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读书报告.docx_第1页
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读书报告.docx_第2页
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读书报告.docx_第3页
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读书报告.docx_第4页
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读书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读书报告规划、建设单位等信息原文都已省略或去除学号:n120205118 班级:n1202051姓名:马磊任课老师 陈一良完成读书报告日期:2016.1.18目录摘要.11、 国内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由来、特点与发展趋势.21.1 规划的由来1.2 规划的特点1.3 规划的发展趋势2、 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3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2.2 本文中经济开发区的环评内容2.3 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3、 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概述.63.1 工业区开发现状3.2 规划目标与定位3.3 规划结构和功能的分区布局3.4 个人对于结构布局的看法分析4、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性因素分析.84.1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4.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4.4 声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4.5 地下水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4.6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4.7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4.8 个人对于上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性因素的见解5、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115.1 水环境影响5.2 大气环境影响5.3 声环境影响5.4 生态环境的影响5.5 对于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的个人分析与见解6、规划的协调性和环境可行性分析.137、区域开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48、 公众参与.159、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1510、评价结论.1611、个人心得体会.16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后果所造成的危害影响的措施与方法,同时进行跟踪监测的制度。 本文是根据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认真阅读并且配合陈一良老师所教授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相互结合后较系统的对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做出总结性质的读书报告。Abstract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to analyze, predict and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prevent or mitigate the harm caused by adverse effects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system of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is put forward.This paper is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he overall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 carefully read and with Yi Liang Chen teacher taught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combined systematically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 make a summary of the nature of reading report.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 读书报告1、国内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由来、特点与发展趋势1.1 规划的由来 为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同时也是为*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良好的空间依托,推动*市经济新一轮建设。2005年*市政府决定调整*工业区规划用地范围,在工业区原有规划范围的基础上向南拓展,增加规划开发用地面积11.87km2(即工业区三期工程),规划开发总用地面积达到20.37 km2,加上规划范围内保留村庄面积,规划区总面积24.91km2。受工业区管委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1月就重新规划定位后的*工业区编制了*经济开发区(*园)总体规划。 本规划方案于2006年编制。 以上摘录于原文部分的所有单位名称等均已省略。1.2 规划的特点国内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特点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规划区包括已基本建设完成部分(*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和规划开发建设部分(工业区三期工程)所组成。(2)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企业入住率高,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本次评价主要通过回顾性评价,找出工业区已建成部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减缓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3)工业区三期工程尚处于开发建设初期,大部分规划用地尚处于征地或土地平整阶段,在空间分布上,是本次规划环评的重点区域。(4)规划区内涉及17个村庄,规划实施后将保留区内绝大部分村庄用地,形成“园中村”的格局。因此对工业区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是本评价在规划布局分析上应重点考虑的对象。(5)本规划方案是在工业区一、二期工程规划整合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是对规划区内已开发用地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规划开发用地的指导。1.3 规划的发展趋势 自1998年建设以来,工业区发展迅速,期间共经历二期的开发建设(即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发展为辅助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向食品、服装、电子、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及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增强经济的开发力度。 