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昌宁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昌宁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昌宁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昌宁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 Selection.ParagraphForm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目 录第一章 总 论41.1 项目背景41.1.1 项目名称41.1.2 昌宁县情概述41.2 体育事业发展现状51.2.1 基本情况51.2.2 城乡农村群众体育活动61.3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71.4 项目的由来与准备7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8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选址93.1建设条件93.2项目选址9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方案94.1 指导思想104.2 总体规划及主要建设内容1039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 Selection.ParagraphForm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第五章 各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05.1 漭水镇9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105.1.1 漭水镇基本情况105.1.2 老厂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125.1.4 明德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135.1.5 河尾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145.1.6 漭水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145.1.7 共裕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155.1.9 联福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165.1.10 沿江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175.2 卡斯镇11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175.2.1 卡斯镇基本情况175.2.2 卡斯镇全民健身活动基本情况205.2.3 卡斯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15.2.4 龙潭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25.2.5 龙洞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35.2.6 广邑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45.2.7 客邑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55.2.8 大水平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65.2.9 新谷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75.2.10 邑林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85.2.11 大塘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95.2.12 兰山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305.2.13 毛寨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31第六章 环境保护、卫生安全及消防326.1环境保护326.2卫生安全及消防33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337.1 项目组织实施监督337.2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337.3 项目实施进度及人员培训计划33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48.1 项目投资估算348.2资金筹措34第九章 效益分析349.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49.2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35第十章 结论和建议3510.1 结论3510.2 有关建议36附件:1、昌宁县人民政府资金承诺 2、昌宁县发改局项目建议书批复 3、昌宁县文体局项目建议书请示 4、环境影响登记表附表:昌宁县20072008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议方案表附图:漭水镇和卡斯镇体育活动场地选址现状图、规划图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昌宁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1.1.2 昌宁县情概述 昌宁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农业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临沧、大理、保山三地州市结合部,属保山市,与保山市的隆阳区、施甸县、大理州的永平、漾濞、巍山、临沧市的凤庆、永德等县接壤。跨东经9916至10002,北纬2414至2512之间,国土总面积388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7.1%,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相对高差2268米,境内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干湿季节分明,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四个气候带。 全县辖13个乡(镇)、125个村民委员会、1990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总人口34.2万人,其中为少数民族3.6万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0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1元。年均667元以下的收入人群还有5万人,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扶持下,昌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相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历史条件,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制约,昌宁科教、文化体育、交通、卫生、水利等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状况仍未改变,被列入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程重点县,县、乡(镇)村级综合经济实力都比较弱,特别是文体体育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2 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1.2.1 基本情况 昌宁县的体育事业在上级各有关部门扶持帮助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基本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具有本县特点的全民健身活动机制。