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 元曲五首本课话题欲望一、从课本中积累“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世人皆嫌命运困窘多舛,个个见钱眼开贪图钱财势力。人皆渴望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最终必将走向人欲横流腐败贪婪的渊薮。“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这两句深刻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即使再纯洁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如果没有抵抗诱惑、断绝欲望的品性,那么就只能与世俗同流合污,变得无比庸俗了。二、从历史中积累1823年,大诗人拜伦已经开始失去欲望了,他的生活变得无聊,死一般的无聊。于是,他准备把自己的躯体献给战争。那年夏天,他跟着军队朝希腊进发,行军途中,他写信给诗人歌德,告诉他自己的苦恼。那年,拜伦35岁,风华正茂。而歌德已75岁高龄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没有生活目标,没有情人,不想结婚,更不敢谈恋爱,将生活寄托于一场战争。而另一个垂垂老矣的生命却正准备向一个年轻的女人求婚,他的情欲像一个年轻小伙一样旺盛。歌德是在拜伦的鼓励下向那个只有19岁的姑娘求婚的,他对这场有着巨大的年龄差距的爱情充满了万丈激情。一年后,拜伦在没有结果的战争中病死。而高龄的歌德还在享受着生活的甜蜜,他的诗作一篇比一篇华丽而又激情万丈。欲望有时候是生命火焰的指示灯。欲望灭了,一切也就完了。三、从名言中积累1嗜欲者,逐祸之马也。刘向2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3追求功名几乎是崇尚优秀的代名词。(英国)赫兹里特4有欲望而无行动的人只能产生瘟疫。(英国)布莱克5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埃及)尤素福西巴伊一、作者简介元散曲“清丽派”代表作家张可久张可久(约12701348后),字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璧”,与张养浩合称“二张”。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名胜古迹,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传世作品现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数量为元人之冠,为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作品风格闲适安逸,清丽自然,是元代散曲“清丽派”代表作家。作品:代表作小山乐府。梧桐雨下的避世书生白朴白朴(12261306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先生。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寓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出生时,金王朝已经在南宋和蒙古的两面夹击下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白朴幼年经历颠沛流离,母亲也死于战乱中。晚年定居金陵。诗词俱佳,尤工于曲,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梧桐雨东墙记墙头马上。诗集有天籁集。“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号已斋叟,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关汉卿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王实甫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已难确考。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剧本内容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风韵优美,曲词清丽。作品:代表作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芙蓉亭贩茶船等。元曲状元马致远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元戏曲作家、散曲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早年崇尚功名,不得志,加入大都的贞元书会,被推为元曲状元。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晚年辞官,在杭州附近的乡村隐居。对散曲发展贡献很大,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作品:代表作秋思汉宫秋;散曲有今人辑录的东篱乐府。二、背景回放正宫醉太平刺世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感伤,他的正宫醉太平刺世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越调天净沙秋在元代相当一段时期,以“天净沙”写景、描物已成了一时之风气。千百年来历经岁月之沧桑,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白朴的这首同题之作别有一番韵味,同样为一篇咏秋之佳作。双调大德歌春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这首散曲借思妇来反映社会现实,也间接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大都的西四砖塔胡同一带,有勾栏数十处,是元杂剧演出的主要场所,也是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王实甫、关汉卿等整日流连于此,能体味到社会下层人的生活。