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书.doc_第1页
[工学]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书.doc_第2页
[工学]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书.doc_第3页
[工学]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书.doc_第4页
[工学]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 零输入、零状态及完全响应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原理。2掌握用简单的R-C电路观测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实验方法。二、实验设备1TKSS-D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内容1连接一个能观测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电路图(参考图1-1)。2分别观测该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动态曲线。四、实验原理1.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模拟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电路图2.合上图1-1中的开关K1,则由回路可得 iR+UcE (1) iC,则上式改为 (2) 对上式取拉式变换得:RCUC(S)-RCUC(0)+UC(S),其中 (3) 式(3)等号右方的第二项为零输入响应,即由初始条件激励下的输出响应;第一项为零状态响应,它描述了初始条件为零(Uc(0)=0)时,电路在输入E=15V作用下的输出响应,显然它们之和为电路的完全响应,图1-2所示的曲线表示这三种的响应过程。 图1-2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曲线 其中:-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 -完全响应五、实验步骤1. 零输入响应用短路帽连接K2、K3,使+5V直流电源对电容C充电,当充电完毕后,断开K3连接K4,用示波器观测Uc(t)的变化。2零状态响应先用短路帽连接K4,使电容两端的电压放电完毕,然后断开K4连接K3、K1,用示波器观测15V直流电压向电容C的充电过程。3完全响应先连接K4,使电容两端电压通过R-C回路放电,一直到零为止。然后连接K3、K2,使5V电源向电容充电,待充电完毕后,将短路帽连接K1,使15V电源向电容充电,用示波器观测Uc(t)的完全响应。六、实验报告 1推导图1-1所示R-C电路在下列两种情况的电容两端电压Uc(t)的表达式。 1) Uc(0)=0,输入Ui15V。2) Uc(0)=5V,输入Ui15V。 2根据实验,分别画出该电路在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完全响应下的响应曲线。七、实验思考题 系统零输入响应的稳定性与零状态响应的稳定性是不是相同?实验二 一阶系统的脉冲响应与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一阶系统的无源和有源模拟电路;2研究一阶系统时间常数T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研究一阶系统的零点对系统的响应及频率特性的影响。二、实验设备1TKSS-D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内容1无零点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无源、有源);2有零点时的单位阶跃响应;四、实验原理1.无零点的一阶系统无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模拟电路图如图21的(a)和(b)所示。它们的传递函数均为(a) (b) 图21 无零点一阶系统有源、无源电路图2.有零点的一阶系统(ZP)图22的(a)和(b)分别为有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模拟电路图,他们的传递函数为: 或 (a) (b)图22 有零点(ZP)图23的(a)和(b)分别为有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模拟电路图,他们的传递函数为: (a) (b)图23 有零点(ZP)一阶系统有源、无源电路图五、实验步骤1. 利用实验箱上运放单元“1”、“2”中相关的元件组成图21(a)(或“系统函数的频率特性测试”模块中相关的元件组成图21 (b))所示的一阶系统模拟电路。“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B”点与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电路的输出端接示波器。2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调到“正输出”,按下复位按钮,调节“RP1”可调电位器,使之输出电压幅值为1V。用示波器观测系统的阶跃响应,并由曲线实测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T。3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为频率20Hz,幅度1V的方波信号。4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到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端接示波器,观察波形。六、实验报告根据测得的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测出其时间常数;七、实验思考题试述根据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系统的时间常数T的两种常用的方法。八、附录 1无零点的一阶系统根据 ,令则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得 当时,则上式表明,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上升到稳态值的63.2%时对应的时间,就是系统的时间常数T=0.2S。图24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2-4 无零点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有零点的一阶系统(ZP)由传递函数G(S),求得系统单位阶跃的输出 即 系统的幅频表达式为: 若用dB(分贝)表示,则 图25和图26分别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对数幅频曲线。 