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通用技术第一章一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意义教学.ppt_第1页
高二通用技术第一章一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意义教学.ppt_第2页
高二通用技术第一章一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意义教学.ppt_第3页
高二通用技术第一章一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意义教学.ppt_第4页
高二通用技术第一章一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意义教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一 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 生产上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病虫害的概念并学会用辨证的观点去 看待病虫害。 2.了解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意 义。 3.了解综合治理的概念。 4.了解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自主学习 n植物病害 n病害虫 n病虫害与人类关系 n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意义 n很久以前,人们就致力于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 法。19世纪末,由于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 绵蚧获得成功,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防治的极大兴趣。此后 ,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展生物研究,想以此作为最理想的防 治方法。 n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人工合成了有机杀虫剂,随后相继 合成了杀菌剂等,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明显,一 时间化学防治就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经长期大 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污染环境,造成公 害,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等,导致有 些病虫害失去控制。最后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得出结论 ,任何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可能的。 n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兴起一种新的病虫害防 治对策,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n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 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 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 他的一些不良反应。 n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有害 生物综合治理”会议上,提出IPM的定义为 :综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 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 境关系,尽可能协调地运用一切适当的技 术及方法,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 许水平之下。 n我国于1974年召开了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与成就,在此基础上, 于1975年春全国植保会议上,确定了“预防为 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n指出“以防作为贯彻植保方针的指导思想,在 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 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 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 制病虫为害的目的”。 综合治理有如下特点: n(一)从生态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 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 n(二)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 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 学防治,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 n(三)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 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n(四)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技术提高 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准则。 n1986年11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 院植保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农作物 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n提出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 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 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 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 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 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 n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 ,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植物生产过程中 ,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培技术,调节生态环 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不使其形成超出为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 n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意识的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n(一)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天 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 。 