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联性与博弈.doc_第1页
[经济学]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联性与博弈.doc_第2页
[经济学]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联性与博弈.doc_第3页
[经济学]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联性与博弈.doc_第4页
[经济学]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联性与博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联性与博弈 系别:工商管理系班级:09市场营销组别:第五组姓名:许钧钧学号:0903111034内容摘要: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国际贸易和气候变化两大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透过表面上具体规则之间的冲突和一致性,应用博弈论可以较为清晰地理解两者之间潜在的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关键词:气候变化 国际贸易 关联性 博弈 从国际贸易和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来看,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框架均具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意义深远等特点。参与各方的收益不仅仅取决于各自所做出的决策,而且会受到其他参与国决策的影响,实质性的国际协调必然要建立在对各国的收益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之上。在这种情况下,以数学模型模拟理性决策者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广泛而深入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的博弈论,具有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潜在优势。国内外关于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和贸易自由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如:贸易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贸易自由化是否会导致更多的排放量?这是有关文献研究的重点;2.国际贸易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3.气候变化对国际贸易流动量和格局的影响.博弈的分类: (1)博弈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基准也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2)从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类。 (3)按照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正文:一:非合作博弈(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首先可以采用经典的囚徒博弈来分析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国际合作。假设一个双方博弈,每一方有两种策略减排,不减排,并用收益矩阵表示两方所得。策略组合(减排,减排)实现了参与双方的共同收益最大化,显然是社会的最优选择,但策略组合(不减排,不减排)才是一个纳什均衡。纳什均衡的收益是低于社会最优选择的。这种情况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非常相似,而且现实中需要各方做出的可能不仅仅是减排与否的选择,而是减排多少的决策。 Finus(2001,2003)曾建立了一个两方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在第1阶段,各国同时选择是否成为签约国;在第2阶段,签约国为实现其共同收益的最大化而选择减排或排污;在第3阶段,非签约国同时选择减排或排污。进一步运用逆推归纳法:在第3阶段,囚徒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参与者选择排污,所以非签约国将选择排污。倒推至第2阶段,如果没有签约国的话,参与国会推测非签约国将在第3阶段选择排污,那么他们也选择排污。而在双方都是签约国的情况下,选择共同减排可以实现共同受益的最大化。同时,在第1阶段,如果Y国决定成为签约国,X国则并不关心是否成为签约国,那么无论其它的参与者采取何种策略,X国成为签约国都不会使其情况变得更坏。这样就得到子博弈的完美均衡,即所有的国家都成为签约国。而当各国能够就他们的减排做出连续的选择时,他们会仍然选择最优减排水平。(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Alain Haurie和Laurent Viguier(2003)建立了一个随机博弈均衡模型,通过描述俄罗斯和中国在碳排放许可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探讨了主要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碳排放许可市场所可能带来的冲击。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进入时间是不确定的,用事件树模拟可以得到动态博弈模型的S-adapted均衡,以及俄罗斯使用“热空气”的最优可能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在碳排放市场上加入时间的不确定性对于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是有影响的。如果假定发展中国家将在下一个承诺期接受排放目标,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会发生重大变化。在每单位资本的排放许可趋同的假定下,中国不会从CDM项目中出售CERs。 Alain Haurie(2005)通过在较长期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加入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来说非常典型的时间偏好因素,建立了一个迭代博弈模型,为气候变化的博弈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模型假定每一代参与者都具有随机的生命期限,并将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把对经济系统的控制权转移到下一代。从当代人开始,采用代际内的纯时间偏好率和代际间的利他参数对每代人无限次序的预期消费进行双重贴现,在连续时间下基于对DICE94模型的简化,最终得到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非常相似的动态规划方程,并证明存在唯一的均衡解。二合作博弈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多方采取共同行动,然而,包括所有国家的较大的联盟和仅包括少数国家的较小的联盟相比,是否就更有可能实现合作的目的呢?与此相关的考虑还体现在对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减缓气候变化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方面。应用合作博弈理论的方法,也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合作博弈理论主要关注参与者之间是否可以形成联盟,并且在联盟内部采取彼此合作的行动,而对于联盟以外的其它参与者或联盟则实施非合作行为。 Wirl,F.(1995)建立了一个有关全球变暖背景下化石燃料的开发和碳税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Rubio,S.J.and L.Escriche(2001)基于这一模型对能源出口卡特尔和能源进口国联盟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在何种情况下设计合理的碳税可以使得联盟也能够分享卡特尔的一部分利润。结果显示,从外部性会导致市场低效率的角度来看,符合马尔科夫完美纳什均衡定义的碳税是一种中性的庇古税。 Viguier,L.L.(2004)认为,由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收益很难局限于单一的消费者或消费者群体,这就决定了在面对数量众多的参与国和迭代群体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供给不足和搭便车的现象。因此只有创造出全球合作的动机,才能实现这一类型的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例如,在不同的政策框架体系下,通过议题关联实现彼此的互惠。也就是说,可以把气候变化同国际贸易、技术的研发与扩散,以及绿色发展援助等重要议题联系在一起。 Kemfert,C.(2004)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联盟博弈,并关注像美国这样的非合作的国家是否有动机去参与基于议题关联所建立的联盟。具体的议题关联是通过增加研发支出,促进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创新。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如果各国在技术创新上采取合作,像美国这样的非合作国家是有动机去参与一个气候联盟的。 Macho-Stadler(2007)认为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经济活动通常会包含外部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关于受影响各方赔偿水平的争议。如果形成的大联盟是有效的,即使存在外部性,也可以将合作的收益(或成本)进行分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博弈模型,可以获得满足有效、线性、有虚拟参与者和强对称公理的分配规则,而且是一个满足所有这些性质的唯一规则。 Lessmann,K.,R.Marschinski,et al.(2009)指出,2010年以后的气候合作从目前来看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旨在加强各国参与的国际环境协议这一政策工具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贸易制裁。虽然多区域最优增长模型是综合评价的常用技术工具,但是在引入贸易制裁之后,竞争均衡的扭曲会使得相关的数值计算难以进行。因此,可以将贸易和贸易制裁引入一个联盟稳定模型,对贸易制裁在支持IEA中的作用进行评价。 气候变化威胁到一系列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而这对于经济非常重要。贸易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在面对气候变化时更为脆弱,因为它使这些国家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而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需求。结束语综上所述,关于贸易与气候变化的讨论才刚开始,更多层面的理论问题和实证研究还待进行。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产生交织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全球公共产品特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碳泄漏、国家间的碳转移、碳税等。二是和贸易政策有关的讨论。如贸易制裁、谈判威胁以及技术转移等。从研究进展来看,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其一,参与国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博弈扩展到包括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博弈。其二,博弈分析所使用的方法不断完善改进,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分析,并开始与随机控制理论、动态规划理论相结合。其三,博弈分析的前提假设越来越符合与贴近现实,并且开始引入不确定性因素。考虑到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未来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大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如何设计出更容易取得一致性的政策框架体系,从而有利于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发挥其国际协调的作用。第二,如何判断在一项气候协议或贸易协议生效的情况下,有关各方会如何行动,从而有利于具体的某一国调整其相关的政策以及发展战略。参考文献:1.迈尔森 (2001). 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 中国经济出版社。2.一本书看懂博弈论 新世界出版社/2010-1-13.有机合成指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