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docx_第1页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docx_第2页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docx_第3页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docx_第4页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前言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1(三)研究方法1(四)研究对象2(五)研究内容2(六)文献综述2二、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无锡市某幼儿园为例4三、 幼儿园幼儿进餐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9(一)幼儿园饮食环境的影响9(二)教师的教育方式、观念对幼儿的影响9(三)幼儿身心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10四、完善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的对策措施11(一)构建适宜的幼儿园饮食环境11(二)树立正确的饮食教育观念,科学培养幼儿11(三)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增进幼儿食欲12结论13参考文献14摘 要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很多的人来说,在幼儿阶段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是会对之后的整个人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的。很多人在小时候养成的一些坏习惯、坏毛病也会在之后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在幼儿阶段就对其进餐过程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行为做出纠正、规范是十分的必要的。小班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情况,许多幼儿都不能够自己按时、认真的吃饭,需要别人的督促、或者是帮助;甚至还会有一些幼儿自己不认真吃饭,挑食,还会去捣乱,不让别人吃饭,扰乱秩序。本文主要通过对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到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让每个幼儿都能够认认真真的吃饭,养成好的用餐习惯。关键词:幼儿;进餐活动;问题;对策IABSTRACTKindergarten stage is the golden 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for many peopl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childhood experience a lot of things will have an indelible impact on the whole life. A lot of people in the childhood to develop some bad habits, bad habits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 later life, will cause bad influence to others, causing great distress.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orrect and regulate some bad habits and behaviors in the course of eating. There will be a lot of small children in the course of the meal, many children are not able to eat on time, serious, need to urge others, or help; even some children do not eat food, but also seriously, to make trouble, do not let people eat, disturb the order.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existence of small children in the dining process problems, find the root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let every child can eat that seriously, to develop good eating habits.Key words:Children; dining activitie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II一、前言(一)研究问题的提出我们生活中一个必较主要的环节就是进餐,进餐情况对我们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吃的什么、吃了多少、怎么吃、与谁同吃等都会对幼儿的营养与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幼儿阶段,营养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想要做到营养均衡,就需要从小对幼儿的饮食行为进行规范与培养,保证幼儿能够科学的进食,达到膳食平衡的目标,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发育。