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YY003-2014_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出厂检验标准_V2.1(英可瑞).doc_第1页
Q_YY003-2014_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出厂检验标准_V2.1(英可瑞).doc_第2页
Q_YY003-2014_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出厂检验标准_V2.1(英可瑞).doc_第3页
Q_YY003-2014_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出厂检验标准_V2.1(英可瑞).doc_第4页
Q_YY003-2014_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出厂检验标准_V2.1(英可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英可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出厂检验标准EV charging systems factory inspection standards2014-08-11发布 2014-08-12实施深圳市英可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 范围本标准适合于深圳市英可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出厂检验。标准规定了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判断标准。2 引用标准NBT33008.1电动洗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3 检测项目3.1 一般检查 判断标准检查充电机外壳应平整,无明显凹凸痕、划伤、变形等缺陷;表面涂镀层应均匀、不应脱落;零部件坚固可靠,无锈蚀、毛刺、裂纹等缺陷和损伤;所有铭牌、标志安装端正牢固,字迹清晰。 检测方式100%检测 检测方法目测3.2 电击防护试验 判断标准电击防护试验分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直接接触防护通过IPXXB试验试具进行试验,充电机不用工具就能打开的外壳部分被打开后,试指就不易触及到危险带电部件;间接接触防护通过电桥、接地电阻试验仪或数字式低电阻试验仪测量,充电机内任意应该接地的点至总接地之间的电阻不应大于0.1欧姆,测量点不应少于3个,如果测量点涂敷防腐漆刮去,露出非绝缘材料后再进行试验,接地端子应有明显的标志。 检测方式选测 检测方法直接接触防护测量方法:万用表一个表笔接充电机的地,另一个接外壳表面能接触到的地方看否有电;间接接触防护测量方法:a) 被测系统应与输入电路、输出电路、监控设备及所有外部电路完全断开; b) 使用数字微欧计、凯尔文电桥等微电阻测量仪器,按微电阻测量仪器测量接线方法(双线或四线),测量线主接线端接主保护接地端子;测量线另一端依次接前、后可活动的门(板) 、及其门(板)的拉手、钮子、钥匙锁等外表面可能触及的金属部件; c) 从微电阻测量仪器依次、直接读出主保护接地端子与各测量点之间的连接电阻值,应符合判断标准的要求。3.3 绝缘性能试验3.3.1 绝缘电阻试验 判断标准用开路电压为1000V测试仪器测量有关部位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框架)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 10M。b) 无电气联系的各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 10M。 检测方式100%全检 检测方法摘除绝缘仪检测地线采样线后,用绝缘电阻测试仪直流1000V的测试电压,对被测系统交流电路对地、直流电路对地、交流电路对直流电路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判断标准要求。 3.3.2 介电强度试验产品的下列部位应进行介电强度试验: 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框架)之间; 无电气联系的各电路之间。 介电强度试验电压值为交流2.5KV,上述所列部位,应能承受频率为 50Hz5Hz的工频耐压试验,历时lmin,,或采用直流电压,试验电压为交流电压有效值的 1.4 倍,不应出现击穿或闪络现象。 检测方式100%全检 检测方法a) 被测系统必须是在进行完绝缘电阻试验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介电强度的试验,介电强度试验前应断开跨接在测试点之间的所有防雷/防浪涌装置,且不安装任何整流模块。b) 交流电路对地、交流电路对直流电路、直流电路对地的试验电压为50Hz,有效值为2.5KV的交流电压或等效其峰值的3.5KV直流电压。 c) 试验电压从小于一半最高幅值处逐步升高,达到规定电压值时持续1min,漏电流应不大于30mA,介电强度应符合判断标准要求。3.4 测量功能 判断标准检测项目检测判断范围测量误差交流电压测量三相:264530V单相:1782641.5%直流电压测量系统直流输出范围0.5%直流电流测量30%100%量程2% 检测方式100%全检 检测方法在检测判断范围内,调节各类输入,使之达到检测范围,用仪器测量实际输出,记录系统测量值,计算公式如下:3.5 充电输出试验3.5.1 输出电压误差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 在上、下限范围内,负载可以是1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任一个点,优先推荐为50%额定输出电流值,分别测量充电机输出电压,输出电压误差不应超过+-0.5%。 