2、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中陈一良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来说,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环境评估的对象包括了环境现状、环境质量、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等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2.2 本文中经济开发区的环评内容 在经济开发区开展经济建设时,环境影响评价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不可以一味地发展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的重要,这种涸泽而渔的现象是绝对不可取的。 因此在经济开发区中基本的评价内容:(1)调查工业区已开发建设现状,查清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减轻或消除不利影响的环保措施和建议。(2)分析区域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对规划目标的实际支撑能力。从环境保护角度优化工业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结构调整。(3)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后对*湾海域环境的影响。(4)通过对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及*湾环境容量分析,研究提出合理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和分配要求(5)提出规划调整优化方案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2.3 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2.3.1 水环境保护目标(1)规划区污水汇入*远东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2)*湾水质达到GB3097-97二类标准,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3)规划范围内的排洪渠水质达到GB3838-2002 地表水类标准。(4)坝头溪、加塘溪和梧垵溪水质达到GB3838-2002 地表水类标准。2.3.2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划要求。保证规划区内及周边的村庄等环境敏感点人居环境不受污染影响。 区内涉及村庄有林口村、张前村、小浯塘村、曾林村、灵水村、可慕村、林格村、英塘村、大布林村、小布林村、大山后村、后林村、田坑村、坝头村、上宅村、马坪村和力争村(垵内)17个村庄,涉及人口约3.8万人。 区外村庄主要包括可慕村、社坛村、坝头村、马坪村、古厝村、菌边村等村庄,涉及人口约1.5万人。2.3.3 声环境保护目标 区域环境噪声满足功能区划要求。保证本项目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学校等敏感目标处的声环境质量,规划实施过程不发生噪声扰民现象。2.3.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海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内滩涂、潮间生物机生态系统;海水养殖。陆域生态环境规划区范围内不涉及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名木古树用地等敏感目标,主要生态保护目标包括区内的植被群落和耕地。根据上述的四类环境保护目标,总结归纳为下表格:表1 环境保护目标序号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重点1大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规划范围内的行政办公、生活居住区、学校、医院和村庄;规划区周边的村庄、学校等;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的行政办公区、商贸区、生活居住区、学校;涉及23个村庄,约5.3万人。 2水环境*远东污水处理厂,规划区污水汇入后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湾海域,*湾海域水质达到GB3097-97二类标准;规划区范围内的排洪渠水质达到GB3838-2002 V类标准;坝头溪、梧垵溪和加塘溪水质达到GB3838-2002 V类标准。*远东污水处理厂(设计16万吨/日)3声环境规划区声环境质量达到区划要求;规划区范围内的行政办公区、生活居住区、商贸区、学校、医院及周边的村庄等。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的行政办公区、商贸区、生活居住区、学校等。4生态环境规划范围内的陆域生态系统;规划范围内的植被群落、耕地、景观水。海域评价范围内的滩涂、潮间生物机生态系统;海水养殖。耕地海水养殖2.4 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目标评价指标评价取值备注工业发展水平及经济效益促进工业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l 工业总产值(亿元/a)l 工业经济密度(工业总产值/区域总面积,万元/km2)400160000规划要求水环境控制水污染物排放及水环境污染 l *湾水质达标率(湾内) (%)l *湾水质达标率(白沙头湾口) (%)l 工业污水处理与达标排放率(%)l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l COD污染物排放量(t/a)l NH3-N污染物排放量(t/a)6710010070988131.7注4注4注3注3区域容量和排放强度同上大气环境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空气污染l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水平l 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l 燃气普及率(%)二级10090环境功能区划规划要求声环境控制规划区环境噪声水平l 工业用地环境噪声l 居住、公建设施等用地环境噪声l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l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达标率(%)3类2类8090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最小化、减量化及资源化l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t/万元产值)l 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l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l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0.044100100100注3注2注2资源和能源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的减量化;提倡使用清洁能源,限制用煤;确保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和管理。推行资源综合利用。l 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元产值)l 水资源消耗(m3/万元产值)l 清洁能源使用比例(%)l 工业用地容积率l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0.053580%1.21.520注1注1规划要求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保护陆生生态环境,减少可能造成的对生态敏感区的破坏。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l 人均公共绿地(m2/人)l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l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l “三同时”合格执行率(%)l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133.590100100注3注3环境管理加强入区企业的环境管理。