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2016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_第1页
最新人教版2016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_第2页
最新人教版2016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_第3页
最新人教版2016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_第4页
最新人教版2016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歌表演大鹿 教学目标 1. 唱好歌曲中的跳进音程。 2.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不同角色,为歌曲四个乐句设计不同的速度、力度及音色,以表现歌曲形象。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编创,表演歌曲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为歌曲的乐句设计不同速度,创编歌曲。教学过程1 聆听范唱(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2)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边听边以稳定的速度击拍(拍手、点手心)2学唱歌曲 (1)跟着老师按歌曲节奏读歌词,边读歌词边击拍。 (2) 分角色按节奏读歌词(仍然应强调击拍):第一、第二句集体读,第三句女生读,第四句男声读。(3)老师弹奏钢琴(慢速),学生在心里随琴默唱。 (4)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学生随琴轻声默唱。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3 表现歌曲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第一、第二乐句是谁演唱的?第三、第四乐句是谁演唱的? (2) 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第一、第二乐句齐唱或领唱,第三乐句女生演唱,第四乐句男生演唱)。 (3) 歌曲第三、第四乐句应该怎样演唱? 第三乐句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小兔子的急迫心情?(速度稍快,力度稍强) 第四乐句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大鹿保护小兔子的坚定决心?(中等速度,力度中等)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分角色表现歌曲。 4 编创表演 (1)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歌曲基础上编创、发展故事情节。 分配角色,如故事叙述者、小兔子、大鹿、太阳公公、大树爷爷、花仙子等。 可设计偷猎者的形象,用简易的材料模拟枪声。 可设计森林的早晨偷猎者手挽手三个情节。 (2)学生根据以上情节选配音乐、编创表演动作。 (3) 学生边唱边表演。 5师生共同评价 表演之后,师生共同评价。可评出最佳编配、优秀演员等奖项。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永远住在童话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表演童话故事。教学重点、难点:主旋律的音准、培养学生创编的能力。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在音乐声中,拍手进教室。2、师生问好。1 2 3 4 5 5 1 7 6 5 1 5 0 6 3 0同学 们 好 老 师 您 好 , 您 好 您 好5 4 3 2 1 老 师 您 好。二、基本练习1、发生练习:1 2 3 4 5 5 4 3 2 1 鲜花 爱 雨 露, lu lu lu lu lu。2、模奏练习:2/4 2/4 . 2/4 (教师用手拍出每条节奏,学生模奏出来。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3、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谁听过童话故事?你能讲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吗?同学们知道的故事人物真多,接下来,老师将要把你们带入到美丽的童话世界,你们去哪里寻找更多的童话故事和童话人物。四、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1、教师播放多媒体,聆听歌曲范唱看动画人物。提问:歌曲中都唱了哪些童话人物?(白雪公主、小矮人、海的女儿、稻草人)2、聆听歌曲第二遍,感受音乐的速度与情绪。3、让学生了解这是首合唱曲。4、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听歌曲,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五、童话故事表演1、喜欢相同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到一组,选择喜欢的童话,在音乐背景下排练,自己选择表演形式。2、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去,与他们一起讨论、编排。3、各小组展示。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糖果仙子舞曲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糖果仙子舞曲,认识钢片琴并感受其音色。2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以及抒情、优美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主旋律的音准、培养学生创编的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磁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小红帽、大鹿。 1、1 2 3 4 5 5 4 3 2 1 鲜花 爱 雨 露, lu lu lu lu lu。2、复习歌曲小红帽、大鹿。 3、模奏练习: 2/4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欣赏乐曲糖果仙子舞曲(1)教师介绍胡桃夹子故事情节有及乐曲在舞剧中表现的场景。