检测方式100%全检 检测方法系统输入电压调到额定值,输出负载为50%,输出电压分别设定为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并测量输出电压值,误差计算公式为:3.5.2 输出电流误差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设定输出电流整定值 在2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范围内,调整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的中间值,分别测量充电机的输出电流。在充电机设定的输出电流整定值大于等于30A时,输出电流误差不应超过+-1%;在充电机设定的输出电流整定值小于30A时,输出电流误差不应超过+-0.3A。 检测方式100%全检 检测方法系统输入电压调到额定值,输出电压设定为中间值,输出电流分别设定为20%、50%、100%,并测量输出电流值,误差计算公式为:3.5.3 稳压精度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调整输入电压分别为85%、100%、115%额定值时,调整负载电流为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分别测量充电机的输出电压,找出上述变化范围内充电机输出电压的极限值。在上、下范围内改变输出电压整定值,重复上述测量。稳压精度不应超过+-0.5%。 检测方式选测 检测方法系统输入电压调到额定值的85%、100%、115%,输出电流分别设定为0%、50%、100%,并测量输出电流值,输出电压设定为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总共分为3组,共27个试验点,分别记录这27种情况下的电压值,找出每组内的输出电压极限值,稳压精度计算公式为:UM 输出电压的极限值UZ 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且负载电流为50%的额定输出电流时,输出电压的测量值3.5.4 稳流精度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设定输出电流整定值,调整输入电压分别为85%、100%、115%额定值时,调整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分别测量充电机输出电流值,找出上述范围内充电电流的极限值。在2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范围内改变输出电流的整定值,重复上述测量。稳流精度不应超过+-1%。 检测方式选测 检测方法系统输入电压调到额定值的85%、100%、115%,输出电压设定为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输出电流分别设定为20%、50%、100%,并测量输出电流值,总共分为3组,共27个试验点,分别记录这27种情况下的电压值,找出每组内的输出电流极限值,稳压精度计算公式为:IM 输出电流的极限值IZ 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且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的中间值时,输出电流的测量值3.5.5 纹波系数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连接电阻式负载,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调整输入电压分别为85%、100%、115%额定值时,调整负载电流为0110%额定输出电流值,分别测量直流输出电压 、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峰-峰值和有效值。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变输出电压整定值,重复上述测量。纹波系数试验用示波器要求:频带宽20MHZ,水平扫描速度0.5s/DIV。纹波峰值系数不应超过1%,输出纹波有效值系数不应超过0.5%。 检测方式选测 检测方法系统输入电压调到额定值的85%、100%、115%,输出电流分别设定为0%、50%、100%,输出电压设定为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分别测量直流输出电压 、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峰-峰值和有效值,总共分为3组,共27个试验点,分别记录这27种情况下的值,纹波系数计算公式为:URMS 输出电压交流分量有效值UPP 输出电压交流分量峰-峰值UDC 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3.5.6 均流不平衡度 判断标准采用模块并联运行的充电机应进行均流不平衡试验,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电压,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调整负载电流为50%100%额定电流输出值,分别测量各个模块输出电流。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变输出直流电压整定值,重复上述测量。