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专题整理版.doc_第1页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专题整理版.doc_第2页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专题整理版.doc_第3页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专题整理版.doc_第4页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专题整理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语 法一、词类一般将词归并为三大类:一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以及代词。从语法上说,实词的主要特点是在造句中能充任主要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等。二是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虚词,除了在意义上比较虚灵,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起某种语法作用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在造句中不能充任主要的句法成分。三是特类词,包括叹词和拟声词。一、名词名词,从意义上看,都表示人或者是事物。所谓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例如:学生 老虎 桌子 报纸 水 汽油 空气 氧气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例如:思想 作风 规则 风格 品德 文学 艺术也可以指时间、处所、方位,例如: 今天 去年 上午 刚才 星期一 上海 东京 王府井 西单 新街口 上面 下边 前头 后方 左 右 东北 东北 西南一般将专门表示时间的名词称为“时间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将专门表示处所的名词称为“处所名词”。将专门表示方位的名词称为“方位名词”。从语法功能上看,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不能作状语或补语,也不能带宾语或补语;名词不能受“不”或“很”的修饰。二、动词从意义上看,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可以是具体的动作,例如:走 笑 吃 写可以是某种行为,例如: 学习 研究 参观 分析可以是某种心理感觉活动,例如: 想 考虑 爱 讨厌 认为 同意 反对可以是意愿,例如:愿意 能够 可以 应该 应一般将表示意愿的动词称为“能愿动词”(也有人称为“助动词”)。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也可以是一种存在、变化、消失,例如:有 是 在 存在 变成 成为 发生 发展 生长 死亡 消失趋向动词,来 去 上 下 进 出 回 开 过 起 上来、下去、起来从语法功能上看,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或能带补语。能受“不”的修饰,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加。如很喜欢、很应该。动词多数能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三、形容词从意义上看,形容词都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表示性质:如软、硬、甜、苦、好、坏、远、近、斜、直、伟大表示状态: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从语法功能上看,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简单、太小等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少数性质形容词能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老实说部分形容词能带补语,例如:抬高 放大 变甜 洗得干净 看得认真 汉语里的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端正态度(使态度端正)四、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如公 母 雌 雄 男 女 荤 素 阴 阳 金 银 微型 巨型 急性 慢性 彩色 黑白 公共 私营 野生 切身 初等 从语法功能上看,这类词只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或加结构助词“的”形成“的”字结构。例如:微型电脑 私有财产 公的 母的 男的 女的 金的 不能作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可以作宾语、主语。否定时前加“非”,不加“不”,如“非正式”。五、数词数词,有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类。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如“一”、“二”等;序数词表示事物排列次序的先后。例如:“第一”、“第二”等。数词的语法功能,通常要和量词组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例如“十位老师”、“走一趟”等;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多数是组成专名,中间不用量词,如“第四车间”、“第三林场”等,有所甚至不用“第”,直接说成是“四车间”。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补语或者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一把拦住”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如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又可以用来表示数目的减少。增加、减少、提高、降低等与“到”连用包含底数,与“了”连用不包含底数。六、量词量词用来表示计量单位。汉语里的量词可以分为两类: (一)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与数词合成数量短语,常作定语。(二)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与数词合成数量短语,常作补语。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面,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如“(条条)大道通罗马”、“ 代代相传”、“个个都是好样的”、“繁星点点”量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并且数词只有是“一”的时候才可以省略。七、副词副词常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1)表示程度,如“很、挺、太、最、更、非常、极、十分、极其、尤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微、稍稍、略微、几乎、过于”等。