(2)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3)教师出示钢片琴图片,结合音响,向学生介绍钢片琴。(4)聆听、记忆第一主题。(5)完整聆听,听辨第一主题在乐曲中出现几次。(6)教师播放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糖果仙子舞曲相关视频片段,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并对芭蕾舞的结合,并对芭蕾舞有初步了解。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1 知识“音的高低” 2知识“柯尔文手势” 教学目标: 1 知道音有高低,并能初步听辨音的高低。2学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教学重点、难点:听辨音的高低,并学习柯尔文手势。 教学过程 1 知识“音的高低” (1)教师可由有视觉感的物体的“高度”引入“音的高低”对比。 教师与同学或同学之间相互比身高。 长颈鹿妈妈与小长颈鹿的个子高低对比。 两幢建筑物的高低对比。 (2)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模仿小鸟与老牛的叫声、小猫与狗的叫声、自行车铃声与火车鸣笛声、闪电与打雷声音。 (3)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以上各组声音,音色上有什么区别。(小鸟、小猫的叫声、自行车铃声以及闪电的单色具有尖、细、明亮等特点;而老牛、狗的叫声、火车鸣笛声以及打雷的单色具有低沉、厚重、浑厚等特点。) (4) 小鸟的叫声比老牛的叫声高,小猫比狗的叫声高,自行车铃声比火车鸣笛声高,闪电比打雷的声音高。 (5)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分别模仿两种动物或物体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其他组的同学听辨。 (6) 学生聆听几组乐器的声音,辨别音的高低。(小提琴与大提琴;小号与大号;鼓与三角铁等) (7)认识唱名。 音乐中,“音的高低”用“1234567”(简谱)来表示(五线谱则以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来表示),由低到高排列。 教师带领学生模唱唱名,边唱边用手势模仿爬楼梯的动作,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的高低。 2.知识“柯尔文手势” (1) 教师向学生介绍“音的高低”也可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2)教师边唱边示范柯尔文手势。 (3)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do1. .总结下课教学反思:第 五课 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红帽教学目标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2学唱歌曲小红帽的唱名。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背唱歌曲,并能进行创编表演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和小动物的歌。(二)课题导入1以童话故事小红帽导入课题:可采用看录像、听录音或教师讲故事、学生讲故事等形式。2,教师可边讲故事边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或贴图片,亦可用实物投影等)。(三)学唱歌曲1出示课题听范唱(教师范唱或录音、CD范唱等)。2学唱歌曲。读歌词。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学生可采用全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学唱歌词。步骤A唱准确:听范唱 跟唱全体跟琴唱。B以轻巧的声音唱出感情:先听、看范唱。师生一起分析歌词:轻快 害怕 轻快(渐弱)。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D全体背唱歌曲。完整地演唱歌曲。3跟着老师唱唱名。全体跟老师学唱唱名,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手指唱名);师生接唱:音程跳度大的、稍难的小节老师唱,相对简单的小节学生唱;分组跟唱或接唱,个别跟唱或接唱等。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步骤1:A. 学生根据歌词,小组自编动作。 B教师到各组指导。C. 学生分组表演。步骤 2:A.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想动作,个别展示。 B教师请学生做动作,当时指导,全体学做。 C全体表演。(四)教师做本课小结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数蛤蟆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与调式。 通过学说童谣,学生有初步的节奏感。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2、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教具准备: 琴、多媒体课件、头饰。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2、 导入新课 师:今天呀,蛤蟆们要开音乐会呢,听,可热闹了。(出示蛤蟆欢叫的视频)你们想去参加吗?音乐会的大门打开了,让咱们唱着歌儿一起去参加吧。 师唱,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 (1) 欣赏数蛤蟆,学习节奏。 1、 师:孩子们喜欢这首歌吗?喜欢里面的蛤蟆吗?蛤蟆是田野里的歌唱家,它们的叫声长短不同。 2、 师用长短不同的声音模仿蛤蟆叫。 学习: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十六分节奏。 3、它们长短不同的叫声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歌曲中好听的节奏(视频出示节奏),哪位孩子来读一读。节奏学会了,我们学习旋律就更简单了,不信,咱们来试试。 (2) 识谱(出示谱)。 1、 师唱旋律,生找相同的乐句。 2、 教唱:合作唱谱二遍。 3、 教唱最后一句:53 53 123 21 。 4、用“呱”模唱。 真是一群认真可爱的小蛤蟆,咱们用蛤蟆语言表扬一下自己吧。 (3) 读词。 1、 教读:全首教一遍。 2、 教读:合作读。 3、教读十六分节奏。 4、衬词。 5、拍手齐读。 (4) 唱词。 1、教唱:合作唱二遍。 2、 跟着范唱小声齐唱。3、教唱最后一句:扑通扑通。 4、 跟着范唱小声齐唱全曲。