n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 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 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 个生态系统。 n综合治理就是在播种、育苗、移栽和管理 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 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 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孽 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 虫的发生与为害。 n(二)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 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 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 ,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作物实际条 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n如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 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 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 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n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 度,既控制了病虫为害,又保护了人、畜、天敌 和植物的安全。 n(三)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 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 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 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 ,科学的选择及合理的使用农药,应特别选 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 农药,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 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三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n水稻主要的病虫害 n稻瘟病 稻二化螟和三化螟 n稻纹枯病 稻负泥虫 n稻白叶枯病 稻卷叶螟 n稻胡麻斑病 稻小潜叶蝇 n稻恶苗病 稻绿蝽 n稻叶鞘腐败病 稻摇蚊 n稻曲病 稻飞虱 稻恶苗病 水稻烂秧 稻白叶枯病 稻纹枯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稻粒黑粉病 稻曲病 水稻叶尖枯病 水稻普通矮缩病 稻瘟病 n症状 n病原 n发病规律 n防治 技术 一症状特点 n根据水稻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n苗瘟、 n叶瘟、 n叶枕瘟 n节瘟、 n穗瘟、 n穗颈瘟、 n枝梗瘟 n谷粒瘟。 一、苗瘟 n发生在3叶期以前 不形成明显的病斑,初期在芽鞘上出现水 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 淡红色或黄褐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 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 二、叶瘟 n发生在3叶期以后,因水稻品种抗病性和气 候条件不同,病斑分为4种症状类型。 n白点型 n急性型 n慢性型 n褐点型 白点型 n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 n遇适宜温、湿度条件能迅速转变为急性型 病斑, 病斑白色或灰白色 n多为圆形 n不产生分生孢子。 急性型 n多在感病品种上发生 n在温、湿度适宜及存在大量感病品种的条件下, 易引起病害流行。 病斑暗绿 n多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 渐发展为纺锤形 n在叶片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n遇干燥天气或经药剂防治后,急性型病斑转化为 慢性型病斑。 慢性型: n典型的稻瘟病病斑 n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型,三部一线是识别要点 n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n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 n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 n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 n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 褐点型: n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发生 n病斑为褐色小点 n多局限于叶脉间 n不产生分生孢子 三、叶枕瘟 n初为污绿色病斑 n不规则地向叶环、叶舌、叶鞘及叶片扩展 ,最后病斑呈灰白色。 n叶耳感病,潮湿时可以产生灰绿色霉层, 病叶早期枯死,容易引起穗颈瘟。 四、节瘟 n稻节初生褐色小点,以后扩大至整个节部 ,病节缢缩凹陷,变黑褐色 n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易折断,常 因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造成白穗 五、穗颈瘟和枝梗瘟 n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 n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 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呈灰黑色病斑 n穗颈瘟发病早的形成白穗 n潮湿时产生灰绿色霉状物;穗颈瘟发病晚 的谷粒不充实。 六、谷粒瘟 n发生在稻壳和护颖上,以乳熟期症状最明 显 n发病早的病斑大而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 ,后可蔓延整个谷粒 n使稻谷呈暗灰色或灰白色的秕粒;发病晚 的病斑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 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 稻瘟病诊断要点 n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型 n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n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 n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 n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 n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 n“三部一线”是稻瘟病的典型病斑的识别要点 病原 真菌病害 初侵染来源: (1)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籽粒、病稻草上越 冬,病籽粒和病稻草是次年稻瘟病的初侵染源 (2)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粪肥也可成为初 侵染源 (3)带病稻种播种后容易发生苗瘟 带病稻草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附着在秧苗上或随 风雨传播到秧田或本田形成叶瘟的中心病株 病叶上的病斑再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 、进行多次再侵染 发病规律 n农业防治 n种植抗病品种 n减少菌源 n不播种带病种子 n清除田间及田边的病稻草,并在 播种 前要处理完 n不用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水 口、 捆秧等 防治措施 n种子消毒: n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50倍液,室温下浸种 2436 h,每日搅动数次,然后用清水浸种 催芽 n80%402抗菌剂8 000倍液浸种,早稻、中籼稻 浸23天,粳稻浸种34天 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48 h 防治措施 n合理施肥 n不偏施和过多施用氮肥,注意氮、磷、钾配比,施 足基肥,早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酌情施 肥。 n 合理排灌 n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插 秧后根据土质排水晒田,肥田、黏重田可重晒,沙 性田、瘦田轻晒或不晒 n水稻分蘖期要浅灌,合理浅灌可促进水稻生长健壮 ,提高抗病力,减少无效分蘖,使水稻植株体内可 溶性氮化物减少,促进根系纵深生长。 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 防治苗瘟可用药液处理秧苗根部 将洗净的秧苗根部浸泡在药液中10 min,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剂800倍液 ) 取出沥干后再插秧,可预防早期叶瘟发生 防治措施 叶 面 喷 雾 叶瘟初期或始穗期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75 450 g/hm2加水900 kg喷雾 富士一号(稻瘟灵) 或13%三环唑 或春雷霉素 28%复方多菌灵(多井悬浮剂) 40%克瘟散等 水稻纹枯病 n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随着 矮秆品种和杂交稻的推广,该病发生日 趋严重,特别是高产稻区受害较重。发 病后叶片枯死,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 少,秕谷增多,一般减产10%20%,严 重的减产30%以上。 症状 n从苗期至穗期都可以发生 n主要侵染叶鞘和叶片 n以抽穗前后发病受害最重 叶鞘发病 n先在叶鞘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 色、 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 n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 病 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 n天气干燥的条件下,病斑边缘褐色, 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 n经常几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为云纹状大 斑块。 症状 叶片发病 n病斑与叶鞘相似,但形状不规则 n病斑外围褪绿或变黄 n病情发展迅速时,病部暗绿色似开水 烫过 n叶片很快呈青枯或腐烂状 n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蔓 延。 症状 穗部发病 n轻者,穗呈灰褐色,结实不良 n重者不能抽穗,造成“胎里死”或全 穗枯死 症状 识别要点 n病斑云纹状 n后期产生鼠粪状菌核 症状 病原 初侵染来源 n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 和菌丝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和其他寄主上越 冬。 n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间的土壤中,成 为第二年或下季水稻的主要初侵染源。 发病规律 传播 n稻田翻耙、灌水后,越冬菌核漂浮在水面上,栽秧 后随水漂流附着在稻株基部叶鞘上。 n菌核可分为浮核(浮于水面)和沉核(沉入水中) 。 n菌核可分为浮核(浮于水面)和沉核(沉入水中) 长出菌丝蔓延进行再侵染。 n病部形成的菌核脱落到水中,随水流漂附在稻株基 部,萌发侵入引起再侵染。 n在稻田,灌溉水是菌核传播的动力,密植的稻丛是 菌丝体进行再侵染的必要条件。 发病规律 农业防治 n种植抗病品种; n合理排灌:改变水稻生长中高湿的环境条 件,水稻生长前期浅水灌溉,中期(分蘖末 期至拔节前)适当晒田,后期干湿交替灌溉 ,即避免长期深灌,也要防止过度晒田。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n合理施肥 n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施用,做到长效肥与速效 肥相结合,农家肥与化肥相结合,以农家肥为主 ,氮肥应早施,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 氮肥。 n清除菌源 n在秧田或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用网筛等工具打 捞菌核;不用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病稻草还田,铲 除田边杂草,可减少菌源,减轻前期发病。 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 n在病害盛发初期 n可选用井冈霉素67.575.0 g/hm2针对 稻株中、下部加水喷雾或泼浇施药1 3次,间隔1015天。 n在分蘖盛期至圆秆期 n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按有效成分900 g/hm2加水喷雾23次。 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 n在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 n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n3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n28%复方多菌灵(多井悬浮剂)常规喷雾 n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期 n5%安福(已唑醇) n用药量6075 g/hm2常规喷雾,可保持药效4 周以上 防治措施 水稻烂秧病 n烂秧是水稻苗期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 性病害的总称 n生理性烂秧常见的有烂种、漂秧、黑根 和死苗等 n侵染性烂秧有绵腐病、立枯病等 水稻生理性烂秧有 n烂种:谷壳颜色深,播种后根芽短,后腐烂 n烂芽:烂芽分为“漂秧”和“黑根” n“漂秧”是指稻芽不能扎根,原因是催芽过长或 秧田水层深,造成缺氧,使苗细长、根短、头重 脚轻形成漂秧 n“黑根”是指种根变黑,种芽枯黄停止生长,主 要原因是秧田施用过多的绿肥及未腐熟的有机肥 作基肥,低温缺氧时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使 种根变黑 水稻生理性烂秧有 n死苗:死苗分为“黄枯死苗”和“青枯 死苗” n“黄枯死苗”是秧苗在低温下缓慢受害发 生死苗的现象 n“青枯死苗”发生在秧田出苗后,寒流过 后曝晒,秧田未及时灌水,叶青色、心叶 卷筒,萎蔫死亡 立枯病 n多发生在湿润育秧田、旱育秧和保护地育 秧的地块一般成片发生 n发病早的,植株枯萎,潮湿时茎基部软腐 ,易拔断 n发病晚的病株逐渐萎蔫、枯黄,仅心叶残 留少许青色而卷曲,初期,茎不腐烂,根 毛无或稀少,可连根拔起,以后茎基部变 褐甚至软腐,易拔断 症状 诊断要点 n绵腐病为在稻种颖壳裂口处或幼芽的胚 轴部分向四周长出白色绵絮状菌丝,病 苗基部腐烂而枯死 n立枯病为病株萎蔫、枯黄,茎基部变褐 、软腐易拔断 水稻烂秧病症状 病原 n真菌病害 n绵腐病: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绵霉属 n立枯病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腐霉属 n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镰刀菌 属 n 半知菌亚门真菌,丝核菌属 n腐霉菌 以菌丝、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菌 丝或卵孢子产生游动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 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靠水传播和侵 染。