通过很多研究我们能够了解,科学的进餐活动能够保证幼儿的身体、智力等发育,而在幼儿园时期养成的进餐习惯会一直延续到幼儿成年之后,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进餐对幼儿一生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无锡市某幼儿园为例,对小班幼儿进餐活动各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文是在了解当前幼儿进餐活动的现状之上,对导致幼儿进餐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进一步丰富幼儿进餐的相关理论与促进幼儿的饮食健康相关理论,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健康的饮食对于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目前幼儿的进餐活动中其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现如今幼儿不能好好吃饭这个问题困扰着大多数的家长和教师。本研究能够对幼儿进餐活动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给教师及家长解决幼儿进餐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及具体的指导,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具有实践意义。(3) 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查阅大量的图书、网络文献,逐渐形成自己对于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的相关认识与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2.观察法通过观察无锡市某幼儿园小班幼儿进餐的过程中,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观察的时间从幼儿进餐开始到幼儿进餐结束,对进餐过程中的所有行为进餐实况详录。(四)研究对象为了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的现状,笔者以无锡市某幼儿园小班为例,在班级中随机抽取了五名幼儿(编号为幼儿1、2、3、4、5)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使用观察法从幼儿进餐之前、之中、之后对其进餐情况进行观察。(五)研究内容笔者主要根据幼儿在进餐活动当中的具体情况来对幼儿进餐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幼儿进餐的自主能力、挑食偏食行为、专注性、进餐速度以及偏爱零食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六)文献综述由于进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班幼儿真是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进餐对于幼儿来讲至关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有关学者都开始关注幼儿进餐问题。经分析归纳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小班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郭敏(2016)郭敏. 小班幼儿午餐进食的不良行为及其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248.指出由于小班的幼儿大多只有三四岁,仍然是十分的稚嫩的,需要成长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通过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让幼儿都不挑食,从而可以更好地均衡营养,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可以更加健康的生长。而且,不仅仅是这样,通过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有着好的进餐礼仪,在之后日常的生活中,工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二)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李亚(2014)李亚.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策略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70-73.认为当前小班进餐出现的问题有:1.挑食。基本上所有的幼儿都有着挑食行为,有的幼儿爱吃肉不吃菜,有的幼儿不吃芹菜,有的幼儿不吃鸡蛋等等,这样的挑食行为有很多。但是,除了有少数的几个人是因为完全不能吃那些菜,因为吃了之后会出现过敏或者是不舒服的症状之外,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意愿不愿意去吃这些菜造成的。