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doc_第1页
PLC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doc_第2页
PLC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doc_第3页
PLC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doc_第4页
PLC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houduoliang积分:165帖子:4 注册:07-02-14个人博客 个人播客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建议删除该贴! | 收藏 | 回复 | 修改 某项目要求完成15个电磁阀的以下功能:电磁阀分别由y0,y1,.,y16控制,按规定的时间片段来控制,如表所示:例如:第0时段,#1,#5电磁阀开,其他的关闭,工作时间1分钟;1分钟后切换到第1时段,第#2电磁阀开,其他的关,工作时间3分钟,3分钟后到切换到第2时段;按如此顺序从019时段反复循环。请写出能实现上述要求的PLC程序。引用 | 回复 | 管理 | 设为最佳回复 深水渔 引用 | 回复 | 管理 | 设为最佳回复| 2009-04-23 11:49:33 62楼 深水渔 引用 | 回复 | 管理 | 设为最佳回复| 2009-04-23 11:50:24 63楼 深水渔 引用 | 回复 | 管理 | 设为最佳回复| 2009-04-23 11:51:21 64楼 深水渔 下面是 阀输出了 引用 | 回复 | 管理 | 设为最佳回复| 2009-04-23 11:52:08 65楼 深水渔 引用 | 回复 | 管理 | 设为最佳回复| 2009-04-23 11:52:43 66楼 深水渔 引用 | 回复 | 管理 | 设为最佳回复| 2009-04-23 11:55:16 67楼 深水渔 如果用普通的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也是可以做出来的 引用 | 回复 | 管理 | 设为最佳回复| 2009-04-23 13:10:19 68楼 wanggq 都说西门子PLC如何的灵活、三菱PLC如何的“笨”和“傻”!在我看来:“笨”、“傻”及“灵活”都不在于PLC,而在于给PLC写程序的人!同样的题目,有用西门子PLC来完成的,也有用三菱FX系列PLC来完成的,相比之下,用西门子PLC来完成该题目并没有显出其西门子PLC的“横向思维”的优点,而用三菱PLC来完成同一个题目的第48楼的程序只用了9条指令就搞定了!其程序也运用了“横向思维”把15个电磁阀的工作状态(组合)看成是一组“2维数据”的函数来处理,难道这也不算是“灵活”的思维吗?!机电一体化电气控制与PLC项目训练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流水灯二、项目描述。共有8盏灯,要求第一盏灯点亮一秒后熄灭,熄灭一秒后,第二盏灯点亮一秒,依次亮完8盏灯后,间隔两秒后,奇数灯都点亮,点亮两秒后都熄灭,熄灭三秒后,偶数灯都点亮,偶数灯亮三秒后,全熄灭。三、项目训练内容1、写出I/O地址分配、画出接线图。近发现,现在版本的MM440优化起来很有趣。所以萌发了一个展开讨论的想法。大家谈谈自己是怎么进行变频器与电机辨识的?说说辨识过程,看看谁的方法更便捷。有利于更好的应用、维护。引子:什么是电机动静态的辨识?这个问题好像在找答案就已经解决了。首先,电机和变频器的辨识过程,就是变频器针对受控对象电机的建模过程。静态识别,就是变频器根据调试工程师键入的电机铭牌数据,进行电机内部的参数计算(具体什么参数,说明书中都有交待,这里不赘述),针对具体的执行参数,就是P3900=3或者P340=1就是静态识别,这一步里只是进行电机参数的计算,电机不通电。动态识别,就是变频器上电,通过传感器实测的电机电量参数,分析和建立电机的动态控制参数。他所涉及的执行参数就是P1910=1/3;还有一个参数是P1960=1(转速调节器的优化)。在我们按照说明书提出的“快速调试”步骤执行完毕以后,这个系统是优化的好还是不好,有判定标准吗?换句话说,这个系统的电机模型建立的怎么样?怎么评判它呢?记得网上课堂里有两篇文章已经有交待了。只是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和实践了。我的体会,借助Drivemonitors的监控,检验合格后的系统,其使用效果很棒。具体的验证方法就是:1完成快速调试的动静态辨识步骤;2将系统空载运行至80%的额定转速,停止调节,并锁定这个工况;3监控r0084=99-101为合格;r1787=1-5为合格。当你的辨识后的系统不能满足上述标准的时候,你就要不断地去重复动静态的辨识步骤,直至满足要求为止。