5、分不同形式唱:合作唱-齐唱-指名唱。 6、 歌曲表达的处理: 听老师范唱,说说跟自己唱的有什么不同。(强弱、儿话、风趣、跳跃) 7、放视频:小声唱-齐唱。 四、创编歌词,舞蹈。 音乐会真热闹呀,你们知道参加音乐会的蛤蟆有多少只吗?我们来数一数。1、唱着数一只、两只、三只。许多只。 孩子们课后可以相互问答数一数,看谁算得又快又准。2、创编舞蹈。 五、德育渗透。 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花蛤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学习装饰音及演唱,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花蛤蟆。 3、通过开展音乐活动声音造型荷塘欢歌,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 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 2、 声音造型是难点。 教学准备 : 课件、头饰、打击乐(双响筒、木鱼、舞板)。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2、 学习歌曲花蛤蟆。1、老师这里有首歌也是表现夏夜荷塘欢腾的景象的,请听。(放录音) 请你根据歌词唱的内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样子。 边听歌曲边请几名同学把歌词描绘的花蛤蟆画到黑板上。 全班朗读歌词检查各位选手的画。 2、 这首歌有几处花蛤蟆的叫声?请找出来。这些模仿蛤蟆的叫声都用了哪种装饰音?(倚音、下滑音) 跟琴学唱这四个乐句。 3、 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 4、 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 跟琴唱不熟悉的乐句。 5、 齐唱全曲。 6、 歌唱前加入花蛤蟆叫声投入演唱歌曲。 3、 表现歌曲花蛤蟆。 1、 自由选择小组:歌唱组、表演组、打击乐伴奏组。2、分组设计、创作队形、练习。3、集体演绎。 4、 评出优秀表演队、绩优秀创意队。快乐节奏三分钟,引导学生用青蛙的叫声来模仿各种节奏。 四、声音造型游戏:荷塘欢歌 。 1、出示课件“荷花图”: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蛤蟆来与荷花做伴并唱歌,下面我们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欢歌”的景象。 2、请同学们想好一个蛤蟆叫的节奏,师随意点名模仿,看谁的节奏创作得最好。 3、 请一名同学上台像老师一样指挥,师和其他同学坐在一起模仿。 5、 拓展。 请大家欣赏关于花蛤蟆的艺术作品,并请大家进行评价。六、德育渗透七、结束语:同学们,今天非常高兴和代价一起学习了这首山东民歌花蛤蟆,他使我们在一次的感受到了民族歌曲的魅力,让我们大家一起在洞庭的歌声中舞蹈吧!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布老虎教学目标 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并初步了解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分辩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教学准备 : 课件、头饰、打击乐 教学过程 1、 导入 1、出示布老虎的图片或实物,导入欣赏教学。 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用布做的老虎。 2、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布老虎是儿童的玩具,它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勇猛的神态,虎头及五官显得天真和稚气,透出儿童一样可爱的憨态。在我国农村,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手中拿着布老虎,睡觉时还有老虎枕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和勇敢。民间还常用“虎头虎脑”来形容孩子,寄托着父母希望宝宝健康成长的美好心愿。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描绘布老虎的乐曲。 二、欣赏布老虎1、初听布老虎音频,提问: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等。 教师:这首乐曲形象地描绘了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布老虎,我们再来听一听。 2、复听布老虎音频。 (1)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布老虎各种不同的姿态和动作。 (2) 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 分别播放布老虎主题一音频、布老虎主题二音频,并出示两个主题的乐谱。(布老虎主题一乐谱、布老虎主题二乐谱) 教师:这两个主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一个表现了凶猛的老虎,一个表现了温顺的老虎。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描绘了貌似凶猛和比较温和两种不同的老虎形象。 3、完整欣赏布老虎音频乐曲。 (1)当听出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时,可以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主题。 (2) 当听出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时,可以用动作来表现。 学生用动作表现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 二、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布老虎,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布老虎的民俗,分辩了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而且还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喜欢踢毽子这项体育运动,更加喜欢布老虎。