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结构框架论文.doc_第1页
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结构框架论文.doc_第2页
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结构框架论文.doc_第3页
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结构框架论文.doc_第4页
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结构框架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结构框架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技术创新内生化增长理论、制度创新内生化增长理论、组织创新与产权激励理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对每个方面作了简要的阐述。关键词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框架纪玉山 张巍 于吉鑫1、现代技术创新是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在熊彼特之前,西方经济学仅把资本和劳动看作是经济增长的要素,把技术进步排除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外。直到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才以其非凡的理论勇气和深邃的洞察力提出了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初步构架。熊彼特在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最先提出了“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并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不同的使用方法(即创新)而不是储蓄和可用劳动数量的增加,在过去的50年中已经改变了经济世界的面貌”。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是在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熊彼特的思想,一方面被新古典经济学家所继承,并发展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声势颇大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另一方面又被许多经济学家发展为各种类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这两方面的理论相互呼应,极大地推动了各主要工业国家技术创新的进程,并为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索洛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在1951年发表的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后阶段发展,这种“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界定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利用总生产函数分析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推动了现代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以罗默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进一步把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加以分析,并把人力资本和“新思想”作为重点分析对象,较好地解决了技术创新作用分析的量化问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创新进化理论,又进一步克服了新古典学派和新经济增长理论非现实性基本假设的致命缺陷,分析了现实存在的非均衡、动态的复杂经济系统中的技术创新过程,开辟了技术创新理论的新视野。我们认为,在研究和完善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学说,来审视、评价、借鉴和发展西方现代技术创新理论。二是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发展现代技术创新理论。2、技术创新内生化增长理论如何界定经济增长的源泉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也是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的首要课题。包括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内的多数学派,都把技术创新的作用抛到理论分析的视野之外。正如JS穆勒曾指出的那样,“一代人的普遍信念若不靠智慧和勇气进行非凡的努力,当时便没有人能够摆脱它,常常到下一代时会变得如此明显地荒谬可笑,以致唯一的困难是去想象当时人们怎么会相信它”。当今各国的经济增长实践强烈昭示这样的事实:技术创新、制度及组织创新、人力资本以及观念意识等非资源性要素逐渐代替资源性要素,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实力、决定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要素,成为经济增长最坚实的微观基础。经济增长不但表现为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和积累,即GNP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而且还表现为生产率尤其是总和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总之,经济增长是一种从体系内部自动产生变动且不断积累的技术创新内生化过程,是一个基于创新基础上的规模收益递增的过程。而无论内生经济增长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规模收益递增和外部性都是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3、制度创新内生化增长理论尽管比起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前进了一大步,但仍然在理论体系上存在着缺陷。大多数新增长模型都隐含地假定制度是给定的,制度、个人偏好等仍被看作是外生变量,所以仍然无法利用新增长模型来说明经济制度的变化或个人偏好的变化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诺思等新制度经济学家在深刻的历史分析基础上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继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之后的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我们认为,由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在内在机制上存在着强烈的互动关系,使得两者的均衡发展表现出对经济增长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行为、创新激励机制在内的分析框架,不但有利于揭示经济发展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演进过程中的一般机理和普遍规律,而且对于寻找一条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新制度经济学派关于制度功能、制度创新的研究成果,在经济学、法学领域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它将促进经济学界为完善知识、技术创新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越来越多的真知灼见,成为经济学家分析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学术工具。4、组织创新与产权激励理论一般而言,组织创新既包括微观层面的企业组织创新,也包括宏观层面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组织安排,其核心问题在于确立创新主体,对创新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主体是指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组织或社会角色。确立技术创新主体是现代技术创新组织理论的重要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这己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并被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我国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经济界和企业界中,对技术创新主体存在着模糊不清的认识,致使我国技术创新主体错位,潜在的创新能量长期被压抑。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障碍与条件进行深入实证性和对策性研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创新受到产权结构的制约与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于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企业通过界定权利成为产权制度的社会载体,是获取外部知识、组织研究开发、生产的直接承担者。适当的企业产权结构、利益分配结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机制、决策机制和信息机制,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5、新经济条件下的垄断、竞争与市场结构理论技术创新的发展将导致垄断、竞争与市场结构理论的变化。