如果这些幼儿在吃了这些菜之后完全不会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那这样的挑食行为完全就是可以视为任性,是不好的习惯。2.吃饭时说话。很多幼儿在吃饭时都不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的去吃饭,而是在吃饭过程中随意的与周围的幼儿交流,说话,甚至打打闹闹,或者是干脆就到一边玩玩具了,从而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够吃完饭。王峰(2014)王峰. 践行指南,从幼儿进餐习惯谈起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255+216.认为在进餐活动中,小班幼儿不能够正确的使用餐具。很多幼儿都不会使用餐具,在吃饭的过程中把饭菜洒的到处都是,不能够正确的使用筷子来夹菜然后送到口中,不能够很好地用勺子来舀汤。甚至还有一些幼儿把餐具当做玩具来玩儿。同时,餐后不会整理餐具。不能够在进餐后正确的将餐具整理好并且送到指定的地方,而是需要老师的帮助,在进餐后帮忙把餐具刷好然后放到指定的地方。马建华(2015)马建华. 小班幼儿进餐教育中的有效策略J. 才智,2015,05:209.指出许多幼儿当把饭放在面前的时候却不吃而是等着老师来喂,这样,有几个幼儿自己不吃饭让老师来喂,其他的幼儿看见了也会不愿意自己来吃饭了。所以说,这种让别人喂的行为是十分的不好的,会给别人树立一个坏的榜样。(三)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陈巧娜、杨珂璐、李哲羽(2015)陈巧娜,杨珂璐,李哲羽. 让饭香弥漫童年指南精神下幼儿自主进餐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5,07:278-279.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家长的溺爱。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能够购买自己喜欢的食材,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这样的行为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朋友的挑食行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东西,但是,很多家长就会为了满足小朋友的要求,只购买小朋友爱吃的食材,这样,小朋友就会认为自己这样的挑食、偏食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养成不好的进餐习惯。而且,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只有一个、两个孩子,而且孩子不仅仅有爸爸妈妈的照顾,还会有爷爷奶奶的照顾,而老一辈的人往往会更加的溺爱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吃苦,认为现在有能力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没有必要让他们受苦,所以对于小朋友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想吃什么就买,不想自己动手就让家长来喂,进餐过后也不必自己整理餐具,不用自己洗刷餐具。这样的一些不良的进餐行为,基本上都是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的。谢丽萍(2015)谢丽萍.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1:84-85.认为幼儿是受到家庭中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很多家庭在进餐过程中都会看电视,或者是相互交流,这样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会让幼儿认为在吃饭过程中看电视、说话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在幼儿园的时候进餐的过程中也会与周围的人打打闹闹、说话。另外,还有很多的家庭在教育幼儿的时候都会用玩具来哄,在幼儿吃饭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情况,会让幼儿不开心,所以很多幼儿在进餐过程中都养成了需要玩具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正的,需要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来逐渐的改正这些行为,但是,很多家长都不会重视这些,甚至自己在吃饭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做出坏的榜样,从而使得幼儿的不良的进餐习惯不能够被改正。陈晨(2015)陈晨.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探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100.从教师的方面提出老师管理不够好。幼儿养成不好的进餐习惯不仅仅是家长的原因,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并不是一个老师照顾一个幼儿的,所以需要一个老师看管着很多的幼儿,这样,很多的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出现的挑食、乱说话这样的不好的行为不能够被及时地提出来让他们改正,这样幼儿就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很多的老师都不能够对每一个幼儿严格管理,在幼儿要求喂食的时候就去喂了,让帮忙整理餐具就整理餐具,不去考虑幼儿是真的不会还是想偷懒不去干,这样的一些行为会让更多的幼儿来模仿,使得不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造成不好的影响。