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颁教材省市级培训会议讲话稿:研读教材,用好教材_第1页
部颁教材省市级培训会议讲话稿:研读教材,用好教材_第2页
部颁教材省市级培训会议讲话稿:研读教材,用好教材_第3页
部颁教材省市级培训会议讲话稿:研读教材,用好教材_第4页
部颁教材省市级培训会议讲话稿:研读教材,用好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颁教材省市级培训会议讲话稿:研读教材,用好教材 在中国社会改革的大语境里,创新是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旋律。我们作为语文教育的业内人,可以看到新的教育思想、理念、经验等正被不断创造出来。本世纪初教育部启动课程改革,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那时“综合性学习”、“对话”、“教学方式的改变”等成为一时热点。 2004年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三级课程体系”、“领域、学科、模块”、“必修与选修”“学分制”等的提出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2011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试行稿首次给语文课程做介 定,提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应用的综合性课程”,于是“语用”这个词一下子火了。目前正在酝酿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定位在四个维度: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还首次确定了内容标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整本书阅读”成为重要关注点。 在教育变革的环境里,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呢?仅就今天的教材培训而言,谈两点意见。 一、在变革之中应该传承优良教学经验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大发展和大变革的时代,我们要正确理解把握国家教育政策,转变思想观念,在行动上不断做出适 应性变革;可是,还有什么是较为稳定的,或者说是不变的,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要不断坚守的?要知道秉持传统与积极变革都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恪守两块研究阵地:教材与教法。我们都承认,教学是教师的专业所长;具体而微,就是说一个老师要能够站住讲台,会讲课。上课,是教师的本事;而上好课就需要研究教材与教法。所谓的教育改革其实是基于一个教师的主体任务 教学,不断做加法的一个发展过程。教学 +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评价、教学 +研究、教学 +专业发展,这些方面的变革与教师发展模式,是不是可以概括当前教育发展中所 不断丰富内容、增加要求的改革选择呢? 我们如果聚焦在这个相对稳定的教学部分就会发现,任何变革,这里指的是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的各个方面,在思想、理念、政策落地的时候,都需要研究怎么把教材所呈现的知识转化为教学组织形式,也就是一节课里的教学流程和应用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研究是实施教学的重要基础 下面从如何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来就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的改革提一点建议。 (一)要看到当前的一系列教育变革最终目的都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书与育人,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做“经师”容易而 做“人师”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传统的教育如此,现代教育更强调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培养未来可以更好建设和服务社会的人才。我们都应该看到,当前社会发展转型非常艰难,甚至出现了蜕变的阵痛,而教育转型也是顺应这个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或许有两个问题是教育不可回避的:一是我们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可是当前社会发展出现了分化,客观存在区域、城乡和校际的不均衡,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也不同了。在很多经济发展快速的区域,人民的教育需求日益追高,现实教育中的优质资源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具体来说,他们需要选择适合学生自己发展的教 育,教育要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他们要择校、择班、择师,可是现在的教育提供的是简单内容、共同基础,齐头并进,吃大锅饭式的学习服务 开启开全课程、重视核心课程实施,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得不到重视。所以,教育资源的供给存在矛盾。二是,现实社会发展,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上存在严重失衡。我们的物质生活在逐渐改善,可是随之出现了很多现实社会问题,这些都跟人的素质有关,都跟文化有关。诸如,“老年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这样的讨论,说明有一大批人都感觉不适应社会发展;社会恶性事件频发,街头屡次出现了扶不起来的老人等现象,这 也说明社会价值的改变已经在扭曲人格,造成全社会的道德滑坡。这种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对于教育提出了严峻考验。教育要培养有知识的人,有能力的人,还应该培养有素质的人,有道德水平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部颁教材的研读中,我们需要努力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坚持主流价值观。 (二)语文教材的知识载体具有特殊性,基于文本的教学一定是持之以恒的。 语文教学改革中,不可回避一个问题:语文课程缺乏主体性知识,更不用说知识体系了。现在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内容标准,以学习任务群为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这个任务群, 主要体现为促进一个人知识发展的学习任务。这个任务群,还不同于科学学科的知识点与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落实学习任务群,必然还需要做知识的清晰化呈现。诸如核心素养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其知识还是会融于文本之中。课文是语文知识的基本载体。 我们反对教教材,主张用教材教。可是在实践中,老师们习惯的还是教教材,这是为什么?因为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基于文本的教学。我们落实学习任务群,我们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几个维度的发展,是不是都要聚焦在课文?发展语言能力,就要在文本阅读基础上,不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 ,就需要基于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剖析文字背后的写作意图,达成理解;提高鉴赏能力,更离不开对于文本语境意义的把握和文本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分析;“文化”是个泛概念,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也需要在文本中获取信息。 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就是教学生读书的问题。再具体一点就是要会读课文,学好教材。我建议老师们教书,也要自己读书。每一篇课文,都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提炼出来教学的具体内容 这就是所谓的知识。 (三)从阅读教材到组织教学,这客观需要教师做好教学预设。 教学的改革,或许是从教材研究 也就是备课 开始的,可是就教学的实施而言,我们还需要做好教学的预设。在教学改革中,一度出现形式主义泛滥,甚至有的老师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由,不去研究一篇课文阅读中的关键环节和和核心问题,也不去思考核心问题如何思考和预设答案。这种缺乏预设的课堂,非常自由而盲目,教学效率无从谈起。 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课感。有经验的老师对于上课有感觉,他有长期的经验积累,知道一节课是如何推进和发展的。所以,备课时,他可以细致描绘这节课的问答和师生活动。这节课在虚拟状态下,他可以演示出来。年轻老师则缺乏这个本事。他只是告诉你,我上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他以为只要内容和知识是确定的,然后学生就可以获得,或者老师告诉学生就行了。在他们的认识中,知识是第一位的,他们不懂得知识需要学生内化,没有师生的互动不存在教学,没有教学的组织就无法推动思维发展。语文学习中有这个特点,一个问题抛出后,教师紧接着给出答案,学习过程就被缩短了。这好像很省事。例如学生阅读中遇到一个生字,他来问老师,老师说了他就会了。语文教学如果就是这样的问答形式,那么就等于取消了学生的思考和独立学习,他怎么会发展出学习能力呢? 教师在教学预设中一定要把学生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设计适宜的师生活动。 (四)教材是个例子,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不同课文的功能。 教材是选文式的,这个编写教材的模式没有改变。因而教课文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过去,我们教课文模式化了,没有差异。按照文本脉络,从头教到尾。这是一种教学策略,叫做解构;读课文叫做解读。这类似于医生做解剖,课文被老师肢解了,七零八落。其实,课文入编教材有不同的功能。有的是定篇,经历历史长河淘洗还被传承下来,具有经典意义,要全面学习;有的是例文,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有的是样本,即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课文作为一个模 板来学习;有的是用件,也就是课文中有一个特点,也是优点,可以为学生示范。 我们研究课文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功用的分析上。我们还应该看到,文本学习中文与意是不可剥离的。在不同的时代,文本的阅读意义不同。我们除了要研究文本初创时的时代意义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把握其现实意义。课文是精读的重要部分,我们不要浪费了资源。教师要精读课文,对于核心素养几个维度,文本的知识要有清晰化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把课文的优势部分呈现出来,由此引导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