推行清洁生产。l 企业清洁生产企业比例(%)l 规模化企业ISO14001认证率(%)l 入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6060100社会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尽量减少拆迁量,并妥善安置拆迁居民。完善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l 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协调程度l 拆迁人口生活质量和生活保障度l 自来水普及率(%)协调拆迁人口生活质量不受影响903、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概述3.1 工业区开发现状 工业区于1998年动工建设,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开发区,原规划开发建设面积为8.5km2,历经二期的建设,现已基本完成开发。三期工程位于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南部,规划开发面积11.87 km2,目前尚处于开发初期,大部分土地处于征地和平整阶段,有9家企业在建。 规划区开发利用情况项目单位一、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合计备注规划范围总用地ha113213592491包括保留村庄用地4.54 km2规划建设用地ha85011872037已开发用地ha719130811未开发用地已平整ha43292335未平整ha88765853小计h入住企业投产企业个1200120在建企业个10919小计个1309139签订协议企业个201271473.2 规划目标与定位 规划以发展一、二类工业为主,目标是努力构建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园林式、生态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区。3.3 规划结构和功能的分区布局 工业园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当地传统优势产业等一、二类工业为主,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投资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食品、精细化工、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 规划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名称面积(hm2)比例()1R居住用地157.677.7其中一类居住用地11.35二类居住用地132.28商住用地14.042C公共设施用地66.033.2其中行政办公用地11.26商业金融用地29.17文化娱乐用地16.60医疗卫生用地6.76体育设施用地2.243M工业用地1072.8452.7其中一类工业用地959.50二类工业用地113.344W仓储用地9.790.55T对外交通用地6.850.36S道路广场用地306.0815.06其中道路用地302.25广场用地2.81社会停车场用地1.02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4.330.78G绿地403.8119.8其中公共绿地130.73防护绿地273.08小计城市建设用地2037.40100村庄用地453.74合计2491.143.4 个人对于结构布局的看法分析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符合当代的经济走向的,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该规划中对于居民用地,公用绿地,防护绿地都有明确的划分,同时对传统污染行业的用地也做出了明确的分开用地规划,可以防止环境污染对居民平常日息生活的影响。 从此规划布局中也可看出了绿化用地,包括公用绿地与防护绿地的比例明显比例较高,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大气,水,土壤,噪声污染的危害。 相较于各种齐全的布局,我认为应在交通运输处,尤其是重工业运输区的道路上增添隔音带以更好的消除噪声的影响。4、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性因素分析4.1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 海湾北部水体为缺氧状况,COD超过四类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和镍均超过二类水质标准;湾内各测站无机氮全部测站超过二类水质标准;湾南部及湾口海域水质较好,除无机氮外,铜、铅、锌、总铬、六价铬、镍、氰化物、石油类等指标均符合海水二类标准。 硫化物除湾口测站外,湾内均超过二类沉积物标准,湾中部测站铜超二类标准,其它各测站重金属项目指标均可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二类标准。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 坝头溪、梧垵溪、加塘溪和区内排洪渠水质现状较差,均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质量标准中类地表水水质标准,超标因子主要为CODCr、氨氮和石油类;而各监测断面中铜、锌、六价铬和镍等重金属浓度很低,均符合类地表水水质标准要求。对比2003年监测数据,工业园区内排洪渠、坝头溪和加塘溪水质从根本上未发生改变,水中的COD、溶解氧、氨氮、石油类等指标依然超标严重。4.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 各监测点SO2、NO2、TSP和PM10评价指数Ii值均小于1,为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浓度限值的947,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低,指数0.010.87,其中苯和二甲苯浓度测值多为未检出,各测点三苯浓度均能符合评价标准;可慕村点位甲苯浓度相对较高,最高小时浓度达到0.87,主要是因为该点位靠近可慕制革集控区,周边制革和染整企业较多,空气中三苯浓度受制革企业和染整企业涂饰废气影响较大。4.4 声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 工业区已建成区(一、二期工程)声环境现状良好,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相应标准。三期工程大部分区域基本处于自然噪声影响下,大多数测点符合2类标准;而大山后和布林村受施工噪声影响明显,周边区域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噪声测值超标现象严重。区域交通噪声污染明显,各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超过4类标准。4.5 地下水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 规划范围内,居民生活饮用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根据监测调查结果,该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良好,各测点评价因子均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要求,适合居民生活饮用,且绝大部分测值达到地下水类水质标准要求。4.6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低,各评价因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除铅指标外,各点位的铜、铬、锌、镍基本符合一级标准。 区域土壤中金属浓度低,历年监测结果显示区域各评价因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工业区开发建设未对区域土壤造成不良影响。4.7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 区域土地现状包括耕地、林地、园地、村庄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其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为59;其次为村庄建设用地,占24,园地占6,林地占2。