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地区土壤蒸散发计算模型研究-论文_第1页
华北平原地区土壤蒸散发计算模型研究-论文_第2页
华北平原地区土壤蒸散发计算模型研究-论文_第3页
华北平原地区土壤蒸散发计算模型研究-论文_第4页
华北平原地区土壤蒸散发计算模型研究-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华北平原地区土壤蒸散发计算模型研究(吕增起 付学功) 摘要:土壤蒸散发量的计算,在墒情预报、降雨径流计算及水资源评价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水力式土壤蒸发器及其配套的气象、辐射、水面蒸发仪器观测资料,综合考虑“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对土壤蒸散的影响,建立了适于黑龙港流域的土壤散量计算模型。 关键词:土壤蒸散发 含水率 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 地热传导 1、 土壤蒸散发影响因素 土壤蒸散发包括土壤蒸发和植物蒸发,是半干旱半湿润的黑龙港地区水文循环主要的支出项。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对大自然改造 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土壤蒸散发量在水文循环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局部地区、部分年份的蒸散发量甚至大于降水量 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外流域引水量的一部分也消耗于蒸散发。区域蒸散发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土壤、气象、作物三个方面。 壤因素 影响土壤蒸散发的土壤因素可分为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土壤质地及结构、土壤色泽与地表特征。 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水分蒸发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2 / 10 量高时,土壤蒸发实质上接近自由水面蒸发,蒸发率比较稳定。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非饱和渗透系数降低,补给蒸发的水分响应减少。当土壤含 水量减少至非饱和渗透系数接近零时,土壤蒸发全部以水汽扩散方式进行。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埋深越浅,土壤蒸发量越大。如果地下水面接近地面,其蒸发量甚至大于光滑水面的蒸发量。因为蒸发表面面积增大了、反射率减少了。 土壤质地及结构 土壤质地及结构关系孔隙的数量、体积及其连通性,也影响到非饱和渗透系数。根据水分在非饱和土壤移动情况,各种土壤的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大小为:粘土 轻粘土 细砂壤土 沙土。设粘土土壤的蒸发量为 100%,则直径 1%,而直径 土壤为 土壤色泽及地表特征 土壤色泽影响土壤吸收太阳辐射,因而影响于土壤温度和蒸发。土壤颜色愈深,蒸发量越大。黄色土壤的蒸发量比白色的大 7%,棕色土壤的蒸发量比白色的大 19%,黑色土壤的蒸发量比白色的大 32%。 由于风的紊动作用,高地的土壤蒸发量较谷地和盆地的大,粗糙地面的蒸发量较平滑地面的大。地表坡向不同,吸热也有差异。 15 的南向斜坡的土壤蒸发量作为 100%,则东3 / 10 向斜坡的蒸发量为 86%,北向斜坡为 71%.1 主要包括辐射与气温、湿度、风和降水方式四个方面内容 辐射与温度 连续蒸发必需有连续供给 汽化潜热的能量,太阳辐射是汽化潜热能量的来源,黑龙港流域天文辐射量较小,但是晴天的机会多,获得太阳的能量多,所以土壤蒸发量大于天文辐射大,但是经常阴天的南方地区。气温和地温对于蒸发的影响很直接,气温决定空气中饱和水汽含量和水汽扩散的快慢,地温决定土壤中水分子的活跃程度,因此气温和地温越高,土壤蒸发越强烈。 空气湿度 大气的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素。当温度为1718 ,平均相对湿度从 91%降到 75%,日蒸发量从 大气中水汽接近饱和的季节,土壤蒸发速度较小。此外地面以上的湿度梯 度越大,土壤蒸发越强烈。 风速 风使接近土壤表面的空气连续不断地被扰动,将接近饱和的空气带走,以较干燥空气代替。风速越大,蒸发作用越强。当风速为 s 时,从 100形土柱中蒸发的水量为 时,而当风速为 0 时,蒸发量仅为 时。4 / 10 2 降水方式 土壤中可供蒸发的水分与降水的数量、降水方式有关。降水量多,蒸发量大。同量的降水如果分成几次小雨降下来,蒸发也多。 植物品种 仙人掌、松树等针叶植物的蒸散发量小,南方的大叶植物蒸散发量相对较大。同一种植物,因为遗传因素、种 植密度、生长状况不同蒸散发量不同。 植物的生长阶段 植物生长初期,苗小生长慢,叶面面积小,土壤蒸散发以土壤蒸发为主。随着植物生长,叶面积增大以及气温升高,植物散发逐步占主导地位,蒸散发总量增加。生长后期,由于植株衰老,散发能力降低,蒸散发总量减少。 、 土壤蒸散量计算模型的建立 土壤蒸散是涉及“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的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其计算模型可用下式建立: 式中: 反映大气和植物因素的陆面蒸散能力; 反映土壤因素的以土壤有效含水量为指标的一个函数; 5 / 10 用修正后彭曼公式计算得到的土壤足够湿润情 况下的土壤蒸散量,它反映大气因素; Q 地热传导修正量; R 反映植物因素的植物散发系数; 下面就上述各个量的确定方法分别讨论: 面蒸散能力的计算。 用衡水水文实验站 20 平方米蒸发量代表自然水体的蒸发量 彭曼公式计算得到的蒸发值 E 计相比较,发现其差值很有规律: E 计 48 月份系统偏大、 9 月到次年 2 月系统偏小。