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初探.doc_第1页
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初探.doc_第2页
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初探.doc_第3页
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初探.doc_第4页
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初探1 绪论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世纪之交,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竞争日趋激烈,具“地缘经济”特征的区域经济融合因之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在全球尺度上,欧洲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已经成为主宰世界经济的几大板块;在一国内部,以大都市(MegaloPolis)和城市复合体(urbancomplex)为中心的经济融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增长极作用更为明显。如我国京津唐城市群、沪宁杭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中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湘中偏东,彼此相距仅40一45km,其间有铁路、高速公路和湘江相连,是湖南经济高速发展的“金三角”,其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在湖南省处于领先地位。从三市在湖南和我国经济格局中所处的经济地理区位和空间位置来看,该区域不仅是湖南经济的心脏地带,而且是我国南方最好的城市群建设地域之一。 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地区为例,尝试探讨城镇密集区的都市农业发展。这不仅有助于长株潭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1.2 选题的理论价值及研究意义(1)1. 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闲暇时间渐提升,闲暇行为也逐渐增加。于是,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要。在长株潭三核交界地带和周边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既能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保护敏感地带和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又能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度假地。(2)2. 有利于缓和长株潭地区人地矛盾。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导致长株潭郊区耕地锐减,引起农业总体生产能力的下降。据统计,在三市的市郊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今后,.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必然还要占用一部分农地,农用地显得尤为珍贵。这就迫切要求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实现城郊农业生产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充分挖掘城乡交错地带“寸土寸金”优势。从农业本质特征来说,就是要实现传统城郊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过度。(3)3. 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长株潭地区,长沙、株洲、湘潭三大城市相距不远,科技实力比较雄厚,其间分布密集的小城镇,发展都市农业具有得在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优势,首先在三市郊区发展都市农业,然后再把范围扩大到其他地区,从而最终在该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4)4. 有利于长株潭城市群间隙地带及周边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化。过去我国对城市边缘区仅考虑副食品、蔬菜基地的布局,贫乏的内容使边缘区成为规划管理的“真空”地带,土地乱征、乱用、环境恶化等问题极为严重,造成整个边缘区的空间结构不合理。发展都市农业能有效地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地向外扩展,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障整个区域和城市内部的绿色生态空间。1.3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如何发展长株潭沙都市农业是一个现实的经济问题,对其他省发展都市产业,支撑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作用。都市农业理论要求长株潭发展都市农业必须从区域的资源实际出发,立足区域资源,充分发展独具特色的都市农业。本论文充分分析长株潭都市农业现状,分析长株潭都市农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有利于长株潭都市农业发展的有效借鉴。详细的研究内容按如下章节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写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详细阐述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现状,;第三部分是长株潭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第四部分长株潭都市农业建设框架设计。;第五部分是提出长株潭发展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第六部分是总结观点,;最后一部分是致谢。2国内外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2.1都市农业的起源 都市农业现象最早出 现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周边及其间隙地带。其研究也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最早展开的德国最早在1919年创造了“市民农园”的发展模式:;日本在193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中,最早提了“都市农业”这一概念:;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发表了日本农业模式一文,正式提“城市农业” (Urban Agriculture)的概念。对于都市农业的概念,不同国家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有的侧重于对农地分布模式的描述。,认为都市农业是“镶嵌插花在城市中的小块农田”。”;有的侧重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认为城市的类型就决定了农业的类型:;有的侧重于事物之间的联系。,认为经济关系密切的都市圈内的农业就是都市农业;有的侧重于某些新兴的生产项目,如“观赏农业、休闲农业”等,。尽管对都市农业的定义不同。,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都市区域范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都市农业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按照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参考文献应该在文中标注出来) (应该在适当地方安排有都市农业的界定这一部分内容)2.2国外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趋于成熟,形成了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经济和生态效益。