证治汇补腹痛:“暴触怒气,则 两胁先痛而后入腹”。 4.阳气素虚 素体脾阳不振 或过服寒凉 -脾阳衰惫,气血不足 ,不能温养脏腑。 损伤脾阳 寒湿内停 诸病源侯论久腹痛:“久腹痛 者,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 连滞不歇,发作有时,发则腹鸣 而腹绞痛,谓之寒中”。 久病 脾胃阳虚 肾阳不足 迁延不愈 总之 病因:寒、热、虚、实、气、血等 常相互联系,或相兼为病。 寒邪客久,郁而化热-郁热内结; 气滞作痛,血行不畅-瘀血内阻; 以及寒热并见、虚实挟杂、气滞血瘀 等。 因此: 详审见证,辨明其因 正确诊断,恰当治疗 总之 病机:不通则痛 实痛: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情志以 及虫积跌仆-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 行不畅,经脉流行阻滞 虚痛:气血不足,阳气虚弱-脏腑经 脉失于温养,气血运行无力 四、诊断: 部位: 性质及特点:一般不甚剧烈,且 按之柔软,压痛较轻,无肌紧张及 反跳痛。 四、诊断: 诱因:饮食、情志、受惊 X线、B超、CT、MR以及实验室 指标等。 排除外科、妇科、他病腹痛。 五、鉴别诊断 1、胃痛 胃痛腹痛 部位心下胃脘胃脘以下 伴随症:胃脘部症状胃肠的症状 二者关系同居腹中,常兼见 2、他病: 痢疾: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 霍乱:多伴有吐泻交作; 积聚:腹内包块; 臌胀:外形胀大、皮色苍黄、青筋暴露 腹痛: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他病以腹痛为初起见症 3、外科腹痛 外科: 先腹痛后发热 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 肌紧张和反跳痛。 内科: 先发热后腹痛 疼痛不剧,压痛不明显 腹部柔软,痛无定处。 !外科-及时会诊。 妇科腹痛 部位:多在小腹, 与经带胎有密切的关系 -痛经、流产、宫外孕、输卵管破裂 !及时妇科检查-明确诊断 六、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性质 寒痛: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 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痛减 。 热痛:腹痛急迫,痛处灼热,时轻时 重,腹胀便秘,得凉痛减,痛在脐腹 。 1.辨性质 气滞: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 定,攻撑作痛,得嗳气则胀痛减轻 血瘀: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 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 伤食:脘腹胀满,嗳气频繁,嗳后稍 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 1.辨性质 实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 而有形,痛势不减,得食则甚 虚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 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痛增 2.辨急缓 急性:突然发病,腹痛较剧,伴随 症状明显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 不节,蛔虫内扰。 慢性:发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 绵绵,疼痛不甚,多由内伤情志, 脏腑虚弱,气血不足。 (二)治疗原则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滞者通之,瘀者散之,审 证求因,审因论治。 (二)治疗原则 腑:不通则痛,通为顺,降为和 故: 审因论治 + 通法 通法并非单纯泻下,应在辨明寒热虚 实而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辅以理气痛 导之品,标本兼治。 !用药不可过用香燥,应中病即止, 景岳全书心腹痛:“凡治心腹痛证 ,古云痛随利减,又曰通则不痛,此以闭 节坚实者为言。若腹无坚满,痛无结聚, 则此说不可用也,其有因虚而作痛者,则 此说更如冰炭”。 !久痛入络,宜加入辛润活血之剂。 七、分证论治 1.寒邪内阻 主症: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痛减 ,遇寒尤剧。 兼次症:恶寒身蜷,手足不温,口淡不 渴,小便清长,大便自可 舌象:苔白腻 脉象:沉紧。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 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1.寒邪内阻 寒气上逆:腹中雷鸣切痛,胸协 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温中降 逆; 内外皆寒:腹中冷痛,身体疼痛 -乌头桂枝汤温里散寒; 1.寒邪内阻 寒滞肝脉:少腹拘急冷痛-暖 肝煎暖肝散寒; 寒实积聚:腹痛拘急,大便不 通-大黄附子汤以去寒积。 附子理中 丸、乌梅丸、温脾汤 。 2.湿热壅滞 主症:腹部胀痛,痞满拒按。