(四)针对小班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张纯红(2015)张纯红.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其教育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7:109.认为最主要的是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不要过于溺爱。要让家长意识到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的重要性以及溺爱会造成的不良的影响,让家长在家里能够严格管理,不要只做幼儿爱吃的菜,也不要喂食、帮忙整理餐具,更不要在进餐过程中看电视、聊天,并且要对幼儿的不好的进餐习惯及时的提出来,让他们能够及时的改正。刘艳玲(2014)刘艳玲. 小班幼儿进餐环节中的“巧”应对J. 华夏教师,2014,08:82-83.认为在幼儿园中老师要加强管理。幼儿园老师在工作过程中要更加的认真,监督好每一个幼儿的进餐行为,对那些挑食行为及时的进行批评,对那些要求帮忙的也要在确定不会之后再去帮忙,并且还要及时的教他们,让他们能够尽快的自己动手。2、 小班幼儿进餐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无锡市某幼儿园为例(一)小班幼儿进餐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幼儿进餐的自主能力观察对象:幼儿1、2、3、4、5班级:小班观察环节:午餐时间:10:50-11:20观察过程:幼儿1斜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勺子的最上部,在手中来回晃动。一会,他把餐盘有菜的地方转向自己,然后用勺子挖起一根菜放到了嘴里,幼儿1试着用勺子来挖米饭,但是没有成功,索性继续用手来抓饭,然后继续吃。幼儿2也是用手抓着米饭往嘴里送,但是有几粒米饭粘在了他的手上,他舔掉了手上的米饭以后继续用手抓饭。幼儿3在吃完嘴里的饭菜之后,一边吃一边用勺子把碗中剩下的米饭都弄到碗底,然后慢慢的放入勺子中,用勺子吃完了剩下的米饭。幼儿4则是先用勺子舀了一点菜,然后把菜放在米饭上,放到嘴中吃掉,然后继续进行。吃完菜继续吃餐盘中的肉。然后低着头,把碗拿到嘴边开始往嘴里拨。然后一边吃着肉,一边吃着米饭与菜,一起吃下去,把饭吃的干干净净。幼儿5用手拿了一块肉,吃完之后又拿了一块,然后把碗放到了嘴边,吐出肉中的骨头,然后继续用手拿着吃,吃完吐到碗里。效果分析和反思:对于5名幼儿进餐活动中的观察,我认为这5名幼儿基本具有独自进餐的能力,大都可以自己使用餐具来吃饭。我们对于幼儿自主进餐的行为进行具体的研究后,能够了解到其实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习惯的方式。虽然很多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还不是很熟练,使用勺子的方式也不是太准确,但是已会运用单手拿勺,端碗,往嘴里拨的方式来进餐。但是,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很容易插手。通过与幼儿3的母亲沟通,她表明虽然在幼儿3进餐的过程中自己不会喂她,但是如果自己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在时就会喂她吃饭。其实在日常活动中像幼儿3这样家中长辈喂幼儿的现象比较多见,以此可以看出虽然幼儿已经具有了独立进餐的能力,但是在家长的溺爱下被动就餐的情况还是经常出现的。2. 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情况观察对象:幼儿1、2、3、4、5班级:小班观察环节:午餐时间:10:50-11:20观察过程:幼儿1把碗拿了起来,在自己的口中拨了一点饭菜,又把碗放了下来,用手把碗中的西兰花拿出来扔到了餐盘中,然后继续吃,又看到西兰花之后又把西兰花用手拿出来扔到了餐盘里。幼儿3吃饭本来很认真,也很乖,就是不吃绿色的蔬菜,只见幼儿把今天青菜汤里的菜全部挑在桌子上、地上,弄得身上也是。 幼儿4边吃边说:“我爱吃牛肉。”老师说:“那我们再吃一点胡萝卜好不好?”幼儿4没有回应,继续舀了两口牛肉。但是当老师将蔬菜送到他嘴边时,他却直摇头。 效果分析和反思:根据对5名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1、3、4都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幼儿1看到在饭菜中的配菜、辅料中有自己不喜欢吃的他就不吃饭。幼儿2只喜欢吃荤菜,对于鸡腿、排骨、鸭肉等十分喜爱,吃饭时也最先吃这些东西,吃完这些荤菜之后就不想吃主食与配菜。幼儿3则喜欢吃能够撕咬的东西,例如鸭脖子、虾,而且十分喜欢吃带肉皮的肥肉,却不喜欢吃瘦肉,把肉中瘦的一部分咬掉光吃肥肉。幼儿4虽然没有十分挑食、偏食,但是比较喜欢吃软的食物,很多东西都要弄碎了吃,如果吃一些稍微硬一点的食物就会咽不下去,如果有纤维较多的、难以咀嚼的他就不想吃,在蔬菜之中也喜欢吃土豆、冬瓜等一类容易嚼咽的。幼儿5也是喜爱吃荤食,蔬菜吃的较少,特别是不喜欢吃绿色的蔬菜。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幼儿表现出他不喜欢吃,不想吃某种食物时,家长对这种情况使用放任的态度,但是如果幼儿表示喜欢吃某种食物时,家长又会太过纵容,这样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情况。另外,由于一些粗纤维的食物比较难咀嚼,所以孩子会很不喜欢吃,这种情况也是导致幼儿挑食、偏食情况的因素之一。3.