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云——探索工业共享经济新模式.docx_第1页
工业云——探索工业共享经济新模式.docx_第2页
工业云——探索工业共享经济新模式.docx_第3页
工业云——探索工业共享经济新模式.docx_第4页
工业云——探索工业共享经济新模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云探索工业共享经济新模式发布时间:2015/11/26 来源: 作者: (本文为工信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工业信息化研究室主任肖琳琳在2015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一、工业云发展背景(一)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速全球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加速,互联网从消费领域进一步地向制造业领域渗透拓展,加速制造业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变革。首先,数据成为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其次,全球制造业呈现出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成为新一轮变革中最显著的特征。从产业组织方式来看,互联网价值发现、资源聚合、大众协同的特性使得以层级制组织、线性分工为特征的传统组织方式向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为特征的新型组织转变,无工厂制造商和微型跨国公司正在逐步崛起。商业模式从以产品和生产为核心向以消费者为核心、以生产+服务为本转变,产业竞争也从单一环节向产业的生态竞争转变。我们组织全国5万多家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企业两化融合指数为61.2,45.3%的企业仍处于起步建设阶段,40.1%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阶段,11.6%的企业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仅有3.0%的企业处于创新突破阶段。总体上来说,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之间两化融合水平差距非常大,大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远好于中小微企业,但是企业通过两化融合促进转型升级的需求非常迫切。(二)“互联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迫切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对全国GDP的贡献达65%,是就业和创新的重要来源。但是研发能力弱、市场拓展能力不足、资金和人才短缺、管理不规范等等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互联网应用的角度看,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主要以消费者,而不是企业为导向。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我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已居全球第一。但是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缓慢。麦肯锡研究表明,我国企业云服务渗透率只有21%,美国达到55-63%;我国中小企业运营中互联网使用率只有20-25%,而美国超过了70%。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互联网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4-14万亿元,而这将取决于企业层面互联网的应用程度。企业互联网应用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探索工业共享经济新模式我们希望能够探索一种新的模式,一方面希望通过平台将社会上闲散的制造资源能够集中汇集起来,提供给中小企业;另一方面,能够把中小企业有限的制造资源实现市场化配制,把分散在社会、企业中的智力资源实现其最大化的价值;最重要的,实现社会制造资源和制造需求的供需对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2013年,工信部发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明确提出了支持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建设,之后工信部实施了工业云创新行动计划,确定了北京、天津、河北、内蒙、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贵州、青海、宁夏等16个省市开展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工业云服务平台,聚集和共享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推进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高质高效对接,探索工业领域的共享经济新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持续支撑各级政府开展工业云服务现状诊断分析、成果跟踪提炼及经验总结推广等工作。在各试点省市和工业云平台运营商的支持协助下,我们系统总结了近几年工业云创新发展实践,凝练工业云试点工作成效,希望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为产业界深入探索工业云发展新模式提供借鉴。二、工业云概述(一)工业云的内涵与特征工业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化制造服务模式,融合先进制造技术和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通过虚拟化、服务化和协同化汇聚分布、异构的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在制造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优质、及时、低成本的服务,实现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高质高效对接。工业云的主要特征包括:制造资源高度集成和共享。工业云服务平台整合涵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为用户方便、快捷地提供各种制造服务,以实现社会化制造资源的高度共享、制造能力的高度协同、全产业链的开放协作。面向网络的制造。任何企业、个人都可以向工业云平台贡献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制造技术和知识,同时,任何企业、个人都可以在平台上获取所需的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制造技术和知识开展活动。工业云不仅能分散资源集中使用,还可以集中资源分散使用,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制造服务模式。按需提供服务。工业云平台上的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制造技术、制造知识等都能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面向用户的需求,平台可以随时、随地组织相关服务商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制造模式转变,实现“制造即服务”。(二)工业云的重要作用1.降低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 工业云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产业生态环境,企业既能够方便、灵活、低成本地从工业云平台在线获取所需资源和工具,又不必占用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购置和维护,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在业务中应用信息化的所需的财务成本和人力成本,降低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利用信息化开展创新成本和门槛,有效地推动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提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2.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工业云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服务互动平台,推动企业创新模式变革,有效整合社会上丰富的创新型设计和生产资源,以多种方式汇聚个人和企业创新成果,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和资源支持,协助企业开展创新,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充分利用社会化智慧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速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同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平台与环境。