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猜谜谣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聆听世界名曲,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2、 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的形式欣赏多首民族歌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对各地民歌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欣赏乐曲并对各地民歌了解教学用具 电子琴、音响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1、学生听猜谜谣的伴奏音乐进入教室入座。 2、 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 学习乐曲猜谜谣 1、 导入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师: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 2、 播放录音泛唱,生整体感受歌曲。 师: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3、 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 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 (2) 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4、 学唱歌曲 (1) 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 (2) 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3) 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三、欣赏其它民族戏曲1、谜语不但涉及到字谜,歌谜,就连戏曲也不甘落后。同学们知道哪些戏曲?(1)多媒体展示黄梅戏剧照。 师放黄梅戏对花片段,并附歌词,学生猜测。 同学们来总结一下黄梅戏的特点是什么? 师范唱一句,学生评论。 (2) 老师带领学生清唱对花片段,并附有黄梅戏动作,学生边唱边模仿。 (3) 知道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吗? 老师介绍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或采茶调,它起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以演唱“两小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传入安徽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的言说唱,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四、课堂小结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唱了山东的猜谜谣,欣赏了黄梅戏对花,欣赏几首有趣猜谜调,了解了各民族的歌曲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调,如,浙江民歌对鸟、广西民歌刘三姐,东北民歌正对花等等。希望大家都能热爱民歌,并能继承发展,也愿中国的民歌艺术常青。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欣赏舞龙教学目标 体会舞龙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 教学重难点 感受舞龙的紧张气氛,体会积极向上,合作团结的精神。教学用具: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儿歌)同学们知道这首儿歌是写哪个节日的吗?在这一天,在北方,人们都吃饺子,穿新衣,孩子们放鞭炮;在南方,人们则要舞龙。(板书课题) 2、 简介舞龙。(课件出示图片资料) 2、 初读感知 1、 听赏歌曲,了解歌曲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2、 再听歌曲,同学边听边想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场景? 3、 这场舞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三、分析歌曲 (1) 学习第一段。 1、 听赏第一段并思考。 (1) 找出描写龙和队员的乐段并画出来。 (2) 哼一哼,说一说龙和队员有什么特点。 2、 哪几段是描写舞龙场面的?从中可以看出舞者有什么样的气势?3、哪几段是描写队员的?队员有什么特点? (2) 学习第二乐段。 1、 听赏第二段,感受舞龙过程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1) 比赛进行的怎么样?哼唱表现舞龙场面的句子。 (2) 旋律和第一段比有什么不同? 2、 反复听,感受舞龙的紧张和激烈。 (3) 体会现场观众的心情。 自由发言。 (4) 体会感悟 想一想舞龙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板书:团结合作) 四、总结下课第六课时大头娃娃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会歌曲中的跳音,唱跳音时能控制好气息。能用连贯、跳跃两种旋律表现大头娃娃的笑声。用动作和歌声表现大头娃娃滑稽可爱的神态。2、借助伸展和收缩的动作,掌握 和 两种节奏疏密,并能及时转换。3、通过相互指唱,体验风趣、滑稽的情趣。 教学重点:1、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 2、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先请几位同学戴上大头娃娃面具进入教室,随歌曲大头娃娃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介大头娃娃。 2.学唱曲谱 (1)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第二乐句的相同与不同。两个乐句基本相同,只有结尾两个音不同。(3)跟教师模唱歌曲前两个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演唱。可通过没附点与有附点的对比,帮助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还可用稍强的力度演唱“5 . ”,也对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有所帮助。 (4) 用视唱法学唱第三乐句。