图2-5 有零点一阶系统(ZP)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2-6 有零点(ZP)在单位阶跃输入时,系统的输出为:即 系统得幅频表达式为:若用dB(分贝)表示,则: 图27为该系统得单位阶跃响应。图2-7 有零点一阶系统(ZP)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实验三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一、实验目的1用同时分析法观测5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并与其傅里叶级数各项的频率与系数作比较; 2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二、实验设备1TKSS-D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原理1任何电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幅值和初相的正弦波迭加而成的。对周期信号由它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可知,各次谐波的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而非周期信号包含了从零到无穷大的所有频率成份,每一频率成份的幅值相对大小是不同的。将被测方波信号加到分别调谐于其基波和各次奇谐波频率的电路上。从每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到相应频率的正弦波。本实验所用的被测信号是50Hz的方波。2实验装置的结构图 图31实验结构图 图31中LPF为低通滤波器,可分解出非正弦周期信号的直流分量。为调谐在基波和各次谐波上的带通滤波器,加法器用于信号的合成。3各种不同波形及其傅氏级数表达式 方波 三角波 半波 全波 矩形波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50Hz的方波信号,并将其接至信号分解实验模块的输入端,再细调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该模块的基波50Hz成分BPF的输出幅度为最大。2带通滤波器的输出分别接至示波器,观测各次谐波的幅值,并列表记录。3将方波分解所得的基波、三次谐波分别接至加法器的相应输入端,观测加法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4在步骤3的基础上,再将五次谐波分量加到加法器的输入端,观测相加后的合成波形,并记录。5分别将50Hz正弦半波、全波、矩形波和三角波的输出信号接至50Hz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的输入端,观测基波及各次谐波的频率和幅度,并记录。6将50Hz单相正弦半波、全波、矩形波和三角波的基波和谐波分量接至加法器相应的输入端,观测求和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五、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测量所得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制方波及其分解后所得的基波和各次谐波的波形,画出其频谱图。2将所得的基波和三次谐波及其合成波形一同绘制在同一坐标纸上。3将所得的基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及三者合成的波形一同绘制在同一坐标纸上,并把实验步骤3所观测到的合成波形也绘制在同一坐标纸上,进行比较。六、实验思考题1什么样的周期性函数没有直流分量和余弦项;2分析理论合成的波形与实验观测到的合成波形之间误差产生的原因。实验四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测定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方法。2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作出Bode图,据此确定被测环节或系统的传递函数。二、实验设备1TKSS-D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2双踪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原理图4-1图4-1为被测的系统(环节),令其输入信号X(t)=Xmsint,则在稳态时该系统(环节)由输出为y(t)Xm|G(j)|sin(t+()=Ymsin(t+() (1)由上式得 幅频特性 () G(j) 相频特性式中 |G(j)|和()都是输入信号的函数。本实验采用李沙育图形法。图42和图43分别为系统(环节)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测试接线图。图42 幅频特性的测试图43 相频特性的测试1.幅频特性的测试将示波器的X轴停止扫描,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同时送到被测系统(环节)的输入端和示波器的Y1轴,被测系统(环节)的输出信号接至示波器的Y2轴,这样在示波器的屏幕上显示出两条垂直的光线,对应于Y2轴光线的长度为2Y2m,对应于Y1轴光线的长度为2Y1m。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就可得到一组2Y2m/2Y1m的比值据此作出L()曲线。2.相频特性的测试令系统(环节)的输入信号为 X(t)Xmsint (2)则其输出为 Y(t)Ymsin(t+) (3)对应的李沙育图形如图4-3所示。若以t为参变量,则X(t)与Y(t)所确定点的轨迹将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形成一条封闭的曲线(通常为椭圆)。当t0时,X(0)0;由式(3)得Y(0)Ymsin于是有 L()Sin-1 (4)同理可得()Sin-1 (5)其中 2Y(0)为椭圆与Y轴相交点间的长度,2X(0)为椭圆与X轴相交点间的长度。式(4)、(5)适用于椭圆的长轴在一、三象限;当椭圆的长轴在二、四时相位的计算公式变为 L()180-Sin-1 (6)或 ()180-Sin-1 (7)表一列出了相位超前与迟后时李沙育图形光点的转向和算式。相角超前迟后0909018009090180图形计算公式sin-1180-sin-1sin-1180-sin-1光点转向顺时针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四、实验内容(一) 测量迟后-超前校正环节的频率特性1. 导求图4-4所示迟后-超前环节的传递函数,据此画出理论上该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图中R110K,R22K,C11uF,C247uF。2. 用实验方法测得该环节的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3. 