规划区内不涉及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名木古树用地等生态敏感目标。区内大部分耕地抛荒和闲置现象较为严重;林地以经济林为主,占70,主要为龙眼树、芒果树等。 评价区域内代表性植物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林植被,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有松科、豆科、木麻黄科、桑科、茜草科、芸香科等与亚热带季雨林相近的热带、亚热带科属。以相思树、马尾松和芒萁骨群落分布最广,常见的有相思树马尾松鹅掌柴群丛,相思树桃金娘芒萁骨群丛。经济林中以龙眼树分布面积最广。区内植被以乔木为主,草本、灌木为伴,总体植被覆盖率约60%,除路网、建设用地和林地外,缓坡杂地以及弃耕地多分布区域典型的小飞蓬、白茅等杂生灌草丛,未见大面积裸露地表。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可分为草本、乔木、灌木和农田植被等。4.8 个人对于上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性因素的见解 上述经济开发区域主要环境制约问题是水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中第7章中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所说的,有效的管理是减少污染物产生的重要手段。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提出拟建项目建设期和投入运行后的环境监测方案和管理措施,环境监测方案应具体、明确。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分析论证建设项目在拟采取的水环境保护措施下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可行性,提出避免、消除和减少水体影响的防治措施。 依我个人观点,导致水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 污水处理工程不完善(2) 规划区内耕地多,建设用地少 (3) 区内村庄对规划的制约 (4) 区域水资源缺乏 根据上述几个观点,我认为规划方要对症下药,针对性地提出处理手段,做好监测点的布置,成功的处理好水污染的问题。 5、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5.1 水环境影响远东污水处理厂排污规模达到16万t/d,尾水于湾口外规划排污区排放时,正常排放时,海域的污染物浓度增量基本在0.50mg/L以下,污染物浓度增量最高值约为0.60mg/L(低平潮期),污染物排放对海域影响较小。在事故排放时:高平潮,污染物浓度增量最高的区域在排放口附近海域,并向两侧湾内、湾外的方向依次降低。随后,污染物随着落潮流向南,湾外的方向迁移扩散,在低潮时,浓度增量最大值约为2.7mg/L左右,浓度增量大于1.8mg/L的区域约为3.1km2,*湾口门附近海域的浓度增量约为2.3mg/L左右,仙景东侧海域的浓度增量可达1.7mg/L左右,小伯屿北侧海域浓度增量约为0.5mg/l,影响很大。安东工业区内华懋电镀集控中心废水处理达标后,接入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海管道排放时,正常排放时,海域铜、氰化物、六价铬等污染物的浓度增量基本在1g/L以下,最高值约为1.5g/L(低平潮期),可见正常排放其影响较小。5.2 大气环境影响规划实施后,区内主要采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随着区内燃气工程的完善,现有燃煤和燃油锅炉将逐步被淘汰,燃料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小,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不大。制鞋、机械等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工艺废气,工业区应在企业引进时,做到合理布局。企业厂址选择应远离居民区,并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与居民区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通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保证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工艺废气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5.3 声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后,区内主要噪声源为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 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规划范围内声环境现状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规划实施对该区域声环境质量影响不大。根据预测结果,工业区三期工程的近、远期的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9.6dB、60.1dB,近期区域昼间噪声值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远期昼间区域环境噪声略微超过2类标准。工业区规划入住无污染和轻污染的工业企业,拟进驻企业均非噪声污染型企业,在加强企业高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消声降噪后,各企业厂界噪声基本能达标。 规划实施对区域声环境影响不大,但周边区域受交通噪声影响依然严重。5.4 生态环境的影响(1)工业区开发建设对大区域范围的植被自身群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实现园内绿地点、线、面结合,有利于促进现有较为单一的生态环境向多功能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2)开发引起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工程建设进度,而且流失掉的泥沙作为一种污染物排向施工场地以外的环境,影响局部生态系统或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工程建设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措施和要求,确定施工方案,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3)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将提高本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不会对区域防洪、排涝造成不良影响。(4)待开发区域用地类型主要为农田、林地和村镇建设用地,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但当工业园区建立起来之后,这个农业生态系统将会被彻底改变成为一个城市生态系统。5.5 对于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的个人分析与见解(1) 植被种群变化大,农田林地将全部消失,人工栽培的花草树木将取而代之。(2) 区内人口大量增加。(3) 改变地表覆盖层,可渗透的耕地大部分变为不可渗透的人工地面,增加降雨的表面径流量,减少该地区的水的补给量。(4) 景观发生变化,形成现代型生态工业园区的人工景观。(5) 人流、物流变化。(6) 隔声墙的设置刻不容缓,隔离运输噪声,同时绿化隔音带也要相应的规划建设。(7) 大气环境问题已经处理的很好,可以进行跟踪调查。(8) 水环境依旧是治理的重中之重。6、规划的协调性和环境可行性分析 规划的协调性和环境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是否符合相关政策,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总体布局是否合理,环境规划的可达标性质等方面。 由本文环境报告书中所说,该规划规划方案与*市环境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存在冲突,有待调整;与*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市生态功能区划、*市海洋功能区划等其它规划均无冲突。 