以全民健身运动为基础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基本达到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学校体育、少儿体育、城镇职工群众体育,乡村农民体育,老年体育等群众体育活动发展迅速,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20年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昌宁县以昌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昌宁县全民健身指导协调委员会的通知(昌政办199952号)文,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全县各类运动队在参加地市级以上的比赛中,共获得第一名300个,第二名313个,第三名324个,篮球、乒乓珠、田径都分别多次荣获团体总分一、二、三名,县业余少体校共向上级体育系统输送体育人才46名,向体育院校培养输送体育人才152名。目前,全县有田径、乒乓球、篮球、足球、地掷球、老体协等各级体育协会34个,并于2004年9月经保山市体育局批复成立了昌宁体育总会,容纳万人的昌宁体育场于2003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 1.2.2 城乡农村群众体育活动 全县13个乡镇,个个乡镇有文化体育工作站,有老年体育协会,有农民体育运动队,每逢重要节日、庆典都有举办规模不等、形式多样、乡土气息浓郁的群众体育活动的传统,全县每两年就要举办一次职工篮球、职工排球、农民篮球运动会、少儿田径运动会,老年乒乓球运动会更是盛况空前,全县每年举办的各类体育竞赛和体育培训乡镇农村约在30场次以上,参赛人数达4000多人次,县城均在15场以上,参赛、参训人数达20000人次以上,由于昌宁县是山区农业县,农村人口占90%以上,且山区乡镇村民委员会及村完小运动场地多为土建,不规范,搞好农村的健身活动是全民健身计划能否真正落实、人民体质能否真正增强的关键。因此,昌宁县文体局每年都要抽调工作人员30人次以上到各乡镇,协助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乡镇体育协会对农村、学校帮助指导开展群众的体育活动,全面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1.3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4、云南省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5、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编报2007年和2008年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建议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抓紧编报2007年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议方案的补充通知。 6、昌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4 项目的由来与准备 昌宁县在1984年建成的两块篮球场,位于县城会堂广场内,是全县唯一的公共体育场地,在农村及村民委员会住地和村完小的篮球场多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靠农民集资投劳、学生义务劳动、锄挖肩挑,在山坳里平正出来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土运动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崇尚科学、体育健身的意识不断增强,昌宁县体育总会下属的各分支运动协会活动从城市辅射农村工作力度加大,农闲时节、茶余饭后,节庆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农民群众日益增多,而晴天尘满天,雨天水汪塘的土球场则严重影响着农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为抓住2007年国家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战略机遇,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决定在漭水镇、卡斯镇、鸡飞乡、气候环境类型属温凉地区,亚热带地区、热区的三个乡镇先行试点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并对农民健身工程的设计、实施、管理、地方资金配套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体育运动,是关系到人民健康、民族强盛的大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全民健身纲要的深入贯彻落实,农民群众崇尚科学、讲文明、体育健康意识争强,强烈要求国家兴建体育设施和完善体育设施。加强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体育活动,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根本保证。 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群众体育需求旺盛,体育活动开展普遍,建设积极性高,体育设施管护能力强,项目建设用地落实,无须新批办,除少数村民委员会公共用地外,多数为村级完小学校用地,地方自筹配套资金落实,项目建设工程村农民自愿接受政府支持的民心工程。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选址3.1建设条件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用地落实。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委会非常支持,力争通过农村体育场地建设,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2项目选址根据昌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体育发展专项规划,再项目选址上经过建设局和国土局的深入调查,以行政村为实施对象,充分利用村级公共土地,为确保用地落实,除少数项目场地选在村委会内,多数选在村完小,对原有土地球场进行改造,改善体育设施建设。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方案 4.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民健身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建立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2 总体规划及主要建设内容 在项目区建设一块占地不少于700平方米,有一块510平方米的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二张室外乒乓球桌,球场四周有不少于200平方米的看台区,设置、单、双杠、沙坑跳远,项目投资规模为3万元(场地2万元,设备1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助2.4万元,地方配套0.6万元。第五章 各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5.1 漭水镇9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5.1.1 漭水镇基本情况 漭水,素称“文墨之乡”。地处昌宁县城东北部,距昌宁县城16公里;全镇311平方公里国土分布于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畔,澜沧江过境线80多公里,沧江峡谷秀美壮观,故漭水又有“沧江明珠”之美誉。 漭水镇下辖9个村委会,205个村民小组,7276户29278人,地处东径99359950,北纬2404725004之间,东与耈街隔江相望;南与临沧的凤庆县接壤;西与田园镇毗邻;北与大田坝乡交界,东西相距1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低海拔1050米,最高海拔2850米,农民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核桃和畜牧业。200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6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92元。教育事业逐步向前发展,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1184人,有小学26所,在校学生2746人,其中老厂4所学生380人,明华2所,学生300人,明德4所,学生403人,河尾2所,学生290人,共裕1所,学生154人,漭水3所,学生467人,翠华4所,学生246人,联福3所,学生224人,沿江3所,学生164人。