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利用中心阅读原则鉴赏古代诗歌.ppt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利用中心阅读原则鉴赏古代诗歌.ppt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利用中心阅读原则鉴赏古代诗歌.ppt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利用中心阅读原则鉴赏古代诗歌.ppt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利用中心阅读原则鉴赏古代诗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与鉴赏指要 阐释:古代诗歌鉴赏 利用中心阅读原则 鉴赏古代诗歌 阅读观点:中心阅读原则 阅读方法:围绕中心思考问题 基本含义: 中心阅读原则,就是突出中心在文 章中的核心地位;而文章材料的组织, 结构的安排,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运用 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抓住文章中心是阅 读的基础;并由此去解读理解文章的材 料、结构及各种艺术表现方法与中心的 关系。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重点 内容情感(意境);表现方法;风格 围绕中心思考问题 感知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整体意义的两 个方法: 1、抓住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及诗歌 整体意义的字句。 2、抓住能体现诗人情感及诗歌整体意义 的形象,如人以及人的行动,物以及物的特征。 感知诗歌的内容情感 示例一: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抓住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 感及诗歌整体意义的字句 诗人抒发了自 己浓浓的乡愁 抓住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及 诗歌整体意义的字句 即景生情,表达 了诗人在月下对 情人的缱绻情思 示例二: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示例三: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以“人闲”、“花落”、“夜静”、“山空”的 闲适恬 然尽状其宁静;又以月出鸟惊而鸣于涧反衬其寂静。 因此,诗描绘了春山之夜的清幽自然而恬美。 抓住能体现诗人情感及诗歌整体意义的形 象,如人以及人的行动,物以及物的特征 示例四: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抓住能体现诗人情感及诗歌整体意义的形 象,如人以及人的行动,物以及物的特征 诗人以梅花自 喻,表达了自 己的才能无人 赏识,又遭到 排挤和打击; 同时也抒发了 自己决不同流 合污和百折而 不悔的感情 品味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重要的我们要明白诗歌常用的表现手 法及艺术技巧.重点是: 借景抒情、情境交融、托物言志;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比喻、拟人、衬托、对比;遣词造 句、语言特点;用典等。 示例一: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先写瑟瑟风中之松更加强劲有力;遭受冰霜摧迫 却永远端正挺拔;最后说明松柏有坚贞不逾的本性 。诗赠堂弟,但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通用比喻 ,借咏松树而勉励堂弟保持节操,托物言志,显得 含蓄,意义更深远。 示例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池塘。 诗第二联在表现方法上有两点比较突出:情景交融;富有 时间、地点特点的名词并列组合,描绘了一幅凄清的景象 ,由此渲染出凄楚落寞思乡的感情:虽有“鸡声”,却与“ 茅店”、“月”相和;虽有“人迹”,却与“板桥”、“霜”相连 ,以其独特的词语组合和句式运用,显示了诗人遣词造句 的功力,在内容上令人更感思乡的凄楚落寞。 示例三: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一二句写景,虚实结合。写景突出今日的寥 落与寂寞,这是实写;暗里却和昔日之热闹景 象对比,这是虚写,以此表达出宫女孤寂凄凉 的心境。三四句叙事叙事于不经意之中,更显 凄凉,尤其是一“闲”字,似“闲”而非“闲 ”,突现了宫女的无限哀怨,更透露出诗人无 奈的同情与愤慨,充分表现了诗人造句遣词的 功力。 示例四: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刻画了一幅涧边清丽幽静的风景画。 诗首句以幽入题,接着以“鸣”反衬“幽”,以声 衬静。最后以“自”点睛入意,用“野”、“无” 、“自横”绘幽,尽显野兴天趣,闲适无限,充分 体现了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 示例五: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颔联用典以闻笛赋表达诗人坎坷的遭遇及对友人关怀的 谢意暗 ;以烂柯人表达了人世沧桑,岁月蹉跎的感慨。 颈联对仗工整,“沉舟”与“病树”对举,以此喻己,并与 千帆而过万木争春对比,荣枯之势不同,繁衰之景迥异, 以形象包孕哲理,感伤中透出豁达。(向秀、王质)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围绕中心思考问题方法示例: 以诗人沉醉其中、不觉天 色已晚来反衬琴声迷人 最后一句写山 暮、云暗之 景的作用 一、二句叙事;三句写弹琴之势,四句写琴声之势 客心句既以流水洗心表达诗人对乐曲高妙的独特感受,又以知 音典故表达知己之遇;餘响句突出了余音与远处的霜钟相和 围绕中心思考问题方法示例:绝句两首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首联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 江碧、鸟白 山青、花艳 漂泊的感伤 思乡的情怀 何日是归年 目的 反衬以乐 景衬哀情 围绕中心思考问题方法示例:台城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江雨还霏霏 江草仍繁茂 杨柳依旧笼 鸟儿空啼鸣 抒兴亡之感:物是人 已非,繁华已不再如 目的 借景抒情 围绕中心思考问题方法示例:行路难 (一)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围绕中心思考问题方法示例:行路难 (二)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目的 美酒佳肴(清酒珍羞) 食不甘味 (停杯投箸) “心茫然 ”(行路难) 希望:欲渡黄河、将登太行 现实:冰塞川,雪满山 世事艰险、仕途受阻的 艰难处境 (行路难) 典故:吕尚垂钓碧溪上 典故: 伊尹梦乘舟日边 (行路难,仍)对 仕途抱有希望 (行路难,仍)坚 信仕途定有希望 目的 目的 目的 衬托 比喻 典故 比喻 象征 围绕中心思考问题练习示例一: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 曾说,“折柳”二字是 全诗的关键。诗中“ 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 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 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 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围绕中心思考问题练习示例二: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西园在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参考答案:(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 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2)反衬 ,以动写静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围绕中心思考问题练习示例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用 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用 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托哀情的艺术手 法。作者面对如画的景色,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 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特别是最后一句, 流露出归心深切的思乡之情。 围绕中心思考问题练习示例四: 阅读下面一首诗,品味后两句的意蕴。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参考答案:“春色”既已“满园”,而且“满”得关 也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人们宣告春天的 到来。一切美好、向上、生机勃勃的事物,具有 顽强的生命力,难道墙能围得住、门能关得住吗 ? 围绕中心思考问题练习示例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暮江呤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 说“铺”,这是为什么?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 着地面 照射过来,确人像“铺”在江上,很形象。(或 :“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 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2分) (2)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或: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 愉快的心情。)(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影,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 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 两句诗的“诗眼”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