(2)表示范围,如“都、总、共、总共、统统、单、净、光、一齐、一概、一律、单单、就、只、仅、仅仅”等;称之为“范围副词”。(3)表示时间、频率,如“正在、刚、就、才、马上、常常、曾经、已经、忽然、终于、将、将要、顿时、马上、往往、渐渐、从来、总是、永、赶紧、还、再、再三、依然、重新、偶尔、”等;称之为“时间副词”。(4)表示否定和肯定,如“不、没(有)、别、甭、不必、不用、未、莫、勿、是否、不曾、必、必须、必定、准、的确”等。(5)表示处所:处处、到处、四处、随处。(6)表示情态、方式,如“悄悄、亲自、一起、互相、暗暗、大肆、肆意、特意、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大力、稳步、阔步、单独”等。(7)表示语气,如“却、偏、偏偏、难道、简直、岂、究竟、索性、就、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何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等;称之为“语气副词”。副词的语法功能,都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如:“(没)没有”是副词又是动词,否定人物或事情存在时是动词,例如“他没有书”;否定动作或性状的存在时是副词,例如“脸没红”。白、怪、净、老等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八、代词:代词具有指代功能。汉语代词按指代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小类。下面略作说明。(一)人称代词。现代汉语里的人称代词主要有以下17个:我 咱 你(您) 他(她、它) 我们 咱们 你们 他们(她们、它们)人家 别人 大家 自己关于人称代词,需说明以下几点:第一、需注意“咱”、“咱们”跟“我们”的区别。用“咱”或“咱们”一定包括听话人在内,例如:(1) 山本先生,咱(们)该走了。例(1)“咱(们)”就既包括说话人在内,也包括山本先生在内。而“我们”可以不包括听话人在内,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在内。例如:(2) 山本先生,我们该走了,过些日子再来看您。(3) 山本先生,我们该走了,您的行李我帮您拿。例(2)里的“我们”不包括听话人山本先生在内,而例(3)里的“我们”就包括听话人山本先生在内。第二、“您”是“你”的敬称,例如: “您”的复数形式是“您们”,不过只偶而在书面上用(主要在写信时用);在口语里不用“您们”,一般用“您几位”这类格式。例如:(6) 您二位要喝点儿什么?(二)指示代词。汉语里的指示代词可以分“这”和“那”两组: 这 这儿 这里 这会儿 这些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 那儿 那里 那会儿 那些 那么 那样 那么样“这”的指示代词表示近指,“那”的指示代词表示远指。例如:(三)疑问代词。疑问代词主要是用来表示疑问。现代汉语里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以下几个:谁 什么 哪 哪里 哪儿 多会儿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几 多少 多 关于疑问代词,主要需说明这样一点,疑问代词有时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例如:(1)他什么都不吃。(2)那个人好面熟啊,好像在哪儿见过。“每、各、某、另”等也是指示代词。“每,各”是分指,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都是指没有明确说出的人或事物。例如“每人一枝枪”,“早晨,我到了某军驻地”。 九、介词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跟动作、状态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例如:表示时间、处所、方向的:从、自、自从、乘、随着、于、由、沿着、顺着、打、到、往、在、向、至、趁、当着等等表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的:按、按照、遵照、依照、靠、本着、用、经过、通过、根据、据、拿、比表示原因、目的:因、因为、由于、为、为了、为着表示关涉对象的:对、对于、关于、跟、和、给、替、向、同、除了表示施事、受事的:被、给、叫、归、由、让、把、将、管介词的语法功能:介词都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总要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 少数的还可以构成介词短语作补语。十、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的一类词。例如:从连词所表示的逻辑关系看,连词可分为两小类:(一) 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其中 有的表示并列关系,如:和、跟、同、与、以及; 有的表示选择关系,如:或、或者、还是、与其、宁可; 有的表示递进关系,如:不但、不仅、并且、而且。(二) 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其中 有的表示因果关系,如:因为、由于、所以、因此; 有的表示假设关系,如:假如、如果、要是; 有的表示让步关系,如:虽然、固然、尽管、固然; 有的表示让步假设关系,如:即使、哪怕、就是; 有的表示条件关系,如:只有、只要、无论、不论、不管; 有的表示转折关系,如: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有的表示推论关系,如:既然、可见。十一、助词 助词是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助词可以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比况助词、其他助词四小类。动态助词有“了、着、过”三个,它们主要用在动词之后。“了”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着”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过”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具有这样的状态。结构助词有“的、地、得、”。“的”和“地”,读音都是“de”(轻声);它们附在修饰语后面标示前后成分之间是修饰关系;但二者有明确的分工:定语之后用“的”,状语之后用“地”, “的”字还有一个用法,那就是附在实词性词语之后,组成一个可以指代事物的“的”字结构。例如“木头的”指用木头做的物品,“便宜的”指价格便宜的东西, “的”字结构是名词性的,在用法上大致相当于一个名词。“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引出表示可能、状态或程度的补语。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其他助词:给、连、们、所“所”,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如“所见、所闻”、“所答非所问”。 “所“字结构是古汉语里遗留下来的。在现代汉语里, “所”字结构单独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已很少见,更常见的是,“所”与“的”配合使用。例如:(1)他没有去过那里,所说的只是从诗赋中、历史上得来的印象。(朱自清)也经常跟“被、为”配合使用。“给”用在动前面,表示加强语气,口语色彩较浓。例如: 雨伞被我妹妹给拿走了。