有幼儿园1所,在校幼儿118人。这些年来,漭水镇党委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发展步伐,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镇村财政困难,体育设施建设十分落后,老厂村有简易篮球场3个,明华村有简易篮球场2个,明德村有简易篮球所1个,简易硬化篮球场1个,翠华有简易硬化篮球场1个,联福、沿江目前无篮球场。全镇各村体育设施缺乏,给学校开展体育工作造成较大困难,这是在目前和今后发展文化体育工作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5.1.2 老厂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老厂村地处漭水镇南滇,距镇政府驻地23公里,该村南与临沧市的凤庆县平河村接壤,东与凤庆县的鲁使隔江相望,北与本镇明华村相连,西与田园镇毗邻。全村辖国土面积47平方公里,有29个村民小组,农户924户,总人口3833人,有耕地面积3303亩,其中水田1248亩,旱地2055亩,200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853万元,人均纯收入1311元,人均占有粮食432公斤。全村有学校4所,在校学生380人,有简易篮球场3个。 5.1.2.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1.2.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1.3 明华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明华村地处漭水镇以南22公里,该村南与老厂村接壤,东临澜沧江,北与本镇明德村相连,西与明德村毗邻。全村辖国土面积28平方公里,有27个村民小组,农户936户,总人口3768人,有耕地面积3203亩,其中水田1443亩,旱地1760亩,200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764万元,人均纯收入1309元,人均占有粮食485公斤。全村有学校2所,在校学生300人,有简易篮球场2个。 5.1.3.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1.3.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1.4 明德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明德村地处漭水镇以南12公里,该村南与明华村接壤,东临澜沧江,北与本镇河尾村相连,西与田园镇毗邻。全村辖国土面积25平方公里,有28个村民小组,农户1109户,总人口4374人,有耕地面积3545亩,其中水田1580亩,旱地1965计,200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949万元,人均纯收入1404元,人均占有粮食359公斤。全村有学校4所,在校学生403人,有简易篮球场3个,其中水泥面篮球场1个。 5.1.4.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单双杠两副。 5.1.4.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1.5 河尾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河尾村地处漭水镇以南3公里,该村南与明华村接壤,东与耈街乡隔江相望,北与本镇漭水村相连,西与共裕村毗邻。全村辖国土面积24平方公里,有23个村民小组,农户925户,总人口3685人,有耕地面积2738亩,其中水田1467亩,旱地1271亩,200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1040万元,人均纯收入1820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全村有学校2所,在校学生290人,有简易篮球场1个。 5.1.5.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1.5.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1.6 漭水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漭水村地处漭水镇政治文化中心,该村南与河尾村接壤,东与耈街乡隔江相望,北与本镇联福村相连,西与共裕村毗邻。全村辖国土面积38平方公里,有25个村民小组,1163户,总人口4800人,有耕地面积3633亩,其中水田1590亩,旱地2043亩,200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1133万元,人均纯收入1757元,人均占有粮食463公斤。全村有学校3所,在校学生467人,无篮球场。 5.1.6.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1.6.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1.7 共裕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共裕村地处漭水镇以西4公里,该村与河尾村接壤,东一漭水村相连,西与田园镇毗邻,北与本镇翠华村相连,全村辖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472户,总人口1700人,有耕地面积1709亩,其中水田860亩,旱地849亩,200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459万元,人均纯收入1829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36公斤。全村有学校1所,在校学生154人,有简易篮球场1个。 5.1.7.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单杠1副。 5.1.7.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1.8 翠华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翠华村地处漭水镇以西19公里,该村南与田园镇毗邻东与共裕村接壤,北与本镇联福村相连,西与大田坝乡相连。全村辖国土面积28平方公里,有23个村民小组,农户665户,总人口2787人,有耕地面积2470亩,其中水田250亩,旱地2220亩,200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620万元,人均纯收入1379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32公斤。全村有学校4所,在校学生380人,有简易篮球场3个。 5.1.8.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1.8.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1.9 联福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联福村地处漭水镇以北12公里,该村南与漭水村接壤,北与耈街乡隔江相望,北与本镇沿江村相连,西与翠华村毗邻。全村辖国土面积32平方公里,有22个村民小组,农户606户,总人口2471人,有耕地面积2217亩,其中水田615亩,旱地1602亩,200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512万元,人均纯收入1284万元,人均占有粮食510公斤。全村有学校3所,在校学生224人,无篮球场。 5.1.9.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起巧板、秋千等体育设施。 5.1.9.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1.10 沿江村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 沿江村地处漭水镇以北25公里,该村南与联福村接壤,东与耈街乡隔江相望,北与大田坝乡相连,西与联福村毗邻。全村辖国土面积74平方公里,有21个村民小组,农户476户,总人口1860人,有耕地面积1957亩,其中水田638亩,旱地1319亩,200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389万元,人均纯收入1364万元,人均占有粮食613公斤。全村有学校3所,在校学生164人,无篮球场。 5.1.10.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单双扛一副。 