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 )所作 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 )年至5000年A 2000 B 3000 C 40000 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 )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 )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A佗他 B翦剪C说悦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 )A陈阵B赴讣C矢屎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25、“北”是一个( )字。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26、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 b 雅 c 洗 d 室 e 篇 f 贼 g 颖 h 彩 A a b c /d e /f g h B a b /c h /d e /f g C a c /b h /d e /f g D a b c g /d e /f h 27、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A 象形 B 指事 C会意 D 转注28、下列各组形声字,声符相同的一组是( ) A 问 闷 B 福 祈 C 通 过 D 江 河2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A雨舟水牛 B兵本日月 C手木鱼甘 D刀亦哀鸟30、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哀”字应属( ) A形声 B会意 C指事 D象形31、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策”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3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草慎武信 B集泪承莫 C从战天走 D现责至秉33、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莫鱼向闽 B牧岩岳泪 C凭亦寒罟 D集冰迢逐34、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锦楚众男 B森栽表朝 C友见比炎 D袜肥果解3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回步文意 B笛初明看 C即婢休驰 D暴祭赤半3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固颁旗锦 B病师姑甲 C马偷逃布 D斧行财国3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一组是( ) A腾贼章汁 B徒问辩背 C勉海谐盗 D后美碧途3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一组是( ) A胞记范舀 B斩初伐婚 C暑迪跳除 D箸怡哨安3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一组是( ) A修梁吟前 B吠技菜荆 C志赛浅鸣 D怕表苦存40、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一组是( ) A炼约输碉 B唾睹理明 C油姚破益 D特灿威慕41、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袒 b 崔 c 欣 d 照 e 路 f 效 g 霜 h 基 A a e /c f /b g /d h B a c /e f /b d /g h C a e g /b d h /c f D a c d f /b e f h42、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购 b 露 c 切 d 烈 e 锡 f 都 g 爸 h 贷 A a d /e f /b d /g h B a e /c f /b g /d h C a e g /b d h c f D a c d f /b e g h43、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 b 衷 c 颖 d街 e徒 f 哀 g 碧 h 瓣 A a /b f /c d h /e g B a b f /c e /d g h C a c /b d /e g /f h D a g /b f /c e /d h44、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 b 阔 c 旗 d 固 e 辩 f 病 g 刊 h斯 A a b /c g /d f /e h B a b d /c e g /f h C a e /b f /d e /g h D a e /b d /c f /g h45、下列各组字,具有相同声符的一组是( )A治始怡笞B胡朔朗朝C 闷问闺闾 D颖颍顿颈46、下列各组字,与“信伸”两字间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A赴讣B泪淚C剩賸?D予舆47、“干”和“乾”的关系是( ) A繁简字 B通假字 C异体字 D古今字4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 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 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49、“征”和“徵”的关系是( ) A通假字 B异体字 C繁简字 D古今字50、“要”和“腰”之间的关系是( ) A异体字 B通假字 C古今字 D古音同5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公输),其中的“守圉”即“守御”,“圉”和“御”是( )A古今字 B通假字 C异体字 D繁简字52、辞源和康熙字典的部首总数分别是( ) A 214部; 540 部 B 540部; 197部 C 214部; 214部 D 240部; 514部53、礼记王记“南方有蛮,雕题交趾”中“题”字的意义是( )。A额头 B雕刻 C题写 D题目54、“诛戮弑”这组同义词在( )上有所不同。A词义轻重 B使用条件 C语法关系 D感情色彩5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扩大的是( )。A于予与何诛? B 皆感激为云泣下。 C笑从双脸生。 D兔走触株,折颈而死。5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缩小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C众人皆醉我独醒。 D青春受谢,白日昭只。5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转移的是( )A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B王厚贿之。C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D厉王虐,国人谤王。58、尚书舜典“班瑞于群后”中“班”字的意义是( )。A群体 B集体 C分发 D颁布59、“盗窃攘”这组同义词在( )上有所不同。A词义轻重 B使用条件 C感情色彩 D语法关系 6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扩大的是( )。A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B孝公时时睡,弗听。C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D治其事故。6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缩小的是( )。A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B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C众人皆醉我独醒。 D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6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转移的是( )A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B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C皆感激为云泣下。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6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6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缩小的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嘉耦曰妃,怨耦曰仇。 C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D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65、“穆公访诸蹇叔”中的“访”意思是( ) A征询 B探望 C拜访 D访问6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中的“购”意思是( ) A重价收买 B悬赏征求 C买 D卖67、“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的“淫”意思是( ) A浸润 B淫邪 C过分、过度 D不正当的68、“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中的“睡”意思是( ) A睡觉 B睡醒 C睡着 D坐着打盹69、“太后之色少解”中“色”指( )A颜色 B怒色 C妇女美貌 D品种70、下列各句中的黑体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 A笑从双脸生。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D交通王侯。7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转移的是( ) A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B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 C齐侯之子,魏侯之妻。 D古者墓而不坟。72、“十年之计,莫如树木。”中,“树木”的意思是( ) A树 B就是“树木” C树木和木材 D种树73、下列例句“鄙”字用其本义的是( )A焚符破玺,而民朴鄙。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C我皆有礼,夫犹鄙我。D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皆兢为义。74、下列例句“道”字用其本义的是( )A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C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D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75、下列例句“防”字用其本义的是( )A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B以礼义防民。C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D以防止水。76、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 )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B伯牛有疾,子问之。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77、根据字形分析,“时”字的本义应该是( )A时机 B时常 C时间 D季节78、根据字形分析,“朝”字的本义应该是( )A早晨 B朝廷C早上省视父母、君王D朝见,朝拜79、“期”是一个多义词,有下列义项:邀约、会合;希望;期限、日期;至、及;必、决定。有下列例句: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诗经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左传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韩诗外传卷五:“比期三年,果有越裳氏重九译而至。”