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语文 每课重要知识点题.doc_第1页
人教版 初中语文 每课重要知识点题.doc_第2页
人教版 初中语文 每课重要知识点题.doc_第3页
人教版 初中语文 每课重要知识点题.doc_第4页
人教版 初中语文 每课重要知识点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公共题(5题,共5分)(每道题都是大致的表述,有些选择项想不起来了)1、从2008年9月1日开始,全国免除( ),这是个将被历史铭记的日子。A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 B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 C农村高中段免除学杂费 D 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2、3、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教学中的什么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4、孩子学钢琴到一定程度后,就感觉自己不会进步了。这在认知上叫什么()A高原反应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5、一教师与一专家合作,采用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与实践中。这个研究方法称为什么()A观察法 B文献法 C行为研究法第二部分 专业题(95分)一、填空题1、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的自得情趣;幸福是陶渊明“ , ”悠然自得的情趣;幸福是苏轼“ , ”的美好祝愿。2、“四书”是指论语、孟子、 、 。“五经”是指 、尚书、礼记、周易、 。3、名人传写的是 、米开朗琪罗、 三位伟人历经苦难坎坷的一生。二、阅读题(20分)(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词语解释不知何许人(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衔觞赋诗( )2、翻译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品质?(3分)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顾炎武亭林文集与人书)4、词语解释穷僻之域( ) 无济于天下( ) 虽子羔、原宪之贤 ( ) 既不出户( )5、下面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B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在那里) C面墙之士(一面墙壁) D十室之邑(县城)6、翻译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7、结合甲乙两文划线处,说说两人在求学方法与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三、分析题(一)1、这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2、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3、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背影4、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什么了。他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什么,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5、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老王1、写出上面的片段分别选自什么课文。、 、 、 2、上面这五个片段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任选其中两个结合课文概括其性格特征。3、请你说说如何结合上述五个语段对学生进行人物描写手段的教学?(5分)(二)八(上)第二单元五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都以“爱”为主题,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人物命运的体悟又往往超出“爱”之外。这两者是否矛盾呢?请结合新课标阅读教学目的和建议谈谈你的理解。四、作文(20分)“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冰心的一首小诗。请你理解此诗内涵,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结合你的工作实际写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诗歌除外不限,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五、教材教法。(20分)1、短文两篇(八下;巴金日月),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2、为突破重难点设计一个教学环节。3、板书设计4、为月设计几个阅读题,并附参考答案(5分)六、名著导读(15分)关于水浒(具体内容不知,下次问别人再补充完整)第三部分 说课1、乡愁一诗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怀?2、你准备在教学中,如何结合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1、今年教师节,温家宝到北京15中座谈,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学记提出的(启发性原则),“产婆术”最早是由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3、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建议、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4、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访谈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1、从2008年9月1日开始,全国免除(D),这是个将被历史铭记的日子。A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B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C农村高中段免除学杂费D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3、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教学中的什么原则(C)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4、孩子学钢琴到一定程度后,就感觉自己不会进步了。这在认知上叫什么(B)A高原反应B倒摄抑制C生理极限5、一教师与一专家合作,采用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与实践中。这个研究方法称为什么(C)A观察法B文献法C行为研究法历史上提出“有教无类”的人是;2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是布鲁那;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实施。2、简答题(3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什么是“终身教育”?与生命共有,外延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连续性教育。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是一种理念,是引发一连串的关注和研究方向的理念,是一种超越国界、意识形态、社会形态和种族等范畴的教育思想,它具有综合、整体的育人功能。它的基本任务是:学会认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