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最常犯的六个错误类型.doc_第1页
家长最常犯的六个错误类型.doc_第2页
家长最常犯的六个错误类型.doc_第3页
家长最常犯的六个错误类型.doc_第4页
家长最常犯的六个错误类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抄】家长最常犯的六个错误类型家长最常犯的六个错误类型1、红旗在手型: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辉煌的事业,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独占鳌头,能够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孩子永远是家长独一无二的骄傲,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出成就。但就社会大范围来说,功成名就的是少数;就小范围来说,在一个班里的前几名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有一个时时处处让人羡慕的孩子,是所有的家长的理想,但绝对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实现的。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人人瞩目的名人,需要方方面面因素的共同协作,我们姑且不论。即便是在同一个班级里,同样的老师和教材,相差无几的智商和学习环境,为什么有人总能拿第一,有人就总是考不好呢?许多次在与家长朋友在一起座谈,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问家长:为什么孩子的表现不好啊?通常会有两种经典的回复,一是家长通常会说出孩子的一百个不是来;二是做母亲的往往会指责当父亲的如何不管孩子的教育,而父亲则埋怨说他妈妈太娇惯。总之,能够主动说出自己问题的家长基本上是没有的。很少有家长在给我介绍孩子情况的时候,能够全面深刻地评价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即使说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孩子心眼还不错等,除此之外就是长篇大论地、喋喋不休地、咬牙切齿地、恨铁不成钢地痛陈孩子的不是和缺点。很少有家长能够说自己的行为到底有什么不足,通常不过是一语概括简单掠过象征性地说一句自己脾气不好等,即使如此也常会补上一句我也是为孩子好啊!像这样的认识和心态怎么可以让孩子服气,让孩子听话?真是异想天开。许多母亲谈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往往是一肚子苦水。说什么很辛苦,又做饭又洗衣,孩子作业还要操心,结果还没有人说好,孩子也不怕她等等。总是以辛苦把自己的问题一言蔽之,虽然也承认自己有时候啰嗦,但又很振振有辞地说:说都这样,不说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但却从来没有用心想过自己到底有什么不当之处!我要强烈指出的是:家长在孩子的问题上没有足够的自我批评意识是不可能做好家长的。如果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把问题一股脑地推到孩子和爱人的身上是非常危险的。家长缺乏自觉的反省意识,看起来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反映了人的思维的局限性、惰性。所以本书强调的一点就是每个人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把你的放大镜从孩子身上拿走吧!所以,作为家长的您一定要先学会自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适时的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重要的。不要用辛苦和用您的爱,作为掩饰您缺点与不足的借口,千万不要让您的爱变成孩子的负担。有的家长特别喜欢在孩子面前讲自己的奋斗史,似乎要通过家史的阐释,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一旦学习不好,就是对不起天,对不起地,总之就是罪不可恕。这样的教育方式开始似乎还有点效果,到最后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无比。我以前看过一个笑话,一个母亲为了让孩子能有光明的未来,为了让孩子刻苦努力地好好学习,终日在孩子面前讲述自己以前的日子是多么多么的辛苦,如果孩子不努力学习以后就会和她以前一样没的吃,没的喝。有一次孩子听得实在厌烦了,就张口问她:是不是因为你家太穷了,你才来我家的?这尽管是个笑话,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总之,不要让您的良苦用心轻易付之东流。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学会站在他的立场上为他想想,特别是拿着一纸糟糕的成绩的时候。家长要时刻记得,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尊严。尊重是相互的,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不争气、不听话、不懂事、不孝顺、不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这样的话也会让孩子伤透了心,他可能因此真的厌倦学习而最终放弃努力。孩子没考好,或者又没有乖乖听话的时候,您应该先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地方做得不够好。