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师生互动”的活水.doc_第1页
开掘“师生互动”的活水.doc_第2页
开掘“师生互动”的活水.doc_第3页
开掘“师生互动”的活水.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掘“师生互动”的活水 摘要: 师生互动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话题,新课程改革赋予它新的含义。本文就师生互动的内涵、演变和实施的策略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关键词: 师生 互动 体验式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想在教学上,教师和学生不仅是互为活水,更是互为鹅卵石的。不过,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看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之水让学生日臻完美,而没有意识到来自学生心灵的泉水也在洗涤、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人格,让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日臻完美。师生互动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一师生互动的内涵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礼记学记中就已经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意谓师生通过“教”和“学”的活动,能够相互促进,重在教师的获益。现在我们常用来指教师在影响学生的过程中,也受到学生的影响,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近几十年来,西方教育社会学者对师生关系又作了新的研究,提出互动教育理论。师生互动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既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在同一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其教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换言之,互动的过程始终是一个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而不断引发教学活动,学生又不断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满足自身学习要求的过程。因此,师生互动是一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捷径。只有激活了这一教学源头,课堂这一方池塘,才会出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丽景象。二师生互动的演变从形式互动到实质互动,教学互动实质效应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一个由“触动共识”到“交融共鸣”再到“自由共享”的逐渐演变的过程。(一) 触动共识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从来都是共处于矛盾的运动中,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组织对学生启发、引导、释疑,以自身的教学品质、人格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得到良好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积累和提高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问题、新要求,促使教师继续学习,以不断更新的知识满足学生的不断发展。师生互相学习、互相触动、互相配合,启动了教学的互动关系,开启师生间共同进行知识或信息的互动过程。(二) 交融共鸣由于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而产生了相同的思想感情,这在美学上叫做共鸣。引申到教学上,可以理解为由于师生情感、知识的投入,互动和交融,引起彼此相同的感性冲动,产生知识的认同和理性的接受。教师通过自身全面的投入,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对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内在素养产生认同并引起共鸣,进而投入学习热情,发挥主体的最大能动性,从而使培养目标真正实现。(三) 自由共享互动效应最终演变的阶段是教学自由阶段。教不再仅仅为了教,学不再仅仅为了学,教与学成了促进双方全面发展的基础,教与学在感性和理性基础上都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 三师生互动的策略(一) 树立现代教学观1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一种。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关系,而是“我与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2建立灵活变通、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迄今为止,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沿用的仍然是理性分析主义理论。它造成课堂显得严谨有余、生气不足,条理清晰、创新不够。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师生带有灵性的参与,应该充满了感性的成份,应该具有勃勃的生机。首先,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交互活动不断地进行,课堂就将发生不断的变化和意外。其次,现代知识观也坚持认为,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皆可对之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进行不断地界定和再界定。因此,我们追求的教学过程,就不再是永远的平衡,而是失衡再平衡;不再是一味的有序,而是无序中的有序。教学过程还其本来面目,应该是多元变通、动态生成性的。(二) 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1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所谓“大问题” 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即就的验证。“大问题” 和发散性问题可以由老师来设计,也可以引导学生来设计,当问题情境一形成就如同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在思考中学习。如此,即为师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例如:教学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我就精心设计了一个“牛鼻子问题”,“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大约”和“的确”在看似矛盾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把握作者的深意。2设计生活化、情境化和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在生动、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动全身” 的现象,感性上也容易产生沟通。所以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丰富的环境外,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例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我国飞行员王伟驾机执行任务时,被美机撞击失踪,这件事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王伟的妻子阮国琴的致布什总统的一封信就是我们语文课上难以寻觅到的好教材。有位教师将此信搬上课堂,学生们有感情地诵读着,他们的眼里流出了悲愤的泪水,他们的声音是那样充满激情。正是这样的发自内心的真情,学生的心灵也“经历”了一次血与泪的洗礼。他们感受深刻,发言踊跃。“心系王伟”几个大字写在黑板上,寄托着他们的深切思念。 再如: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在教学魏巍的再见了,亲人时,设计了由电影课件将学生带入离别情境这一教学环节。在动态画面上出现了朝鲜老大娘与志愿军战士抱头痛哭、依依惜别的场景。学生含着眼泪朗读:“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三) 具体教学示例1参悟式教学。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主要依靠问题情境的设定,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对问题的真悟。例如:斑羚飞渡第十一自然段说:“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教学中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请联系课文说明理由。2对话式教学。通过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引出话题讨论,让学生在直接的思想交锋中磨砺智慧。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可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出话题:“叔叔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并联系课文说明理由。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相互启发,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场面精彩:有人说于勒是一个可怜的人,有人说于勒是一个可悲的人,有人说于勒是一个可恶的人,有人说于勒是一个不可信的人,有人说于勒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联系课文陈述理由更是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