3.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创新 工业云促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生产互联化和社会化制造资源共享,盘活存量制造资源,破解制造能力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社会整体的资源使用成本。通过工业云平台,企业既能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抓住市场机遇,拓宽企业业务渠道;又能快速寻求所需要的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发挥“1+12”的协同效应。三、工业云平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一)工业云平台的服务模式1.资源集聚的平台 工业云平台为企业提供计算资源、软件资源、制造设备、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各种在线资源,这也是工业云平台最普遍的服务模式。这些资源大部分是由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专业资源,也有部分是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将其闲置的制造资源通过工业云平台实现市场化配置。其中,计算资源包括为企业提供设计计算、仿真计算、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各类云计算、服务器、储存器、IDC等资源;软件资源包括CAD、CAM、CAPP、CAE、PDM、ANSYS等工业软件和OA、ERP、CRM等管理软件的SaaS应用;制造设备包括生产、加工、实验等物理设备;技术资源包括在制造过程中所积累的工艺、模型、标准、规范、图纸、产品知识库等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从事设计、管理、技术应用等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2.智慧集聚的平台 工业云平台聚集了社会个人、企业中各种智力资源,通过平台对社会提供产品设计、创意等创新服务,实现价值最大化。例如,重庆工业云集成了猪八戒网工业设计服务众包平台,聚集了超过十万家的专业设计企业、设计类高等院校、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等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产品外观、电子产品、机械、电路、家具等近百个子类目的设计众包服务。数码大方工业云平台让有设计能力的个人和团队创建自己的“创新工坊”,打造云端工业设计城,快速响应产品创新设计需求,促进万众创新。3.服务集聚的平台 工业云平台面向用户需求提供集设计、生产加工、运营优化、设备运维、营销、检测、培训、对标、咨询、认证、融资等一站式优质服务,提供从产生到服务端用户增值服务,打造工业云产业生态圈。4.供需对接的平台 工业云平台搭建了面向企业的社交平台,为企业建立跨区域、开放式的社交商圈共享平台,推动形成区域性、服务型、社会化生产模式,实现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高效高质对接。例如,贵阳老干妈公司通过贵州工业云平台发布研发比原系统成本降低一半的二维码防伪追溯系统的招标信息,很快得到了山东服务企业的响应。万和电气建立“云众修”模式,依托航天二院工业云平台发布售后维修或售后安装需求,由第三方维修服务提供商进行维修抢单,同时对第三方维修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5.产业协同的平台 工业云平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提供研发设计协同、生产制造协同、供应链协同、服务协同等服务,支持开展跨企业跨区域的产业链协作。例如,长城华冠通过天智网平台形成在线研发众包模式,将海量汽车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给社会自由设计师,利用三维虚拟样机实现发包方与设计师之间的在线协同设计,利用在线3D打印实现快速车身原型制作,将传统设计周期由4个月缩短至2个月,节省差旅、评审成本80%,沟通时间成本60%以上。(二)工业云平台的商业模式1.会员服务,商务合作工业云平台的一些盈利模式与互联网交易平台常见的盈利模式类似,一是企业定期缴纳会员费,享受平台提供的各种会员服务;二是广告费用;三是买卖双方交易成功后向平台运营商缴纳佣金费;四是与政府、行业协会、媒体等合作,开展网络营销策划、展会、行业商会等商务合作。2.按需计费,以租代买这是工业云平台目前最具特色的一种商业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线租用各种在线资源和软件工具,同时获得软件升级、相关培训服务。平台运营商、资源和应用提供商按照各方在交易中的贡献进行收益分配。与传统方式相比,企业不必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用于购置和维护资源或软件,能够以较低成本应用信息技术和服务,极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成本。3.定制开发,创新服务工业云平台通过开展各种增值服务拓展市场。一是运营商、资源和应用提供商多方合作,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为企业定制开发服务和应用。二是平台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第三方支付、融资等金融服务。三是基于用户信息、交易信息、行业信息等进行数据挖掘,提供精准营销、咨询等服务。4.需求众包,以大带小龙头企业以工业云平台作为产业协同的载体,通过平台开展业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应用工业云,对接、整合优势制造资源和能力,实现产业链协同运作。四、推进工业云发展的主要做法与典型经验工业云试点省市在建设和推广工业云平台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一些有效做法,总结和提炼了一些典型经验,为今后工业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一)立足需求,科学规划布局有的放矢、立足企业业务需求是科学制定工业云服务内容,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吸引更多企业应用工业云平台的前提。各试点省市立足本区域重点产业和园区,调研行业和和企业两化融合的共性需求,为规划平台服务内容提供科学依据。(二)联合多方力量,合力共建平台各试点省市因地制宜,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与科研院所、IT服务商、重点企业合作,充分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不断丰富工业云平台资源、应用和服务内容,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工业云应用,积极构建工业云应用生态体系。例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等省市工业云平台充分发挥当地云计算的优势,为企业提供计算资源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软件工具和服务,降低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门槛。(三)深化行业应用,增强平台服务能力各试点省市针对本地区重点行业共性需求丰富行业应用,不断推动行业工业云的深度应用。例如,北京工业云与中国模具行业协会合作建立模具行业工业云供需平台“精模网-精益研发服务平台”。天津工业云重点聚焦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石油勘探、数字出版、天气预报、建筑等领域。重庆工业设计云吸引了国内十万多家设计服务企业入驻平台,提供产品外观、电子产品、机械、电路等八大类近百类设计服务。(四)成立第三方机构,共同推进工业云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业云发展,各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联合政、研、学、商、企多方建立工业云产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不断完善推进服务体系。例如,北京市工业云产业联盟立足建设一个平台、多种应用服务、多种专业资源服务的“1+N+N”的工业云服务体系。上海工业云创新联盟涵盖了汽车、钢铁、化工、能源、建筑、维修检测、物流、在线教育等行业领域,围绕技术研发、产业链合作、市场拓展、技术标准和交流研讨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共享。重庆市联合试点区县、平台运营商、信息服务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支撑服务机构等共同发起成立工业云推进联盟,推动建立全新的工业设计和服务体系。山东省将推进工业云发展整合到了山东省云计算应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中,聚合一批在云计算领域的核心单位进行平台建设和研发,吸引了一批工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使用平台开展业务。