得出结论之后,再在孩子身上找问题。记住,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解决它,而不是让这问题变成孩子更深刻的痛苦。至于那些忆苦思甜的话题,不妨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而过,不要让它们统统变成孩子不愿面对的巨大压力,让孩子在学习考试中,卸下种种负担,轻装上阵。父母对子女的爱的确是世间最无私最广博的感情,这点谁都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儿女好。只是注意千万不要把这沉甸甸的爱变成沉甸甸的负担,这会让孩子举步维艰的。总之,要时刻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及时改正,不要再推卸责任,因为这样做毫无价值和意义。2、屡错不改型:知道错了还是重复错误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孩子三令五申地提同样的要求,孩子却总是完成不好。久而久之,不仅孩子不耐烦,连自己都感到筋疲力尽。比如让孩子饭前洗手,而如果不检查,孩子就会不洗手而上了餐桌;对孩子说做完作业一定要检查,而孩子总是不能做到,即使是做了也是应付差事,不了了之,等等。这些现象俯拾皆是!有时候我实在纳闷,有那么大的功夫和精力一遍又一遍地说,为什么就不能停下来琢磨一下孩子为什么没有做到?为什么不愿意做?为什么说了不管用?怎么说才更有效果?我们的家长似乎有耐心要求、呵斥孩子,却没有耐心研究这个问题。且不说这种做法的低效,由于这样的做法造成自己威信在孩子那里的丧失才是最糟糕的结果!比如有个家长每天都要叫孩子起床,连叫带拖。我告诉他,你和孩子说清楚,从明天开始以后每天就叫一次。家长问道:起不来,迟到怎么办?我说:迟到是他自己的事,你别管他!就是因为你总想着别迟到,孩子自然不操心。结果后来有一天,孩子没有及时起床,哭哭啼啼地上学了。但后来再也没有听说这个家长天天叫起床的事情。所以在重复了成百上千次对孩子要求而又无用的现象的时候,您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弃以前的那种做法。不做也比瞎做强。我经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是:把你最常说的那句话忘掉。有的家长告诉我这样令他很痛苦,我说习惯就好了,说出来感觉是痛快,但没有任何作用啊。你是要你的痛快还是要孩子的提高?威严绝非是建立在翻来覆去的基础上,即便用再严厉的语气重复同一句话,其分量也会变轻变淡。骂多不惧,打多不恐。对孩子提的要求,说一句必须有一句的效果,就拿刚才的洗手为例子,每天早中晚都要重复三次,如果只说一次就能达到效果该有多好,家长的三令五申只会让孩子觉得啰嗦、麻烦、不把要求当要求,反而养成一贯的散漫。如果孩子对您的要求置之不理,那么就要引起您的足够重视了。首先您要问问他为什么不听话-忘记了并不能成为理由,也不应该屡屡成为借口。其次,您需要告诉他这么做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孩子就会把您的要求放在心上。不要让孩子对家长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由家长反反复复地说,才能做到。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您不妨尝试一下刚才我所提到的方法,可以叫它置之不理法,让孩子自己体会做错事所带来的后果,他就会变得自觉,也省去了您很多翻来覆去的话!3、跟风吃PI型: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孩子经常会听到家长这么说:XX的孩子钢琴都8级了你还不快点去学个小提琴,你瞧瞧人家XX,一考试就考第一第二,你怎么总给我考那么点分回来?把孩子当成攀比对象的家长,就是这样不经意地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并因此把孩子搞得痛苦不堪。看见别人家买了钢琴,觉得自家的孩子至少也得拉个小提琴;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参加了奥数班,自己的孩子也得参加什么辅导班才感觉平衡;看见人家请了家庭教师,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也赶紧打听什么老师更好。很多家长也知道这样的做法不太对头,可是不这样做,心里总是不放心,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我就见过许多孩子学过很多技艺,但没有一样拿得出来;也请过很多老师补课,但学习成绩依然不佳;书包、文具及学习用品都是最好的,可是依然对学习没有兴趣。家长还感到很纳闷,我为孩子创造的条件是最好的,怎么孩子的成绩还是不行?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说明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家长也会花许多钱买许多教育类的书籍,可是看完了又没有什么收获。总想在教育书里找到对付孩子的办法,无疑是刻舟求剑。给孩子什么,不该给什么?教育孩子什么?关心孩子什么?实在是我们家长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考虑清楚,不知道该干什么,当然会出现别人干什么,自己盲从的做法。劳神费力不说,还贻害、耽误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每一个孩子的美丽,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不能按照别人的经验生搬硬套。对于孩子,家长的思想尽管不能取代孩子的思想,但作为经历丰富的长辈,他会给予十分珍贵的建议;对于家长,了解孩子所想,是教育孩子的基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只会让孩子陷入痛苦的深渊,与成功越来越远。