幼儿进餐专注性情况 观察对象:幼儿1、2、3、4、5班级:小班观察环节:午餐时间:10:50-11:20观察过程:幼儿1坐在吃饭的椅子上,开始摆弄起掉在桌子上面的米粒,在揉搓了几下之后拿起来看了看,又在继续的揉搓幼儿2在进餐活动的中间,拿起自己衣服前方的一个带子,开始绕绕绕,然后还在左右的看其他幼儿。幼儿3把排骨的骨头放在嘴中,一直在用嘴玩骨头,玩了好几次之后还要其他的小朋友和她一起玩,教师看到之后就对幼儿3说:“不许玩了,快点吃饭吧。”幼儿3指导之后快速的把碗放到自己面前,赶紧的吃了一口米饭,还差点被呛到,看了一下教师之后就又继续吃。幼儿4自己的饭菜还没有吃完,看到教师给其他的幼儿盛汤之后就站起来对保育教师说:“老师我要吃完了,我也要喝汤。” 效果分析与反思:在对这5名幼儿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在进餐过程中分心的有4名,而分心的方式也有多,例如摆弄食物、餐具、发呆、东看看西看看等。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摆动食物与餐具是最常出现的情况,比如米饭、虾、排骨、筷子、勺子等都是幼儿喜爱摆弄的东西。同时,教师、其他幼儿的语言与行为都会引起幼儿的关注,例如教师和其他的教师说话,幼儿就会一直想要看教师,其他幼儿在说话,幼儿也想要听,这些和进餐活动没有关系的事情都会吸引幼儿在进餐活动中的注意力,影响他们集中在进餐上。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存在一边吃、一边玩、说话、张望等不好的习惯时,我们还可以如果幼儿认真进餐,就给他们相应的小奖励来提升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例如水果、点心等来奖励他们。4.幼儿的进餐速度 观察对象:幼儿1、2、3、4、5班级:小班观察环节:午餐时间:10:50-11:20观察过程:幼儿1在进餐的过程中,显得十分的“不慌不忙”,一点都不着急,在吃饭二十分钟之后,幼儿1餐盘与碗中的饭菜基本上还没有动。教师看到幼儿1这种情况就提醒其要快点吃饭。幼儿2吃一口饭,就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碗里的饭,然后再吃一口,又继续看其他小朋友的饭如果发现其他小朋友的饭快吃完了,就会加快自己吃饭的速度,快快的吃完,前面的时间都在玩,后面却在“赶”。幼儿4则是自己一口一口的吃饭,不慌不满,十分专注在进餐的活动中,吃饭的时间为二十分钟。幼儿5看到教师让吃完饭的小朋友把餐具放好,同桌的幼儿已经基本上吃完了,她就看了看桌子上还在进餐的小朋友,然后快速的两口把汤喝光,在还没有喝完时就一边喝一边站起来要收拾餐具。效果分析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进餐的活动当中存在着前松后紧的现象。有很多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前期的时间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别的地方,而没有集中在进餐当中,但是在一些幼儿看到其他的幼儿都已经吃完了自己的饭菜,就会开始急忙的吃饭,所以经常会在最后几分钟之内把剩下的饭菜吃光,这种“前松后紧”的情况十分明显。这种要么很快、要么很慢,不平衡的进餐特点不光体现出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也让我们能够看出幼儿教师需要使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幼儿合理的安排进餐时间。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给幼儿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进餐环境,避免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批评他们,造成他们太过紧张。一些进餐较慢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先吃饭,提高自信心,减少和其他幼儿进餐时间的差别。另外,也要多与家长沟通,双方共同合作来让幼儿有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5.吃零食的行为 观察对象:幼儿1、2、3、4、5班级:小班观察环节:午餐时间:10:50-11:20观察过程:幼儿1在吃午饭的时候,拿着筷子晃来晃去,教师问他为什么不吃饭呢,幼儿1摇摇头说:“我不想吃饭,饭不好吃,我想吃我妈妈给我买的薯片、巧克力。”幼儿2在吃饭的过程中对教师说自己渴了,但当教师要给幼儿2盛一点汤喝时,幼儿2却说:“我不要喝汤,我只要喝果汁。”效果分析与反思:在对于5名幼儿进餐活动的观察当中,我发现了幼儿1和2都非常喜欢吃零食的情况。其他幼儿这一情况暂时还不明显。因此,我根据这一问题与其家长进行了沟通。幼儿1的母亲表示会经常在家中给幼儿1准备很多的零食,经常到了饭点时,幼儿1就说自己还不饿。幼儿2的父亲表示家中也有很多零食,虽然家长会不让幼儿2吃,但是只要在家长不注意时,他就会自己拿几个零食偷偷吃,因此对于饭菜类也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吃饭之前,幼儿2自己会拿一些零食吃,例如饼干、薯片。而且在家中,幼儿2的母亲还经常会准备一个篮子放零食,和幼儿一起吃,虽然父亲尝试把篮子扔掉,但还是没用。在和没有此情况的幼儿3母亲沟通后,她表示,由于孩子吃饭的量是有限的,所以如果给幼儿零食吃的多了,肯定会对进餐产生影响,因此在家中很少给幼儿准备零食。其实,造成幼儿用零食代替吃饭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家长的放任、纵容,零食不光不能给幼儿提供身体养分,还可能会造成其营养不良。因此,家长要避免让幼儿较多的吃零食,对于零食也要定量,合理的用游戏活动等其他方式来转移零食对他们的吸引,也可以多使用水果来代替零食。