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便为这时的作品。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在职的时间大概也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寻求解脱。三、相关知识关于元曲1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形式。流行于南方的乡间俚曲,叫散曲,可供口头传唱,相当于民歌;流行于北方的在勾栏(简陋剧院)演唱的叫杂剧,相当于现在的戏剧。2曲牌,又称牌调或曲调,是一支曲子的谱式,它规定一支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的格式,是供作者创作曲子时遵守的原则。曲牌300多个,分属于十七宫调。常见的有:醉太平、天净沙、大德歌、端正好、山坡羊、小梁州等。3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命窘(jin)(2)沾黏(nin)(3)粼粼(ln) (4)销魂(xio)(5)缕带(l) (6)堪嗟(ji)(7)渔樵(qio) (8)蛩音(qin)(9)密匝(z)(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蛇 (2)绿2语境辨析法(3)做这样的活只能说是“糊(h)口”,谈不上赚钱,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赚100元,家人还不信,说我糊(h)弄他们。(4)西晋文学家潘尼留下了琉璃碗赋,其中盛(shng)赞“济流沙之绝险,越葱岭之峻危”而远来的玻璃盛(chng)器明澈精美,“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二、词语解释1水晶环:比喻清白的人。2面糊盆:比喻污浊不清的社会。3睡馄饨:睡得昏昏沉沉,比喻不懂世事。4葫芦提:糊涂之意,元曲中常用这个词。5白草:这里指枯草。6缕带:束腰的带。7梦蝶:庄子齐物论载,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但很快就醒了。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暂。8夜阑:夜深。这里比喻人已垂暮。9不辨龙蛇:看不清墓碑上的文字。龙蛇,秦汉时的篆书曲折盘绕,所以用龙蛇形容。10锦堂风月:指富贵人家的美好生活。11不争:不料。12鱼雁:喻指书信。13宁贴:安稳。今写作“宁帖”。三、名句默写1一春鱼雁无消息,。2怕黄昏忽地又黄昏,。新啼痕压旧啼痕,。3,重回首往事堪嗟。4红尘不向门前惹,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答案:1.则见双燕斗衔泥2.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断肠人忆断肠人3.百岁光阴一梦蝶4.绿树偏宜屋角遮正宫醉太平刺世这首元曲运用口语和俗语。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越调天净沙秋将一组由自由景物构成的意象并置:落日、孤村、老树、寒鸦、轻烟、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些意象本身就鲜明可感,既构成了优美的画面,又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内涵。抒情主人公在烟霞朦胧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双调大德歌春这首散曲开头以子规的啼叫起兴,引起少妇的思念,中间写闺中少妇的离别之苦,又用柳絮和燕子衔泥寄托她的无所依托。全曲紧扣一个“春”字,从各个侧面突出了少妇的思念之情。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曲中抒情主人公借浓浓春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心灵深处因离别而起的浓烈情感。景中含情,情中带景。双调夜行船秋思这首散曲用元代的口语、俗语尖锐地讽刺了元代社会见利忘义、为富不仁、贤愚不分的种种社会病丑和腐败的世俗风气。作者表面上与世无争,实际是表明了他超然绝世的生活态度,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葫芦提倒稳正宫醉太平刺世1正宫醉太平刺世中“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反眏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 参考答案:这两句深刻地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水晶环”寓指纯洁无瑕的人。“面糊盆”寓指混浊的社会。即使再纯洁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滚”字用在此处,特别形象妥帖,把那种甘愿同流合污、享受庸俗的嘴脸刻画无遗。越调天净沙秋2请简要分析“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两句写景的特色。答: 参考答案:这两句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动词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丫纹丝不动,乌鸦矗立枝头。3为什么说“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是曲子中最传神的一句?答: 参考答案:这一诗句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色彩特征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是交织在青山绿水之中的,“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来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多彩多姿,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其次,未着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双调大德歌春4这首小曲在构思上有什么巧妙之处?