大便秘结, 或溏滞不爽 兼次症:胸闷不舒,烦渴引饮,身热自汗 ,小便短赤 舌象:苔黄燥或黄腻 脉象:脉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 方药:大承气汤 方中大黄苦寒泻热,攻下燥屎; 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破结;厚朴 、枳实破气导滞,消痞除满。 湿热较重:大便不爽-去芒硝,加栀 子、黄芩、黄柏; 2.湿热壅滞 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 结-大柴胡汤; 肠痈:小腹右侧疼痛-大黄牡丹皮 汤。 选用厚朴三物汤、枳实导滞丸等。 3.中虚脏寒 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 冷,痛时喜按。 兼次症: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 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 肢冷,胃纳欠佳,面色无华,大便溏 薄。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 方中桂枝、饴糖、生姜、大枣温中补虚;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3.中虚脏寒 可加黄芪、茯苓、人参白术等助益气健脾 之力; 加吴茱萸、干姜、川椒、乌药等助散寒理 气之功。 腹中大寒痛,呕吐肢冷-大建中汤温中 散寒; 3.中虚脏寒 脾肾阳虚:腹痛下痢,脉微肢冷-附子 理中丸; 大肠虚寒:积冷便秘-温脾汤 中气大虚:少气懒言-补中益气汤。 选用当归四逆汤、黄芪建中汤。 4.饮食停滞 主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 。 兼次症: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 粪便奇臭,或大便秘结 舌象:舌苔厚腻 脉象:脉数。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 方中大黄、枳实、神曲消食导滞;黄 芩、黄连、泽泻清热化湿;白术、茯苓健 脾和胃。 尚可加木香、莱菔子、槟榔以助消食理气 之力。 食滞较轻,脘腹满闷-保和丸消食化滞。 5.气机郁滞 主症: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 兼次症:痛引少腹,时聚时散,得嗳气矢 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 舌象:苔薄白 脉象:脉弦。 5.气机郁滞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舒肝 理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川芎行 气活血。 气滞较重:胁肋胀痛-川楝子、郁金 ; 5.气机郁滞 痛引少腹睾丸:橘核、荔枝核、 川楝子; 腹痛肠鸣,气滞腹泻-痛泻要方 ; 少腹绞痛,阴囊寒疝-天台乌药 散。 6.瘀血阻滞 主症: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 刺。 兼次症:甚则腹有包块,经久不愈, 舌象:舌质紫暗 脉象:细涩。 6.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 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 痛;小茴香、肉桂、干姜温经止痛。 术后作痛-泽兰、红花; 6.瘀血阻滞 跌仆损伤作痛-丹参、王不留行,或 吞服三七粉、云南白药; 下焦蓄血,大便色黑-桃核承气汤; 胁下积块,疼痛拒按-膈下逐瘀汤。 常用中成药: 藿香正气丸 喇叭正露丸 保济丸 金佛止痛丸 香砂养胃丸 香砂六君子丸 腹可安 八、转归预后 体质好,病程短,正气尚足者预后良好 ; 体质较差,病程较长,正气不足者预后 较差; 身体日渐羸瘦,正气日衰者难治。 若腹痛暴急,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 ,脉微欲绝者,为虚脱之象,如不及时 抢救则危饴立至。 九、预防保健 寒痛者要注意保温; 虚痛者易进食易消化之食物; 热痛者忌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 ; 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 气滞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鼓 胀 概 述 定义: 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 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 腹内,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 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 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 。晚期可出现吐血、便血、昏迷等 症。 病机: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 概 括 临床特征: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 暴露。 