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都市农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其都市农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有所不同,因此其都市农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2.1发达国家(地区)的都市农业 在美国,都市农业被称为都市区域内的农业,其创造的农产品价值已占全国农产品总价值的13以上。,主要形式是“耕种社区” (或称“市民农园”)。,通过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加强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区域食品的供给。,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日本的都市农业主要集中在3大都市圈内,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其特点是: 呈点状和片状分布;蔬果生产占主导地位;园艺生产设施先进;有都市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等多种形式。新加坡素有“花园式大都市”之美誉,其农业是典型的都市农业。由于自然资源贫乏,农产品不能自给,加上城市高度发展后耕地不断减少,新加坡非常重视都市农业的发展。注重运用高科技生产高产值的农产品,如蔬菜、花卉、鸡蛋等。其发展的主要形式有国家投资的农业科技园、农业生物科技园和海水养殖场等。 中国台湾省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制定都市农业计划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管理体系已基本健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主要特点是:形态多、规模大、分布广,有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假日花市等多种形式。 总而言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都市农业主要有3类不同的模式:第一类是以经济功能为主的模式,以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巨型都市农业带和以色列高度集约化的农业为代表,该模式在生态经济系统中强化人的主动性而弱化自然环境的能动性;第二类是以生态功能为主的模式,以欧洲城市为代表,如德国主张的田园化城市、英国的森林城市等,该模式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要求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来规范都市农业的发展;第三类是兼顾生态和经济功能的模式,以日本为代表,这种模式强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耕作技术,把农业生产寓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之中,从而提供一定量的农产品和完美的公共产品。 2.2.2发展中国家(地区)的都市农业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都市农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都市农业有着截然不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个重大挑战是快速城市化和不断增长的贫困。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很多城镇中,这两种现象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现象,即“贫困(现象)的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城镇而城镇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对于不断扩大的低收入阶层而言,从事都市农业就成为他们必要的甚至是惟一的选择。 在发展中国家,都市农业发展迅速,城市中从事都市农业的家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这一比重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在非洲,20世纪80年代从事都市农业的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1010%-25,%,到90年代这一比重上升到70。%。在亚洲,90年代从事都市农业的人口比重达到了60。%。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有35的城镇家庭从事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中,已经体现出其优越性,包括:增加食物供给,保证粮食安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能化废为宝,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等。2.3中国的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1988 年,首次全国“都市农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了都市农业市农业的实践探索。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在都市农业发展上已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上海模式和北京模式。(一1)上海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上海发展都市农业的定位是基于都市规模扩大,制造业逐步外移,城市环境质量恶化,农业发展面临发展与空间、发展与效益、发展与需求的矛盾而确定的。近几年来,上海在浦东孙桥、闵纠马桥、宝山罗店、东海农场以及南江新场等五处试点,应用高新技术构建设施农业,分别从荷兰、以色列引进了五套自控温室工程,采用无土栽培、天然雨水灌溉、电脑温控、园艺化生产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开展了以种苗工程、温室工程、生物疫苗和生物农药工程、绿色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研发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二2)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发展。北京市明确提出要以现代农业作为“都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功能定位为食品生产基地功能、生态屏障功能和休闲度假功能。北京的“都市农业”实验区分为生产区、储藏加工区、娱乐区、观赏区、高科技区,并且在日光温室建设方面、灌溉技术方面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绿色的健康都市农业的建立迈进了一步。(三)其他城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其他城市,如南京、广州。3,长株潭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及地位3.1长株潭农业特征 湖南是我国农业大省,作为湖南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精华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的农业在湖南农业发展中同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7 年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人口870.23 万,耕地62.25 万公顷,分别占湖南省的16.99%和16.43%,但形成的农业总产值达530.01 亿元,占全省的20.14%,高于农业人口和耕地所占比重的3-4 个百分点。水产品等大宗农副产品在湖南省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表1-1、1-2)。