5.1.10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2 卡斯镇11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5.2.1 卡斯镇基本情况 卡斯镇位于昌宁县城西南方,地处昌宁、施甸、隆阳三县(区)结合部,距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66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184人,9605户,其中少数民族3973人,有农业人口9088户、36891人、占96.6%,是典型的农业镇。2006年,被市县命名为“平安乡镇”,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共青团工作优秀乡镇。世居汉、傣、布朗、彝、白等民族,全镇国土面积244平方公里,山坝差别明显,其中:坝区5村为冲积性燥热河谷平坝、面积154.9平方公里,山区6村为高寒山区、面积89.1平方公里。常年最高气温38.5,最低气温2.1,雨量893mm。最高海拔2780米,最低海拔930米,属典型的立体性气候。森林面积9850公顷,森林覆盖率率43.7%,有初级中学2所、完小12所、小学办学点21个、幼儿办学点1个,教职工394名,在校中小学生4868人,其中:小学生3620人、巩固率100%,中学生1248人、巩固率95%。有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1个、医务人员61人。有移动基站2座、联通和小灵通基站各1座,固定电话1197部。广播电视覆盖率98%。 全镇有1个党总支,22个党支部,143个党小组,1153名党员,其中:镇直1个总支、11个支部,党员191名;村支部11个,党员962名;全镇党员中妇女党员151名,党员职业构成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91人,农民党员904人,退休干部36人,下岗职工11人,驻村干部47人。党员文化构成为:小学504人,初中385人,高中、中专60人,大专以上204人。 主导产业有粮、烟、蔗、畜、林、蔬六大产业。全镇按照“粮食稳镇、产业强镇、开放兴镇、民营富镇、科教立镇、集镇名镇、夯实基础”的总体思路,围绕把卡斯建成“保山市优质晾晒烟基地、优质糖料基地、肥猪外销集散地、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以及昌宁最具活力的热区乡镇、中心集镇,布朗族、傣族文化活动主要汇集地”的工作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突出产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增长、发展工业、创建平安五项工作重点。 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191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269万元;镇本级财政收入56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1元;粮食总产15288吨,人均产粮400公斤;总产香料烟与烤烟烟叶44136担,产值2375万元,烟叶税520万元;甘蔗6.9万吨,产值1380万元;水果蔬菜9397吨,产值1686万元;生猪存栏5.1万头(其中:外销肥猪2.5万头),大牲畜存栏1.4万头,羊存栏0.9万只,家禽存栏8万只,肉总产3802吨,产值3306万元。 全镇支柱产业主要是甘蔗、烤烟和香料烟,烤烟分布在山区六个村,甘蔗、香料烟在坝区五村。2006年,甘蔗种植面积29691亩。现正在组织砍运榨及2007年冬春种植,预计社会产量11万吨以上,产值2200万元。2006年,种植烤烟4000亩,交售烟叶10000担,实现总收入504万元,实现税收110.8万元。2007年,严格执行“双控、两提高”政策,计划种植3857亩,比上年减143亩,收购任务10500担,比上年增500担。目前,充苗838个棚,建成小水窖1940口,动工智能化烤房572座。 特别是香料烟产业自1992年试种以来,历经了15年的曲折发展,如今,已成为全镇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地收、财政增长、基础可得到夯实的支柱产业。2005/2006年,全镇共有5个村89个村民小组4112户种植香料烟11490.5亩、交售香料烟34136担,比上年增14136担,增128%,交售产值1871.2万元、比上年增1111万元,实现税收407万元。2006年/2007年,全镇共5个村90个村民小组4098户农户种植香料烟,种植面积12731亩,计划交售烟叶36000担、产值1800万元、预计实现烟叶税360万元以上。目前,已完成田烟揭膜中耕7329亩,占田烟面积的83.3%,占计划的57.6%,已采摘3906户,采摘面积9464.3亩,占总面积的74.3%。建成香料烟烟水配套工程7件,总投资211.3万元。 5.2.2 卡斯镇全民健身活动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好体育法,卡斯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大力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努力构建面向大众、便民利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不断加强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改善群众健身锻炼的环境和条件。努力搞好现有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目前,全镇开展全民健身的设施和活动情况是: 全镇有篮球场19块(每个村完小一块、芒尾小学一块、卡斯糖厂2块、卡斯供销社一块、水平中学2块、卡斯中学2块);休闲健身公园一个(龙潭公园);有排球场19块(各村完小1块、芒尾小学1块、卡斯糖厂2块、卡斯供销社1块,水平中学2块,卡斯中学2块);乒乓球台23块(新谷、兰山、广益、卡斯、邑林、大水平、龙潭和龙洞各有一块,糖厂2块,集镇中心一块,水平中学4块、卡斯中学8块);羽毛球场19块(各个村完小一块、芒尾小学一块、卡斯糖厂2块、卡斯供销社一块、水平中学2块、卡斯中学2块);游泳池一个(龙潭公园);足球场2块(卡斯中学一块、水平中学一块)。 所有开展的各项晨晚练活动都是以现有的各种场地为依托进行锻炼。每天早晨和晚饭后参加晨晚练活动的人们有的在打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游泳,还有的在打歌,人们在欢快中锻炼,在锻炼中享受着健康带来的幸福。 5.2.3 卡斯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卡斯村位于集镇西部,东与邑林隔河相望,南与新谷相连,西与大塘相接,北与龙潭毗邻。境内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30米,相对高差117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930-1300米之间,村内山多坝少,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2%。总耕地面积4695亩,其中:水田3627亩,旱地1068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年平均气温22,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1323户5306人,其中:农业人口1315户5217人,农村劳动力3392个。目前,仍有贫困人口1250人,住房困难户120户。居住着彝、白、布朗等6种少数民族,全村农田水利化程度达23%;全村公路通车里程2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学1所,在校学生646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有医疗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病床2张。全村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产业主要有晾晒烟、畜牧业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886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6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725元。 5.2.3.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2.3.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2.4 龙潭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龙潭村位于集镇西北部,东与邑林隔河相望,南与卡斯村相连,西与兰山村相接,北与龙洞村毗邻。