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对策简析-论文_第1页
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对策简析-论文_第2页
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对策简析-论文_第3页
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对策简析-论文_第4页
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对策简析-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对策简析(韩鹏 邹洁玉) 摘要:海河流域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然要求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这也是解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战略举措。旨在对目前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管理;海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A 文章编号: 1004008)05河流域 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流域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决定了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水资源综合管理,以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 海河流域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 地跨 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个省,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全流域包括海河、滦河、徒骇马颊河三大水系, 有滦河、永定河、漳卫南运2 / 8 河等条主要河流,流域 面积约 3 万 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94 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耕作水平均不高,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194 年后,先后开始了以防洪除涝、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步提高。截止 2000 年底,全流域已建成水库 15 座,总库容 31 亿 制山区面积达85,其中 1 亿 m 以上的大型水库 3 座; 建引提水工程 电井 12 万眼;全流域现状总供水能力达 48 亿 m3/a。根据相关资料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 流域的总用水量持续增加,从上世纪 50 年代初每年的 90 亿 00年的 38亿 980 200 年,海河流域总用水量在 34 亿 435.亿 m 之间变化,平均为 39 亿 80 年代最大用水量为 1980 年 1990 年以来最大用水量为 199 年 435.亿 水量的急剧增加,加上废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了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流域未来需水量的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将更加严峻。 1980 年,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并代表其行 使流域水行政主管职责的海河水利委员会成立, 开始对流域水资源实3 / 8 施监督管理。在流域机构成立前,流域水资源管理是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国家宏观指导为辅的模式,流域管理相对弱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大, 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海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之后,特别是 1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施行和其后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法规、规章的出台,使得流域机构水资源管理职能得到加强。 200 年颁布施行的新修订的水法进一步确立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 体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流域机构宏观管理与各 行政区域具体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格局。 目前流域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流域与区域管理结合不够,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在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实践中, 因配套法规不完善, 流域机构与行政区域之间的管理职能和责任划分不细, 造成两者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结合不够紧密。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区域的强势管理状况, 使得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没有充分考虑本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此外,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涉及水利、环保、城建、国土资源等多部门, 而当前的流域管理机构只是水利部下属的管理机 构, 该机构中没有其他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的代表, 其主要工作还只是局限于水利行业内部,无法实行流域综合4 / 8 管理。对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保障人民饮水安全等方面,因职能所限,管理力度不够,还未真正做到河流的代言人。 施不顺 海河流域还未形成一套由综合到专业的完整规划体系,且已有规划也不尽完善,缺少中小工程的具体规划方案及跨省水量分配方案等可操作性的措施,对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与配置管理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并不是很强。 海河流域跨省河流众多, 但大部分河流尚未进行水权的 核实和分配工作, 现有的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也不完善,不仅水权交易难以实现,而且导致水资源无序、过度开发,边界水事纠纷时有发生。 海河流域局部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 但仍存在用水浪费现象,流域内地区之间、城市之间、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加上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致使流域整体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区域仍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水资源的低效利用和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流域水资源紧缺的情势。 为了支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不得不大量超采地 下5 / 8 水, 近十年来每年依靠超采 50 亿 70 亿 地下水, 才维持了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基本需求。长期的、过量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地表水资源过度利用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 许多平原河流常年干涸,湿地面积萎缩。此外,因治污力度不够,水污染比较严重。 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对策 新水法从法律上确定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 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打破了以往分级、分部门的管理体制,全面明确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既强化了水资源的流域管理职责,也充分调动了水资源的行政区域管理作用。海河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区域,面对水资源匮乏、水环境恶化、省际水事纠纷频发等水问题, 加强水资源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和保护,对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善流域水管理体制,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管理的有机结合 为了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应强化流域水资源 的统一管理, 组建由各方面代表组成的综合性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作为流域治理、开发、管理、保护的协调、决策机构,6 / 8 并做到政府宏观调控、民主协商、水市场调节相结合。新型管理体制下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是国家水资源管理机构、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水资源管理机构,以及民间用水者协会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集成。应加快对新型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和试点启动工作,早日建立权威高效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此外,建立流域机构与 行政区域间水协作机制, 在流域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 促进水资源流域 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 善管理制度,有效发挥水资源管理的指导作用 树立规划的法律意识,完善流域规划体系,以规划为依托,加强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监督与指导,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促进规划顺利实施。在流域水资源管理实践中,通过制订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同意制度实施办法、水资源规划实施方案监督管理办法和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对流域和区域规划的监督,促进规划的科学、顺利实施。 进流域水资源合 理配置 流域管理层面,应合理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明晰各省级行政区域的水权指标。在区域管理层面,各级行政区域应7 / 8 在本区域指标范围内, 进一步明晰下一级行政区域的水权指标以及重点行业和用水户的水权指标。通过水权指标的明晰,促使各用水户、各行业、各级行政区域都能根据各自的水资源状况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同时强化需水管理,把搞好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放在水资源管理的首位,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流域内地区之间、城市之间、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流域管理机构应大力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 体制建设, 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完善相关法规和规章,为全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继续推广节水先进技术,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大工程投入,提高用水效率;全面推进试点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各区域及全流域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促进流域水资源的有序开发 在流域和区域综合规划框架内进一步制订各跨省小河和地下水超采区的跨省水量分配方案。制定水量调度方案和水量调度管理办法, 增强流域管理机构的水资源配置手段,制订 津等重点城市应急供水预案, 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海河流域水资源的重新配置工作, 构建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 实保护好水资源 8 / 8 通过制定流域水功能区管理、入河排污口管理、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等规章制度, 建成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开展重要地表水源地纳污能力的核定工作。加强对跨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和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维护流域内河流、湖泊的各类水功能区的水体功能,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