市场结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市场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问题。一般地,按市场中商品的卖者与卖者的多寡、商品的差别程度、进入的自由程度和信息的完全程度,可以将市场结构区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四种主要类型。时至今日,竞争还是垄断,到底何种市场组织形式最具有效率,仍然是一个在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这种争论伴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进步,正在向更加深入的领域拓展。事实上,在现实经济中,不同行业中的竞争和垄断格局都是在固有的因素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但是,由于创新因素的加入,使原来垄断竞争和垄断优劣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传统经济的运行分析从理想均衡的观点出发衍生出完全竞争市场、成本递增、单一稳定的均衡、最优效率等经济范畴。均衡建立的前提假设就是技术创新的间断性。传统经济中的企业遵从“大就是美”的观点,规模是企业的一切。通过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因为同类产品的替代产品很多,在使用价值相似的情况下,产品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价格竞争,并辅助以包装、服务、宣传的营销手段。新经济或知识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经济的认识;速度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甚至部分取代了规模,“范围经济性”、“联结经济性”的作用日渐突出;收益递增法则在高技术产业取代了收益递减规律;经济中的多重均衡取代了单一均衡;产品的创新竞争取代了价格竞争。在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决策的集中化将让位于分权化;规范化将让位于创造力;纵向层次结构向横向层次结构转变。在收益递减的新古典范式中,垄断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其原因在于垄断降低经济效率。但是在技术创新效应急剧增大、收益递增的条件下,高技术产业中的垄断却是有效率的。一方面,它提供了创新的激励;另一方面,垄断可以被新的技术打破,在动态均衡过程中实现社会进步。6、金融创新与风险投资理论现代技术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同时又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在近四十年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中,风险投资是最令人瞩目的。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和发明家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演绎了一部波澜壮阔、有声有色的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史。实际上,风险投资机制是现代技术创新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这种风险主要来自技术风险、商务风险和社会风险三个方面。为了把技术创新的风险降低、控制在最小程度,必须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其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采用争取财政支持和银行风险性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风险资金,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分散投资风险。二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双向科学论证制度、从基础上避免风险。三是启动第二板股票市场,为风险投资公司及时出售其持有的高技术企业的股票、筹集更多的风险资金创造必要的市场环境。四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从宏观上驾驭风险。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靠政府推动和财政支持,已经相继组建了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可把这种市场化特征极为鲜明的风险投资公司办成政府经济部门的附属机构。有专家曾大声疾呼:“政府,请离风险投资远一点!”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这种结构应该是法人治理结构与专家治理结构的统一,最终决策权交给法人(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但专家组应有否决权。这是高新技术项目本身的复杂性、高技术性特征所决定的。7、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布局与高技术园区本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高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全球经济日益国际化和一体化不断发展,国家力量对比的重心己开始从军事转向经济领域,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高技术园区在推动现代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使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新的科技发展政策,纷纷建立或创办高技术园区,利用高技术园区的带领和推动作用,发展各国的高技术产业,进而推动经济增长。高技术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为生产力区域布局理论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为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认真分析和总结国外高技术园区发展的经验及教训,并从理论上探索高技术园区发展与演化的一般规律,揭示高技术园区发展的内在激励因素和外部环境支撑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战略与对策,无论对于构筑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大厦还是对于发展我国高技术园区与高技术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随着技术创新推动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技术含量的剧增,从总体上决定了知识资本正在超越实物资本在经济增长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知识资本的积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而知识资本的积累度则是由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围绕着知识产权的贸易纷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发展趋势。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和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来激励和保护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公认和通行的技术创新产权保护形式,也是产权体系中旨在谋求创新收益最大化的、最重要的激励机制。因此,对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直接激励和保护功能的知识产权制度,应该成为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9、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推动网络。”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是创新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早在100多年前,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马歇尔就曾指出,知识是生产力中最强大的动力,而组织则帮助知识发挥作用。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概念中的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实际上更强调了组织结构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在熊彼特之后的研究中,经济学家们进一步发现,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从新思想的产生到科研机构的开发、中试,再到生产部门生产、营销部门营销的线性过程。创新活动不仅涉及到企业内的研究、开发、生产、营销活动,而且涉及到企业之外的研发机构、高等学校、中介组织、政府机关以及社会环境等各种变量。其中,政府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涉及到一个国家技术创新源泉和后劲的基础科学研究必须由政府组织承担,在这个领域仅靠市场调节必然失败,而且在庞大复杂的创新系统中能够担当起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基础环境整备和社会导向重任的也只有政府。特别是像我国这样领土广阔、经济结构复杂、整体科技实力落后、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崛起严峻挑战的发展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