根据所测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写出该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二)有源二阶惯性频率特性的测量1. 根据图4-5所示的方块图,画出实验系统的模拟电路图。2. 用实验方法测得该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据此写出该环节的传递函数。图44 迟后-超前校正网络图 图45 二阶系统的方块图五、实验步骤1. 对数幅频特性的测试1) 把图44所示的R-C网络按图42连接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2) 根据理论计算该环节对数幅频特性的转折频率,确定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3) 保持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幅值为一定值,然后从低频开始,每改变一个频率值,就用示波器测得Y2M/Y1M之比值,一直到高频为止。4) 列表计算L(),据此作出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上述方法,完全适用二阶惯性环节幅频特性的测试。2. 相频特性的测试1)迟后-超前网络按图43所示连接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2)将示波器的X轴停止扫描,保持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值,并使其频率由低到高逐渐变化。每改变一次信号的频率值,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就会显示一个李沙育图形。将示波器的Y轴移至椭圆的正中位置,该椭圆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即为2X。椭圆的两顶点在X轴上的提到长度就是2Xm,据此,求得()Sin-1(2X2/2Xm),于是得到一组()的数据。3)测量时需注意椭圆光点的旋转方向,以识别相频特性是超前还是迟后。当系统或环节的相位是迟后时,光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反之,相位超前时,光点则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为提高读数的精度,每改变一次信号的频率后,可适当调节示波器Y轴的增益,以便能清晰正确地读出椭圆的2XO和2Xm值。5)测试时信号的取值应均匀,否则会影响被测相频特性的幅度。值的参考值如表二所示。(rad/s)T(s)2Xm(格)2Xo(格)实测()理论()光点转动方向1.02.04.08.0103050801002003006008001000六、实验报告内容1. 根据实测数据,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分别画出迟后-超前校正环节与二阶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和迟后-超前环节的相频特性曲线。2. 作出迟后-超前校正环节幅频特性曲线和渐近线,据此求得该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理论报导结果作一分析比较。3. 由二阶环节幅频特性曲线写出它的传递函数,并与实际的传递函数比较之。七、思考题1. 应用频率响应法测试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有什么限止条件?2. 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只需测得幅频特性曲线,就可确定被测环节(系统)的传递函数。八、附录1.迟后-超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图4-4中的 Z1Z2R2+ (6)式中 1R1C1,2R2C2,12R1C2将上式改为G(S) (7)对比式(6)、(7)得T1T212T1+T21+2+12由给定的R1、C1和R2、C2,求得10.01s,20.1s,120.5s。代入上述二式,解得 T11.6510-3s,T20.60835s。于是得,这样式(7)又可改等为G(S) (8)图46为式(8)对应的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的示意图图46 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2.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图47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实验五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研究增益K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研究时间常数T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二、实验设备1TKSS-D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是研究三阶系统的稳定性与参数K和T的关系。图5-1为实验系统的方块图。它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图51 三阶系统方块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T1T2T3S3+T3(T1+T2)S2+T3S+K0 (1)1.令T10.2S,T20.1S,T30.5S,则上式改写为S3+15S2+50S+100K0应用Routh稳定判据,求得该系统的临界稳定增益K7.5。这就意味着当K7.5时,系统为不稳定,输出响应呈发散状态;K00.25(0.2+T2)-0.75T20,解得 T20.11s即 0T202实验电路系统 图81无失真传输的电路图 其中R1=R2=20k,C1=C2=1uF 它的频率特性为 五、实验步骤 1连接一个信号无失真传输系统的模拟电路,如图81所示。 2在模拟电路的输入端输入一个正弦信号,并改变其频率,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六、实验报告1画出信号无失真传输系统的模拟电路。2分析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结构特点,如果、,则系统的会产生什么变化?七、实验思考题1为什么输出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相同?2信号的无失真传输系统与全通滤波器有何不同?实验九 无源与有源滤波器一、实验目的1. 了解RC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种类、基本结构及其特性;2分析和对比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滤波特性。