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doc_第1页
背影教案.doc_第2页
背影教案.doc_第3页
背影教案.doc_第4页
背影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影教案张甜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特定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疏通字词;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能力目标:品味关键句表达的特殊情感; 学会选择最佳角度、选用传神动词、加入真实情感的写作技巧。 3、情感目标(最重要的目标):体会父子间的浓浓深情,联想到自己与父亲间的关系,并且由父爱阐发到各方面的“爱”(与亲人、朋友、陌生人之间的爱),通过对“爱”的阐释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语文,了解语文与社会的联系,热爱语文,进而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1、难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2、重点:(1)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父亲四句话的描写作用。 (2)感受深切的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3分钟)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同学们,还记得这是我们以前哪篇课文里的内容吗?生:春师:对,是朱自清的春。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朱自清的文笔特别优美,他笔下的大自然是那样的美丽、清新。那么他又是怎样写亲情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亲情散文背影。在上背影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先来了解认识一下朱自清及背影写作背景。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5分钟)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背影。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可以说,背影也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2、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师:那么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61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词梳理,夯实基础(5分钟)1、重点字词交卸 奔丧 橘子 晶莹 迂腐 琐屑 栅栏 差使 照看行李 踌躇 蹒跚 颓唐 举箸 簌簌 狼藉触目伤怀 惨淡 赋闲 勾留2、多音字、多义词丧 差 看 勾 踌躇(多义词) (强调同学们要认真掌握字词,夯实基础。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先请一个同学起来读,其他同学帮着找错误,然后大家再一起读一遍,对于特别容易错的重点的词,尤其是带有本文标志的词,比如“蹒跚”,要着重强调!)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一)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8分钟)师:同学们在分析课文之前,先让我们听一下背影朗读,在听朗读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这篇文章以什么为最主要的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开始听。(播放背影朗读)读完之后,回答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 2.、这篇文章以什么为最主要的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背影;父亲;父爱)(二)以“背影” 为线索感知文章(20分钟) 在了解了本文最基础的一些问题后,主要以“背影”为线索来感知文章,这个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阐释背影的几次出现;为什么这个车站送行的背影会让“我”感动的流泪?1、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并分析每次出现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情感?本文以“背影” 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文中一共写到了四次背影并在课文中画出来加以分析: 第一次“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一段)用背影开篇点题,不仅是采用破题法,而且是表达了儿子对父亲深厚的真挚的爱。一个副词“最”表示了印象深刻之极。 第二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六段中间)虽是素描式的简单勾勒,形象却异常鲜明。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情感。(在这四次背影中,刻画父亲买橘的背影是描写得最详细的,也是最让人感动的。在此只简单提出,在第二个课时将重点赏析第六段。) 第三次“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第六段结尾) 惜别时的背影。父亲离开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表现出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第四次“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最后一段倒数第三句) 泪光中再现背影。迭印在结尾的大特写,照应了开头,总结了全篇。2、本文不同于一般作品从正面着笔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相貌的描绘,而是选取了对儿子来说再平常、再熟悉不过的“背影”为表现角度,为什么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竟使儿子感动得流泪?(这个问题结合文中“我”四次流泪这个问题来分析) 明确: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1) 文章前三段作了交待: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偿还欠债,光景惨淡。面对这种情景,“我”不禁簌簌留下了眼泪。这里的 “眼泪”创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是难过的眼泪,表现了“我”心中的痛苦。(2) 对父亲而言,失去亲人,他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父亲肩上的担子可以说是沉重的,然而此时的他却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便宽慰儿子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并且最终因为不放心决定亲自送儿子上火车。在这种情况下,当作者看见父亲吃力地翻过铁栏,为自己买橘子时艰难的背影的时候,感受到了父亲在自身处境极为困顿的情况下对儿子的厚爱,再一次留下了“眼泪”,这眼泪是对父亲深深的理解、心疼、感激、感动的泪所以,在这种特定的家境、心境里,父亲的背影才得以让作者在父亲消失在人海中时内心涌出无限的感动,“眼泪又来了”,并且在几年后作者回忆起来,晶莹的泪光中也总徘徊着那个永远也不能忘怀的“背影”。这种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那淡淡的哀愁,显得那样真挚动人,不仅作者,连我们读者也不禁感同身受,被深深地打动了。小结:生活当中,我们可能总是埋怨父母不理解我们,不关心我们,但是我们是否留意到他们为我们默默的付出?是否留意到那些不经意却又将人深深打动的瞬间,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段久久不愿离去直到看见你走进校门、踏上公交的伫立那些不正是他们对我们的爱吗?大爱无声,让我们细细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让我们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向他们说一句:“谢谢”。(三)课后思考 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会让他如此感动,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背影”的?思念父亲望父买橘父子分别别后还念惦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五、板书四 次 背 影(感动)爱背影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重点分析文章第六段,体会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浓浓父子情;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复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然后重点讲解细节描写的手法)。