用回归分析方程及相关系数; 8 月: 相关系系数 r= 次年 2 月: 相关系系数 r=式中 彭曼公式开始主要用于水面蒸发计算,但公式的基 本假定也适用植被地段表面的情况,即当土壤表面有充分水分供应时,可以得出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的可能蒸发值。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下垫面差别,可用反射率这个参数反映。 地热传导的确定 彭曼公式在推导过程中,忽略了地热传导。然而土壤的热量与植物生长有密切联系,白天地表面得到辐射热量,一部分向地表以下的土层传导并汇集在土壤中,夜间它又成为表面热源增大蒸发。一年中的温暖季节土壤吸收和储存热6 / 10 量,到寒冷季节则把热量释放出去。 如果把土壤分为耕作层和较深的土层,土壤热通量的计算式为: 式中: Q 土壤热通量 焦耳 Z 耕作层 深度 P 土壤容积热容量 焦耳 / 40厘米地温 160 厘米地温 h 平均热传导系数焦耳 / T 计算时段内温度变化 式中,表达土壤性质的土壤容积热容量 均热传导系数 可用 h 与土壤湿度的关系来表达。 植物散发系数的确定 在有作物生长的农田里,水分一方面通过土壤表面蒸发,另一方面通过土壤中的根系吸收到作物体内,然后由作物叶面的气孔输送到大气中,实现作物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各作物在不同的发育期,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不同。假设作物发育期生理因素用散发系数 过对两台相同土壤蒸发器不同处理条件下蒸散量的分析,得到种冬小麦、夏玉米等作物本地区散发系数 里德尔计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蒸散能力而引入的反映生长7 / 10 阶段对蒸散的影响的改正系数趋势一致。 土壤水分的蒸散是通过土壤表面和植被表面进行的。在蒸散过程中,表层以下的水分以毛管水的形式向上运动,运动的速度和土壤的有效含水量有一定的关系。土壤中水量的多少是蒸散发生的内因。对衡水实验站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表明,直到土壤含水量减少到比田间持水量低到某一数值时实际蒸散量等于蒸散能力,当土壤含水量或有效水分继续减少时,土壤逐渐变干,土壤蒸散量迅速变小。下图为 1986、1987 年衡水实验站 土层内,相对有效水分 /与实际蒸散量和蒸散能力之比 从上图可知,当相对有效水分 /小于 65%时, 相对有效水分大 于 65%时,m. 用数学式子表示: /65% 时, m / 65%时, 且 式中: W 土层含水量; 蒸散等于零,即土壤水分不能供蒸散时的土层水量 田间持水量 8 / 10 因此 为土层的有效含水量,而 设在下水位较深,土壤上层与深层水分交换可忽略不计。由于土壤含水量和凋萎点是随深度而变化的,如分层计算,蒸发量可由土层的水分变化来表示,设 式中 土壤层次; 土层深度;如 ,则 即 的有效水分,在无外界附加水分时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呈单调下降变化,若 时间 t 内的可能蒸散发量,则由式得: 式是一个线性微分方程,对它两边积分后可得时间间隔t 内的蒸散量 式中、为时段 深土层的储水量,如果时段 降水后土壤含水量未达到临界含水量,时段 即增加了一个附加的蒸发项。 如果时段 降水后土壤含水量超过临界含水量,时段 t 内的蒸发量 如时段内有两次以上降雨,可根据上述原理,按计算模型得出蒸散量。 在实际蒸散量的计算中, 由于土壤性质和作物种类及发育期的不同,临界含水量 一个变动的范围。为了确定比较可靠的 不同的作物及同一作物的不同发育期,9 / 10 在已知土壤为不够湿润的情况下,利用土壤蒸发器实测的蒸散量反求临界含水量 其中与生物学上的凋萎点的观念有些不同,因为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生物凋萎点而高于最大吸湿度时,仍有明显的蒸散发生。参考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取 稳定凋萎点 /算中取 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临界含水量 明显的规律变化。如冬小麦在播种到返青临界含水量与 裸地基本相同,平均值为 300拔节后迅速减小到 230灌浆达到最小值 180要发育期临界含水量平均为了 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中的悬着水将随着土壤表层水分的减少向 上运动,这种从深层向土壤表层的水分补充是比较缓慢的,使蒸散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有作物生长的土壤中,作物根系散布在较深的土层中,当土壤表层因蒸发而使水分减少时,由于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小,对作物根系的吸收无明显影响,相应的临界含水量必然低于裸土和作物小苗期的临界含水量。模型计算中取 5 月 9 月的 20它月份 00、模型的检验 用上述方法计算的土壤蒸散量其结果和实测值比较,除个别点相差较大外,总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以 1986 和 1987年为例,月均值相差小于 10%的点占 55%;月均值相差小于10 / 10 20%的点占 80%以上,年蒸散量差值均在 10%以内。表明该模型能达到一定的精度。 综合上述分析,本模型把“土壤 大气 植物”三个系统联系起来,几乎考虑了影响作物蒸散量的所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都不难从现有气象台站日常观测资料中得到,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结语: 计算机的普及为模型的数学计算 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