“连”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表示强调,隐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谓语前面用“也、都、还”与之相呼应。如“连三岁的孩子都懂得这个道理。”“们”用在指人的普通名词后面,表示群体的意义。十二、语气词 语气词是常放在句尾表示语气或句中表示停顿。依所表示的语气的不同,语气词可分下面四类 表示陈述语气的:的、了、吧、呢、着呢、(而已)、也罢、也好、啦啊 表示疑问语气的:吗(么)、吧、呢、啊 表示祈使语气的:吧、了、啊 表示感叹语气的:啊虚词的运用:1 对于、对 介词“对于”、“对”标记或介引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这两个介词在许多场合都可以通用。一般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是“对”的意思更广泛,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2关于 “关于”引进涉及的事物. 关于今郎织女,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关于如何贯彻新学制,学校正在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关于”和“对于”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例如: 关于(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两个介词在用法上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例如: 关于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公室直接联系。 对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第二,“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例如:关于美学,我所知有限。对于美学,我很感兴趣。我对于美学,很感兴趣。 第三,“关了”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标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就不能。如“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可以作标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就不能作标题。3、在 介词“在”经常跟由方位名词“上、中、下”等构成的方位短语构成介词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方位、条件或范围等。例如: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在上”、在下”中间插的应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能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象下面的句子就站不住。 在不减少插秧丛数下,有可能做到周年套养红萍,争取大幅度提高红萍产量,为解决肥料问题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自开工以来,在卫生工程局负责人及参知工作的工人、解放军不顾劳累、寒冷地积极工作下,工程进度很快。“在中”中间如果插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则表示该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如“宝钢在建设中”, “新一代在茁壮成长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毛病是不应该用“在上”,例如: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例应该把“在”、“上”都删去。4、于:导致后面不能带“于”;还有“来自于”的说法也是错误的。5、和 在运用和连接并列成分时要注意分清层次,不应该连用两个和,可以把第一个和改成顿号。6、及其及其的意思是“和他(她)们的。7、还是“还是”和“或者”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之后可以互换,但是“还是”可以用于疑问句中,“或者”不能。常见的语法错误一 句法成分搭配不当 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动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二、残缺和多余(一)残缺成分残缺: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定语和状语缺少或不完整。(二)多余成分多余:主语、谓语、宾语有多余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多余。三、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四 句式杂糅(一) 两种说法混杂 要表示一个意思,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使用不同的句法格式。下笔的时候,想用某种说法,写着写着却换用了另一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两种句法格式搀杂糅合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例如:(1)*这种款式的女大衣一上市,就受到广大女青年所欢迎。(报)这个句子就是把“受到的欢迎”和“为所欢迎”这两种说法混杂在一起了。可以将“所”改为“的”,也可以将“受到”改为“为”。(二) 、前后牵连 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例如: 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例是把“大家有感觉”和“(这种)既光荣是颇难形容的”凑在一块儿。可以把“有”改为“的”,也可以把“颇难形容的”移到“有”后,去掉“是”。五 代词指代不明在说话写作中,运用代词可以避免重复罗嗦,同时能保证语言的连贯性。但是使用代词一定要做到指代明确无误。可是不少人在写作中常常犯指代不明的毛病。在分析这种语法错误前,有必要先交待一个概念,那就是“前词语”。“前词语”是指“代词所替代的词语”。当句子里要用到除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如“我、我们”和“你、你们”等)以外的代词时,一般必须先出现“前词语”。例如:(1)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孙犁荷花淀)(2)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马南邨杂文四则)例(1)“女人”是代词“她”的前词语,“丈夫”是代词“他”的前词语。例(2)“陶渊明”是代词“他”的前词语。六 数量表达混乱在讲到数量减少时用了倍数的说法,这是数量表达中最常见的毛病。例如:(1)*由于加强并改善了交通管理,广泛开展了“防事故,保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本市交通事故只发生了五十七起,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将近一倍。