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对真正“爱国”的理解。教学方法:在朗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思考。学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按照学案预习自学,查找藤野先生、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等资料。反复朗读课文并结合资料给课文作批注。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先生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在七年级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一个是章太炎先生,一个是日本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藤野先生!板书课题。二、出示活动任务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2、理解在鲁迅的爱国情感。三、展示课前自学成果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其他背景资料。1、简介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2、了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3、掌握重点词语多种形式读写以下重点生字、词语:绯红(fi) 陌(m)生 不逊(xn) 畸(j)形匿名(n) 杳(yo) 瞥见(pi) 喝彩(h)发髻(j) 改(hu) 悔 解剖(pu ) 诘责(ji)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1、找出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点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2、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点拨:在东京(12)写请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在仙台(335)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开仙台之后(3638)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4、结合全文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感情分析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点拨:本文共有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活动二:快速默读,自主探究鲁迅在东京教师组织学生小声默读课文,自主探究以下问题:1、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2、“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3、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4、本文是为了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可文章有几件写人的事件却没有写藤野先生,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然后思考它们对于表现藤野先生有什么作用?填写下面表格:事件概括对于表现藤野先生的作用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离开东京见到藤野先生缘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然后全班讨论自主探究问题。总结归纳:1、看到的是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2、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3、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4、事件概括对于表现藤野先生的作用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离开东京见到藤野先生缘由仙台医专的职员对鲁迅的优待正面衬托藤野先生“日本爱国青年”挑衅鲁迅反面衬托藤野先生课堂上看电影为弃医从文离开藤野先生做铺垫总之,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突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整体感知内容,我们知道了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自己在日本的经历,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那么,藤野先生具体有哪些高贵品质呢?请大家课下认真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圈点批注,将表现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描写画出来,并思考表现了什么品质。六、布置作业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圈点批注,将表现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描写画出来,并思考表现了什么品质。第2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整体感知了课文,现在我们一块复习一下。1、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解剖(pu ) 不逊(xn) 诘责(ji) 瞥见(pi)B. 绯红(fi) 陌(m)生 不逊(xn) 畸(q)形C. 匿名(n) 喝(h)彩 发髻(j) 教(hu)诲D. 改悔(hu) 过秤(chn) 点数(sh) 瞥(pi)见2、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本名 , 是 人。本文选自散文集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答案:1、A2、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周树人 浙江绍兴 朝花夕拾3、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这篇文章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一下。二、出示活动任务: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三、课堂新授活动活动一:仔细品读,探究藤野先生的品质请同学们仔细品读文章第二部分内容,根据自己课下的圈点批注,仔细品读相关语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下面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交流成果。1、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件?2、这四件典型事例具体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优秀品质?3、这四件典型事例分别在文中的哪几段?