低温削弱了秧苗的生活力,引起发病 n镰刀菌 以菌丝、厚壁孢子的形式在多种寄 主病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 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在病 苗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n丝核菌 以菌丝、菌核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 越冬,以菌丝蔓延传播和菌核随流水传播 初侵染来源 发病规律 n 精选种子 n避免用有伤口的种子播种,要适期播种 n做好种子处理,培育壮苗,提高播种和育苗技术 n秧田水层过深,播种后发生“浮秧”、“翻根”、“倒苗 ”等造成烂秧的,要立即排水,促进扎根 n搞好肥水管理,避免用冷水直接灌溉,在3叶期前早 施断奶肥,切实掌握“前控后促”和“低氮高磷钾”的 施肥原则。 n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防治立枯病可选用 5.5%浸种灵II号5000倍液浸种,对水稻立针期 的立枯病有显著防治效果 播种覆土后,可选用5.5%浸种灵II号3000 5000倍液23 kg/m2药液喷洒 也可选用30%土菌消水剂34 ml/m2加水3 kg, 在播前浇透水后喷雾 防治技术 药剂防治 n防治绵腐病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0.2%硫酸 铜液1500 kg/hm2,喷药时应保持浅水层; 如绵腐病严重时可将秧田换水冲洗23次 后再施药,或在进水口处用纱布袋装硫酸 铜100200 g,随着水的流动溶入秧田。 药剂防治 防治技术 稻曲病 n一般病穗率为4%5% n严重的地块可达50%以上 n病粒率为0.2%0.4% n最高可达5%以上 n局部地块减产可达20%30% n使秕谷率、青米率增加,当稻谷中含 有0.5%病粒时能引起人畜中毒。 症状 n在水稻开花后到乳熟期的穗部发生在中下 n病菌侵入稻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破 坏籽粒组织,菌丝块逐渐增大,颖壳合缝处 略张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的孢子座 n孢子座逐渐膨大,最后包裹颖壳,使病粒比 健粒大倍。厚垣孢子黄绿或墨绿色, 表面发生龟裂 n一般稻穗中仅形成部分病粒,病粒中心为菌 丝组织密集构成的白色肉质块 识别要点 n一穗中有部分籽粒颖壳变成稻曲病粒,比 健粒大倍,黄绿色或墨绿色 病原 1.病粒 2.厚垣 孢子 3.厚垣 孢子萌 发 病原 n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真菌,麦角菌属 n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绿核菌属 n厚垣孢子墨绿色,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疣状突起 n菌核扁平、长椭圆形,初为白色,老熟后变黑色,通 常一个病粒内产生粒菌核,着生在病谷两侧包 住谷颖,以粒最常见,成熟时容易脱落 初侵染来源 n此病以菌核在地表越冬 n厚垣孢孢子可在被害的稻粒内及无病稻谷颖颖 壳 上越冬 发生规律 农业防治 n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 n建立无病留种田:注意晒田,发病的地块 收 割后要及时耕翻,选用不带病种子 n播种前及时清除病残体 n合量密植,适时移栽,浅灌勤灌 n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施足基肥、巧施 穗 肥、适时适量施硅肥 防治技术 药剂防治 n种子处理 n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 24 48 h, n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浸种,早稻浸 72 h,晚稻浸48 h,浸种后可直接播种 n喷雾防治:可选用井冈霉素、 n50%稻后安(氧化亚铜三唑酮)、 n18%纹曲清(井冈霉素烯唑醇)、可杀得等,在抽 穗前57天喷雾,但应注意在穗期用药对稻穗的安 全性。 防治技术 水稻恶苗病 症状 病株淡黄绿色徒长,比健苗高1/3 w叶及叶鞘狭窄,节间显著伸长,节 部外露 根毛少,在基部数节上产生倒生须根 w在枯死株上有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 水稻恶苗病 n初侵染源是带菌稻种和稻草 n播种带菌的种子或用带菌稻草做覆盖 物,可引起幼苗发病 n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借风雨传播进行 再侵染 发病规律 选用抗病品种 多菌灵或浸种灵浸种 及时拔除田间病株 不用病稻草捆秧或作覆盖 物 加强栽培管理 防治要点 水稻恶苗病 n叶、穗颈、枝梗、谷粒均可受害 n在受害部位产生椭圆形或长圆形 n褐色至暗褐色病斑 n病斑边缘明显,大小似芝麻粒 n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绒毛状霉 水稻胡麻斑病 症状 n病菌以分生孢子沾附在种 子表面或病稻草上 n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稻草 的组织中越冬 n由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和 多次再侵染 水稻胡麻斑病 发病规律 n选用抗病品种 n深耕改土 n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 、要注意氮、磷、钾的 配比 n药剂防治参照稻瘟病 水稻胡麻斑病 防治要点 虫害防治虫害防治 稻飞虱: n发生特点: 稻飞虱又叫火蠓子,属同翅目飞虱科。贵州目前 为害水稻的飞虱有11种,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一般黔南低热,黔北河谷地带稻作区以褐飞虱为主 , 黔西北稻作区以白背飞虱为主,黔东稻作区一般在水 稻生长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贵 州一般生5至8代,其中以第3、4代(5月份6月份) 发生最为严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稻飞虱危害症状 化学防治: 防治稻飞虱策略是:“治1代压2代控4代”,当2代 稻飞虱百穴虫量达到110120头时,选择对口药 剂进行防治,既减少2代稻飞虱的直接危害损失 ,又压低3代的发生基数;3代稻飞虱发生期间通 过适期用药,压低3代基数,争取3代防治主动权 ,减轻4代的防治压力,从而达到控制4代发生程 度的目的。 在封行时用“蚍虫林”(丰源)喷施,或5l 毒吡(毒死蜱+吡虫啉)乳油,或用锐劲特450 ml 公顷、新一佳(毒死蜱+吡虫啉进行防治。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别名钻心虫、蛀杆 虫等。化蛹盛期在6月上、中旬,蛹期平均10 9d;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成虫寿命平 均为27d;产卵盛期在6月下旬,卵期约为57d ;幼虫孵化盛期在7月上旬,田间调查一直可持续 到7月上旬。幼虫取食稻株叶鞘和茎秆,一直发生 到9月中、下旬,开始在水稻的茎秆和根茬中越冬 。 钻 心 虫 二化 螟引 起的 枯鞘 稻 纵 卷 叶 螟 稻纵卷叶螟 n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iienee)属鳞翅目 螟蛾科,是一种迁飞性 害虫。 稻纵卷叶螟为害状 n 初孵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