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5部分 作文 第八讲 结构——合理布局结构,让层次清晰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5部分 作文 第八讲 结构——合理布局结构,让层次清晰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5部分 作文 第八讲 结构——合理布局结构,让层次清晰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5部分 作文 第八讲 结构——合理布局结构,让层次清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八讲第八讲 结构结构合理布局结构,让层次清晰合理布局结构,让层次清晰 好的作文,不仅要在内容上做到“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 ,还要在结构形式上做到 “言之有序” 。如果把文章主题比作人的“灵魂” ,材料比作人的“血肉” ,那么结构就像人 的“骨骼” 。骨架好,身材就好,心态也好;反之,肉体就会疼痛,心灵也备受折磨。所以, 如何根据文章内容和体裁的需要,把要说的“话”自然、连贯、完整、巧妙、周密地表达 出来,对写好一篇作文来说至关重要。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 的意思” ,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各地中考作文的写作要求。 , 技法荟萃) 特受青睐的作文结构 文章好的结构如模特身材,产生婀娜多姿、令人赏心悦目的形体魅力,也容易在阅卷 场上以熠熠光辉吸引评卷老师的双眸。 怎样的形式更容易具有形体魅力呢?从结构布局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1画面组合 画面组合,也叫片段组合,或“蒙太奇”手法,就是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几个 生动、典型的生活片段、故事情节或景物描写等,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 主题。在中考作文中,有的同学利用这种手法,将那些时间或空间跨度大、线索纷繁的材 料串联起来,灵活巧妙地诠释主题,体现了组材能力和写作的应变能力。 一般格式为: 【佳作欣赏】 面带微笑忆童年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现实中的梦,是梦里含泪的微笑。(题记挺有味道,也能点题。) 题记 童年,有许许多多善良的人给予我微笑,让我欢欣,令我愉悦。这些纯真的微笑,让 我的童年充满幸福。我愿将这些微笑一一翻阅,并附上我的微笑,永存它。 微笑栀子花 “栀子花开,so white”美丽的栀子花,如此之洁白,引得我和外婆驻足观赏。 年幼的我看到如此白皙的花儿,又看看自己黝黑的皮肤,不禁怯怯地问:“外婆,你觉得 我能变得像栀子花那样纯白吗?”外婆安详地看着我,嘴角一翘,露出一个甜甜的微笑, 并和蔼地对我说:“好孩子,不用担心,长大后就会变白!”(确实是童年的往事,但不是 “长大后”的现实。笔触也很配合“童真” ,纯真、简约如画。) 美丽的栀子花中,是外婆甜甜的微笑。在这甜甜的微笑中,我安然入梦!(扣住“微笑” 意象,点本节题,也点主题,十分紧凑。) 微笑杨柳树 杨柳,魁拔也。老家门前有一排高大的杨柳,那个高,真是高不可攀啊!可那时的我 偏偏想爬上去一探究竟。于是,我问爷爷:“爷爷,你说这些杨柳高吗?” “嘿嘿,它们当然高了!”爷爷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我能不能爬上去呢?”我急切 2 地追问。 看着好探究的我,爷爷不禁笑了起来,微微地笑。我从他的双眼看出了他心底的快乐。 许久,爷爷才边抚摸我的头边说:“小子,要想上树还要多吃几年饭哪!哈哈!” 魁梧的杨柳哟,让我想起了爷爷的微笑,是那么快乐,那么自在。 微笑树上蝉 一到夏天,聒噪的蝉声便阵阵传来。池塘边,大树上,到处有蝉的合唱歌声。我和小 伙伴们来到一棵树下,循着声音仔细寻找蝉。一个伙伴突然高叫,伸出手指:“看!有只 蝉在这里!”我们沿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一只鸣叫正酣的蝉。这时,小伙伴欢欣 起舞,喃喃自语道:“还是我的眼睛最明亮,最明亮!那只蝉是我的!”我们一伙看到他 如此沾沾自喜,都暗自窃笑。大家一齐对他微笑,只有我忍不住爆发出咯咯的笑声:“恭 喜你呵!” 树上鸣叫的蝉啊,你唤醒了童年伙伴们的微笑,天真调皮的笑。对了,还有我那爽朗 的笑!(选例变换角度,丰富了童年的内涵。) 童年中的历历往事,如风如梦。让微笑永远定格在纯真的童年里!想起那快乐的童年, 我又忍不住微笑了。(再扣“微笑” ,点题。首尾呼应,画卷合拢,成一个圆轴。) 【亮点扫描】 三个画面,选材很妙,落点很小;寥寥数语勾勒人物,生动真实,画面的意蕴却丰富, 共同构成了清新、动人的画卷。面对这样的画卷, “长大后” ,不梦忆也难。值得一提的是, 作者写童年,心能回到童年,笔下却不造作,语气始终是平静、自然的。这在写童年的文 章里,是很难得的,也是比较少见的。 2 2尺水兴波 短短篇幅,情节发展却能一波三折,这就是尺水兴波。其目的是吸引读者,达到引人 入胜的效果。 (1)巧设悬念 设置悬念的关键在于“巧” ,设置在适当之时、适当之处。悬念可设置一处,也可以设 置多处,环环相扣,当读者的欲穷其源之心达到一定程度时,方抖开谜团,文章也同时戛 然而止。这会使文章结构曲折多姿,给人一种回味无穷之感。 (2)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运用诀窍是:抬得高,跌得重;“抬”是手段, “跌”是目的。行文中,宜多 在“抬”上下功夫、做文章,但实际力量全在“跌”上。 “抬”是为了造成更大的陡势,更 高的高度,使后面能够跌得沉重、有力,获得强烈的效果。 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是指作者大力赞扬的对象,却先贬抑;等到时机成熟,再 颂扬。即作者对写作对象先有某种负面看法,后来又在原来基础上否定了看法,得出一个 新结论的写法。这里的“抑”是“扬”的铺垫,使得“扬”更有力、更突出。 (3)误会法 由误会引起矛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就是误会法。它求新、求意外,但又 须真实得有道理。只有符合情理的人和事,才能波澜曲折,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 征,使作品引人入胜,意味深长。 