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教育学]高校学生危机干预研究现状.doc_第1页
rub[教育学]高校学生危机干预研究现状.doc_第2页
rub[教育学]高校学生危机干预研究现状.doc_第3页
rub[教育学]高校学生危机干预研究现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学生危机干预研究现状王晓荣1,徐福山2,李亚琴1(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吉林省长春市心理医院,吉林长春130052)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目前我国因社会心理及精神因素所导致的自杀行为,已经达到20/10万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青年群体自杀死亡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巨变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对心理教育和高校管理增加了困难和挑战。为更好了解当前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情况,特做此综述。1危机干预的定义及其理论“危机(Crisis)”是指当人类个体面临突然和(或)重大应激事件,而又不能应用通常方法手段来加以处理应对时,个体所出现的身心失衡状态。即当个体对外界应激事件充分加以感受,并通过自身独有的认知评价系统加以界定,得出具有重大威胁性的结论,依靠现有资源和应对手段无法有效处理时,心理危机便得以形成2。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是以干预的理论导向为前提的,当前国际上比较受到认可的是由Brammer提出的应用危机理论,即包含三个方面: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而危机干预大体可分为情绪处理和认知调整两大部分,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二者结合同时进行,较为有影响力的有Belkin危机干预模式理论,分为三种模式: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3。2大学生危机干预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关于危机干预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内容多为危机干预的实用操作,也有部分涉及理论创新,国外对学生自杀及危机干预的理论研究较早,体系也较为完善。如美国知名危机干预学者Goetz 于1998年就率先提出关于大学生自杀的“SAVE”理论观点,即S(Suicidal behaviors):自杀行为, A(Assessment interview):评估性会谈,V(Value student):价值研究,E(Evaluation-Referral):评估提交4。这四个方面构成了高校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的核心内容,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3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1981年,思想教育家吴松发表文章对高校心理健康加以讨论,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的郑日昌教授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调查,其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达25%左右。心理危机多数与应激相关,所谓“应激”是指人类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时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在危机的形成过程中,应激具有决定性作用,做为应激源的生活事件发生后,个体最直接的表现为高度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而食欲下降、胃肠道反应、免疫力受损、周身不适、睡眠障碍等慢性应激反应,更使个体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悲观化的处理模式,从而增加了自伤、自杀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国仅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极端事件63起,绝大多数为学生自杀事件。Meilman PW和Pattis JA及Kraus-Zeilmann D等人,通过对美国大学生尝试和威胁自杀的现状分析后认为,较高的危险因素是工作和学业的挫折感。焦虑障碍是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当代美国终身患病率约为4%6%之间,我国报道的数字比西方略低,但大学生由于年龄、教育水平的特殊性,更易发生焦虑障碍。朱旗和朱龚萍应用状态-品质焦虑量表对此进行研究,发现女生品质焦虑分与状态焦虑分均高于男生5。梅松丽、葛鲁嘉等人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等工具,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吉林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网瘾者占46%左右6。作为乙肝感染大国,高校学生HBV感染者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学生承受着相当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诱发危机。据景周芳等人报告:经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后,结果显示:HBV感染新生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项因子得分高于我国正常人群常模,而HBV毕业生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4项因子得分高于常模7。4危机干预机制的相关研究我国最早的危机干预行动始于1994年的克拉玛依大火之后,由北大六院进行了对死难者亲属的心理辅导工作。最早有文献可查的关于大学生危机干预的研究,是由纪宏于1999年进行的,该研究仅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进行了了解,并初步提出危机干预的紧迫性。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地阐述,始自于姚月红教授,并认识到了加强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7。长期以来,高校工作者对干预机制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如 “班级、院级、校级”三级预防网络8-9,也出现了“六位一体、四向交互、五级联动”,预防、预警、干预三个子系统所构成的交互型体系10。这些干预机制均注意到对心理危机发现和处理的及时性,希望以预警系统为切入点,加强干预的有效性。但由于各级预防和干预人员缺乏心理专业知识,对危机的识别能力不足,同时多数高校与专业医学心理机构联系不紧密,难以在突出事件产生时,第一时间接受专业危机干预,来保障个体的安全。还有个别视角独特的学者,如雷秀雅,高淑芳,赵威,张国栋等人最新提出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五个维度” 11,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我国相比,国外的同行们则着重于研究学生互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Lang A和 Lovejoy MC通过对132个在校大学生及64位学生母亲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学生之间更能感知情感危机 12,而Ryden MB等人将工作内容细化,他们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最基层主体心理服务志愿人员进行研究,最后发现:定期适当地进行心理知识培训,可以使从事电话咨询工作的学生志愿者的助人技能得到更好的保证13,从而加强危机干预的初级预防。5危机干预的措施和方法学研究何梅于研究后得出结论,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能全面、准确地评价高校在校生的心理危机现状14,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手段。根据我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临床心理专业机构将应激所引发的问题大致上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这三大类,而这几类严重影响个体生活、工作和身心状态的问题,也包含了心理危机的绝大多数形式。除以上介绍的三种应激障碍,还有抑郁发作所致的自伤自杀行为等,高校如何加强同医学心理专业机构的合作,更好地维护高校在读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美国的高教管理工作者还注意到,高校不得不面对心理危机所引发的法律问题。Cardell R,Mealey A和Armstrong M等人研究后得出结论,如果事先拟定并签署好与学生自杀相关的协议书,那么高校面对学生突然自杀所引发的法律问题时,其安全保障就会更强15,那么在及时处理危机时会更加得心应手。近年来我国学者张晓玲和李佳尝试了通过团体辅导治疗,干预因性和情感因素导致的心理危机16。吕小利等开展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科学、合理、具有趣味性的心理教育课,可明显提升心理健康水平17。Cooper和Archer更是共同发现:在高校能提供的心理支持方式之中,短期咨询和治疗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方式18。危机干预的相关研究,由于受到广泛的关注,理论得到了一定丰富,但也存在着较明显的不足。如何保证尽可能早发现处于心理危机的大学生个体,一直是未能切实解决的难点。而发现处于危机中的学生之后,如何尽快帮助其控制好情绪,改善认知,防止危险发生,采用具有较高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有待于心理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6参考文献1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0-3512胡佩诚心理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383-4063Gilliland BE,James RK,著,肖水源,译危机干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54Goetz CSAre you prepared to SAVEyour nursing student from suicide?JJ Nurs Educ,1998,37(2):925朱旗,朱龚萍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多维透视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3926梅松丽,葛鲁嘉,寇长贵,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3):2067景周芳,唐桂莲,朱挑银某高等学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5):3888姚月红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J青年研究,2000,(2):259叶华松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41-14310廖桂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3):8911雷秀雅,高淑芳,赵威,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五个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2009,(1):90-9112Lang A,Lovejoy MCPerceptions of suicide risk and the helpfulness of intervention strategies:a comparison of students and mothersJSuicide,1997,27(4):36213Ryden MB,McCarthy PR,Lewis ML,et alA behavioral comparison of the helping styles of nursing students,psychotherapists,crisis interveners,and untrained individualsJArch Psychiatr Nurs,1991,5(3):18514何梅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715Cardell R,Mealey A,Armstrong MWhen a student commits suicide:A protocol for colleges of nursingJNurse Educ,1999,2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