工业区充分考虑区内村庄和各功能用地之间的关系,居住和公共设施依托现有村庄进行建设;工业用地采取集中布置的原则,并与其它各类用地之间均设有绿化防护带,以降低影响,规划总体布局合理。 区域环境目标,包括大气,土壤,噪声,尤其是水环境方面都是可行的。 同时,随着园区垃圾收集、运转系统的逐步完善,通过采取综合利用和分类收集、处置原则,可以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当然,规划方案的定位、规模、产业结构和功能分区布局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足,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中第15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相应的改善。 针对于该开发区的规划,可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发展精细化工和人造革行业。规划的产业结构总体合理,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但精细化工行业多为废气型污染企业,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已引进部分精细化工企业,产品包括聚氨酯、氯化橡胶、纺织染整助剂等,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中有害物质成分较多。工业区后续开发中应不宜再引进类似企业。7、区域开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污染源污染防治措施废气l 加快区内燃气工程的配套建设。严格遵守标准厂房对能源结构的规定要求,新引进的企业禁止使用燃煤,应采用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l 结合燃气工程进度,逐步淘汰区内现有的燃煤、燃油锅炉。l 对于废气污染型企业,入住标准厂房之前必须严格审查、把关,在环评报告编制过程应对项目选址的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述,明确有效的安全防护距离。l 工业园区引进的制鞋行业应采用无“三苯”粘胶剂,严禁使用含“三苯”粘胶剂。l 废气污染型企业,除应根据车间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浓度,采取相应同的防治措施外,还应保持车间良好通风。l 不同功能区间应设置绿化隔离带,以保持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l 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验收制度,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对拟引进的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大气环境角度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各企业大气污染物应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废水l 从产业选择上严格把关,引进少用水、不用水型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节水政策,严禁耗水量大企业在园区建设。l 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排海管道的建设,保证园区污水能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并做到稳定达标排放。l 少部分会产生工业废水的企业,应自行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废水经预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后,排入工业区污水管网。l 加快对区内村庄污水管网的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区内村庄生活排污应纳入工业园区统一管理。l 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法规,加强环保管理,办理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手续,引进的项目必须实行环保工程设施“三同时”和验收制度。凡未经环保部门审批或登记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或发给营业执照;凡未执行环保工程设施“三同时”和验收制度,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不得投入生产。噪声l 工业园区的声环境控制首先应进行各企业的噪声环境影响控制,根据企业噪声源特点进行防振、隔音、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源强度,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达标排放。l 实施小区环境噪声达标控制区建设,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管理,合理布设营运性饮食、服务单位和娱乐场所,加强管理,防止生活噪声扰民,创建宁静、舒适的小区生活空间。l 根据规划设置工业用地周边的防护林隔离带,减少工业噪声影响。l 加强环境管理,对于噪声污染型企业,入园之间应严格把关,环评过程应对项目选址的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述,明确有效的卫生防护距离。限制噪声级较高的工厂夜间生产。在建设项目“三同时”环境管理方面,对此类的工厂应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从选址,厂区布局、降噪措施等方面控制工业噪声的污染。l 完善规划的路网建设,加强交通管理,实施“畅通工程”,进行交通分流。主要路段禁止鸣笛和限速,减少交通噪声影响。l 规划的路网和规划中的线网绿化工程应同步完成,并加强管理,增加隔离林带的减噪作用,减少交通噪声影响。l 随着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适时控制过往车辆进入,靠近园区居民点的路段应禁止大型车辆通行,限制或禁止农用车辆通行,合理布设公交线路,减少摩托车交通量,禁止车辆鸣喇叭。固体废物l 按工业园区规划要求设立环境卫生管理站,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站,购置垃圾收集车。l 固体废物采取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的方式。l 工业园区的工业固体废物应以综合利用和资源化为主,不能资源化的工业固废可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对有毒有害的危险固废应按相关法规运至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l 工厂企业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应由工业园区环卫部门对垃圾进行统一清运处理,各建筑施工单位和工厂企业不得自行清运、处理或乱倒垃圾。l 工业园区内村庄生活垃圾应纳入工业园区统一管理。生态保护l 重视园区内绿化规划及防洪排涝规划。除项目规划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外,其它用地的绿地率严格按*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相关条款实施。l 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工艺,减少水土流失。工业园区土地平整建设过程,应分片分区进行建设,对于尚未建设的区域不得随意破坏其原有地表植被;工程开挖前要理顺场内外排水系统,避免坡面径流全部汇集于园区,排水系统要与周边自然排水系统顺接,确保行洪畅通,排洪沟建成后两侧护岸形成自然的拦沙坝,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堆填土流失;每个项目建成后绿化硬化工作应立即跟上。l 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少占用耕地,为失去耕地的村民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在政策上应有倾斜和扶持,支持村办企业、房地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