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曲谱,首先确定节奏的读法,提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唱旋律,最后再指导顿音的唱法。其中“6 4 6 ”大三度音程不容易唱准,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5)引导学生观察第四乐句与哪一个乐句相同,然后请学生自书演唱第四乐句。(6)完整演唱曲谱。 3.学唱歌词 (1)演唱歌词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分辨歌曲的四个乐句,知道在每个乐句结束处换气。 (2)第三乐句时要能唱出“连”与“顿”的对比。 (3)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4)请几名同学演唱歌曲,其他同学认真聆听、评价。(5)边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示四个乐句。可提示因为第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所以表现的动作也应该一样。 4.表现歌曲 (1)教师请几位学生戴上大头娃娃面具到台上随歌曲表演,其他同学演唱歌曲。学生相互对演唱、表现做出评价。 (2)最后教师统一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注意要以演唱为主,不能因为动作忽略了声音的美感。教学反思第七课时士兵进行曲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进行曲的特点。 2. 欣赏士兵进行曲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整齐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并享受表演的快乐和创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能跟着音乐整齐地表演动作。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节奏游戏:(课件出示) 1、师示范,生模仿。 2、跟音乐士兵进行曲律动。 三、欣赏教学: 1、 出示要求: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A、踏步 B、跑步 2、 听后讨论。师讲解: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 3、 视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进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A、优美、抒情 B、欢快、活泼 C、刚健、有力 4、出示口令: 1) 指生读一读口令。 2) 跟音乐踏步并读口令。 3)点评。 继续音乐活动: 5、 打击乐伴奏: 出示:大军鼓、小军鼓。介绍演奏方法。 师范生模。 分部指导,让学生分别敲击音乐凳的侧面和上面(也可拍手)。 随音乐演奏。 5、 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叫什么? 课件:士兵进行曲选自德国作曲家舒曼的儿童曲集。乐曲简洁、精练,通过富有特点的旋律与节奏,表现了木偶兵进行操练的情景,塑造了一群深受儿童喜爱的木偶兵的形象。6、 简介舒曼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劳动最光荣教学目标: 1、 通过歌曲教学,指导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学生会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 2、 认识劳动的价值,体验劳动的喜悦与快乐。3、 引导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感受歌声带来的欢乐,渗透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劳动的乐趣,并创编动作。教具准备: 音乐课件,动物头饰等。教学过程:一、师生礼式 师生互问好 2、 新授 过程一:(1) 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下面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短片,请大家仔细看。(播放小猫钓鱼主题曲) 1、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歌词表现了什么情绪? 学生汇报交流 2、 歌曲中为我们唱出了哪几种小动物? (生)雄鸡、鸟儿、小喜鹊、小蜜蜂、小蝴蝶 3、 读歌词,了解小动物们在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歌词) 太阳出来,放出什么颜色的光? (金亮亮) 谁先知道天亮的呢? 生:公鸡 公鸡起来那么早,干什么呢? 生:叫人们早起 然后谁醒了?(花儿) 花儿醒了,在这美好的早晨,谁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歌词:小喜鹊造新房。 歌词:小蜜蜂采蜜糖。 这种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 生:靠劳动来创造。师:谁劳动换来了什么? 生:喜鹊劳动换来了暖和的新房。 生:蜜蜂劳动换来了甜甜的蜂蜜。 师:有劳动就有收获,所以劳动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生: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 生: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 (二)学习劳动最光荣 这节课跟老师学习歌曲劳动最光荣(书写课题) 听范唱。(采用分句听唱法学习歌曲) 全班齐唱劳动最光荣。教师范唱学生跟唱(两遍)。 熟练地演唱歌曲。 渗透德育思想。 师:歌曲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才能体会劳动的乐趣呢?(生自由讨论) 三、课堂拓展:创编动作。看老师手上是什么?(出示小动物头饰) 你们想不想带上头饰把这首歌曲加上动作来表演一下?先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动作。评选优秀小组上台表演。(其余同学边唱边打节奏) 师生共同评价。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告诉同学们从小要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也要学着做。让我们也像歌曲中勤劳的小动物们一样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吧!