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ppt_第1页
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ppt_第2页
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ppt_第3页
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ppt_第4页
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 主讲:邓新文 时间:2012 地点:浙大华家池校区 梁漱溟(一八九三一九八八) 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 伍庸伯(1886 1952) 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 严立三 (18921944) w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受 制于他自己。渺小是最错误的见解 。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超脱 了渺小。 w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 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 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 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然而却不 是一味向外逐物的西洋科学家之所 知矣。 w经济生活分散了人心,而组联了人身。 政治形成集团对抗,划分此疆彼界。 w今日世界问题之形成,由于西方文化。 要避免人类之毁灭,只有转向中国文化 。中国问题之陷于今日局面,正为盲目 学西洋之结果。 w着急贪求,表见了人类的卑微;歆 羡涎流,显露了人类的丑陋;忍耐 不下,烦恼苦愁,见出了人类的无 用。 w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 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第65届联合国大会21日以鼓掌方式通过安理会对现任秘书长潘 基文的连任推荐。图为当日宣誓仪式后,列席宣誓仪式的中国常 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大使对潘基文表示祝贺。 中新社发 潘基文连任秘诀: 立足于和谐的“东方式”领导力 “东方式”领导力: 谦逊勤勉 中庸坚韧 以柔克刚 以和为贵 w“我在韩国时就 一直学习中国古 典文化,孔子、 老子、孟子、孙 子所有这些 先贤的智慧对于 滋养一个人的内 在力量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 w“伟大的哲学家 老子曾说过,天 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 而不争。让我们 将这种不朽的智 慧应用到今天的 工作中。在百家 争鸣的思想中, 找到行动上的一 致性。” w“在我的一生中 ,我一直受到孔 子和孟子思想的 影响。” 人类要生存下 去,就必须回 到25个世纪以 前,去吸取孔 子的智慧。 Dr. Hannes Alfven w今日世界问题之 形成,由于西方 文化。要避免人 类之毁灭,只有 转向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个迷 w一、广土众民(1) ,为一大特征; w二、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为一大特征; w三、历史长久,并世中莫与之比,为一大特 征。 w(1)中国疆土为四百三十万平方英里,或一千一百一十万方 公里,大于欧洲全土。战前日本帝国面积,约为我百分之六 ;只我东北四省几已倍之。中国人口,据中央研究院社会科 学研究所二十二年估计,为四万万三千万人,居全世界人口 五分之一。 w四、从以上三特征看,无疑地有一伟大力量蕴寓于 其中。但此伟大力量果何在,竟指不出。就知识、 经济、军事、政治,一一数来,不独非其所长,且 勿宁都是他的短处。必须在这以外去想。但除此四 者以外,还有什么称得起是强大力量呢?实又寻想 不出。一面明明白白有无比之伟大力量,一面又的 的确确指不出其力量竟在哪里,岂非怪事!一面的 的确确指不出其力量来,一面又明明白白见其力量 伟大无比,真是怪哉!怪哉!即此便当是中国文化 一大特征第四特征。几时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大约于中国文化要义亦自洞达而无所疑。 “李约瑟难题” w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 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 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 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 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 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 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w维多利奥荷斯勒 (Vittorio Hosle) w生态危机的哲学 (Philosophie der okologischen Krise) w开篇就引用庄子 天地篇的故事 w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 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 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 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 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 ,羞而不为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世界文化的“三期重现” w西方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 神的。 w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 中为其根本精神的。 w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 其根本精神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w孔子曰:“入其国, 其教可知也。其为人 也,温柔敦厚,诗 教也;疏通知远, 书教也;广博易 良,乐教也;絜 静精微,易教也 ;恭俭庄敬,礼 教也;属辞比事, 春秋教也。 w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 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 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 w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 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 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 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 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 w诗以道志, w书以道事, w礼以道行, w乐以道和, w易以道阴阳, w春秋以道名分 。 辜鸿铭(18571928) w“欧洲宗教要人们做一个好人,中 国的宗教则要人们做一个识礼的好 人;基督教叫人爱人,孔子则叫人 爱之以礼。” 马一浮(一八八三一九六七) w礼主别异,乐主和同; w礼是大序乐是大和; w合序与和即是至美。 礼乐的起源 w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 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 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 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 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 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 。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 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 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制礼乐,人为之节。 