3、 幼儿园幼儿进餐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幼儿园饮食环境的影响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被父母送到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幼儿在幼儿园里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的道德观念、集体生活的规矩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基本技能等等。所以,在营养教育领域,幼儿园对幼儿的饮食习惯和行为的培养作用是很大的。但是一些学者和幼儿教育家发现,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之中,每半年都有1至2次的对幼儿饮食习惯的营养教育宣传活动,但有个别幼儿园,一年之中连一次幼儿营养的教育活动都没有。因此,正确的幼儿营养教育活动是比较少的。在幼儿园其他的课程和课外活动中,涉及幼儿饮食营养的内容几乎是没有的,比如,在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中,有可能会提到蔬菜,水果等有关内容,但是大部分的教师们都不会利用这里的知识进行延伸,结合幼儿饮食营养的相关知识,向幼儿们传播贴近营养饮食等的信息。在室内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活动中,比如谈话会,教师们有时候会给幼儿们讲解基本的进餐规则、会点评幼儿们在吃饭时候的表现情况,针对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来提出相关的问题,对幼儿进行正确科学的教育,但是这种活动存在着不确定性,有很大的弊端,所以幼儿园在幼儿饮食教育领域存在很大的漏洞,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另外,在笔者的实际的观察中发现,很多幼儿教师为了让幼儿进餐活动能够有序的进行,经常会在进餐过程中说:“好好吃饭,不要讲话。”、“快点吃,我看看谁的桌面更干净。”等类型的语言,让幼儿的注意力又分散到了教师的语言及要求上,导致幼儿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对食欲产生不良影响,(二)教师的教育方式、观念对幼儿的影响有很多幼儿教育家和学者在研究幼儿进餐的时候发现,很多教师在指导幼儿进餐时的用语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很多用命令式的用语,比如“吃快点、吃完”等等这样的话,这明显对创造轻松的进餐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有一些教师甚至违背了饮食营养教育的方针。比如,在幼儿进餐的时候,教师用一种不耐烦的语气催幼儿吃快一点,这使得幼儿差一点就呛着。很多教师们为了让幼儿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他们在幼儿进餐的时候就会经常催促幼儿们,比如,让他们互相比赛吃饭,看谁吃得快等等。同时,进餐时的“食不言”已经成为了幼儿园中默认的常规,因此在进餐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说:“现在的小嘴巴不能用来讲话,要好好吃饭。”“是谁在说话?没有好好吃饭?”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只能干净的进餐,避免受到教师的批评。在进餐活动中,我们还会看到幼儿害怕由于自己吃饭的桌面不干净,再把掉在桌子上或者地上的饭菜捡起来快速放进嘴里。在饮食方法之中,催促幼儿们快速的吃完,尽快下咽,配合教师的要求。教师为了让幼儿们在时间内吃完,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催促幼儿们吃饭带来不好的影响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大的。而且幼儿们吃饭速度过快,不咀嚼充分,也不利于消化系统地运作,而且幼儿们在吃饭的时候精神状态是比较紧张的,有时候他们会吃不饱,有时候他们会吃的很饱,有一些孩子甚至对吃饭失去了兴趣,引起他们对吃饭的反感情绪,这样容易触发幼儿厌食和营养不良的后果。如果幼儿在进餐中不充分咀嚼,也不利于对他们牙齿和面部肌肉的锻炼。(三)幼儿身心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现如今大部分幼儿都有挑食、偏食的习惯,这是因为幼儿的敏感程度高,和成年人相比,幼儿的味觉敏感,他们喜欢吃平和的食物,不喜欢那些有特殊气味的,比如臭豆腐之类的,也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幼儿的食欲也和运动消耗的能量有关系,幼儿的胃比较小,吃的也不会太多,胃的容量只有成年人的一个拳头大,所以每次吃饭的饭量是有限的,而且幼儿胃里的血管比较多,胃肌发育不成熟,胃壁也比较薄,消化能力差等等,所以,如果吃饭前幼儿没有完全消耗自己身体里的能量,胃肠没有排空,胃神经会造成一种错觉,通过大脑传入中枢神经,减轻幼儿的饥饿感。这样的话,肯定会影响幼儿的吃饭欲望,还有就是,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也会对食欲造成影响,绝大部分的幼儿在健康的状态下比生病的幼儿会愿意吃饭,像疼痛,传染,发烧等,会降低幼儿进食的欲望。3至7岁的幼儿在这个年龄就是活泼好动的性格,注意力不集中,他们不会长时间对一件事情专注,不能再一个地方长时间呆着,在吃饭的时候,同伴的行为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很多成人做出来无关的行为也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幼儿在这个年龄的特点,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注意,从而影响到自己进餐的质量。