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ppt_第1页
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ppt_第2页
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ppt_第3页
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ppt_第4页
Philosophy儒家和中国文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与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简介 儒和儒家 儒家文化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从历代治国的理念、政治制度的构建以及 人身修养、安身立命的最核心价值观方面 来看,儒家确实是中国文化的主干。 儒,是举行仪式的司仪,后来成为一种 专门职业,以“六艺”教民者:礼、乐、射、 御、书、数等六种技能。 孔子时代,儒者称号已泛化,成为知识分 子的通称。 孔子像 儒家学说 主要主张:“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要求君王“以德配天”,开创了中国文化“以 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分为四个阶段: 1、先秦原始儒学、 2、两汉儒学、 3、宋明理学、 4、近现代儒学。 先秦原始儒学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思想特点:提出一个理想社会和对应的理想人格 ,规定了许多具体的道德规范。 春秋五霸 “八修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对于 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 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 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 ) 解决方法“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 孔子儒学 他的学说很具体,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例如“仁”的解释: 1、仁者爱人。 2、先难而后获可为仁也 3、仁者,其言也讷 4、能行五者于天下者 (恭、宽、信、敏、惠) 孟子儒学 继承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进一步研究怎 样建设一个理想社会。 认为一个理想社会就是一个王道的社会 、一个仁政的社会。何谓“王道” “养生 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王道的前提是要推行仁政,必须从经界开 始(就是要给老百姓划定一块土地作为他 的固定财产)。“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 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孟子儒学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 无恒心。” 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就没有恒心,也 就没有稳定的心态,也就什么事情都会去 做,甚至犯罪。 (对户籍制度的影响) 荀子儒学 荀子的很多观点,对中国以后2000年的封建社会 有深远的影响. 1、关于礼的问题:强调礼仪应该顺应人心、随 时而变。“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 人心者,皆礼也。” 2、关于对历史的看法:“循其旧法,择其善者 而明用之。”历史不仅要择善,还要加以发明(创 造、创新,能够符合时代的需要。) 3、治理国家要“隆礼重法”,隆:推崇,重:看 重;礼与法结合,同样重要。 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理论上吸取了先秦阴阳五行学家的思 想,内容极大丰富,与原始儒学相比,最明显的变 化就是儒学宗教化、政治化、制度化。特别在宗 教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如围绕五经写了不少著 作,还神化孔子(称为素王),但最终被汉末玄 学取代。 但在思想制度化方面很成功。此后,中国历代 的治国理念、制度安排和价值观念都是根据儒家 这一套来指定。 汉代儒学 汉代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为儒家争取到政 治上的主导地位(董仲舒把春秋说成 是一部孔子预先为汉代制定好的一部建设 和国家治理的纲领)。所以,春秋在 汉代渗透到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汉武帝时,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局面。 茂陵博物馆中的汉武帝像 汉代儒学 董仲舒学说特别强调阴阳学,阳为德、阴为刑 ,阴阳要平衡,刑德也要并用,所以,德治法治 要结合。 受荀子“隆礼重法”学说的影响。 刑德并用后来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建设方 面的一个基本原则。 谭嗣同说:“二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仁学 (乡愿,指貌似忠厚、实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人。 孟子则认为是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四方 讨好,八面玲珑的人)。 宋明理学 唐代中后期,提出复兴儒学问题。韩愈的朋友 李翔写了复兴论分析人们精神生活被道教、 佛教吸引的问题,认为汉代儒学在思想制度化方 面很成功,但儒家学说里没有形而上层面,都是 讲具体东西(所以没有吸引力)。如:缘起论和 因果报应理论。 于是人们开始去挖掘、研究儒学中形而上的思 想,如周易中“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 之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到宋代儒学又重新夺回了在人们精神生活的统 治地位。 宋明理学 北宋五子:周濂溪、邵康节、张载、程颐 。 他们从周易入手,发掘儒家形而上的 东西,同时借鉴很多佛道的理论运用到儒 家的经典著作中去。把儒家许多具体的解 释,提升到理论的层次,具有普遍的意义 。 比如:朱熹解释“仁”字:“仁者,爱之理,心 之德也。四书集注。学而篇” 儒家“天理”(太极) “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朱文公全集。读大记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五常:“仁、义、礼、智、信。” 到了宋明以后,建立了一整套形而上理论 体系,强调天理良心. “理一分殊” “人人一太极、事事一太极、物物一太极”, 每一个具体的个体中都包含了整体的全部内容,是一 个整体的理的体现。这一理论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理是一个整体,事是理的各种各样的特殊反映,二者是无 碍、圆融的。同时,因为每件事里都有一个相同的理,事 与事之间也是无碍的。 月印万川。