病位:肝脾(肾) 二、源流 (一)关于鼓胀病名的论述 1内经首称鼓胀。 灵枢水胀篇:“鼓胀如何?岐伯曰:腹胀,身 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 2诸病源候论称为水蛊。 诸病源候论水蛊候:“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 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名水蛊也”。 3医宗必读称为蛊胀。 水肿胀满:“蛊胀者,中实有 物,腹形充大,非虫即血也”。 4证治要诀称为膨亨、蜘蛛蛊 。 蛊胀篇说“盖蛊与鼓同,以 言其急实如鼓,非蛊毒之蛊也,俗 称之膨亨,又谓之蜘蛛病”。 5景岳全书称为单腹胀。 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篇 说“单腹胀者,名为鼓胀,以外 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象如鼓 ,故名鼓胀。” (二)关于鼓胀病因病机的论述 1内经:浊气在上,或热邪为患 2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与感染“ 水毒”“寄生虫”有关 3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属阳 热为患 4李东垣兰室秘藏:脾胃虚弱 5朱丹溪格致余论:湿热相生为 患 6张景岳景岳全书:饮食不节, 饮酒过度 景岳全书肿胀篇:“少年饮酒无 节,多成水臌”。 7喻嘉言医门法律认为症、积 块,可转化为鼓胀 (三)关于鼓胀治疗的论述 1晋代葛洪首次提出放腹水的治法,至今 是临床治疗鼓胀的一个重要的治标方法。 2明代李中梓医学入门提出补中行湿 消积的方法。 鼓胀篇曰:“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 水,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 断盐酱”。 三、范畴 西医学的肝硬化腹水及其他 疾病出现类似鼓胀的证候时, 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1 、黄疸、胁痛、积聚迁延不愈。 黄疸失治 胁痛迁延 病久于肾, 开合不利 最终气、血、 渐成鼓胀 积聚迁延 水湿内停 水互结 2、情志不遂 气机不利,血行不畅脉络瘀阻 气 血 鼓 忧思恼怒 水 胀 肝失调达 互 结 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水湿潴留 3、酒食不节 脾胃受伤,运化失职,水湿内生,困阻中焦 气 嗜酒过度 血 鼓 嗜食肥甘 水 胀 土壅木郁,脾病及肝,肝失疏泄,气滞血瘀 互 结 4、血吸虫感染 气 感染血吸虫 治不及时 肝伤而致气滞血瘀 血 鼓 疫水接触, 水 胀 虫阻络道,内伤肝脾 脾伤而致水湿内停 互 结 病机关键: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其中: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是基本条件; 脾失健运,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及肾失气化, 水湿停滞,是要因素。 病变性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 标实-气滞、血瘀、水停之侧重。 病变脏腑:肝、脾、肾 诊 断 1、症状: 初则脘腹作胀,食后尤甚 继则腹部胀大,面色萎黄、乏力、纳呆等。 日久则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则腹部青筋 暴露,脐心突出,四肢消瘦,或下肢浮肿 。 常有小便不利,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出 血倾向。 诊 断 2、体征:胁下或腹部积块,腹部有振水音 ,黄疸,手掌赤痕,面颈胸臂可见朱纹 丝缕。 3、病史:黄疸、胁痛、积聚病史。与酒食 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有关。 4、理化检查:肿瘤标志物、B超、X线食道 钡餐照影、腹部CT、腹水穿刺。 腹部胀大 腹腔肿瘤 从腹腔切出 的肿块 血痣 红丝赤缕 舌苔白腻 舌苔白腻水滑 舌红苔黄腻 五、鉴别诊断 1、与水肿鉴别 水肿 鼓胀 2、积证 鼓胀腹部胀大,可见腹水, 腹壁青筋暴露。 积证腹内结块,或胀或痛, 腹部无明显胀大,无腹水,可诱 发鼓胀。 3、痞满腹中自觉有胀满之感, 按之柔软,无胀急 鼓胀腹部胀满,且有腹部胀 大或胀急之状,腹壁青筋暴露。 腹内有积块。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标实 偏于气滞 1)症状: 两胁胀满,善太息,嗳气,或得 矢气后腹胀稍缓,口苦脉弦。 2)体征: 腹部膨隆,脐突皮光,嗳气则舒 ,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称为“气鼓” 偏于血瘀 1)症状: 四肢消瘦,腹壁脉络显露,胁下 或腹部痞块,面色黎黑,面、颊、胸臂血 痣或血缕,肌肤甲错,手掌赤痕,唇甲紫 暗,舌有瘀斑 2)体征: 腹大坚满,青筋暴露,内有积块 ,按之胀满疼痛 称为“血鼓” 偏于水停 1)症状: 周身困乏无力,溲少便溏或 有下肢浮肿 2)体征: 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或腹 中有振水音,按之如囊裹水,称为“ 水鼓” 2、辨本虚 偏于脾气虚:面色萎黄、神疲乏 力、纳呆食少,舌淡脉弱。 