二、实验设备1TKSS-D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内容 1测试无源和有源LPF(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2测试无源和有源HPF(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3测试无源和有源BPF(带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4测试无源和有源BEF(带阻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四、实验原理1滤波器是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具有选择性的一个二端口网络,它允许某些频率(通常是某个频率范围)的信号通过,而其它频率的信号幅值均要受到衰减或抑制。这些网络可以由RLC元件或RC元件构成的无源滤波器,也可由RC元件和有源器件构成的有源滤波器。根据幅频特性所表示的通过或阻止信号频率范围的不同,滤波器可分为低通滤波器(LPF)、高通滤波器(HPF)、带通滤波器(BPF)、和带阻滤波器(BEF)四种。图9-1分别为四种滤波器的实际幅频特性的示意图。 图9-1 四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2四种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和实验模拟电路如图9-2所示: (a)无源低通滤波器 (b)有源低通滤波器 (c) 无源高通滤波器 (d)有源高通滤波器 (e)无源带通滤波器 (f)有源带通滤波器 (g)无源带阻滤波器 (h)有源带阻滤波器 图9-2 四种滤波器的实验电路3滤波器的网络函数H(j),又称为正弦传递函数,它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A()为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为滤波器的相频特性。它们均可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测量。五、实验步骤1用扫频电源和示波器(或交流数字电压表),从总体上先观察各类滤波器的滤波特性。接线时滤波器的输入口接扫频电源的输出,滤波器的输出口接示波器或交流数字电压表(扫频电源的使用说明见附录)。2测试无源和有源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实验线路如图:实验时,在保持正弦波信号输出电压幅值(Ui)不变的情况下,逐渐改变其输出频率,用示波器或实验台提供的交流数字电压表(f200KHz),测量RC滤波器输出端的电压U0。当改变信号源频率时,都应观测一下Ui是否保持稳定,数据如有改变应及时调整。3分别测试无源、有源HPF、BPF、BEF的幅频特性。 注意:对于波滤波器的输入信号幅度不宜过大,对有源滤波器实验一般不要超过5V。六、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测量所得数据,绘制各类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注意应将同类型的无源和有源滤波器幅频特性绘制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以便比较并计算出特征频率、截止频率和通频带。2比较分析各类无源和有源滤器的滤波特性。七、实验思考题1示波器所测滤波器的实际幅频特性与理想幅频特性有何区别?2如果要实现LPF、HPF、BPF、BEF源滤器之间的转换,应如何连接?实验十 全通滤波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全通滤波器零、极点分布的特点及其模拟电路;2了解全通滤波器的特性。二、实验设备1TKSS-D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内容 1利用R、C元件构造一个全通滤波器的模拟电路; 2研究全通滤波器的滤波特性。四、实验原理 1如果线性系统的所有零点都位于S平面的右侧,且它们与极点均以虚轴互成镜像对称分布,如图101所示,这种滤波器系统称为全通滤波器。所谓“全通”是指其幅频特性为一常数,即对于任何频率的正弦信号,系统的增益都相等,这个结论从图111的零点极点分布图能清楚地看到。 图101 全通滤波器的零、极点分布2实验模拟电路图102 全通滤波器的模拟电路由电路得: 所以 零、极点分布完全符合全通滤波器的要求,它的幅频值为 令Ui=Uimsint,其中Uim保持定值,改变信号的频率,观测并测量输出信号Uo的幅值U0m。五、实验步骤 1按图102所示的要求,完成电路的接线。2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全通滤波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将其输出端接示波器的Y轴。3实验时保持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幅值不变,每改变它的一个频率,观测滤波器输出信号的幅值是否于输入信号的幅值。六、实验报告 1画出全通滤波器的模拟电路图,并标明电路中相关元件的参数值。 2根据全通滤波器的输入输出测量信号,分析全通通滤波器的特性。七、实验思考题 1为什么全通滤波器输出信号的幅值不随输入信号的频率改变而改变? 2全通滤波器输出信号的相位是否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等?实验十一 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间的变换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低通、高通和带通等不同类型滤波器间的转换关系;2熟悉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模拟电路。二、实验设备1TKSS-D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内容1由低通滤波器变换为高通滤波器;2由高通滤波器变换为低通滤波器;3在一定条件下,由低通和高通滤波器构成带通滤波器;4在一定条件下,由低通和高通滤波器构成带阻滤波器;四、实验原理1由于高通滤波器与低通滤波器间有着下列的关系: (1)式中为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为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如果已知,就可由式(1)求得对应的;反之亦然。现令 (2)则 (3)与式(2) 、(3)对应于的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模拟电路图分别如图11-1和图11-2所示。