(该处数据是2007年的,应该更新到最近两年的数据,这样才有说服力)表1-1:“长株潭”城市群主要农产品在湖南的比重( 年)主要农产品(吨)粮食肉类水果水产品油料长沙市2683816 68628126233310994933725株洲市 188314537818417378671766 23411湘潭市158669742393446197761198723长株潭61536581488399482316 25783468859湖南省290989356728638 3373759 1996469 1541954长株潭占湖南的比重(%) 21.15 22.1214.3012.91 4.47表1-2:“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总产值在湖南的比重( 年)产值(万元) 农业林业牧业 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长沙市114266192617958825 92181 24459 2310742株洲市615144 99608 704252 57471 34760 1511234湘潭市449973 33194 903850 65055 26096 1478167长株潭 2207778 225419 2566927 214707 85315 5300143湖南省12431550 1441234 10138161 1546978 764004 26321927长株潭占湖南的比重(%)17.7615.6425.3213.8811.1220.14“长株潭”地区农业发展具有以下明显特征:3.1.1 农业科技含量较高 农业生产水平处于领先地位“长株潭”地区作为湖南科技最发达地带,也是我国农业科技高度集中的地域之一。不仅集中了湖南半数以上的大学、科研院所及高级科技人才,更是中国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湖南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代表湖南最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科研院校的所在地。其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长沙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袁隆平高科技园、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浏阳生物医药基地、湘潭高新区等都集中在长株潭城市群,可以率先得到和应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加之“长株潭”地区农村经济较发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农业生产水平,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项目在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先进的农业高新技术为“长株潭”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3.1.2农村经济实力强 农民收入水平高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域为三市所辖郊区县、市、区。因受三市经济技术辐射的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以及与大城市工业体系配套补充的机械制造等农村工业较发达。2007年,长株潭三市总人口1309.96 万人,占湖南省的19.25%,人口总量大,消费水平高,为农产品就近销售提供了优越的市场条件。2007 年“长株潭”地区GDP总量3468.33 亿元,人平26476.6元,是全省的1.96 倍,如扣除城市部分,仅以三市所辖的12个农业县市计算,GDP总量为1493.17 亿元,人平16453.3元,是全省的(未扣除全省各城市部分)1.21 倍。“长株潭”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788.01元,是全省的1.48倍,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收入明显高于湖南其他经济区。雄厚的农村经济实力为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数据太老了!请更新!)3.1.3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基础设施较好 “长株潭”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光、热充足,降雨丰沛,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加之地处湘江中下游,为湘南山地至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除东部的浏阳、炎陵等县市有少量的山地外,其余大多为丘陵、盆地和山间平原。区内地势起伏小,盆地,沿河谷地带可开垦为高产农田。优越的农业气候条件为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长株潭”地区有水库1543 座,总库容28.51 亿立方米,分别占湖南省的13.46%和7.26%。2007 年,“长株潭”地区有效灌溉面积483.27 千公顷,占耕地的78.08%,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3.1.4交通发达,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 长株潭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随着“长株潭”城市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武广高铁的运行通车,长株潭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等,方便快捷的交通将为“长株潭”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交通发达的内容应该放在上面第3点里,这里主要写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却没有写)“3.2长株潭地区发展都市农业优势分析(这部分里有些不是优势,更应该是机遇,而前面特征部分有些倒是优势咯!建议文章进行结构调整,采取SWOT分析范式,着重分析其优势、劣势(问题)、机遇、挑战,然后才是都市农业建设框架设计,最后提出发展对策。另外,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概况部分改为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其经验借鉴。)3.2.1迅速发展的城郊农业为都市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城郊农业与都市农业的关系,目前国内讨论比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都市农业就是高级化的城郊农业,城郊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向都市农业转化。处在孕育阶段的长株潭城市群城郊农业基础好,该地区的休闲农业和设施农业初具规模。以垂钓为例,长株潭共有垂钓基地3000多个,年产值7亿多元,从业人员达20多万。“可持续发展”的影的猪、鱼、菜、花立体复合型生态循环高效农业。此外,该地区充分依托密集的智力资源,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其外源DNA导入,湘白猪、黄鸡选育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随着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渗透,长株潭地区都市农业初现端倪。3.2.2一体化战略的顺畅实施能为都市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从城市一体化来看,一方面由于长株潭城市融合,城市周边和城市群间的农用地,将会重新调整,重新分配,这样有利于土地的流转集中连片,扩大种植及观光农业的规模,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长株潭城市群具有广大的市场空间,因而各地的农产品都会来抢占市场,应根据市场需求,围绕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特色产品,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标准化、绿色化的消费需求,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抢占自己应有的市场;从生态城市建设来看,有利于促进农业的生态、教育和乡土文化功能的发挥,长株潭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可为三市增添一道绿色屏障,并为城市居民提供较好的休闲、观光场景;从基础设施一体化来看,包括城市、交通、电力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从产业一体化来看,农业产业要求长株潭成为集约型农业发展区域,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尤其可建设好各类农业园区,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这些条件,都能有效地促进市农业向都市农业方向发展转化。