不要让达芬奇去学小提琴。孩子长大以后,都会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自己的喜好。这时家长要给以适当的支持和引导,而不是凭借着自己的喜恶加以限制甚至是残忍的扼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您何必费劲心机让他去学一项自己没兴趣的东西呢?了解孩子的想法,才可能在他们成功的道路上助一臂之力。总之,就是不要盲目攀比,不要看到别人在哪些方面做出了成就,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是不现实的。4、本末倒置型:只关注学习这个小事情说到怎么提高成绩,教育孩子什么和怎么教育孩子的问题,我提出一个公式、一个目标和一个方法供您参考!一个公式:生活品质学习品质很多人对这个公式的理解是很欠缺的。试想,一个生活上马马虎虎的人怎么可能在学习上表现得一丝不苟?在杂乱无章的房间里人怎么可能在学习上有条有理?一个生活上毫无规律可言的人怎么可能在学习有较强的自制力?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怎么对待生活也会怎么对待学习。很多孩子在生活作风上表现的散漫、懒惰、冷漠,在学习上也是大忌啊!如果生活品质的训练达到一定的层次,学习能力的提高就会变得很容易!因此,千万不要以为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泾渭分明。事实上恰恰相反,两者之间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太多家长过分强调重视学习,把成绩当成最重要的事情来抓,而忽视了孩子在生活上的种种表现,把生活问题当成细枝末节,把学习成绩当成重中之重。如此不合理、不正确的倾向,会使孩子无法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其实,无论是在学校里的教育还是社会上的教育,对学生生活品质的培养都应该重于学习品质。这同时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一个与学习相关,同样为家长学生所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是人才?长久以来,人们都把取得高学历、好成绩的人当作人才。殊不知这是对人才狭隘的理解,它在一定程度上非但无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反而会扼杀人才。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观念问题。既然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就很难在一朝一夕改变。这很像前一段人们流行的说法高分低能,那些在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可能手足无措。之所谓会产生高分低能,恰恰是因为人们将对学习品质与生活品质之间的重视程度本末倒置所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书是次要的,育人才是关键,是根本。也就是说生活品质对一个人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学习品质。有些家长一味地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学习,不重视他们生活方面的品质,认为生活中的一点点小问题,家长都可以帮助解决,因此让孩子的毛病被忽略和掩饰。时间久了,孩子在生活上的种种不良习惯,会变成性格中的一部分,而想要将生活与学习截然分开,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生活问题重重,学习势必也是问题重重。生活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高低。我们很容易发现,学习好的学生,都会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生活井然有序,做任何事情都认真仔细,善于观察等等。正因为这些生活上的品质深深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如这些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条理性非常好,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不是乱糟糟的、没有头绪;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一点点细微的小事也会记在心上,而这些事情就成了日后作文的素材而那些生活上邋邋遢遢、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孩子,怎么可能在学习的时候,考试的时候一下子变得仔细认真起来了呢?为学习而学习是学习的大忌。学习是人类的本能,不是强迫来的。如果学习需要别人强迫来做,那么一定会策划出许多有逃避学习的方法。比如有的孩子还会把字写得大一点,写满一篇,这会看起来很多。有的孩子会打着与同学一起学习的幌子,其实是为了方便抄袭作业等。很多孩子把聪明劲用在了如何对家长隐瞒真实情况,如何逃避功课,如何减轻家长的处罚和责备,而不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一切都是缘由家长对学习的过分专注,让孩子从小以为学习是为家长而学习。许多家长忽视对孩子生活品质的培养,把全部心思与重点放在分数上,唯分是从,忽视道德和理想教育,从小就给学生施加压力,把千斤枷锁铐在学生身上,还不断吆喝他们跳出最优秀的舞蹈。其结果造成学生心理扭曲变形,心理素质差得让人难以想象。