境内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30米,相对高差117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930-1300米之间,村内山多坝少,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2%。总耕地面积5472亩,其中:水田1660亩,旱地3812亩,人均占有耕地1.08亩。年平均气温22,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1237户5056人,其中:农业人口1228户5020人,农村劳动力3735个。目前,仍有贫困人口1120人,住房困难户110户。居住着彝、白、傣等6种少数民族,全村农田水利化程度达25%;全村公路通车里程2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学1所,在校学生543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有医疗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病床2张。全村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产业主要有晾晒烟、畜牧业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917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6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 5.2.4.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2.4.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2.5 龙洞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卡斯村位于集镇西北部,东与大水平村接壤,南与龙潭村相连,西与毛寨村相接,北与柯街镇毗邻。境内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30米,相对高差117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930-1300米之间,村内山多坝少,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2%。总耕地面积7570亩,其中:水田2930亩,旱地4640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年平均气温22,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辖24个村民小组1409户5751人,其中:农业人口1404户5742人,农村劳动力3458个。目前,仍有贫困人口1220人,住房困难户110户。居住着彝、白、傣等5种少数民族,全村农田水利化程度达28%;全村公路通车里程32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学1所,在校学生534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有医疗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全村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产业主要有晾晒烟、畜牧业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086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775元。 5.2.5.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2.5.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2.6 广邑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广邑村位于集镇西部,东与兰山村接壤,南与毛寨村相连,西与客邑村相接,北与大塘村毗邻。境内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2100米,相对高差2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1002300米之间,村内全属高寒山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00%。总耕地面积2935亩,全部为旱地,人均占有耕地1.2亩。年平均气温15,年均降雨量1010毫米。全村辖21个村民小组567户2371人,其中:农业人口567户2370人,农村劳动力1515个。目前,仍有贫困人口1500人,住房困难户180户。全村农田水利化程度达10%;全村公路通车里程1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学1所,在校学生249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有医疗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病床2张。 全村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经济产业主要有烤烟、畜牧业及少量的核桃、松子。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01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元。 5.2.6.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2.6.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2.7 客邑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客邑村位于集镇西部,东与广邑村接壤,西南与隆阳区西邑乡相连。境内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2100米,相对高差3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100-2400米之间,村内全属高寒山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00%。总耕地面积1243亩,全部为旱地,人均占有耕地0.68亩。年平均气温15,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424户1810人,其中:农业人口423户1804人,农村劳动力1012个。目前,仍有贫困人口1450人,住房困难户170户。全村农田水利化程度达10%;全村公路通车里程12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学1所,在校学生164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有医疗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全村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经济产业主要有烤烟、畜牧业及少量的核桃、松子。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93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 5.2.7.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2.7.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2.8 大水平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大水平村位于卡斯镇东部,东、北与鸡飞乡接壤,西与柯街华侨农场相连。境内最高海拔1600米,最低海拔1100米,相对高差5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属低热河谷地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0%。总耕地面积5978亩,人均占有耕地1.1亩。年平均气温22,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1351户5416人,其中:农业人口1351户5393人,农村劳动力3175个。目前,仍有贫困人口1200人,住房困难户123户。