四、完善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的对策措施(一)构建适宜的幼儿园饮食环境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们可以刻意的去传授幼儿关于各种食物的知识和食物的营养价值,让他们正确科学的了解健康的饮食。可以利用幼儿们喜欢吃自己制作的的食物这一特点,多安排一些可以幼儿自己动手的食物创作环节,通过这些小活动来纠正他们的饮食习惯,教师也可以用文字和图片将幼儿们爱吃食物的食谱给幼儿们观看,在指导他们怎样健康的进食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发掘他们内心深处的兴趣和特殊技能。教师要努力创造合适的进餐环境,在幼儿们吃饭的时候合适的用语和语气也是很关键的。合适的语气和语言可以减少幼儿的不良习惯。教师们尽量不要说出一些带命令语气的话。首先,教师在语言上要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话语应该具有教育的性质,教师既担负着幼儿保教的工作,也具有传递知识的责任,同时,教师的语言要表达精准,符合逻辑,了解实际情况,要有正确性。幼儿进餐时教师要避免自己语气对幼儿们的健康饮食习惯造成不好的影响。 (2) 树立正确的饮食教育观念,科学培养幼儿第一,幼儿园教师首先要了解培养幼儿饮食习惯的重要性,要从小培养、指导,幼儿在这个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他们的习惯就很难被改变。第二,注重家园合作,家长们的目标要明确一致,家庭教育的规范有利于幼儿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模糊的要求对于幼儿的行为没有明确规范,幼儿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家长们经常性的改变饮食的样式,尽量不对幼儿使用命令的语言,不对幼儿唠叨、挑剔等等,这样的话幼儿的饮食行为会有所改变。第三,就是在饮食教育的方法上,要严格和宽松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满足幼儿的一些要求。随着幼儿不断的长大,他们提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幼儿的要求应该从一开始就要加以减少、控制、驳回,一开始幼儿可能会有一点不高兴,但是这对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对待幼儿所犯的错误要严格起来,不能蒙混过关。现在幼儿犯了错误,很多教师视而不见,也没有去批评教育,这对不懂事的幼儿来说,就是默认了他还可以继续犯错误。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幼儿提出要喝水的要求,一般都会答应。个别教师虽然知道这样不科学,不想让幼儿喝,最终也还是给他喝了,逐渐的养成了一边吃饭一边喝水的行为。对幼儿进餐活动进行科学的培养,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例如日本的“食育法”。在日本的学校中,午餐并不是吃饱、吃好这么简单,而是“食育”系统的一个部分,是与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饮食卫生安全和饮食文化等一系列关于营养学甚至人生观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吃”这个每天都必做的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最后,不要去剥夺幼儿尝试探索的自由,教师及家长们要适当的放手,给幼儿们锻炼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让自己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对进食的兴趣。(3) 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增进幼儿食欲在幼儿园及家庭中在做饭的时候考虑全面,做饭时要做到色香味形,在做好食物后要注意保护。在进餐开始的时候,先以味道和形来激发幼儿对于食物的兴趣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食欲,这样可以让幼儿专心吃饭,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对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少,间接的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和坚持性。 同时,家长们可以增加幼儿的运动量,接幼儿回家以后不要总是看电视、画画等这些安静的游戏,要带着幼儿在户外玩耍,生命在于运动,让幼儿们在运动中消耗自己的身体能量,有利于肠胃的排空,增加幼儿的饥饿感和食欲。如果家长发现幼儿的身体状态不好,食欲下降,要首先检查是不是由于身体不适所引起的。大部分幼儿生病以后都会多多少少影响食欲,如果幼儿身体真的不舒服,那么在他进食的时候就应该专心照顾。想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首先关注的是幼儿的年龄特点,这决定了幼儿的活泼好动。缺乏专注力也是造成幼儿进餐中容易分心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认真的去改变进餐环境,要尽量减少进餐环境中可以分散幼儿专注力的东西和导致幼儿在进餐时分心的原因。还有就是要考虑幼儿的气质特点,针对不同的幼儿气质,比如有的幼儿的坚持性,分心程度,运动性等等,要努力创造让幼儿可以轻松进食的环境,一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