划出你认为表现藤野先生相关品质的句子,根据你的批注,说说是如何表现藤野先生优秀品质的?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交流成果,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提示归纳:1、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 了解妇女裹脚2、四件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3、例如:添改讲义在文中是11-15段。“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拿来我看!”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热情关心鲁迅。“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这是行为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工作认真负责。其他的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全班展示。总结: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正直热诚的高贵品质,我们在写作中要学习运用这种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活动二:深入探究,理解伟大的师恩同学们,藤野先生还有什么高贵的品质呢?我们继续深入探究。藤野先生的外貌、生活习惯怎样呢?点拨: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说话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上不拘小节。现在,老师有一疑问,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可是,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请大家结合上下文与日本当时的背景进行讨论。展示背景资料离乡者的悲哀第一段: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就公开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视和轻蔑中间,请想一想,一个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处境?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作为一名日本教师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弱国的学生,热情关怀鲁迅先生,严格要求鲁迅先生,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让鲁迅感激,受到鼓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藤野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活动三:合作交流,感受矛盾冲突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鲁迅先生为何要忍痛离开这样“伟大”的老师而让老师“叹息”不已呢?1、品读课文29段35段,即“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认真体会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说说鲁迅先生为何要忍痛离开这样“伟大”的老师而让老师“叹息”不已呢?鲁迅先生的这一举动又反映了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第9页课下注释2小组内合作交流。点拨:1、鲁迅和藤野先生都非常伤心、依依不舍。2、 “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 ,这促使鲁迅萌发了“弃医从文”的思想。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在当伟大的师恩与自己的爱国感情产生激烈的冲突的时候,选择了弃医从文,离师而去,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那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思想。总结: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当伟大的师恩与自己的爱国感情产生激烈的冲突的时候,选择了弃医从文,离师而去。这就是真正的爱国,我想藤野先生如果日后得知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肯定也会欣慰不已。这篇文章许多地方也表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希望同学们课下找出来进行交流。五、延伸阅读:鲁迅的柔情鲁讯住在北京砖塔胡同的时候,有几个小邻居。其中有一位小女孩叫俞芳,如今俞芳已经年近9旬了,她回忆起当年与鲁迅的交往来,宛如还是在昨天鲁迅刚刚搬到砖塔胡同61号,给小俞芳的第一印象是神情严肃,让人望而生畏。的确,鲁迅那双冷眼,很少有人敢直面。然而,这忆印象到第二天就变了。第二天上午,鲁迅送给俞芳和妹妹每人一盒积木。那时,积木还不多见,可把小姐妹乐坏了,马上就在院子里比着搭起来。鲁迅也兴致勃勃地参加进来。俞芳姐妹还经常敲鲁迅的“竹杠”。北京冬天的晚上,十分寒冷,那时常常有一些老百姓冒着寒风,走街串巷地卖萝卜。那是冬天的水果很少,即使有价格也贵得吓人,一般老百姓是买不起的。而萝卜就便宜了,一个大萝卜只要一两个铜板,又大又甜,可以当水果吃,所以就流行起卖萝卜来。每当卖萝卜的小贩一声吆喝“萝卜赛梨哟”时,俞芳的大姐就拉着鲁迅的母亲太师母要鲁迅请客。十有八九,鲁迅都会爽快地同意她们的要求。如果遇到鲁迅不答应,多坚持一会儿,太师母就出来打“圆场”,笑着说:“这次让我来请客吧!”太师母这句话一说,全屋子的人顿时活跃起来。那时,北京街上还有一种挑担卖桂花元宵的,这种点心比较贵,俞芳姐妹不仅没有吃过,连想也没有想过。有一次,大姐异想天开,竟然要鲁迅请大家吃桂花元宵。三个小女孩你一言,我一语:“大先生,元宵多甜哪,可香呢,热腾腾的,多好吃啊,吃一碗文章都写得出来,觉都睡得香些”鲁迅本来是不打算迁就三个小姑娘的,但是看到她们垂涎欲滴的样子,再加上太师母也点了头,于是也就同意了。结果,太师母、鲁迅、朱安、俞芳三姐妹以及三个帮工,每人一碗,一共要了9碗。对于身边的亲人们和雇工们,鲁迅充满了柔情,他并不是一个难于相处的人。有一次,夜已经深了,伏案写作一天的鲁迅刚好睡下,同住西屋的鲁迅家的帮工王妈和俞家的帮工齐妈发生了口角,夜深人静,俩人越吵越响。以致鲁迅整夜失眠。第二天,鲁迅精神不支生病了。三姐妹跑去探望,鲁迅很高兴。谈到口角的事,鲁迅说:“你们听到没有?声音可大啦。”俞芳问:“你为什么不去喝止呢?其实只要你咳嗽一声,她们就不会吵了。”鲁迅摇摇头说:“她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他们,虽然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气也就消了。”这就是鲁迅的“本色”。鲁迅的柔情还扩展到所有可怜的底层民众身上。每天上下班,鲁迅都要坐人力车。当时,富豪们尽管在吃喝玩乐的时候挥金如土,但在给人力车夫车钱的时候却锱铢必较,十分苛刻,常常为了一两个铜板,让车夫两眼泪汪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