全村农田水利化程度达25%;全村公路通车里程32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学2所,办学点1个,在校学生530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有医疗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全村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甘蔗、香料烟、果蔬等。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880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074元。 5.2.8.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2.8.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2.9 新谷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新谷村位于集镇西南部,北与大塘隔河相望,南与施甸相连,西与龙阳区相接,北与卡斯村毗邻。境内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1200米,相对高差9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2100米之间,村内山多地少,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5%。总耕地面积1413亩,其中:水田356亩,旱地1057亩,人均占有耕地1亩。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960毫米。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315户1346人,其中:农业人口315户1337人,农村劳动力850个。目前,仍有贫困人口300人,住房困难户40户。居住着彝、白、布朗等6种少数民族,全村农田水利化程度达10%;全村公路通车里程1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学1所,在校学生133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有医疗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1人,病床2张。全村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产业主要有烤烟、畜牧业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68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 5.2.9.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2.9.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2.10 邑林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邑林村位于集镇东部,东与鸡飞乡相邻,北与大水平相接。境内最高海拔1700米,最低海拔930米,相对高差77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930-1300米之间,村内山多坝少,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4%。总耕地面积10592亩,其中:水田1600亩,旱地8992亩,人均占有耕地2亩。年平均气温22,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辖21个村民小组1317户5231人,其中:农业人口1317户5209人,农村劳动力3123个。目前,仍有贫困人口1180人,住房困难户100户。居住着彝、傣、布朗等6种少数民族,全村农田水利化程度达25%;全村公路通车里程2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学1所,在校学生565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有医疗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病床3张。全村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产业主要有晾晒烟、畜牧业、甘蔗及少量的水果。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68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 5.2.10.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2.10.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2.11 大塘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大塘村位于集镇西部,东与卡斯村相连,南与新谷村相连,西与施甸县相接,北与兰山村毗邻。境内最高海拔2600米,最低海拔1200米,相对高差14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2300米之间,村内山多坝少,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4%。总耕地面积1927亩,其中:水田60亩,旱地1867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年平均气温20,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68户1528人,其中:农业人口368户1527人,农村劳动力1053个。目前,仍有贫困人口1250人,住房困难户120户。居住着彝、白、布朗等6种少数民族,全村农田水利化程度达23%;全村公路通车里程2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学1所,在校学生646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有医疗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病床2张。全村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产业主要有晾晒烟、畜牧业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886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6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725元。 5.2.11.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2.11.2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2.4万元,乡村自筹0.6万元。 5.2.12 兰山村国家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兰山村位于集镇西部,东与卡斯村相连,南与新谷村相连,西与龙阳区相接,北与毛寨村毗邻。境内最高海拔2600米,最低海拔1200米,相对高差14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2600米之间,村内山多坝少,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5%。总耕地面积1734亩,其中:水田73亩,旱地1661亩,人均占有耕地1亩。年平均气温20,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411户1721人,其中:农业人口411户1718人,农村劳动力1231个。目前,仍有贫困人口300人,住房困难户40户。居住着彝、白、布朗等5种少数民族,全村农田水利化程度达15%;全村公路通车里程28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学1所,在校学生150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有医疗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病床2张。全村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经济产业主要有烤烟、畜牧业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12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元。 5.2.12.1 建设规模及内容:篮球场510平方米,乒乓球台2个。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