答: 参考答案:这首曲子是思妇怀远之作,可全曲又不着一个“思”字,构思可谓巧妙。在艺术手法上,作者采用景物烘托的方式,先是用子规啼声,唤起相思深情;而后用“虚飘飘”的柳絮,映衬无从着落、难以解脱的孤寂;最后以衔泥筑巢的双燕,反映思妇整个春天连丈夫的一封书信都未等到,此处最见构思之巧。5“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三句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答: 参考答案:作者要传达的情感,就是在春天回归大地之时,闻听子规鸣啼之声,心中突然生起一股“为何春天尚有回归大地之日,游子便就没有回乡之时”的感伤。在这种伤情之中,原本对春回大地应有的喜悦,全都淡化无形,由此可见作者思乡之情的浓郁。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6分析“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这几句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参考答案:开头一个“怕”字引出了下文的思想内容并奠定了感情基调。“怕”意为担心天黑,暗含相思之苦;一个“又”字既表明这种相思之苦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又表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相思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黄昏。“新啼痕”“旧啼痕”,表明整日以泪洗面,着一“压”字,更是写绝了凄苦。“断肠人忆断肠人”指明双方的相思之苦,可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使用反复,强化了主人公的愁绪。7这首曲子中运用了很多叠音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答: 参考答案:上阕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绵、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廓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双调夜行船秋思8“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 参考答案:三句鼎足,用鲜明的对比色描写自己隐居尘外的清幽环境,构图别具匠心:绿树青山本来一近一远,层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补墙缺,便像一圈遮挡红尘的屏障,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在“竹篱茅舍”中,造成了隔绝是非名利的小天地。正宫醉太平刺世1通俗的比喻此曲全用口语、俗语作比喻,水晶环、面糊盆、盛钱囤、迷魂阵、睡馄饨等,通俗上口,充满辛辣味,正好切合嬉笑怒骂的讽刺,与张可久多数散曲好用诗词的清丽风格迥异。2尖锐泼辣的语言“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开篇即尖锐地直奔主旨,而后连用多个比喻,以当时社会口语、俗语着笔,语言着实泼辣。整支曲子语言尖锐,语调冷峻,音节铿锵,表意酣畅淋漓。用元代的口语、俗语尖锐地讽刺了元代社会见利忘义、为富不仁、贤愚不分等种种社会病态和腐败的世俗风气。语言尖锐泼辣,但又通俗诙谐。越调天净沙秋1对比自然清淡的景色与鲜艳明丽的景色对比,突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2白描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之处,但却又自有特点。一、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色,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用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佳作。双调大德歌春1起兴首句“子规啼,不如归”,以杜鹃鸟的叫声起兴,引起少妇的思念。与诗经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同样的妙处。2衬托“虚飘飘柳絮飞”,表面是写轻柔的柳絮漫无目的地四处飘飞,实际是衬托少妇因丈夫久久不归而产生了心绪不定、无所适从的情感。3反衬“则见双燕斗衔泥”,写“双燕”为筑共有的爱巢而比赛衔泥。此情此景更加反衬了少妇的孤居独处,郁郁寡欢,使人倍感忧思和痛楚。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1叠词和连环句式在曲中的使用前曲多运用叠词“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抒写了许多景物,景中含情,把主人公的相思之情表达得缠缠绵绵、凄凄楚楚,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后曲重在直接抒情,句式多用连环句式,反复咏唱,上下勾连,形式活泼,把主人公久别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2构思上的巧妙之处“以景寄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可谓珠联璧合。前曲写“遥山隐隐”“远水粼粼”“杨柳飞绵滚滚”“桃花醉脸醺醺”“香风阵阵”“暮雨纷纷”,作者通过丰富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了在春意撩人的季节里,主人公只能面对“遥山”“远水”,面对“飞绵”“桃花”,面对“香风”“暮雨”,内心涌出无限的寂寞和悲愁。