(五)组织培训宣传,加强平台推广各试点省市通过召开试点启动会议,组织专题培训、举办设计大赛等方式开展宣传推广,不断提高企业对工业云的认识水平,激发企业应用工业云服务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北京、河南、河北、江苏等试点省市建设工业云体验(馆)中心,直观地展示工业云在工业设计、制造、服务等各环节的深度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为宣传工业云和组织工业云相关培训提供了直观的体验环境。北京市工业云服务平台连续举办了四届CAXA3D设计大赛,联合中国工业软件产业联盟启动了“2014年首届中国3D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吸引了数万人参与,收集有效参赛作品近1500个,扩大了工业云的影响力。五、工业云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高部分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商、制造企业等参与主体囿于原有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产模式,还没有意识到工业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对盘活存量制造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社会整体的资源使用成本,提升企业业务效率,增强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导致政府引导力度不够,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参与度不足,企业应用工业云的积极性不足,缺乏利用工业云来创新企业业务的内生动力。 (二)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能力不足一方面,我国企业互联网应用总体水平不高,我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已居全球第一。但是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缓慢。麦肯锡研究表明,我国企业云服务渗透率只有21%,中小企业运营中互联网使用率只有20-25%左右,而美国分别是55%和70%。另一方面,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运营和管理模式、客户服务理念、对数据分析应用的重视程度都与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不匹配,成为工业云平台需要克服的挑战。(三)资源和服务需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工业云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工业云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主要集中在计算、研发、设计等资源和软件工具,以及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些简单的信息化应用服务。而面向制造环节尤其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务不足,缺乏成熟的解决方案,未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云生态系统,不利于形成促进企业全面深入应用的合力。同时,工业云平台缺乏体验环境,虽然平台宣称可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功能强大,但由于缺少体验手段,使得一些客户理解平台上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存在障碍。(四)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工业云平台的运行涉及大量的、涵盖各种厂商和个人的软硬件资源、需求信息、服务交易等,这些信息的异构化和无序化将阻碍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共享,因此通过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工业云平台实现推广应用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涵盖平台体系架构、制造资源、运行服务、互操作和接口、安全等相关标准和规范,无疑将阻碍工业云的快速发展。同时,工业云资源和服务的评估体系不够健全,对企业应用工业云的效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遴选和优化工业云平台上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云平台服务能力的提升。(五)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创新虽然工业云有很大的潜在市场,但从平台构建、到工业云服务普及应用,到实现工业云服务业务的快速增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键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如何量化工业云平台的经济效果,吸引更多资源和服务提供商参于工业云平台建设推广;如何促进用户按需、便捷地获取和使用工业云服务,提高用户粘度;如何让用户方便、快捷的建设和管理自己的服务空间,促进工业云平台持续有序地发展壮大等等,这些都还有待于在工业云未来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合适的商业模式。(六)安全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安全性、稳定性和网络服务质量是工业企业在选择工业云服务时考虑的三大要素。在云计算、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个人数据保护力度相对较小,未建立针对数据主体、数据控制者与处理者的核心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则,无法有效治理数据流转的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风险。我国工业云应用服务安全信任体系还不完善,工业云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业务往来涉及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数据缺乏法律保障,导致用户对安全性的担忧。六、工业云推进建议今年,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国家重大战略都部署了工业云等重要任务。工业云给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理念和模式,但是工业云目前还只是处在探索初期,参与工业云平台建设和推广的企业都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先行者,一方面,部分从业人士对工业云的发展方向、目的和路径并不清晰;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对工业云的价值、如何使用工业云平台提高发展能力并不了解。工业云的发展将会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依靠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等多方共同努力。(一)加强引导和统筹规划一是政府要加紧制定出台工业云发展指导意见或实施指南,明确发展的目标、重点方向和路径。二是要以市场为手段,最大限度调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的主导力量。引导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工业云参与主体加强合作,支持工业云平台发展壮大。三是及时发现和总结工业云平台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培训、巡展、体验中心等宣传推广活动,加强示范引领,加快推进工业云服务的普及和专业化程度。(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政府要破除传统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放宽准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事前准入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放水养鱼”,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数据隐私保护、网络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工业云应用过程中安全信任体系的建设。三是创新财税支持方式。加大对工业云平台建设、共性技术开发项目的支持。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等对工业云的投资引领作用。探索推动工业云相关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享受软件产业税收等政策。四是针对工业云设计的工控系统、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建立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应用服务的安全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