3.2.3广阔的消费市场能使都市农业发展成为可能 (1)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为农产品进入市场开辟了通道。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后,三市将融合成特大网状城市群,加上现代化大型配送基地和物流中心的建设,成为湖南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聚集中心,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广阔地舞台。(2)农产品需求量扩大,购买力增强。长株潭一体化后,3市人口将达560万,加上周边12个县市的城市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城市人口将达到1 500多万人。每年需要消耗农产品总量比现有消耗量至少扩大到26倍,粮食要扩大到2.47倍,瓜果扩大4.24倍,牛肉扩大4.63倍。(3)消费群体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目前3市农业市场消费群体主要是以购买农副产品为主,而休闲、观光、旅游等享受性消费的群体很少,不到城市人口的10%。主要原因是现有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环境卫生档次低、水平差,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崛起,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改变,追求精神生活和大自然“返朴归真”的欲望,将会愈来愈强烈,一大批市民将会利用节假日享受都市农业带来的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体验农业生活。3.2.4良好的投资聚积效应能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出台和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实施,以及投资环境的优化,长株潭地区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投资商的关注,投资聚集规模效应也将随时之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03年3市的投资总额为145个亿,几乎占到湖南投资的半边江山。特别是长株潭体化城市标志性建设项目湘江风光生态经济带,已通过了2004年世界银行1.5亿美元贷款项目的评审,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项目也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扶持的城市群之一。投资聚集规模圈效应和环境的优化将会吸引大批投资者投资3市都市农业,从而加快长株潭都市农业的发展。4 长株潭地区都市农业建设框架设计4.1指导思想 长株潭地区的都市农业,应是广义的都市型农业:包括辖区内的城市农业、城郊结合部农业和中远郊农业。都市农业对我们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在进行总体框架设计时要做到“三个坚持”。(1)坚持从长株潭实情出发,特别是要充分尊重长株潭城市群还处于孕育阶段的实际。都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目光应该长远,把生产的空间与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优化很好地衔接起来。(2)坚持都市农业的本质特点,重点发展服务型、经济型农业,辅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汇农业等其它现代农业形态。(3)坚持三业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联动效应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2功能要求 长株潭都市农业建设,必须从都市型农业的基本功能出发,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对农业的多种需求,向多功能拓展,使原先局限于生产保障型的城郊农业,加速转型为融生产保障、生态建设、休闲观光、文化教育、出口创汇、示范辐射等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各功能主要通过农业开发项目、农业示范项目、农业高新科技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得以体现。(1)生产功能。利用现代工业、科技装备,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使长株潭地区农业成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2)生活功能。为市民生活提供更多的名优特、鲜活嫩的农副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3)生态功能。充分发挥都市农业洁净、美、绿的特色,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和谐相融的生态环境,发展有“农”的都市,使都市充满生机与活力。(4)文化功能。在都市区开辟景观绿地、市民公园、花卉园、教育公园和银发公园等,为城市发挥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功能,让市民在回归自然时获得新的生活空间。(5)示范功能。即加强都市农业区科技示范、经营组织示范功能的开发,使长株潭城市群在全省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示范作用。4.3总体框架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确定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框架为:3个主中心组团、4个次中心组团、15个片区组团和29个小城镇组团。长株潭地区都市农业总体框架设计应以此为参照,本着发挥比较优势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原则,按照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功能的都市农业形态。(1)内圈层,指城市化的农业空间地域,即3市市区。应该发展园艺化观赏性农业,扩大绿地面积,建设有森林和草地的人和自然关系协调的城市景观。(2)中间圈层(包括都市经济带和城市群“绿心”),主要指长株潭近郊区和3市结合部空间地带及交通便利地区,如107国道、京广线、长潭高速沿线,以发展集约、专业化农业经营为主体,主要发展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提供无污染蔬菜、反季节蔬菜、瓜果、名贵花卉、高级果品,并加强都市农业功能的整体开发。(3)外层,主要指离长沙、株洲、湘潭3市较远的小城镇,以建设规模化农产品基地为目标,根据自身特色或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或发展养殖业或发展旅游度假村(表2)。同时,都市农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株潭应加强3市郊区和结合部及湘江生态经济带都市农业的发展,然后再以此为示范窗口,带动离3市较远的小城镇地区都市农业发展。表4-1:2长株潭地区都市农业建设框架设计表建设层次模式类型实施内容重点建设区第一层次(内圈层)环境美化型都市农业设施化、园艺化、观赏性农业三市中心区、现有及拟建设公园、社区绿化、街道绿化第二层次(中圈层)消费型都市农业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产优质种植业,如蔬菜花卉、瓜果、名优特农产品长株潭3市城郊结合部各乡镇第三层次(都市农业带)服务型都市农业发展林果带、现代农业示范区、园艺化农业带、市民观光农业带,为市民提供休闲、游乐、体验农业场所区域内各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如319、320、107国道,京珠、上瑞、长潭高速,及湘江生态经济带第四层次(外层)产品型都市农业在均衡稳定地为市区提供鲜活副食品和满足农民口粮自给的前提下,发展规模化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区域内远郊地带,如离长沙、株洲、湘潭市中心较远的各小城镇第五层次(城市群“绿心”)生态型都市农业重点搞好生态防护性植被的扩增与保护,适建森林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城南组团、昭山-易家湾组团(城市群和远景的响水级团,以及暮云镇、九华镇等乡镇区域5、长株潭地区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5.1长株潭都市农业发展问题5.1.1都市农业发展污染严重 长株潭地区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了土坡作物污染,阻碍农业本身发展。