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理发师 教学目标: 1、 能理解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愉快。2、 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3、 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教学重难点: 1、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会。 2、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师: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做,但要注意了,我们做的时候,你的动作一定要合着什么?(音乐)我看一看,谁的最好?2、 导入 师:知道吗?通过你们刚才的表演,我知道了,我们同学呀,音乐的节奏感真强,都能合着音乐去表演,真不错,那你知道吗?这段音乐呀是从一间音乐理发店里传来的,在那里的理发师傅动作的时候,和别人可不一样,他们都要合着音乐来工作,怎么样?我们走进这家理发店,一起来体验一下音乐理发师是怎样工作的,行吗? 1、理发都用哪些工具?它们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用你的声音配合老师) 2、 引出小歌谣:“小剪刀呀,剪起来呀,咔嚓,咔嚓! 小木梳呀,梳起来呀,刷、刷、刷、刷! 吹风机呀,吹起来呀,呜呜! 小镜子呀、照起来呀,真好看!” (老师做动作表演) 3、 伴着音乐说歌谣,一定要合着音乐。(理发师歌曲伴奏) 4、 请4位小顾客和老师扮演的理发师一起表演。(理发师歌曲伴奏) 5、 集体表演,分成4排,1、3排扮演小顾客,2、4排扮演理发师,再交换。(理发师歌曲伴奏) 3、 表演理发师 1、 初听歌曲。 师:工作这么久了,休息一下,一起来听听理发店的歌,在歌曲当中,是谁在理发,他都用了哪些工具,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2、 老师范唱。 师:刚才没听清没关系,我这个发理发师再唱一次,看谁能记住歌词,仔细听,看谁记得多。3、 生说歌词,师点击大屏幕出现歌词。(课件) 4、 教唱第一段,师生合作唱(师弹琴,比一比,谁的声音最轻快) 师:这个理发店的一级理发师必须把理发店之歌唱好了,才能当上,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快速伸出小手指,让他一起来和你唱歌,红色是你的,其他是我的。(课件) 5、学唱第二段,读歌词、跟琴唱。师:知道老爷爷是怎么请下一位顾客的吗? 6、知道歌曲的演唱声音和情绪。 师:你的剪刀是小剪刀,喷壶也是小喷壶,那在演唱ka cha 和sha sha sha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轻快):老爷爷成功了吗?那高不高兴?那用什么声音来演唱?不用说出来,用你的声音告诉我。7、 完整演唱。、表演唱(1) 、师唱后两句,生加工作的声音(跟琴); (2) 、分两组,一组唱一组加声音;(3)、完整演唱,歌曲加小歌谣,边唱边表演; (4)、歌曲、小歌谣和加工作的声音一起表演一边。四、总结下课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森林中的铁匠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2、 通过对乐曲的多次感知和欣赏,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体验劳动的乐趣。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碰钟、沙锤、三角铁、视频。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2、 发声训练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新学了一首练声曲,现在就请大家跟着琴声来练一练。练习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持以及两声部和谐。 三、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一)引出课题 师: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的形式也很多,打铁就是其中的一种。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兵器、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等铁器都是由铁匠用手工敲打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 出示课题 谁能说说管弦乐器包括哪几种? 总结归纳 1、 初听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大家边听边想,在你听音乐的同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2、复听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更仔细地听一遍这首乐曲,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 师:全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音乐比较抒情优美,第二部分的音乐比较欢快热烈。 (2) 分段听 第一部分 1、初听 师:现在我们就先来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请大家听一听这部分音乐的旋律在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方面是怎样的?描绘了森林早晨怎样的景色? 师:这部分音乐以较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较弱的力度,平稳且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 2、 再听 师: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时的美丽,并且边欣赏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放音乐 3、 小结: 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部分乐曲,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 (三)欣赏第二部分 1、初听: (1) 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听听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第二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音乐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的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师:第二部分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快具有波尔卡午曲的风格,表现了森林中的铁匠愉快而辛勤劳动的场面。