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修辞方式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翟说:“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辟,譬喻;也物,他物。意思是譬喻是以他物来说明此物,讲得简洁而中肯。比喻包含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两个部分,前者称为本体,后者称为喻体。主体和喻体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事物,但又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特征,这样才能构成比喻。(二)比喻的类型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比喻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有: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在句中出现,二者常用“像、好像、比如似的”等词语明确地显示出比喻关系。明喻在比喻中用得很广泛,效果也显著。例如:(1)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杨朔茶花赋)2暗喻:又称隐喻。主体和喻体也都在句中出现,但不明确表示是在打比方,而是用“是(为)、就是、成、变成”等词语来显示两者的关系。如果说明喻本体和喻体是相类关系,那么暗喻则是相合关系,暗喻比明喻形式上显得更紧凑,内容也更密切。例如:(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2)失败为成功之母。(3)知识就是力量。也有的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是利用破折号来显示的。例如:(1)环境卫士蚯蚓(2)沙漠之舟骆驼(3)纤维皇后丝绸3借喻本体不出现。它不用“像”、“是”一类词语,干脆把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当作被比方的事物来说,即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比起明喻、暗喻来,借喻的本体和喻体关系最紧密,表达深厚而含蓄。例如:(1)人生终点站的服务员访八宝山殡仪馆整容工刘瑞安例(1)“人生终点站”代替了“殡仪馆”。(三)比喻的修辞作用1说明事理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浅显,使艰深的问题变得通俗平易,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从而打动对方,说服对方。2描述事物运用比喻描述事物,可以使被描述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提高人们的感知度。在景物描写中,比喻用得很多。例如:3刻划人物:运用比喻刻划人物,可以使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明。 二、借代(一)什么是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被代替的事物称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称借体。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借代用得很多。例如:“皓首”代老人,“红颜”代少女,“长缨”代贵人,“短褐”代贫苦人,“管弦”代音乐,“杜康”代酒,等等。(二)借代的方式1以部分代全体(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强拿人家一草一木。例(1)中的“一针一线”和例(2)中的“一草一木”原本指某种东西,这里用指一般的东西。2以专称代通称(1)“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毛泽东组织起来)例(1)中的“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在民间传说中,他料事如神,被视为智慧的化身。这里代指充满智慧的人物。3以特征代本体(1)“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没有。”“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例(1)以“花白胡子”这一特征,代指“花白胡子的人”。4以具体代抽象(1)搞好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北京晚报)例(1)“菜园子”指副食品生产基地,“菜篮子”指居民能购买到的副食品品种。(三)借代的修辞作用1简洁形象。2新鲜风趣。3含意丰富。三、比拟(一)什么是比拟?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个事物来描绘、说明。人们长期传诵的一些古典诗词名句,就是运用了比拟手法。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比拟的类型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述叫拟人。拟人手法让物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动作神态,其表现形式有:(1)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1)硬币正悄然“退休”(文摘报)(2)浙江重新审定茶叶品牌 名茶不搞终身制(每日电讯)(2)把有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1)水族“移民”记罗氏沼在广东省落户(光明日报)(2)西伯利亚来客红嘴鸥重游春城(人民日报)(3)小松鼠,谢谢你这顽皮的播种家。(黄宗英大雁情)(3)把抽象的概念、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1)科学技术进入农村千家万户 亿万农民正向贫穷愚昧告别。(2)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朵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某物当作其他物来描述叫拟物。它可以使描述具有新的寓意和色彩,其表现形式有: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如:(1)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2)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3)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梨荷花淀) 把一种事物当作另一种事物来写。例如:(1)崇明岛越“长”越大(人民日报)(2)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3)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有时,把抽象的概念、事物当作物来写。例如:(1)把天真活泼还给孩子(人民日报)(2)美的耕耘访大陆第一个专业美容师连梅痕。(三)比拟的修辞作用1富于情趣。报纸标题常常采用比拟手法,以吸引读者。2使情感表现多样化,即可以使描述的事物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思想情感。3使抽象道理通俗形象。