例句和义项搭配得当的是( )A/ B/C/ D/1、D2、B3、C4、B5、A6、D7、A8、A9、B10、A11、D12、C13、A14、D15、B16、D17、C18、C19、A20、A21、B22、A23、C24、C25、C26、C27、B28、A29、A30、A31、D32、B33、B34、C35、D36、A37、B38、C39、B40、A41、A42、B43、C44、D45、A46、D47、A48、B49、C50、B51、B52、C 53、A54、D55、C56、B57、C58、C59、A60、B61、B62、A63、A64、B65、A66、B67、C68、D69、A70、A71、B72、D73、D74、A75、D76、C77、D78、A79、C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1、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 )A反返B芸耘C归馈D涂途E知智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是( )A时伺B生性C伯佰D辟避E矜鳏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是( )A点點B泪淚C烟煙D敛殓E弃棄4、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 )A盛气:怒气很大。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E谢:谢罪,道歉。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6、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引申义的是(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B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C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D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E三十而壮,有室。7、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C酌以大斗。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8、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假借义的是( )A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B日月逝矣,岁不我与。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E故中御而从齐侯。 9、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 )A薪:砍柴。B奋:举起,扬起,振作。C权:权力,权衡。D信:言语真实。E候:守望,放哨。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引申义的是( )A断:决断,果断。B术:道路。C危:不稳定,危险。D析:分析,辨析。E牢:监狱。11、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假借义的是( )A弟:表示尊重、顺从兄长。 B信:表示伸展。C岁:表示时间,即一年。 D辟:表示逃避。E畔:表示背叛。12、下列各组字,后者属于为前者的引申义所造新字的是( )A解懈B辟嬖C国國 D景影E取娶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 B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复音节化。 C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 D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E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爪牙:君主的得力武臣猛将,褒义。 B国语周语中“王厚贿之。”贿:赠送。 C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诛:谴责,责问。 D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青年。 E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卒闻汉军楚歌。”闻:听。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B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节同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这个复音词的词义只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仅仅作为陪衬而存在。C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偏义复词。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所表示意义。E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诸”是“之乎”的合音。16、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有( )A “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复词,重点在“入”不在“出”。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卑鄙:卑,地位低下;鄙,见识浅陋。C“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勉:勉强。D“是儿最叵信者。”叵:不可,合音词。E“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丈人,妻子的父亲。17、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 )A盛气:怒气很大。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E谢:谢罪,道歉。18、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释材料,这说明“东”和“红”的关系是( )A两字具有双声关系 B两字具有叠韵关系C两字具有同音通假关系 D两字具有声调相同关系E两字具有同义关系19、下列各组字,意符全都相同的是( )A徒徙行径 B腥胡肖胃C冯骐笃骏 D孟盟盆益E福神祈视1、ADE2、ABCE3、ABC4、ACDE5、ABCD6、ABE7、BCE8、ABD9、ADE10、ACDE11、BDE12、ADE13、ABCD14、ABCE15、ABDE16、ABD17、ACDE18、BD19、BC三、释词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4)夸父与日逐走。(5)弃其杖,化为邓林。(6)当湍而浚者为鱼梁。(7)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8)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9)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10)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11)渊然而静者与心谋。(12)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13)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14)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1)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2)詨:呼叫。(3)堙:填塞。(4)逐走:竟走,赛跑。(5)邓林:桃林。(6)湍:水流急。浚:深。(7)偃蹇:盘曲高耸的样子。殆:几乎,差不多。(8)冲然:向上冲的样子。羆:熊的一种,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也叫“马熊”或“人熊”。(9)刈:割。烈:火猛,此处作动词,意思是猛烈地烧起。(10)熙熙然:和谐愉快的样子。效:呈献。(11)渊然:深沉的样子。谋:谋划,商讨。(12)匝:经历一周。旬:十天为一旬。好事之士:此指爱好山水并到处搜奇选胜的人。(13)陋:鄙陋。此用作意动,即“轻视”之意。(14)胜:景致优美。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3)夸父与日逐走。(4)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5)是其果有遭乎?(1)以:介词,表示两件事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略等于“用来”。(2)故:所以。(3)父:古代用在男子名后的美,又写作“甫”。与:介词,译作“跟”。(4)以:连词,相当于“而”。举:副词,全,都。(5)其:句中语气词,表推测的语气。四、简答题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2、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造字本义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语言中的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后来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疲劳的意思本来用“疲”字表示,但古书里常用“罢”来代替“疲”,表示疲劳。请分析一下这两种用字现象各自的性质,并说说它们的区别。“莫”字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后来造的“暮”同“莫”是今字与古字的关系。借“罢”表示“疲”,由于“疲”字本有,所以“罢”字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两者都是依声托事的做法,区别在于前者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而后者是本有其字的通假。3、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什么?从本义和引申义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江”、“河” 由专指长江、黄河引申为泛指河流,“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好”由女子貌美引申为泛指美好,“涉” 由淌水过河引申为泛指过河,都是词义由个别引申为一般。再如:“道”、“術” 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权”由秤锤引申为权力、权变,“骄” 由马高大,引申为骄傲、自高自大,“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都是由具体引申为抽象。4、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人”、“民”之间的差别:(l)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2)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3)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4)说文:“民,众萌也。”(5)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6)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人”、“民”两词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例句(l)(2)皆为此义。“人”可以用于指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区别的社会成员,如例句(3)。“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词义范围仅指“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例句(4)、(5)。(6)皆表示了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5、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6)左传宣公二年:“(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7)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之下。”“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