我的问题是,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在最便捷的步骤中满足辨识合格的标准呢?也就是说能不能在一两步的辨识中,就满足建模合格的条件呢?哈哈,谁来坐这个沙发?拭目以待了。点遗憾,为什么这个帖子只是两个班班在讨论发言呢?没有人感兴趣吗?不应该吧?就是最简单的控制也是要做电机辨识工作的,起码p3900的快速调试要做的,p1910=1是要做的!对于50赫兹以下的调速,建模好不好,运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明显,而在50赫兹以上的调速,建模好坏就很关键了,还有在5赫兹以上的恒转矩调节是否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行,与建模好会也有关系。楼上y侠直接输入电机参数做建模计算的方法,让我打开眼界,有机会要做些试验,以比较和总结。但是,有时候电机轴系的转动惯量很难确定和已知,所以,采用数据自动计算也是很方便的。只不过电机自动优化以后的数学模型是不是好,是不是合适,还是要通过运行来观察和检查的。当系统空载运行在80%额定转速的时候,看看他的r0084是不是100%附近,如果不是,说明励磁的参数设置不正确,也就是说自动计算的有偏差,就要修正。在重新计算一遍;看看r1787是不是显示在1-5范围,如果不在,说明电机模型计算有偏差,需要重新自动辨识计算。只有通过这种空载的运行测试,才能检验你所做的调试工作质量如何。 MICROMASTER 4变频器和其它老式变频器不太一样。老式变频器一般只管变频器本身的保护,对电机最多也就是简单的极限保护。而MM440(包括MM420430)有对电机的多项保护,其中就有根据电机不同的冷却方式来确定电机过热的保护(I2t)。默认是对使用西门子4极异步电机设置的参数。如果不是使用它的这种电机,就必须做电机辨识,建立正确的电机数学模型(也就是进行P0010=1快速调试,P3900=1结束,然后在可启动变频器的条件下,做P1910=1自动检测电机的各个参数,阻抗、感抗、漏感.)。否则就容易出现不合时宜的电机过热报警甚至停机。如果要使用弱磁运行(50Hz以上)那就要做P1910=3自测电机的饱和曲线(需要多做几次)。如果要使用VC(有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模式),SLVC(无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模式)。就需要在电机能转动的情况下,做P1960=1(速度控制器的优化)自动为你选择控制器的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需要多做几次)有时还是需要手动介入。此外,如果使用PID功能,你还可以启动自整定P2350,帮你设定PID的各个数值。 求几道WINCC(6.0)+PLC(S7300)+变频器(MM440)的实训程序各位前辈,我是西门子的初学者,最近买了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教程,感觉下面几道实训题综合性强,能在练习中很快提升水平,可惜书上没有提供参考的程序。求前辈们试做一下,以资借鉴,在此谢谢各位前辈了! 我的邮箱是lcr_6406126.com (一)题目名称:PLC在钢包车走行及钢包车顶升上的应用 1. 工艺流程: 任务:图所示为钢包车走行及钢包车顶升示意图, 钢包车走行由M1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钢包车走行有一处理位减速极限SQ4和一个处理位停止极限SQ3,和一个原始位极限SQ5。当钢包车顶升在低位且处理位极限SQ3未到时,钢包车走行才能向处理位开,当钢包车开到处理位,才能启动液压泵M2。钢包车顶升动作由液压驱动,由液压泵M2、换向阀控制,钢包车顶升有一低位极限SQ2和一高位极限SQ3,换向阀NK1线圈得电时顶升上升,换向阀NK2线圈得电时顶升下降,钢包车顶升高度由一测距仪检测,钢包车顶升最大行程250cm。 2.控制要求: (1)控制设计符合电气设计规范,具有必要的保护功能; (2)工作方式为按操作人员在WINCC画面上设定好钢包车顶升高度后,按自动按钮,钢包车先返回原始位,阀NK3打开给钢包车加料,10秒后,自动关闭NK3阀,钢包车自动向处理位开; (3)电机M1由变频器拖动,钢包车向处理位开动时,电机全速运行,到处理位减速极限,速度减半运行,到处理位停止极限时停止运行; (4)钢包车到处理位后自动启动钢包车顶升,速度设为100cm/min,自动计算顶升高度,当到达设定高度时钢包车顶升自动停止。10秒后钢包车自动下降,到底位后自动启动走行电机返回原始位。 (5)用WinCC界面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