出示图片 (2) 复听:下面就请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来敲一敲,学做小铁匠。另外,再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的结尾在情绪上起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3) 小结:结尾部分节奏更紧密,速度更欢快,情绪也更热烈,表现出铁匠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喜悦的心情。 师:打铁是一种很辛苦的工作,为什么铁匠们却那么高兴,干得那么欢呢? 学生回答。 师:说得对,因为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所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整地再次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并且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 (四)欣赏全曲 四、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通过欣赏使我们懂得了劳动是很光荣的,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种玉米教学目标: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学生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3、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4、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5、教育学生“埋下种子,撒下希望”,将劳动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教学重难点: 1、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 2、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碰钟、沙锤、三角铁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1、 教师弹律动旋律,学生拍手进入教室。 2、同学们还记得七个小矮人吗?他们愉快的劳动情景感动了印度尼西亚的一群小朋友,他们用甜美的歌声召唤我们也一起来劳动呢!仔细听,让我们都做哪些劳动? 2、 寓教于乐 1、听范唱带种玉米。(教师播放范唱)师:都让我做些什么劳动啊?(除草、施肥、撒种、浇水、) 2、复听歌曲 。 (1)试着给歌曲起个名字。(出示课题) (2)说出歌曲演唱的特点以及与劳动歌相比较找出共同点。(有劲、有生气地、快乐地) 3、读歌 4、学唱 (1)播放范唱带利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第一遍,教师播放范唱学生默唱;第二遍跟录音轻声模唱。 (2) 教师放慢速度示范,明确每句的附点。学生分组练习互教互学,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如:“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让学生体会“马蹄声”5、 演唱 学生掌握好歌曲后,全体学生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要求: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准确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感受到劳动的愉快了吗?接下来,我们为这个首歌加入伴奏,让它更热烈,更带劲儿,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劳动场上热火朝天的场面。好吗? 3、 创造表现 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使用打击乐器。 沙球: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 木鱼或双响筒:除二分音符是每小节三次,其余都是每小节一次。四、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猴子蒸糕教学目标: 1、 了解歌曲猴子蒸糕的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风趣、活泼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故事创编和表演。2、通过多媒体课件对音乐的播放,让学生在看中学,通过可爱的卡通形象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思。3、通过欣赏壮族民歌猴子蒸糕,在了解壮族音乐曲调的同时,总结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真理,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猴子蒸糕,感受歌曲的风趣、活泼特点。 2、通过欣赏,了解壮族音乐的曲调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猴子和小狗头饰、蒸粉糕道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什么样的小动物?(出示小狗、小猴头饰) 师:今天我们要来听一个猴子蒸糕的故事。 二、欣赏歌曲 1、 初听:(播放动画歌曲)师: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什么事呢?请同学们仔细听(听歌曲录音)。 2、 回答问题:好,大家都听明白了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啊?哪位同学来叙述一下?(找学生来叙述故事情节) 3、 阐述道理: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劳动就不能得到吃的。