每年高等学府都有人从楼上一跃而下,自杀的学生呈现低龄化,被老师批评、被学生嘲笑,甚至被家长误会就要以死解脱。这样的结果让各界人士痛心疾首。一个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爱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有责任心才会有追求。给孩子以责任心和爱心,让孩子学会爱!有很多家长说: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都无所谓。家长即使对孩子别的方面也有所关注,通常也不过是敷衍了事。从生活品质入手,培养爱心,建立起强烈的责任心是走向成功人生的关键。前段时间发生的沸沸扬扬的泼熊事件,以及某大学生把小狗放到微波炉里去烤谁能想到这些事情就是那些我们认为的未来的人才干出来的?刘海洋泼熊事件发生后,还有人为他求情,觉得他是名校的学生,而且又考上了研究生,有着远大的发展前途,应该从轻处理,或者不处理。这样的辩护俨然还把他当作人才,我很不理解,更加不赞同,像这样心理不健康的人怎么能是人才?就因为他学历高、分数高?我们常说教育以人为本,我想,很多人曲解了它的意思-这句话是在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有感情、有正义感、有良知的人。如果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一群会考高分、拿高文凭但没有心的人,那么人与牲畜何异,知识变成了魔鬼的利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便是无稽之谈。功名的获得是良好教育质量的衍生品之一。我们用良好的教育培养对人类有价值的人,用功名给他们的贡献做奖励和标注,但只知道片面追求功利的短视行为,就好比给鸟儿翅膀拴上了金块,其结果就是将会让鸟儿重重摔在地面。说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孩子不懂得爱父母,他又怎么会关心和重视父母对他的期望呢?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不爱学习也是不爱父母的一种表现啊。但我们的父母因为忽视了对爱心的教育,以为只要学习好就什么都好了,实际不然。一个方法:实现教育目标的方法是尊重孩子在您对孩子大呼小叫的时候,您是否想过他的感受?您是否想到他也正因为没有考好的成绩而伤心自责?在您对孩子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叮嘱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他已经听得极不耐烦,思想早就游离于身体之外,去想别的了?在您埋怨孩子毫不理解自己,一点都不听话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而孩子也正因此而同样痛苦?父母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习惯性地帮他们设计人生。出于父母的爱,不愿意让他们走一点弯路,为他们取得的一点小成绩而兴奋,同时也为他们的一点小错误而愤懑、伤心。可是家长,您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那个讲话傻里傻气,走路都走不稳的小宝宝什么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不再对你言听计从,不再相信你为了骗他而编造的话,甚至开始顶嘴反驳,有时候还讲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面对这种情况您是否觉得束手无策,只好摆出家长的威严,声色俱厉地呵斥?而孩子面对您的呵斥又变得乖巧起来,于是久而久之呵斥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了解孩子,就需要尊重孩子。不知道如何尊重孩子,孩子也不会尊重你的意见和教导。不敢想象两个互不尊重的人在一起会有什么好结果!不尊重孩子,孩子也不愿意和您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长对孩子的把握也容易失控,在不了解孩子的时候怎么能期望好的教育效果呢?所以,作为家长要时刻记得,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他们也是有权利说不的,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们身上,毕竟他们已经长大了,前面的路,他们还是要自己去走,即便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们也愿意自己去尝试。请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并鼓励他们,毕竟,每个人都要经历成长。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报道,有个女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她父母竟然用让人难以容忍的恶毒语言来形容女儿,那些话让人听起来已经不是不尊重女儿的问题,简直就是把女儿当成仇人,最后那个女儿一气之下用菜刀和她妈妈表明了她的看法。是啊,大家都明白,那只是家长的一时气话,说到底,也还是恨铁不成钢;说到底,也还是爱之深,恨之切,但您是否想过说这样的话也于事无补啊,它只会让孩子更伤心、更痛苦而已。难道这就是您想要的结果么?也许您是想让孩子知耻而后勇,但一张考卷,一个分数,真的能说明什么问题么?尊重是双方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先平静心情,缓和语气,坐下来慢慢谈,给自己和给孩子一个机会,不要让一条原本小小的沟渠,变成日后永难跨越的鸿沟。