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中出现的四次背影以及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真挚情感,并且也了解了为什么父亲的背影会让作者如此感动,那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背影的。一、对第六段进行研读:(15-20分钟)师:上节课,我们讲解了文中出现的四次背影,那么这四次背影中,哪次背影最令人影响深刻,描写得最细致生动?生:买橘背影。师:对。买橘背影。现在我们来重点研究这一次“背影”。研读第六段:1、这一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四层含义第一层写父亲执意自己去买橘子;第二层写父亲过铁路买橘;第三层写买橘回来;第四层写依依惜别。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想到儿子的旅途生活既单调又口渴,于是要去买些橘子给儿子。为儿子他想得多么周到。3、作者从背影描写父亲的外貌、动作,运用了哪些准确生动而又饱含父子深情的词语?你能揣摩出当时儿子看到父亲背影的感受和心情吗?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是全文的精华,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 (我看见他 戴着 黑 布小帽, 穿 着 黑 布大马褂,深青 布棉袍,蹒跚 地 走 到铁道边,慢慢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 过铁道,要爬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攀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下来了。) 这里,作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胖、穿黑布马褂)、然后不惜笔墨详细写了父亲的动作特征(“蹒跚”、“慢”、“探身”、“手攀”、“上缩”、“努力”),极力勾绘出父亲行动艰难时的背影。“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词语表现出父亲行动艰难。写他平地走路,用“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这个词不仅表现出步履不便,而且便显出儿子对父亲的一种心疼,可以说是这篇文章的一个标志性的词语。从月台下去,用“探”字动作写得很准确。手的动作用一个“攀”字那高度显示了,攀的吃力可以想像;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把爬法写得更细致。“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又点出爬的困难。动作描写,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细腻而简练。正是这个“背影”,反映了父亲家境衰落的颓状;正是这个“背影”,反映了父亲送子远行的困顿;也正是这个“背影”,激起了作者从未有过的感激、怜爱之情。4.第三层写买橘回来,父亲放好橘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个细节描写,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这一个简单的动作,淡淡的描写,却十分逼真地发掘出父亲完成自己的心愿后的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其实,这段时间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穿过铁道,爬上爬下也确实比较艰难,但是为了消除儿子可能产生的不安,便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尽管这轻松的样子是装出来的。但也表明他为儿子劳累也是心甘情愿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父亲的慈爱是多么感人,多么崇高!5. 最后一层写依依惜别。离别的时候,父亲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明父亲这时仍在惦念着儿子旅途的安全。这正是一个父亲临别前最重要的嘱咐;而走了几步又回头,叫儿子“进去吧,里边没人。”儿子送父亲下车,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亲不让送,怕儿子离开车厢会丢失东西更显出老人关怀留恋之情。临别时这样细心嘱咐,真是关怀备至,可敬可亲。6. 最后一句写第二次看见背影和第二次流泪,说说这时候“我”的心情。父亲不顾艰难给“我”买橘,使“我”感动不已,现在父亲要离开了,不免产生浓浓的离情别绪。因此,当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自己回车厢坐下来的时候,感念之情涌上心头,禁不住“眼泪又来了”。这一段里两次写流泪,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真诚的爱。另外,文中说“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里的“再”字说明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情怀?(“再”字说明了“我”不断在人群中搜索着那个让我感动的父亲的背影,找了又找,表达出了“我”对父亲的依依惜别之情。)二、体悟真情,反思自我(1015分钟)在研读完第六自然段后,将带着同学看一段电视散文背影,在观看这个视频中,同学们可以结合我们的分析探讨深深体会父亲翻越月台的困难,感受浓浓的父爱,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爱。看完后,同学们再一起将这篇课文朗读一遍。三、细节描写方法的运用与分析(5分钟)第六段描写父亲买橘的背影中,作者从父亲的穿着、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描写,尤其是父亲翻越月台的一连串动作,细致入微,表现出父亲因为身体不便而表现出动作的困难,从而体现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描写一个人时可以采用细节描写,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中表现出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感,更加能够触动人的心弦。下面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舒乙 父子情舒乙是老舍的儿子,在这他是写了小时候跟父亲的一段往事,内容不多,就是父亲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跟。留给自己影响很深的就是那双旧皮鞋和那串歪歪的脚印,但正是借着这一双旧皮鞋和这一串歪歪的脚印,我长大成人。透过那几个字,就把父子间的情感传达出来,这就是细节描写。实际上,生活当中的细节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的同学善于去发现。四、情感迁移(3分钟)师: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细节,不说远的,就说我们这篇文章里面表达了与父亲的情感,或者说父亲对我们的一种爱。如果同学们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也能够发现父母亲对我们的爱,而这些爱正是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能一下子想出来吗?找个同学来说一说。生:五、课堂作业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 体态衣着步履穿着朴素心情沉重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胖子六、板书肖像蹒跚望父买橘探、穿、爬、攀、缩、倾抱、放、爬、放、扑动作附:父子情舒乙“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个词我老觉着别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国男人不大能和这个词挂上钩,他们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我不知道,一个人的记忆力最早是几岁产生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什么也不要,只问有小孩没有。于是,父亲把我抱出去。看见了我,老道说到十四号那天往小胖子左手碗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避难。我被老道的样子吓得哇哇大哭,由此便产生了我的第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使我遗憾终身的是,在我的第一个记忆里,竟没有父亲的形象。我记住的只是可怕的老道和那扇大铁门。我童年时代的记忆中第一次真正出现父亲,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在济南齐鲁大学常柏路的房子里。不过,说起来有点泄气,这次记忆中的父亲正在撒尿。母亲带我到便所去撒尿,尿不出,父亲走了进来,做示范,母亲说:“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你看,你们俩一样!”于是,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而且明白了,我和他一样。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一见面,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盲肠,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来北碚看望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他给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