4、 根据歌曲内容,为五副图片排顺序(出示图片课件) 一边听歌曲,一边为图片排顺序;有表情地模仿小猴和小狗的语气和动作。 5、 (出示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现在老师请大家把歌词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语气)总结:要用心去体会歌词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不劳动就得不到吃的,劳动最光荣。 三、学唱歌曲 1、随歌曲旋律哼唱。2、加入表情和动作去演唱。 4、 歌表演 1、分组进行讨论,应该怎样演。(提示:道具有粉糕、蒸锅、头饰)2、一组表演,另外一组给予评价。五、小结 同学们演得真不错,老师想问问你们,通过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不劳动者不得食,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动物说话教学目标: 1、 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按歌曲安排做表演动作。 2、 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准确掌握节奏 。 3、 认识并学会应用打击乐器响板、单响筒。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会歌曲中小鸡、小鸭滑稽可爱的样子,声情并茂地表现音乐的情感。 2、能够准确地将歌曲中的演唱、表演、节奏结合统一,完成歌曲演唱。 3、打击乐器的运用。教学准备 PPT课件、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 教学导入 1、 用已经学习过的歌曲导入音乐课。2、 模唱训练 模唱旋律如: 1 2 3 4 5 - 11 33 55 3 喵 喵 喵 喵 喵 啦啦 啦啦 啦啦 啦2、 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模仿游戏: 教师做各种动作表现节奏 2、 学习节奏: 课件: 3、读歌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听,它来了。(课件-小鸡)。 师:是谁来了?小鸡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儿歌,仔细看。 小鸡说话叽叽叽, (哒 哒 哒哒 哒) 小鸡说话叽叽叽, (哒 哒 哒哒 哒) 叽 叽 叽 , 叽叽叽叽叽叽叽。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表演。用跟学法做动作: 双手叉腰,左右摆头; 用手拍节奏 ; 双手叉腰,左右摆头; 用手拍节奏 ; 双手叉腰,轻轻摇头; 按节奏做小鸡啄食的动作。 4、 听范唱,与教师做互动,熟悉歌曲旋律,学唱第一段。 现在有个任务交给大家,老师唱歌词,同学们做表演。 经过多次练习,学生通过听、模唱就会熟悉歌曲旋律,然后改变练习方式,逐渐变为学生唱,老师表演,最后达到能完整地演唱第一段。 5、学习歌曲第二段 师:我们的第二位客人也来了,看看它又是谁?(出示小鸭课件)。哈哈,原来是小鸭,它也想唱歌,让我们先读读小鸭想唱什么?(学生读第二段词) 师:小鸡和小鸭是两种小动物,它们长的不一样,歌词不一样,表演也不一样,仔细看看小鸡和小鸭的表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小鸭说话嘎嘎嘎 (跺脚) 小鸭说话嘎嘎嘎 (跺脚) 嘎嘎嘎 (耸肩) 嘎嘎嘎嘎嘎嘎嘎 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小鸭节奏表演是跺脚和耸肩。 套用第一段歌曲旋律,第二段让学生自主学习 6、 结合教科书完整演唱动物说话 师:让我们在书上找找,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在哪里,看着书唱一唱。 3、 合作探究-打击乐器练习 (1) 介绍:两种打击乐器及其演奏方式 1、响板 2、单响筒(2) 听辨两种声音的不同 让同学们听听并选择与小鸡、小鸭声音相配的打击乐器 响板 配小鸡,声音清脆 单响筒 配小鸭,声音厚重 (3) 发给个别同学试用并配音乐使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4、 总结下课教学反思第二课时鸭子拌嘴教学目标: 1、 通过摸、听、玩、画、说、想等活动,初步了解打击乐器构造的演奏方法和音色,通过欣赏,理解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2、 通过敲、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音色听辨能力,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节奏不同的音;提高音乐欣赏力;通过说、想、画,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通过讨论、创编、表演、评价等过程,引导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走进生活,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 用打击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 听懂音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 教学准备: 打击乐、各种头饰、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笔、纸。教学过程: 1、 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1、 师播放音乐凤阳花鼓,并带学生做律动。 2、认识乐器:学生分小组认识民族打击乐器,看看、摸摸、敲敲、听听。总结乐器特点。组与组之间进行“采访”。 (打击乐器:鼓、小镲、水镲、锣、木鱼、碰铃、双响筒) (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产生“我想学”的欲望) 2、 主动探讨,巧妙点拨 1、 游戏:“找朋友”。 2、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生看课件,看自己手中的乐器,展开讨论,提出问题。 (用卡通画制作的课件分别出示四类乐器的动画、音效。) (学生在游戏中辨认了各种乐器。) 3、教师及时解说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4、 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语言来描绘声音或用手中纸笔画出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