四、夸张(一)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对描述的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二)夸张的类型1扩大夸张,即把事物的某种属性加以放大。例如:(1)前面隐隐有人影,玛金更加小心了。她站在暗处不动,满身是耳朵,满身是眼睛。(茅盾子夜)(2)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2缩小夸张,即把事物的某种属性加以缩小。例如:(1)小王没念过书,在部队里学习了八个来月,现在呢?他说:“能识半拉字了。”(周立波暴风骤雨)(2)但是那些陷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他们。(孙犁荷花淀白洋淀记事之二)(三)夸张的修辞作用1形象鲜明,印象深刻。2情感突出,感染力强。3语言有味,引人入胜。五、双关(一)什么是双关?双关是借助于语境的特定条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后一个意思往往是主要的。(二)双关的类型1语义双关。例如:(1)(匪徒)为了不露出他们的马脚印,想了个“雪里埋死尸”的穷点子,把马蹄全部用破麻袋片、破布、乌拉草包裹起来。妈的!他想的倒周到。可是匪徒们走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例(1)“露出了他们的马脚”,一方面实指马的脚,一方面又与惯用语“露马脚”双关,指诡计败露。2谐音双关。例如:(1)1938年冬天,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转移到茅山抗日根据地一个小山村。负责分房子的同志找遍全村也找不到一处适合司令员住的房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土地庙,谁知司令员却不见了。他们找呀找,终于在村后一间破旧的羊圈里找到他。只见他盘腿坐在草铺上,正就着马灯微弱的灯光,低头批阅文件呢!身旁,两只山羊还在安详地嚼着草负责号房子的同志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难过得流下泪来。陈毅同志却风趣地说:“这儿不是很好嘛!我陈毅革命还没有成功就先住上洋房罗!”例(1)“洋房”,表面为“洋房”,实际为“羊住的房”羊圈。(三)双关的修辞作用1语意丰厚,余味深长。2含蓄委婉,耐人寻味。一些报纸标题常常运用这一修辞方式。3犀利深沉,鞭辟入里。六、仿词(一)什么是仿词?仿词是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仿词这一修辞方式的运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二)仿词的类型1相类仿词,即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在意义上类似或有关。例如:(1)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鲁迅阿Q正传)2相反仿词,即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例如:(1)“对嘛,文化革命就是改造人的大革命。那几年,我不就被改造成家庭妇男了吗?不信,你们问文婷,我什么不干?什么不会?(谌容人到中年)(三)仿词的修辞作用1映照对比,言简意赅。例如:2语言新鲜,风趣幽默。例如:3尖锐辛辣,语含警策。例如:七、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列做对偶。 对偶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大致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一)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或者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二)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展开,意思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串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两联连接成复句,一顺而下,又称“流水对”。16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一着不信, 满盘皆输。八、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对比可以分成两种。(一)两体对比: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二)一体两面对比:把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物说得更透彻、更全面。九、衬托: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陪村的辞格,叫衬托。衬托可分两种。 (一)正衬: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二)反衬: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陷衬。十、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气增强,这种辞格叫排比。排比有句子排比和成分排比两类。十一、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辞格叫层递。层递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十二、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做反复。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十三、设问和反问(一)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二)反问: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十四、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上。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船都是抽象的,多数在后。这种辞格,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拈连可以分为全式拈连和略式拈连。前者例如: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己的身,锁不住革命的精神。后者例如: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瀑布不止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十五、顶真和回环 (一)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顶真的修辞作用:(一)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使表达如行云流水,气势贯通。(二)状物叙事,条理清晰。条理分明地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句句顶接,顺势而下,显得格外明快沉畅。