理智的谈话,善意的询问,一起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远比恶声恶气的训斥,毫不顾及后果的责骂有意义和有效得多。既然一切都是源于爱,为什么不选择一种更友好的方式呢?5、自我陶醉型:只看教育结果而非教育随便问家长一个这样的问题,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吗?没有一个家长会说自己不重视。提到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长篇大论。如果再问他是如何重视的,孩子又是如何不让人满意的,他就会历数自己多少年来辛苦小心地持家,关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未来,关于孩子的一点点风吹草动他都会放心不下。而孩子却总是不争气、不听话,不管自己是怎么的苦口婆心或者是严厉批评,可孩子的成绩始终上不去,而且也不听话,总之就是让自己有操不完的心。如果听众有耐心,他还会很详细地介绍他是如何辛苦,如何付出。他又是对孩子期望如何的高,而孩子又如何不尽如人意等。面对家长们大同小异的说法,我认为与其说我们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如说是家长重视孩子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更符合自己的想象与期望,也就是家长更重视自己。根本上来讲,家长更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重视的是结果,而不是教育本身。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的许多家长根本不是在教育,说是在做买卖似乎更恰当点,只不过最后往往又赔钱又赔精力,破产都不知道为什么。重视教育不是只看重教育的结果,或者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或者只是自己的想法。应该重视和了解的是自己是否有正确的教育思路,自己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缺点,孩子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等。我认为,怀揣美好的愿望本无可厚非,家长尽可以想象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比尔盖茨或者莎士比亚,但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眼下不具备成为名人的可能而伤心难过,或者因此埋怨孩子。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让他们可以从容面对未来无数的挑战;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帮孩子去争取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许多家长的共同毛病是用自己的观点去框定孩子的人生。他们的目标不是如何培养孩子,怎样教育孩子,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穷尽一生都在为这一个目标身体力行,而最后的结果却往往让他们伤心失望。孩子总不愿意按照他们设计好的人生路线走,他们总是会别出心裁,总是要另辟蹊径,而这对于家长来说简直就是难以容忍。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是许多家长的做法。比如,家长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当画家但未能如愿,因此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个画家。毕竟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常常把自己不能达成的愿望,寄希望于孩子,让孩子帮助自己完成。正是有这个信念的支持,让家长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忽视了与孩子沟通,甚而变成一个教育上的暴君,丝毫不听不进孩子的意见,固执地让孩子走自己并不想走的路。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让孩子痛苦,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面,只会让孩子离成功的道路越来越远,因为他走着的并不是自己想走的路,他的兴趣也并不在此。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我指给孩子的是条康庄大路,我熟悉里面的一切路障,在我的指点之下他既不会走弯路也不会摔跟头。这样,有什么不好?一帆风顺听起来的确是很诱惑人,但您能保证孩子能永远不会遇到任何状况么?没有经历挫折的人生是长不大的。您能保证在您的悉心呵护之下孩子有面对挫折的能力么?你能认为这样就是成功的教育、好的教育了么?任何经验都是自己摸索而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间接经验固然重要,但总不如切肤之痛来得真切吧?!况且,梨子的味道总还是要亲自尝尝才甘心吧?!一个看起来十分诱人的梨,别人咬了一口,告诉你酸,不好吃,你是不是就乖乖听话不去尝尝了?所以,还是不要妄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先考虑一下儿让他怎么做人,怎么健康快乐的生活吧!不要再发牢骚,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吧!6、语言障碍型:连话都不会跟孩子说我在另一本专著学会跟孩子说话里已经很着重地谈了这个问题。在这里,我想为所有的孩子说一句公道话。