图11-1 低通滤波器的模拟电路图 图11-2 高通滤波器的模拟电路图2带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与低通、高通滤波器幅频特性间的关系设为低通滤波器的带宽频率,为高通滤波器的带宽频率,如果,则由它们可构成一个带通滤波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为如令 ,则: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1-3所示。 图11-3 带通滤波器的模拟电路图3带阻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与低通、高通滤波器幅频特性间的关系如果低通滤波器的带宽频率小于高通滤波器的带宽频率,则由它们可构成一个带阻滤波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为:如令 ,则: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1-4所示。 图11-4 带阻滤波器的模拟电路图 五、实验步骤1把实验台上“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图11-1中的无源(或有源)低通滤波器LPF的输入端相连,LPF滤波器的输出端接示滤器,当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信号且其信号频率由小到大改变时,用示波器观察其低通滤波器输出幅值的变化。2按步骤1的接线方法,连接图11-2、11-3、114中滤波器的实验电路,当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信号且其信号频率由小到大改变时,用示波器分别观察HPF、BPF、BEF输出幅值的变化。六、实验报告 1画出由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构成带通、带阻滤波器的模拟电路。 2画出各种滤波器实验的频率特性曲线。七、实验思考题1由LPF、HPF连接带通、带阻滤波器有何条件?2有源滤波器与无源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有何不同?实验十二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信号的采样方法与过程及信号的恢复。2验证采样定理。二、实验设备1TKSS-D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内容1研究正弦信号和三角波信号被采样的过程以及采样后的离散化信号恢复为连续信号的波形。2用采样定理分析实验结果。四、实验原理1离散时间信号可以从离散信号源获得,也可以从连续时间信号经采样而获得。采样信号fs(t)可以看成连续信号f(t)和一组开关函数S(t)的乘积。S(t)是一组周期性窄脉冲。由对采样信号进行傅立叶级数分析可知,采样信号的频谱包括了原连续信号以及无限多个经过平移的原信号频谱。平移的频率等于采样频率fs及其谐波频率2fs、3fs 。当采样后的信号是周期性窄脉冲时,平移后的信号频率的幅度按(sinx)/x规律衰减。采样信号的频谱是原信号频谱的周期性延拓,它占有的频带要比原信号频谱宽得多。2采样信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原来的信号,只要用一截止频率等于原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fn的低通滤波器,滤去信号中所有的高频分量,就得到只包含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即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为恢复后的原信号。3原信号得以恢复的条件是fs2B,其中fs为采样频率,B为原信号占有的频带宽度。Fmin=2B为最低采样频率。当fs2B时,采样信号的频谱会发生混迭,所以无法用低通滤波器获得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取fs=(510)B倍。实验中选用fs2B三种采样频率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以验证采样定理要是信号采样后能不失真的还原,采样频率fs必须远大于信号频率中最高频率的两倍。4用下面的框图表示对连续信号的采样和对采样信号的恢复过程,实验时,除选用足够高的采样频率外,还常采用前置低通滤波器来防止信号频谱的过宽而造成采样后信号频谱的混迭。 图 121信号的采样与恢复原理框图五、实验步骤1连接一采样信号(方波)发生器、采样器、低通滤波器组成的采样与恢复电路(可参考本实验箱的“信号的采样与恢复”实验单元)。2在信号采样与恢复实验单元的输入端输入一频率为100Hz左右的正弦信号,然后调节方波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在800Hz左右,观察采样输出信号以及通过低通滤波器后的恢复信号。3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再观察采样输出信号以及通过低通滤波器后的恢复信号。六、实验报告1绘制原始的连续信号、采样后信号以及采样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的波形。2分析实验结果,并作出评述。实验十三 调制与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幅度调制和解调的原理;2观察调制波形;3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构成调幅和检波电路的方法;4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1TKSS-D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内容幅度调制与解调的实验。四、实验原理在通信系统中,调制与解调是实现信号传递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所谓调制就是用一个信号去控制另一个信号的某个参量,产生已调制信号。解调则是调制的相反过程,而从已调制信号中恢复出原信号。信号从发送端到接受端,为了实现有效可靠和远距离传输信号,都要用到调制与解调技术。我们知道,所有要传送的信号都只占据有限的频带,且都位于低频或较低的频段内。而作为传输的通道(架空明线,电缆、光缆和自由空间)都有其最合适于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它们与信号的频带相比,一般都位于高频或很高的频率范围上,且实际信道有用的带宽范围通常要远宽于信号的带宽。利用调制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两方面的不匹配问题。傅氏变换中的调制定理是实现频谱搬移的理论基础,形成了正弦波幅度调制,即一个信号的幅度参量受另一个信号控制的一种调制方式。只要正弦信号(载波)的频率在适合信道传输的频率范围内就在信道内很好的传输。将频谱相同或不相同的多个信号调制在不同的频率载波上,只要适当安排多个载波频率,就可以使各个调制信号的频谱互不重叠,这样在接收端就可以用不同的带通滤波器把它们区分开来,从而实现在一个信道上互不干扰地传送多个信号,这就是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