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2课时)一、 教材分析承接第九课介绍完我们国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进行经济活动,教材接着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进一步介绍我国经济生活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对我国当前经济活动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是: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将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这一课的学习对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对中学生树立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宏观要求;了解统筹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总体小康社会的建设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信念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的精神。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三、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2教学难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法五、 教学过程环节一:考点展示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小康社会 (2)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科学发展观 (2)经济持续协调发展v环节二:考点突破(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师:在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在做报告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而“三步走”战略,“三步”是哪三步呢?学生了解:“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教师:我们知道,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用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有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总体小康”。“总体小康”有何表现?学生自主复习归纳: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主要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宏观上: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教师展示2006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教师过渡:我们平时都能从新闻上听到一些诸如:“我国的GDP总量或人均GDP较去年增长了多少;我国的CPI同比增长了多少等等”,咋一看似乎我国的经济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很多人对于这种情况已经有些飘飘然,认为我国的小康社会已经很完美了,认为也没有什么再发展的必要了。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材料一: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人均收入达到8001000美元。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类别 人均收入低收入国家少于756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29969265美元高等收入国家 高于9265美元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尽管我国的人民生活总体已达到小康水平,但人均收入还是偏低,较之于世界其他国家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说明我国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材料二: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据普查数据显示,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有300万失学儿童。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我国已达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材料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2011年,人均GDP最高为天津市,已经突破13392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2495多美元。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我国已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都存在很大差距。学生总结我国达到的小康社会的特点: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教师:所以,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既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又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学生自主复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1)增加社会就业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合理分配收入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教师展示材料: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最新统计测算表明,上海、北京、天津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经超过60%,但全国尚有近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小于30%。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一些传统农业大省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较低:湖南、河南、安徽等。 思考问题: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不是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 学生明确: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更快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教师总结: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目前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也认识到我们目前所达到的小康社会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比如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全面、发展不平衡,所以我们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因为我国的GDP总量有了很大提高就以为我们国家已经完全进入了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中就忘乎所以,不顾环境,不顾人民,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一种科学、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设置针对性练习:1)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简称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B.C.D.2)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A B C D(二)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教师引导:我们要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就要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教材,明确重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学生自主复习、归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我国的性质、发展经济的目的、社会生产的目的。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相协调、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设置针对性练习:1)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A. B. C. D.2)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鸡粪、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 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产值。这启示我们A.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B.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城市支持农C.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D.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教师过渡: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世纪最初20年的阶段性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也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顺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那么,怎样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呢?学生自主复习: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教师引导:没有科技、创新、自主品牌,就没有又好又快发展。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好自主创新。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教材P89的探究活动,活动的素材表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消费的贡献率低;能源和资源消耗过大。而且,我国资源能耗率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差距大,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的基础上的,还属于粗放型经营方式,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相关链接”简单了解三大产业。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地位: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求:坚持一个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拓展: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新道路。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坚持一个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例: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城镇居民仍有差距)措施: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总结:没有农业做基础,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民的辛勤劳动,就没有我们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共享发展带来得成果。(统筹城乡发展涉及城镇化问题,利用“相关链接”,介绍城镇化的含义和我国城镇化状况。)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结合环境污染未遏制,部分地区蔬菜重金属超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我国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措施: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设置针对性练习:1)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表明我国 A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不再注重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D同等看待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2)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变化,表明 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对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根本转变A B C D3)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09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 12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 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单一 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种类众多A B C D4)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5387亿元。这一工程将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A B C D5)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A. B. C. D.注意:重要知识内在联系与经济生活其它知识点的联系与消费的联系: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与基本经济制度的联系: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七大表述) 与宏观调控的联系: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与政治生活的联系: 与政府有关知识的联系: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政府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政府的工作原则,科学履行政府职能。 与党的有关知识联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党要与时俱进,做到科学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与文化生活的联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加强文化建设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都有利于促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同生活与哲学的联系: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 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六、板书设计 总体小康的表现: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 的经济目标 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展建设生态文明观 小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的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基本要求:经济又好又快根本方法:建设 科学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国民经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七、 分层作业(一)基础达标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指标,除了要考核经济总量外,还必须考虑A消费结构的变动 B人口增长的因素 C企业对外投资的增长 D所有制结构的变动2.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高起点上加速实现工业化 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A B C D3.江苏省电力公司依靠自主创新首创的“电网安全自动防控系统”,将电网紧急状况处置时间缩短到01秒,使江苏电网在2008年初的雪灾中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这说明A.采用先进工艺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必要性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D科技创新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4.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奋斗目标 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直接体现A. B. C. D.5.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开发出优质、高效、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使这些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说明A.传统产业能够改造成高新技术产业 B.高新技术产业将完全取代传统产业C.技术进步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D.技术进步是市场开发的结果6. 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明 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 B.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应靠国家支持 C.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更快些 D.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7.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而且关系到: 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A. B. C. D.8.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此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先发展工业,后带动农业A.B.C.D.9.南方雪灾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深入灾区,检查、指导救灾工作,关注灾民生活。这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A.坚持全面发展 B.坚持可持续发展 C.坚持协调发展 D.坚持以人为本10.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观念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A.努力降低能耗B.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做大经济总量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方面的要求有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基本实现工业化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A. B.C.D.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理、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62:1,两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结合材料,说明科学发展观在该市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得到贯彻落实的。(10分)(二)能力提升1.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北京市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新理念,就是要注重实效,降低成本,把奥运会场馆的建设和北京市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这一新理念折射出的道理是A.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筹办奥运会的根本出发点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C.要把筹办奥运会与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D.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如西方国家2.党中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全局上看,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为了 A.加快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B.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C.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D.保持我国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3.据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地降低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约一个百分点。而如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能耗行业比重相应地下降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1.3个百分点。因此,解决节能问题,必须A.优化产业结构 B.优化分配结构 C.优化所有制结构 D.优化消费结构4.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所有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积极实现跨越式发展,上述做法 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追求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A.B.C.D.5.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是A.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走产业化道路B.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正确的GDP观6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建议符合上述要求的有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A B C D72011年7月29日,我国首次发布GDP质量指数,并进行排名。GDP质量指数采用了“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五大子系统。这一指数的发布是对以往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的完全否定 说明我国实现了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 B C D8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打电话看电视等。“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纳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我国之所以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为 A它利润高,发展快 B它是基础性产业C它改变人们得生活方式 D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9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1990年2000年2010年第一产业27.1%15.1%10.2%第二产业41.3%45.9%46.8%第三产业31.6%39.0%43.0%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劳动者对服务业既能培训的需求上升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A B C D10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三大产业结构比例(2009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2008年)中国106:46.8:42.61.7%(2009年)中国世界平均3.5世界平均3:28:692.21%(2007年)注:以各产业增加占比重计算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上述材料解释为什么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8分)11 表1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表示无数据(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纳要)根据表1,概括“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4分)。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表1所列出的经济发展目标?(9分)八、 教学反思这一课的内容在之前复习的过程中都已经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比如在复习“消费”“就业”“企业发展”“收入分配”时很多内容已经作为答题要点出现,所以就知识的复习容量而言,相对是较少的。但是,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很关键,不是单纯的记忆和背诵。理解是巩固记忆的基础,同时也是在做题时结合材料灵活迁移运用的基础。所以,知识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