偏于气阴两虚 :脾气虚+口干不 欲饮、饥而不纳、五心烦热,舌红体 瘦。 偏于脾阳虚 :面色苍黄,四肢不 温,大便溏薄。 2、辨本虚 偏于脾肾阳虚:脾阳虚+腰膝 酸软,冷痛,男子阴囊湿冷、阳 痿早泄,女子月经期短,量少色 淡。 偏于肝肾阴虚: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心烦少寐,齿鼻钮血 舌红少苔。 二、治疗原则: 1、治疗原则:攻补兼施;(早期 去邪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 期以补为主) 2、治疗大法:理气消胀、活血化 瘀、利尿逐水、扶正倍本 三、分证论治 1、鼓胀早期 主症: 腹大胀满,叩之如鼓,持久不减。 兼次症: 胁下胀满或疼痛,纳食少馨,食后脘 腹胀满益甚,以嗳气或矢气为候,肢体沉困 乏力,小便短少。 舌象:舌质暗,或有痕点,苔白腻。 脉象:弦滑。 治法:理气和血,行湿散满。 方药:以木香顺气散为主方。 方中积壳、木香、青皮、陈皮、厚 朴、乌药上中下三焦气机一起疏理, 再配合香附、川芎、桂心,气血并调, 以期气血调畅而消腹胀;苍术、砂仁 理脾行湿以散满;甘草和中。 若胁下胀满或疼痛明显时,可加 柴胡、郁金、延胡索、苏木等疏肝 理气止痛之品。 若胁下痞块,痛如针刺,可加赤苟 、丹参、三棱、我术、生牡捕等活 血行痹,软坚散结之晶。 若纳食少馨,食后院腹胀满,加保 和丸,消食导滞。 若肢体沉困,小便短少,可加 车前子、泽泻、猪苓、夜苓等化 湿利水药物。 腹胀明显时,也可加黑白丑 、大腹皮、莱藤子、薤白等以下 气除满消痞。 余毒未清者,可加入板蓝根 、土夜苓、虎杖等清热解毒药。 2.鼓胀中期 主症:腹大坚满,撑急,动之有振水声 。 兼次症:面色苍黄无华,神疲肢怠,脘 腹痞胀,不敢进食,口喝不欲饮,颈 部、面颊或胸背部散在红痣血缕, 腹皮脉络怒张,手掌赤痕,大便或秘 或糖,小便短少。 舌象:舌质淡,体胖有齿痕,或紫暗,或 有痕斑,舌苔厚腻。 脉象:沉细滑。 治法: 扶正行气,化瘀利水 方药:扶正以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 。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以调营饮 为主方。 若腹水明显,伴下肢浮肿,舌苔 白腻者可加干姜、桂枝或肉桂 、附子,振奋脾阳。 也可再加泽泻、赤小豆、防 己等增强除湿利尿之力, 或应用实脾饮以温中健脾,行 气利水。 若腹大坚满,脘腹撑急,烦热口苦,小便 赤涩,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湿 热互结、浊水停聚 中满分消丸-既清热化湿、理气燥 湿、淡渗利湿,又护卫中焦。 若湿蕴化热而发黄-茵陈、土茯苓、 金钱草等清利湿热 或加用菌陈蒿汤。 若小便赤涩不利,可加滑石、通 草、蟋蟀粉以利窍行水; 若气阴两虚,舌质嫩红,可加沙 参、玉竹、麦冬以养阴益胃; 若气血两虚,舌淡,心悸少寐,可 加当归、首乌、阿胶等以养血宁 心; 若湿浊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 吐,可加半夏、陈皮、生姜、竹茹 等和胃降逆; 若伴有齿衄、鼻衄,可加入滋 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如女贞子 、旱莲草等; 若腹水胀满太甚,伴见喘促不宁加 : 炙麻黄、杏仁、桔梗宣肺利水, 桑白皮、茺蔚子、椒目泻肺利水 批把叶、瓜萎皮润肺利水。 、 此期: 常用木香、大腹皮、槟榔行气消胀, 兼可利水。 益母草、泽兰、水红花子活血祛瘀, 也兼除湿。 白术、猪苓、夜苓、车前子,专司利 水除湿。 黄芪、黄精健脾益气,扶正怯邪。 标本兼顾,以期消除胀满。 若腹水严重,常法不效时,可选用 攻逐利水法。 使用攻逐原则: 腹水严重,腹胀撑急难忍;患者当能 承受攻逐之力,脾肾未败; 中病即止,或腹水退其七、八即止; 攻逐之后,调理脾胃,以巩固疗效。 常用方舟车丸、十枣汤。 3.鼓胀晚期 正虚邪恋 主症: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 兼次症:神倦懒动,气短声怯,骨瘦如柴, 面色苍黄或恍白,或腰膝冷痛,畏寒肢 冷,男子阳萎,女子停经;或五心烦热,肌 肤甲错,头晕耳鸣,少寐盗汗等。 舌象: 舌质淡,体胖,苔白,或舌红少苔。 脉象: 沉细弱。 治法: 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为主。 方药: 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 + 济生肾气 丸化裁。 滋补肝肾-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 饮为主。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振奋中阳; 济生肾气丸-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脾肾阳虚者,两方可以交替服用。 麦味地黄丸-肝脾肾之阴一起补养; 滋水清肝饮-滋补肝肾,又疏肝健脾 活血。 治疗原则: 正虚为主,治疗只宜缓图,不可求其 速效,更不能以治标法投之,再伤正 气。 本期也可由于诱因作用,变为本虚标 实之证,又当以中期之法处理。 鼓胀出血 主症:腹大胀满伴出血。轻者呕吐物 中夹有鲜血或血块,或大便色黑。重 者吐血盈碗盈盆,或大便暗红而溏薄 。 兼次症:口干口苦,胃脘灼热,肠鸣腹胀, 或心悸气短,汗出肢冷。 舌象:舌质红,苔黄,或舌谈。 脉象:弦滑而数,或沉细而数。 治法:泄热宁络,凉血止血; 气血耗伤者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