二、人生智慧 w认识你自己 w修养你自己 w实现你自己 Know yourself 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 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另外两句是“ 你是”()和“毋过”( )。或说这句话 出自古希腊七贤之一斯巴达的喀隆(), 或说出自泰勒斯,或说出自苏格拉底。传统 上对这句话的阐释,是劝人要有自知,明白 人只是人,并非诸神。 w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 为?” w泰勒斯回答道:“认识你 自己。” Thales,约公元前624546年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18441900) w尼采在道德的系谱(Zur Genealogie der Moral)的前言中说: “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 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 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 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 不是知者” w子曰:“人皆曰 予知,驱而 纳诸罟镬陷阱之 中,而莫之知辟 也。人皆曰予 知,择乎中庸 而不能期月守也 。” 孟子(前372前289年) 人与禽兽 w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 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 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 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w凡作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 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 、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 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 在这世间很伟大;七分像人,六分像人 的,也已值得赞誉;就是五分像人的, 在最近的社会也已经是难得的上流人 人心惟危 w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 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 内,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 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 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 也。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 ,是故强者脅弱,衆者暴寡,知者詐愚,勇 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 此大亂之道也。礼记乐记 敬 用 五 事 w说文:“敬,肅也。从 攴茍。居慶切 。” w釋名:“敬,警也。恆 自肅警也。” w玉篇:“敬,恭也,愼 也。”易坤卦:“君子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w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走路好 好走,说话好好说,如此之谓敬。 敬则不苟偷,不放肆;敬则心在腔 子里;敬则不逐物,亦不遗物。由 敬而慎,以入于独,此伍先生之学 也。逐物则失心,遗物同一失心。 只是即物见心,心却不随物转。 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w【卷三】【史部】事 w職也。从史,之省 聲。 w论语朱注曰:“道之 显者谓之文。”马一浮补 之曰:“文之施于用者谓 之事。” 何谓“事”? 使吏 事 史 马一浮(一八八三一九六七) 洪範九畴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 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 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 ,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 徵,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 敬用五事 w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 ,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 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 作乂,明作哲,聰作謀,睿作聖。 w此尽己之性也。事训职,犹言官、司。尔 雅释诂:“职,主也。”孟子曰:“心之官则 思。”周礼六官皆言职,内经于藏府 皆名官。士者,事也。大雅曰:“武王岂 不仕”,亦卽士字。今之所谓事者,皆受之于 人,若无与于己。然古之所谓事者,皆就己 言,自一身而推之天下,皆己事也。故曰“己 外无物”,“圣人无己,靡所不己”,“宇宙内事 ,卽吾性分内事”。 总论五事之旨 w凡言事者,皆尽己之事也。性卽理也,理事 不二,理外无事,亦卽性外无事。约之以五 事,以为万事根本。五事皆尽其理,然后万 事皆无失职。一有不举,则性德有亏,失其 所以为己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 不可离。事之最切而其用无尽者毕在于是。 舍是岂别有乎? 总提五事之要 w当从蔡传以貌泽配水,言扬配火,视散配木, 听收配金,思通配土,与初门五行生数之序相应, 于义为安。盖在天为五行,在人为五事,皆此一气 ,皆此一理。释氏所谓“明不循根,寄根明发”,故 有无目之视,无耳之听,六根互用,皆得圆通,岂 曰专滞于一官一能哉?总此五事,并为一心之妙用 。圣人敬而用之,则以践形尽性;凡愚肆而失之, 则以徇欲忘生。洪范建极之功,实以此门为最 要。孔子答颜渊问仁之目,曾子告孟敬子三贵之道 ,曲礼约之以“毋不敬”,论语广之为“九思” ,皆“敬用五事”之旨也。 总显五事之德 w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 ,思曰睿。 w此明德性之发见于五事者,皆本然之理,人 人具足者也。五事是气,五德是理。理行乎 气中,其在貌则曰恭,在言则曰从,在视则 曰明,在听则曰聪,在思则曰睿。如是则全 气是理,谓之践形。其有不恭、不从、不明 、不聪、不睿者,则是气之昏塞而理有所不 行也。性德既隐而亦不能尽其形之用矣。 w恭者,温粹敛摄,非可矫而饰也;从者,理 顺辞达,非可袭而取也;明者,烛幽洞微, 非以察察为贵也;聪者,声入心通,非是循 声逐物也;睿者,智照内发,非假强探力索 也。五德之相,贯之者思;五事之用,发之 者敬。故程子曰:“敬也者,体信达顺之道,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唯敬而后能知性,唯敬 而后能尽性,唯敬而后能践形。尧之“钦明文 思”,舜之“浚哲文明”,禹之“安汝止,惟几惟 康”,汤之“圣敬日跻”,文王之“于缉熙敬止”, 皆用是道也。 w石斋黄氏曰:“天道言行,天之所自行;人道 言事,人之所有事。人事者,天道之精神也 。”天人之精神皆聚于敬;非敬则五事无其体 ,非敬则五行无其用。貌敬则恭,言敬则从 ,视敬则明,听敬则聪,思敬则睿。貌言视 听思,皆人也;恭从明聪睿,则皆天也。人 而天之,敬用之效也。全气是理,卽人而天 。理有所不行,卽性有所不尽,而天人隔矣 。此是圣人吃紧为人处。思之。 总明五事之功 w恭作肃,从作乂,明作晢,聪作谋 ,睿作圣。 w凡言作者,指功用而言,亦曰功业、德业者 ,体用之殊称。体用不二,但就其具于自性 者则谓之德,就其发于自性而措之天下、加 之庶民者则谓之业。佛氏谓之自受用、他受 用。自他不二,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 民物皆共此一理。德之及人者为业,等是性 分内事也。 w有孚颙若之谓肃,恭之所作,仪刑万方也; 言为世法之谓乂,从之所作,如理如量也; 知人善鉴之谓晢,明之所作,物无遁形也; 兼听广纳之谓谋,聪之所作,志无不通也; 事事无碍之谓圣,睿之所作,从心所欲,更 不踰矩也。肃则不动而变,乂则不言而信, 晢则不见而章,谋则不行而至,圣则无为而 成。斯建极之根本,尽性之深功也。而其要 则从敬入。 w所谓“夙夜基命宥密”,圣人以此斋戒、神明其 德者,岂有他哉?如是而已矣。其道实至简 至易,其用则至大至神。悟之则当处湛然, 迷之则转求转远。得其解者,知为盛德之形 容;昧其原者,唯是数他人宝藏。此非实下 功夫、自悟自证不可,勿徒视为义训边事。 w在论语问仁,仁卽指本体;仁是性德之 全,故识仁卽是知性。“请问其目”,卽指工夫 。性不可见,见之于仁;仁不可见,见之于 礼。礼之所在,仁卽在焉;仁之所在,性卽 显焉。其事至近,不出视听言动四者,日用 不离。茍无非礼,当体卽仁,故曰“仁远乎哉 ?”视听言动皆气也,礼卽理之行乎气中者也 ,仁则纯然天理也。四事皆礼,则全气是理 ,全情是性矣。不言思者,思贯四事也。五 德之相,恭、从、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