来自市区的污染更不容忽视。三市城区及所辖p酸陵、湘乡、浏阳等县级市,二氧化碳和TSP两项指标经常超标,且污染面广,造成严重的酸雨污染。区域降水的州值平均在4.2左右,个别场次的降水甚至在3.0以下;酸雨出现的频率长沙市曾高达97.3%,几乎是有雨必酸,湘潭、株洲的酸雨也很严重。株冶铅烟气中的3无污染,影响了长株潭大片农业生产区,每年都要进行农赔。由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造成的水污染也较为严重。含汞、锅、铅、锌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污水一旦进人农业生产系统,便可通过生物链逐级吸收富集,有碍绿色安全食品的开发。5.1.2都市农业发展的规模效益差 由于长株潭区都市农业发展尚处于孕育阶段,经营规模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设备不多,科技在农业增长中所占的份额偏低,资源利用率低,管理粗放,从而导致该区都市农业发展的规模效益差。以垂钓休闲农业的发展为例,长株潭地区共有垂钓基地220多个,年产值7200万元,安置劳动力4000多人。有家庭专业垂钓基地3500多个,年产值2亿多元,从业人员已达巧万余人。但家庭专业垂钓基地的人均年产值仅为1333元,远未形成高效益的规模化经营。5.1.3都市农业发展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则,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突出虽然各行政区作了具体的农业规划,其中蕴含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思想,如岳麓区的农业产业规划中就提出了要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但是把长株潭作为一个整体,把农业发展目标明确定位为“都市农业”的整体规划尚未出台,这样就造成了生产与市场脱离、产品与需求脱离、功能分布与城市居民需求相背离的不利情况。缺乏统一规划,各地盲目发展多样化都市农业,一味效仿,导致重复建设,同一种农业生产类型遍地开发,无序竞争现象突出。以农业示范园为例,仅长沙就有六个它们是浏阳古巷、长沙暮云、宁乡历经铺、望城黄金、开福陈家渡、天心立达人。这六个示范园中,立达人高科技示范园已建成现代都市高效农业示范区,而其他五个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盲目性,还没有发挥科技农园、观光农园的作用。5.2长株潭地区都市农业发展对策5.2.1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有效提升都市农业发展层次针对长株潭实际,结合都市农业发展的客观趋势,笔者认为长株潭都市农业发展首先要在整体协调的背景下,实现农业内部结构的战略调整。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进行区域化规模生产。现阶段应首先开发名、优、特、新、稀农副产品。随着生产经济功能的弱化,其生态、社会功能愈来愈得到重视。例如东京通过农业农园、农村留学、民宿农庄、自然修养村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的发展来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的社会功能。借鉴日本经验,长株潭地区今后应该大力发展园艺花卉产业和旅游、休闲、体验农业产业。园艺花卉产业被认为是都市农业中的支柱产业,能不断为城市绿化培育苗木、提供名贵花卉,扩大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应着手建设休闲、旅游农业精品工程,发展多样化的休闲农业。鉴于长株潭地区城市群的建设,在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时,要注意区域农业的整体协调发展,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无序状态。5.2.2出台配套政策,形成强有力的导向和激励机制 (1)建立多元化的农业高投入机制。要鼓励国家、集体、个人、社会、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涉农企业,并允许资金、技术、设备、土地、劳务等各种生产要素参股经营;要切实增加科技投入,特别是要增加高新技术投入,并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和重点技术的培训。(2)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使用流转机制。为了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允许土地使用权租赁、入股、合作和委托经营,按照级差地租实行有偿使用。(3)建立防御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机制。要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农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基金,以避免或减少市场周期性波动和自然灾害给农业经营户带来的损失。5.2.3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践证明,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必须按照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就长株潭实际情况而言,可从以下几项工作入手:(1)培育更多的富有竞争力的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逐步使各生产环节联结成产业链。(2)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司加农户等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3)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在继续完善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着重发展现代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业,建立农业的市场预警系统、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等。5.2.4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如微生物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减少在发展“三高”农业时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道路,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另一方面,加强长株潭三市结合部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地带的综合治理。长沙、株洲、湘潭山水相依,构成湘江下游谷地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地域上的完整性决定了环境污染治理应从整体出发,统一规划,协调地区之间的利益,共同建立适合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 结论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的融合,为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关联并服务城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农业生产和运行体系,是一种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形态, 集中反映了消除城乡差别,消除工农差别,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达形态的农业生产力。在国内,自20 世纪90 年代起,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