断开充电机任一个模块电源后,再次重复上述测量。均流不平衡试验需要不少于4台的并联运行模块。均流不平衡度不应超过5%。 检测方式100%检测 检测方法系统输入电压调到额定值,输出电压设定为最小值,输出电流分别设定为50%、100%,分别测量各个模块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设定为中间值、最大值,重复上述测量。断开任一个模块电源后,再次重复上述测量。均流不平衡度计算公式为:I 实测模块输出电流的极限值IP N个工作模块输出电流的平均值IN 模块额定电流值3.5.7 限压特性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调整负载使输出电压增加,当输出电压超过整定值时,充电机应能自动降低输出电流值,从而限制输出直流电压的增加;当输出电压回调到整定值以下时,充电机恢复恒流状态运行。 检测方式不测 检测方法汽车充电模块不支持限压特性3.5.8 限流特性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调整负载使输出电流增加,当输出电流超过整定值时,充电机应能自动降低输出电压值,从而限制输出直流电流的增加;当输出电流回调到整定值以下时,充电机恢复恒压状态运行。 检测方式100%全测 检测方法a)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值为中间值,负载电流为 2050%额定值; b) 调节负载电流至限流点,系统输出电压应下降,而电流维持在限流点不变; c) 减小负载电流恢复至限流范围点以下,输出电压应回复到整定电压值。3.6 功能试验3.6.1 显示功能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应能显示相关信息,显示字符清晰、完整,没有缺损。充电机应显示的信息:a) 充电电压、充电电流、;b) 故障及报警信息c) 在手动设定过程中应显示人工输入信息。 检测方式100%检测 检测方法充电机连接电池管理系统,并进行启停操作,在各种状态下,检查充电机的显示功能。3.6.2 输入功能试验 判断标准手动设置充电机充电参数,检查充电机应能正确响应。 检测方式100%检测3.6.3 通信功能试验 判断标准搭建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机与上级监控系统的通信环境,充电机在充电过程中,应能随时响应上级监控系统数据召唤和远程控制,即时获得充电参数和充电实时数据。 检测方式100%检测3.7 安全要求试验3.7.1 交流保护功能 判断标准a) 交流输入过、欠电压保护 系统应能监视输入电压的变化,当交流输入电压值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影响系统安全工作时,系统可以自动关机保护;当输入电压正常后,系统应能自动恢复工作。 过压保护时的电压应不低于 “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上限值的 105%,欠压保护时的电压应不高于“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下限值的 95%。 b) 三相交流输入缺相保护 整流模块交流输入为三相时,系统应具有缺相保护功能。 检测方式选测 检测方法a) 交流输入过、欠电压保护试验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使其逐步升高或降低,系统应符合交流输入过、欠电压保护的要求动作。b) 三相交流输入缺相保护试验 模拟交流输入缺相,系统应符合三相交流输入缺相保护的要求。3.7.2 输出过压保护试验 判断标准整定输出过压保护动作值,人为模拟充电机输出过压故障,充电机应立即切断直流输出并发出告警提示 检测方式选测 检测方法设定充电电压为最大值,手动启动充电,当电压达到最大值时,将充电机过压值设定为电压最大值-10V,充电机应立即停止充电并告警。3.7.3 输出短路保护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运行。短接充电机的直流输出端,充电机应自动进入恒流输出状态或切断直流输出,并发出告警提示 检测方式选测3.7.4 绝缘接地保护试验 判断标准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或绝缘电阻低于告警值时,绝缘监察装置应可靠动作,绝缘电阻告警值50K,当低于整定值时应能发出告警信号检测方式100%全检 检测方法检查绝缘监察装置中绝缘告警整定值,是否整定为50K。 分别在直流系统单极、双极接入40k的电阻,启动充电,在启动过程中应报绝缘故障,并不能启动充电,观察绝缘监察装置动作响应情况及记录绝缘电阻检测值。 3.7.5 冲击电流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连接额定负载,启动充电机输出,用示波器或数据记录仪检测充电机输入峰值电流,充电机峰值电流不应超过额定输入电流的110% 检测方式选测3.7.6 软启动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连接额定负载,启动充电机输出,用示波器或数据记录仪检测输出电压变化曲线,输出电压从开始上升至额定稳定时的变化时间应为38S 检测方式选测3.7.7 电池反接试验 判断标准将动力蓄电池与充电机输出正、负极反置,启动充电机输出,充电机应闭锁直流输出并发出告警提示 检测方式选测3.7.8 连接异常试验 判断标准充电机连接负载,将充电机连接装置中的连接确认触头或通信触头断开,进行充电操作,充电机应闭锁直流输出;充电机设置在额定负载下运行,将充电机连接装置中的连接确认触头或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