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无限的情思。后曲通过抒情主人公的相思情状(“怕黄昏”“销魂”“啼痕”“断肠”“香肌瘦”等),直接抒写了相思之深、之苦。双调夜行船秋思1拟人“红尘”“绿树”“青山”均拟人化了。自然景物似乎窥出了隐居者的心思,故“红尘”不来门前“惹”,“绿树”偏来屋角“遮”,墙缺青山主动“补”,自然与人心完全契合,写景与抒情高度统一。“排”“酿”“争”三字把蚂蚁、蜜蜂、苍蝇拟人化了,加上“密匝匝”“乱纷纷”“急攘攘”的修饰,将肮脏污浊的名利场和那些争名夺利的丑态暴露无遗。拟人不仅形象可感,而且意蕴丰富。2用典庄周梦蝶(梦蝶):比喻人生短暂。三国鼎立(鼎足):英雄豪杰霎时间都灰飞烟灭,无影无踪。鸠占鹊巢(巢鸠计拙):形容生性笨拙,不会钻营。3比喻“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以铁比作守财奴的心。“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用下坡车比喻夕阳西下之速。考点对接鉴赏诗词中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一曲中“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等叠音词的使用,渲染自然界细微的变化,强调人世的无常与惊心动魄。叠音词运用的表达效果是我们欣赏这首元曲的重点,在历年的高考题中也时有考查,为此掌握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也是鉴赏诗词的必需。叠音词,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个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一个词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使用叠音词的作用:叠音词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刻画人物,状摹事物,也可以用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常常都会收到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春 闺 思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题目:这首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答: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这同样是实中见虚的写法,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袅袅”写柳枝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青葱之色,这两个叠音词渲染出一种融合骀荡的无尽春意,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鉴赏诗词中叠音词的表达效果解答有关叠音词的题目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节奏上的效果。叠音词可使诗词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增添了音韵美,加强了韵律感等。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2)摹状生动,使有声者如在耳边,有形、有色者如在目前,使描写的意象鲜明生动。如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音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拙素手。”前两句写景,后四句写人,写得十分逼真。(3)内容情感上的表达,运用叠音词加强了语气,既可抒发强烈感情,也能寄托忧愁哀婉之情等。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八个叠字,抒写出作者若有所思,若有所待,而终又恍有所失的心情。“凄凄惨惨戚戚”,是六个叠字,写尽人在黄昏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 蒙古人剽悍的铁骑挟裹着凛冽的寒风,踏碎了南宋朝廷十里繁华扬州梦;曾在大漠上空翱翔的盘雕,挥动强劲的翅膀,击碎了二十四桥下那轮在波心荡漾的冷月;那支射月的响箭,洞穿了一颗“化作啼鹃带血归”的耿耿丹心。 大江东去的涛声,醉里看剑的灯火,在烽火硝烟中淡了,散了。满江红的壮怀激烈,雨霖铃的凄清哀婉,随着沉沉暮霭,消失在历史的茫茫烟波里。带着千古兴亡的沉重叹息,飘散着山野市井的快板慢歌,在古道 西风中,元曲骑着一匹瘦马,悠悠地,向我们走来。“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一样的挥挥洒洒,一样的长长短短。可是,这是一个元朝的野叟醉酒山坡,吟咏而出的。 宋词是一品女儿红,被宋朝的风风雨雨酿造得醇香、绵长;元曲是一杯二锅头,被元朝的山山水水浸润得散淡、辛辣。宋词是深宫大院里的青花瓷,精致,优雅;元曲是房前屋后的红土陶,粗犷,朴实。宋词是文人墨客眼里的清泪,心中的忧伤;元曲则是飘散在街头巷尾的微风,是蜿蜒在平原山间的涓涓溪流。“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千古兴亡,朝代更迭,元代的文人们怎能不心生感慨呢?见惯了刀光剑影,听熟了鼓角争鸣,就看淡了富贵功名。因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豪言在元人的笔下也化为诙谐尖刻的“明月闲旌旆,秋风助鼓鼙,帐前滴尽英雄泪。楚歌四起,乌骓漫嘶,虞美人兮!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在马致远看来,什么人杰,什么英雄,都不如“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来得逍遥,来得惬意。 也许蒙古人的粗犷豪爽、不拘小节深深烙在元代诗人的脑海中,他们的诗句从高深的宫廷流向散落的巷陌。再也不是南宋那浩瀚的长江大河,而是夹杂着高原泥土的溪流,虽不能那样雄浑恣肆,却也浪花朵朵,灵动而璀璨。