(三)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环环紧扣,引人入胜,给人以格调清新的感觉。(二)回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例如:心贴布,布贴心,多织好布为人民在调整中前进,在前进中调整。十六、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做反语。十七、通感:叙述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 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也叫“移觉”。 附录:容易写错的字下面列出一些容易写错的词语,括号外的字是正确的,括号内的字是错误的。按部(步)就班 班(搬)门弄斧 变本加厉(利) 标新立异(意)别出心(新)裁 病入膏肓(盲) 不耻(齿)下问 不计(记)其数不假(加)思索 不胫(径)而走 不咎(纠)既往 不刊(堪)之论不落窠(巢)臼 草菅(管)人命 层峦叠(迭)嶂 陈词滥(烂)调称(趁)心如意 出类拔萃(粹) 出奇制(致)胜 川(穿)流不息唇枪舌剑(箭) 寸草春晖(辉) 到处传诵(颂) 得不偿(尝)失豆蔻(寇)年华 短小精悍(干) 发号施(司)令 飞扬跋(拔)扈纷至沓(踏)来 丰功伟绩(迹) 风尘仆仆(扑扑) 凤毛麟(鳞)角 负隅(偶)顽抗 甘拜(败)下风 各行其是(事) 鬼鬼祟祟(崇崇)含辛茹(如)苦 汗流浃(夹)背 哄(轰)堂大笑 虎视眈眈(耽耽)哗(华)众取宠 荒诞(旦)不经 激(急)流勇进 集思广益(议)记忆犹(尤)新 嘉(佳)宾满座 精神焕(换)发 精神可嘉(佳)狙(阻)击敌人 开诚(成)布公 开天辟(劈)地 滥(烂)竽充数老态龙钟(肿) 雷厉(励)风行 礼尚(上)往来 寥(瞭)若晨星流言蜚(非)语 名列前茅(矛) 明辨(辩)是非 明火执仗(杖)摩(磨)拳擦掌 磨杵(杆)成针 牟(谋)取暴利 能屈(曲)能伸 宁死不屈(曲) 旁征(证)博引 披星戴(代)月 迫不及(急)待气冲霄(消)汉 千锤百炼(练) 千钧(斤)一发 轻歌曼(慢)舞穷兵黩(读)武 惹是(事)生非 任(忍)劳任怨 如法炮(泡)制 如火如荼(茶) 如愿以偿(尝) 入不敷(付)出 三番(翻)五次 声名狼藉(籍) 食不果(裹)腹 史无前例(列) 势(试)在必行拭(试)目以待 首(手)屈一指 受益匪(非)浅 肆无忌惮(弹)提(题)纲挈领 天涯海角(脚) 铤(挺)而走险 完璧(壁)归赵万马齐喑(暗) 委曲(屈)求全 无耻谰(滥)言 无稽(计)之谈无精打采(彩) 无可非议(意) 无所事(是)事 无妄(忘)之灾瑕不掩瑜(玉) 心旷神怡(移) 兴高采(彩)烈 凶相毕(必)露徇(殉)私舞弊 言简意赅(该) 偃(掩)旗息鼓 一笔勾销(消)一筹(愁)莫展 一如既(继)往 依山傍(旁)水 以逸待(代)劳义不容辞(词) 因噎(咽)废食 阴谋诡(鬼)计 饮鸩(鸠)止渴英雄辈(倍)出 勇(永)往直前 有恃(持)无恐 怨天尤(由)人再接再厉(励) 责无旁贷(代) 张冠李戴(带) 仗义执(直)言振聋发聩(愧) 置若罔(网)闻 中流砥(抵)柱 珠联璧(壁)合专心致(至)志 自力(立)更生 走投(头)无路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继续努力。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在党的领导下,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如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4、兵来将挡(dng),水来土掩(yn):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对付办法。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5、不经(jng)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6、不入虎穴(xu),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7、差之毫厘,谬(mi)以千里: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儿差错。也说差以毫厘,失之千里。8、拆东墙,补西墙:比喻顾此失彼,处境困难。9、陈谷子烂芝麻: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10、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人办事极其无能。1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1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着了火,大家都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尽了,鱼也干死了。比喻因牵连而受祸害或损失。13、吹胡子瞪(dng)眼:形容发脾气或发怒的样子。14、此地无银三百两:民间故事说,有人把银子埋在地里,上面写了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字牌;邻居李四看到字牌,挖出银子,在字牌的另一面写上“对门李四未曾偷”。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了所要掩饰的内容。15、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毫不隐瞒地公开说出来。也说打开窗子说亮话。16、打鸭子上架:比喻迫使做能力所不及的事情。也说赶鸭子上架。17、大早望云霓(n):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好像大早的时候盼望雨水一样。18、当面锣(lu)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讨或争论。19、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用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20、东风吹马耳: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21、独木不成林(ln):一颗树不能成为树林,比喻一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也说独树不成林。22、二一添作五:借指双方平分。23、反其道而行之:采取跟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24、覆巢(cho)无完卵(lun):鸟窝翻落下来不会有完好的鸟蛋,比喻整体覆灭,个体不能幸免。25、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26、挂羊头卖狗肉: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做坏事。27、过屠门而大嚼(ju):比喻心中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用不实际的办法安慰自己。28、换汤不换药:比喻只改变形式,不改变内容。29、急急如律令(lng):立即遵照命令。30、慷他人之慨(ki):指拿别人的财物来做人情或挥霍。31、可望而不可即(j):只能够想见而不能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即”也作“及”。32、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33、离弦(xin)走板儿:比喻说话或做事偏离公认的准则。3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