【佳作欣赏】 名 师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 8 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 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3 (一贬“外形”不英俊。)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 习。等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 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 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 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 传”(二贬“开场”不威严。)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 怎么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 讲课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 气氛极为活跃,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初扬“讲课”生动有章法。)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被点的 学生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 王旃没有老老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 然后一脸坏坏地笑望着名师,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 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了这么一个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 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碰过,不过他没 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现在轮到这位倒霉 的名师了。(插叙一段,名师“倒霉”成必然。如何化解?开启下文。) 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 行使一下我的权力,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三贬“问字”字不识。)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原来,初“扬”不是目的,只为引出此处尴尬。)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 “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 字我也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 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旃(zh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二扬“诚意 请教”读音。) “嘿,寓意不错。 ”名师伸出了拇指, “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是我的一字之 师了。 ”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 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三扬“一字认师”出意料。高潮,也是结 局。如潮掌声是最高的波澜。) 【亮点扫描】 本文波澜起伏,具体情节如下图: 本文先抑后扬,但却不是直抑直扬。名师第一印象很一般,可是讲课带来了情感提升, 这是第一次波澜起伏;王旃刁难一发, “讲课好”顿时化为乌有原来“讲课好”只为引 起刁难,这是第二次波澜起伏;名师的真诚和谦逊巧妙化解了这场危机,故事在掌声中收 笔,这是第三次波澜起伏。三次起伏,人物形象也在这跌宕中鲜明动人起来。 3 3一线贯穿 清代学者刘熙载讲, “唯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 ,就记叙文而言,有一 条乃至多条线索,可以把丰富而散乱的材料串联缝合,组合成浑然一体的艺术珍品。 4 打造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能让文章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条理性,不容易偏题跑题。 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线索可以是实体的物,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等。在文章写作前 打造一条线索,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 (1)特定“实物”一线串 以一个具体的实物来结构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巧妙地展开故事 情节。如重庆一考生的中考作文“因为有了期盼” ,以“风铃”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对父母 的理解。 (2)特定“事件”一线串 记叙文以叙事为主,因此以事件为线索是记叙文常用的线索安排方法。故事情节常包 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事常有起因、经过、结果。所以,交代事件时,要依其过程 清楚交代它的来龙去脉,以便给人完整的认识。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全 文是紧紧围绕“爬悬崖”这一核心事件展开的,具体线索脉络为:“小伙伴提议爬悬崖 跟随伙伴爬悬崖不幸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