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安八中高考政治学科总结_第1页
溪安八中高考政治学科总结_第2页
溪安八中高考政治学科总结_第3页
溪安八中高考政治学科总结_第4页
溪安八中高考政治学科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溪安八中高考政治学科总结 溪安八中高考政治学科总结 2008 年高考已经过去了。这一年虽在紧张复习中度过,感觉自己也很劳累、疲惫 别是学生考完的情绪 ,有一些欣慰,也有遗憾。遗憾的是尽管教学做了很多调整和努力,学生失误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这既反映出学生的能力不强,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综合平时模拟考试学生的答案和这次高考的情况 ,现在把试卷情况及备考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一试卷分析 1、试题基本稳定,在稳定中趋向保守 与去年相比,政治学科分值未变( 100 分),选择题 12小题( 48 分,从 24 题至 35 题),主观题 5 小题( 52 分),选择题中组合式选择题占 2/3( 8 小题),且组合式选择题全为对称式组合题(两两或三三组合)。政治学科经济、哲学、政治分布较为均衡。 从试题的考查形式看,以往很活跃的漫画题、图表题、诗歌题难觅踪影,试题形式异常朴素。 2、重基础、重记忆,重知识组合。 选择题中的 24、 32、 33、 34、 35 等题,主观题中 38 题第( 1)问, 39 题( 5)、( 6)两问记忆性色彩十分浓厚。估计踏踏实实 “ 背教材 ” 的考生会有一定优势。主观题 38 题2 / 6 中的第( 1)问属思维发散型试题,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考生要 做好该题需要书本内外知识大加整合。 3、迎热点上,时代感极强 第 24 题考国家宏观调控,第 25 题考 26 题考区域经济,第 28 题考对外开放,第 2931 题考雪灾,第 32 题考自主创新,第 35 题考中日关系,第 38 题考 三农,考宏观调控,第 39 题( 5)( 6)两问考民族问题(涉及藏独)等,似乎是时政热点的一次大聚会。且多数试题单刀直入,对时政热点显性介入。在今年备考中,老师如大胆引导学生抓热点问题(尤其是热点中的热点),对考生高考十分有利。 总之,试题传承了以往考题基础主干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和焦 点问题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等特点,整套试题平和、稳定,命题较为成功。若讲有什么不同看法,本人认为第 25 题答案有点莫名其妙,其科学性值得怀疑,第32 题( 1)( 2)选项有重复之嫌,似乎有点资源浪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另外,试题过于保守、沉闷。当然这只是一点瑕疵。 二备考总结 我刚刚从事高中政治课教学 ,高中毕业班也是首次涉足 ,一年来 ,可以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亦步亦趋 谈几点有益作法, 其一,训练测试题资料使用与汇编。有经验的教师都知3 / 6 道,应对高考,要提高学生的能力,重要的途径是多练、多讲 评,而此道首要的是教师要选好、编好训练题。而要编题,首先在选题,必须一道一道地审,要求有几项:一是题目要新,材料要新;二是答案不能太难,必须有唯一性;三是面对使用的主体,不能重复;四是题型要符合本地区高考要求。然后,根据高考试题结构安排各类各范围试题的数量,最后把选好的各试题汇编成试卷。 其二,高考各题型习题的精选与训练。凡是高考有可能考的题型方式,都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从往年的、外地的习题和试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题型,并印发解题特点、方法等,印发学生人手一份,供学生练习并备存,不断复习。这就 需要教师长期留心,汇集有效信息,并尽可能穷尽其题型。 其三,高考重点难点知识评析资料的汇集。政治高考的重点难点知识往往有名家的专题,学生、老师常有发现,但都是零碎的,局部的。科任教师要做 “ 有心人 ” ,广集信息,精彩的,符合我们学生实际的,我们汇总,有目的的,分期分批的,提供于学生使用。这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其四,解题答题方法也有资料汇编。我一直认为,学生准备政治科高考,除了掌握和理解基本原理之后,重要的就是培养解题答题技巧。解题技巧,要在实践中体会,经过长4 / 6 期培养。而典型题例,规范解 答,除了教师详加分析指导外,应精选此类解答,分类集合,分批印发,以供学生临摹。 存在的主要不足和问题如下: 问题一:知识准备不足 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因此,答题时只能就是论事,就题目所给的材料 “ 论 ”材料,缺少理论分析,缺少知识理解。 问题二:思维能力不强 表现在一是审题不清,抓不住问题的中心和要点。审题能力是指考生在解答问题之前认真、仔细、准确、完整地把握题目要求的能力。而答非所问现象的大量存在,说明对题目的理解和把握不够。二是答题思维混乱,层次不清。高考阅卷固然是 “ 踩点 ” 给 分,但如果层次不好,条理不清楚,“ 点 ” 难以能答上,更难答全。 问题三:理论不会联系实际 从平时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答案或者抄题目材料,或者空话连篇、口号连篇。许多学生对此很委屈,认为自己花费了很多功夫来学习政治课,而且对于理论知识都能 “ 倒背如流 ” ,为什么答题时却答不好呢?关键还在于对理论不理解,即平时学习时就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的内涵就没有深刻理解,只当作 “ 口号 ” 来记忆,答题时必然空话连篇了。 5 / 6 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修正。 此,不能 够背诵记忆,必须理解记忆,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教学中对基本知识的内涵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深层分析、比较分析。因为,教材只是从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背景对某一具体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的,换了背景和角度该如何把握?在教学中需要多做一些尝试。从知识内容看,除了把握教材的显性知识外,对教材知识延伸的隐性知识,即所谓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重点把握。 强思维能力。 从高考要求看,学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认识和解决过程的 要求。试题看起来不难,答案也是简练的,但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却是复杂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须通过解答试题的训练,增强思维能力。要选择一些好题,放大考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要研究这些题目的命题思路、思维价值、知识要求等。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深化理解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人说:第一阶段的复习是 “ 理论联系实际 ” ,第二阶6 / 6 段的复习是 “ 实际联系理论 ” 。其不同在于: “ 理论联系实际 ” 主要强调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解;而 “ 实际联系理论 ” 则主要强调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在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过程中运用理论。因此,在这两个阶段的教学要有所不同。在 “ 理论联系实际 ” 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能作到全面、透彻,所以,理论所联系的实际问题应该是被拆解开、被分解了的实际的某一个侧面、某一个片段;而在 “ 实际联系理论 ” 的过程中,实际就应该是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