“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轻巧的语言却揭示了人间的悲喜辛酸。 “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其语句之精巧,意境之雅致,可与易安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较高下。 也许南宋的遗老遗少们厌倦了宋词的呐喊与忧伤,将一份轻松和幽默注入元曲的灵魂里。少了些许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唱出的却是“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就像宋人不肯循规蹈矩地照写唐诗,将工整的“七言”“五言”拆散,铺叙在苏轼的明月中,秦观的纤云里,李清照的黄花上。将一川烟雨,满怀愁绪吟咏得明明暗暗,深深浅浅,长长短短。元人从宋词的烟雨里走出来,抖落蕴含在长短句上晶莹的泪花,脱掉披挂在上下阕上华丽的外衣,将嬉笑怒骂写入曲子,叫村言俚语皆成佳句。少见了红袖添香的温存与浪漫,却将文人的雅兴唱成百姓的小曲,唱到了民间的舞台上。 是元代的诗人将书斋里的诗词翻唱成坊间的散曲,将高雅唱成了通俗,将古典唱成了俚曲,唱醒了诗的灵魂,唱响了诗的生命。 元曲是一位邻家的女儿,清清爽爽,自自然然,拈花俏立。将一曲“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吟唱得如痴如醉。元曲是一位山野农夫,行走在残垣断壁中,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吟唱得慷慨苍凉。元曲是马致远用一匹瘦马驮着乡愁走向悠悠古道,用数点昏鸦带着孤寂散向渺茫的暮色中。元曲被关汉卿借飘飘风、潇潇雨抒写在零零细雨轻吻的芭蕉上、山僧野叟的怀抱里。元曲被张可久点染在“春残豆蔻花,情寄鸳鸯帕,香冷荼蘼架。旧游台榭,晓梦窗纱”。元曲是小桥,是流水,在中国的文学长河中悠悠,悠悠佳作赏析本文可以看作是用诗意的文学语言写就的元曲简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元曲兴盛的社会原因,元曲与宋词的联系和区别,元曲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也可以了解著名元曲作家的风采。“元曲是一杯二锅头,被元朝的山山水水浸润得散淡、辛辣。宋词是深宫大院里的青花瓷,精致,优雅;元曲是房前屋后的红土陶,粗犷,朴实”,“元曲是一位邻家的女儿,清清爽爽,自自然然,拈花俏立”等妙喻信手拈来,不禁令人拍案叫绝。(时间:40分钟分值:56分)一、基础知识专练(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皆嫌命窘命窘:命不好B白草红叶黄花 白草:枯萎的草C缕带宽三寸 缕带:束腰的带D不争镜里添白雪 不争:不用争论解析:选DD项,“不争”应解释为“没有料到、不料”。2下列句子在抒情风格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B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C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D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解析:选D前三项均有婉约之韵,D项有豪放之情。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曲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都有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辞,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B散曲和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C“自别后遥山隐隐,更哪堪远水粼粼”这两句属于纯细节描写,寄托深沉婉转之情。D“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解析:选CC项,“自别后遥山隐隐,更哪堪远水粼粼”这两句是景中蕴情,寄托深沉婉转之情。并非属于纯细节描写。4名句默写。(6分)(1)白朴越调天净沙秋中“,”两句描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2)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中以双燕筑巢反衬出思妇孤独之苦的句子是“,”。(3)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写人生短暂,历历往事令人产生无限感慨的句子是“,”。答案:(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2)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3)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二、阅读理解专练(3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56题。(11分)双调大德歌夏关汉卿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5本曲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答: 参考答案:小令刻画了一位独守闺中而思念情人,爱怨交加、形容憔悴的女子形象。女子因情人远在天涯而孤独寂寞,思念之情难以排遣,因相思而心生猜疑抱怨,以致身体瘦弱。6简析本曲的语言特色。(6分)答: 参考答案: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等语通俗自然,较口语化。“偏”“羞”等字精练传神,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78题。(11分)中吕普天乐秋怀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