所有孩子所谓的不良个性和表现皆是源于父母。没有天生的天才,也没有天生的蠢材。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善人,也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恶者。但大多数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表现的时候,通常的反应是责备、批评、愤怒,难得给孩子一点犯错误的空间和时间,似乎孩子就不该犯错误,这是多么荒唐。谁不会犯错呢?有谁不会犯了一次再犯的呢?但是我们的家长似乎不这样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和父母难以交流也很容易理解了。小的时候,孩子可能惧怕父母,不敢吱声;再大点的时候,敢怒不敢言;再大点,有了自己的想法,感觉实际情况不是那么回事,便开始顶顶嘴,更有甚者,和父母来个激烈的身体接触也未可知。威信是家长自己树立的。如果按照古训三岁看大来看,上帝给父母的威信其实超不过三年。如果不能很好地与孩子对话,不能很好地与孩子交流,就已经意味着做父母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孩子也不是永远幼稚的,他的大脑一天天地丰富,独立的思索也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和内容,总是老三篇的话,孩子就愈发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也不愿意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意见。所以,父母有责任和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创造一种双方都感觉和谐的对话方式,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的想法和做法,不仅允许孩子对自己提出看法和意见,而且应该鼓励和支持孩子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接触了许多孩子,发现存在这么一个现象。比如,孩子吃过饭后,眼睛一直看着电视,但心里想着:这一集看完了我就去做功课,或者看到八点整,就去做作业。可是这个时候,家长就会很不开心地说:不要看电视了,还不抓紧时间做作业?这个时候孩子倒是起身走了,可回到自己的房间,心里怎么想怎么不舒服,于是故意憋着劲,也不做作业,心想,我到了这里也不做你能把我怎么着。这种做法看起来是很有幼稚和愚蠢,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人人都需要一个好心情,都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信任,孩子也是如此。这种干扰孩子、打击孩子情绪的事情在家庭里很多,希望家长朋友能够注意。其实这种情况在您身上也有体现,在单位里,对于那些多余的,感觉对自己不信任的提醒和暗示,您是不是也觉得很烦?孩子也是一样的!我曾经问我的一个学生,你有心事的时候会和谁说。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朋友。我又问他,为什么不和自己的父母说呢,他会给你很多成熟的意见啊。没想到这个孩子笑了起来,和他们说?他们哪里懂啊。什么话还都没说呢,他们就劈里啪啦地一通反对!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既是长辈与晚辈,又是朋友。有的家长觉得只有在孩子面前尽力保持威严,才能管得住孩子,如果嬉皮笑脸,孩子就会不知天高地厚。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信,他们往往要在孩子面前板起脸孔,不与孩子平等对话,一般都像是上级对下级谈话,而且还要拿腔拿调。孩子不能对自己的话有任何微词,不能持反对意见,否则就是对自己威严的最大挑战。面对如此冷冰冰的父母,想必孩子即便想交流,讲些小秘密,最后也只会压抑住,藏在心里,而父母自以为保住了威严,实际上却失去了孩子对家长本该有的信任和依赖。与之相反,如果您放下架子与孩子真诚地用心交流,就会得到孩子的信任。家长的威严并不等于厉害,它应该建立在孩子对家长尊重和敬佩的基础上。我还认识一个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他的精神状态、众多表现和气质都非常有别于其他孩子,总是很轻松很快乐的样子。比如,考试前他丝毫不紧张,考完后无论考得好与不好,他都不会隐瞒家长,如实汇报。为什么许多学生都普遍存在怕考试,恨学习的心理,而这个学生可以如此轻松、自如,如果您与他的父母交流后就会找到答案。没错,这个孩子的家长从来不在孩子面前故作威严,他们给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间,同时耐心地和孩子进行各个方面的交流。正因为他们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样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不会想方设法地掩饰回避自己的问题;是直面自己的问题;家长不会因为孩子有某种问题而不由分说的大发雷霆。正是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心理上不再恐惧学习,这就是他与其他孩子的学习存在质的不同。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全面、透彻地把握孩子的整体状况,才能找到孩子学习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一个上初中三年级的女儿,学习莫名其妙地开始下滑,家长问孩子为什么?孩子摇摇头也不说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