“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近现代儒学 儒学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 阴阳五行学说吸收于汉代新儒学,佛道思 想吸收于宋明理学,近代以西学解释儒学 ,始于康有为(论语注、孟子微言 )、谭嗣同(仁学中认为,儒家的 仁、墨家的兼爱、佛教的慈悲与基督教的 爱人都是一个意思,都是用一个思想完全 贯通起来)。 港台新儒学 代表牟宗三先生:用新康德主义重建儒学 。 , 他的新儒学是以儒家思想来一统天下, “三统并建”:道统、政统、学统并建。 儒学不应跟政治、科学捆绑在一起,应 该回到创建的初衷,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 学说,或教育的学说而存在。 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以王道仁政来化导天下的治国理念。 儒家治国理念的核心是“王道仁政”,重视礼乐教 化因为如果没有礼乐教化,社会就不可能安 定。所以,儒家把推行礼乐教化当做自己最根本 的责任,非常重视治礼作乐的作用。 每个朝代当相对稳定下来的时候,首先要做的 事就是治礼作乐,把破坏的礼乐制度恢复起来, 再强调法和刑。 礼乐教化 文化就是用礼乐来化导社会。 “乐以治心” 、“礼以治躬”(乐记) 乐是治心的,礼是治身的,乐是动于内的 (平和心态),礼是动于外的(培养身体 ),内和外顺,个人就是非常有素养的人 ,推广对于一个社会,就是非常和谐的。 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二、“要在中央,事在四方”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上,儒家整体上还是推崇封建,重视 血缘关系,从西周开始。汉代实行郡县制。汉初 又恢复了这种同姓分封、护卫中央的制度。历代 不断被批判,但一直没有被完全废除。 汉代以后,一直是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 (清代的很多亲王都有封地,不一定有职务,但 影响力和权力还是相当大)。同时,地方官员又 采取郡县制的安排。所以,用封建制概括中国古 代的政治制度其实不恰当。 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儒家在政治制度上强调大一统,“大”等于重视、 也即以一统为大,以一统为最根本。 儒家也强调中央集权(封建专制,所谓“专制” 就是中央集权)这里包含了法家思想。韩非说“要 在中央,事在四方。”具体做事在地方,中央 把握总的纲领。吸取了道家的思想:“君道无为, 臣道有为。”君主不必事必躬亲,要充分发动臣下 去做。 君主要做两件事: 1、奖罚分明; 2、掌握用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与治国理念是相通的,是不同角度的 思考。 一、大同世界天下为公 (礼记中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是谓大同.” 所谓大同世界就是没有国界、没有种界、没有 阶级的界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壮有所用,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一个社会(比较空想)。 在中国,从儒家提出这个理想后,就成了各个 时代先进中国人共同的政治理想,近代康有为和 孙中山都追求这个目标。 社会理想 二、小康社会(较实际) 荀子主张面对现实,建立小康社会。认为人类不能孤立 存在,一定要结群,而群体要和谐,首先必须明分:“明 分使群”。社会没有等级是不可能的,就会发生混乱。强 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群居和一。其次必须上下一致、 同心同德。各项政策要符合民心。 而这个小康社会如何达到真正的平等呢? 就是书经里的一句话:“维齐非齐”要达到平等, 只有通过不平等才行。如果大家都一样,社会就没有一个 法,所以,人们按照职业的不同、地位的不同,必须要有 分别,没有分别是不行的。 “长幼有序、惟道是从”的人际伦理 儒家是非常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五伦 中下对上只能绝对服从,只有朋友这一伦是平等 的。 礼记中说,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考虑四 个方面:人情、人义、利、患。“父慈子孝、兄良 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 之十义。”双向的。 反之,君不仁臣可不义。“从君不从道” 如“汤武革命”。 理想人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鞠躬尽瘁 “从心所欲,不逾规”的修养观念 “以修养为本”。 所谓修养就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养成。 强调通过教育养成素质,家庭学校社 会。三项原则: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 、启发引导 更强调修养是个自觉自律的过程:“克己复礼” 修养身心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自由自在地生活,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乐观而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 生活态度乐观就必然非常珍惜生命。孟子 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就是要重视现实,不回避现实。通过实践 努力实现理想。“尽人事、听天命。” 见义勇为、见利思义、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就是要在奉献中实现自我,成为真 正的人:“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 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 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儒者 奉天法古、 内圣外王、 知行合一、 重在体悟、 执两用中、 和而不同、 守常明变。 奉天法古 儒家非常强调以天为则、以史为鉴。前者 就是要效仿自然、顺从自然。“无为而治, 唯尧则天”。 唐太宗“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目的是总结前朝兴亡成败的 教训。 内圣外王 “内圣”就是修养要高,以君子为榜样要求 自己。“外王”就是所谓“事功”,要把内心高 明的修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出成绩来: 立德立言立功。 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具体途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中庸) 荀子: “学至于行而至矣。” 朱熹:“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 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重在体悟 儒家强调学习是为己之学,通过学习提升 自己的修养,所以学习不是纯粹的知识积 累,而是提升智慧的工具,为此非常强调 体悟。“体”为实践、身体力行。“悟”就是通 过学习知识去把握事物内在的精神,并灵 活地运用它。体悟中,还非常强调对于不 同个体的针对性。 执两用中 孔子说“执其两端,用其中。”强调过犹不 及,要把握适当的度。所以,中庸不是调 和的意思,而是恰如其分的意思。 在论语中,孔子感叹说,现在很少有 人能具备中庸这种品德了,常常爱走极端 。 和而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