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很实用).docx_第1页
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很实用).docx_第2页
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很实用).docx_第3页
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很实用).docx_第4页
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很实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交底书编制: 审核: 批准: 一、接触网上部技术规定1、一般规定1、接触网接触悬挂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正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120+CTS150,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25kN,承力索20kN;站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95+CTS120,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15kN,承力索15kN,附加导线类型:正馈线LBGLJ-240,保护线LBGLJ-120,最大工作张力正馈线15kN,保护线8kN。1.2、接触网悬挂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高度除注明者外,均为6450mm;结构高度1600mm;1.3、支柱基坑处地下电缆的处理,尽量 采用排移的方法。排移困难时,可适当调整支柱的侧面限界,调整范围:区间腕臂柱3.1m3.5m(含),站场腕臂柱2.5m 3.5m(含),硬 (软)横跨柱按3.0m5.0m,但牵出线上支柱的侧面限界不应小于3.1m。1.4、车挡后的支柱距车挡不应小于10m,如受地形、地貌限制,在保证线路上接触网有效长的情况下可将车挡后的支柱设于线路一侧。1.5在进行上部安装前,工程所用金属零部件、线材及绝缘子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规格质量及电气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安装使用。1.6接触网上部安装施工不得使用活口扳手,应采用呆扳手、梅花扳手和力矩扳手。安装后的金具各部连接紧固螺栓、螺帽紧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新零件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应配齐螺帽、止动垫片。1.7为保证工程质量,本线在部分零件试用放松效果好的止动垫片机械防松措施。1.8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度,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销钉安装时,垂直设置时应钉帽在上,水平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1.9接触线的平直度直接影响弓网受流质量和接触线的使用寿命。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不应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严禁踩踏接触线。1.10凡与接触线、承力索及附加导线接触的零配件,均应清除表面氧化物,并在接触面涂电力复合脂。凡钢质部分的镙栓镙母的镙纹部分应涂油防腐 1.11上部安装前必须按验标要求对所安装的零部件进行检验和试验,严格使用不合格产品。1.12接触网的空气绝缘间隙应大于或等于表1中的要求。2、腕臂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2.1腕臂安装应严格执行三化一到位的施工工法,(即计算微机化、予配工厂化、安装机械化的一次达到设计标准施工法)。2.2上部安装前应积极与铺架单位联系,了解线路中心线及轨顶标高稳定状况,严格按照设计的轨面标高安装。2.3为保证测量精度,项目经理部配有专业测量小组,人员应相对稳定,支柱倾斜率采用经纬仪,限界、底座安装位置采用丁字尺、水平仪和钢尺测量,并严格控制测量误差。接触网的空气绝缘间隙表1序号项正常值(mm)困难值(mm)1绝缘锚段关节两悬挂点间隙450-225kv带电体距固定接地体间隙300240325kv带电体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间隙350-4受电弓振动至极限位置和导线被抬起的最高位置距接地体的瞬间间隙201605隔离开关引线,电连接(包括跨另一支接触悬挂时)及供电线跳线距接地体间隙330-6绝缘元件接地侧裙边距离接地体间隙100757回流线顺线路距25kv带电部分的净空距离5008回流线在最大风偏时(或最大弛度)距接地体(括支柱、支撑、挡墙等)的净空距离2002.4计算软件应根据该线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并应进行现场验证,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推广应用。2.5予配应成立予配小组,人员应相对稳定,予配人员应严格依据计算数据,在专用平台上进行予配,予配完毕后,应进行复检,各部尺寸偏差面不应大于3mm,复查合格后,方可标识堆放。并做好施工记录。2.6予配腕臂前,水平腕臂打孔处及因长度不合适而锯掉处,应进行喷锌防腐处理。2.7腕臂下底座安装以轨面水平连线中点为基准,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2.8水平腕臂与斜腕臂连接的套管双耳与承力索支撑线夹的间距约为200mm;水平腕臂外露(承力索座外长度余量)应大于等于200mm。2.9腕臂宜采用作业安装车安装。腕臂安装后,水平腕臂不得低头,并应保证承力索距轨面距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50mm,且承力索应在接触线的正上方,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2.10承力索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加预绞丝防磨条,并保证承力索座紧固到位。2.11腕臂在无偏移温度安装时,应垂直线路中心线,腕臂在偏移温度安装时,腕臂偏移量应符合设计提供的腕臂安装曲线图的要求。2.12隧道口降高腕臂参照道岔定位安装形式,加定位管、锚支卡子固定承力索。2.13腕臂安装后,应进行动态包络线检测,确保腕臂各部在动态包络线以外(在V120km/h时,受电弓上下晃动量100mm,直线左右摆动量为200mm,受电弓中心最大水平偏移值不大于450mm)。2.14腕臂支撑安装时与斜腕臂的连接。正定位时,连接腕臂支撑的套管双耳(60型支撑卡子)在定位环的上方。反定位时,连接腕臂支撑的套管双耳(60型支撑卡子)在定位环的下方,距离一般为100mm,与平腕臂的连接,连接腕臂支撑的套管双耳距平腕臂上绝缘子的距离一般为100mm,其长度现场测定(设计给出型号的按设计图安装)。2.15多线路腕臂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线路腕臂横梁长度应按设计图现场测定,报厂方生产。(2)横梁应连接牢靠,横梁在一条轴线上,垂直、水平矢值不得超过梁长的1。(3)斜拉受力应均匀,并保证梁中心线与支柱中心垂合,横梁应呈水平状,施工允许偏差 050mm。(4)倒立柱应垂直安装,施工允许偏差10mm,且应保证不侵入建筑限界。(5)倒立柱的腕臂安装应符合上述14条的有关规定。凡钢质螺栓螺纹部分均应涂油防腐。3、软横跨安装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3.1软横跨应采用测量、计算、予配和安装的施工工序。3.2 固定绳固定角钢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30mm,杵头杆螺纹外露为2080mm。上、下部固定绳承载后应呈水平状,允许有一定负弛度(34股道车站为0150mm,58股道车站为150300mm)。3.3悬挂6支及6支以上的软横跨的横承力索均采用双横承力索,双横承力索受力应均匀,与V型联板连接的双耳楔型线夹的受力面应相对安装。3.4对于股道多,轨面高差大,上、下部固定绳安装高度,以最高轨面和最低轨面高度的平均高度为准,但必须保证正线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设计高度,还应保证导线距轨面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3.5 正线股道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连线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单横承力索软横跨允许施工偏差为030mm,双横承力索软横跨允许偏差为060mm。3.6对节点1、2、3、4、8、9、13中设计上下对齐的绝缘子串在软横承载后应严格对齐,允许施工偏差60mm,站台边缘绝缘子串带电侧的绝缘子裙边应与站台边沿对齐,允许偏差60mm。3.7直吊线应垂直,斜拉线应顺直。3.8定位绳弹簧补偿器应安装在软横跨受力小的一侧,弹簧补偿器的拉力软横跨钢柱为36kN(即以设计要求为准)。3.9软横跨上正线定位器开口为400mm,允许偏差为50mm,站线开口为300mm,允许施工偏差为50mm。3.10软横跨接地跳线安装绑扎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绑扎应平整、密切、美观。4、硬横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4.1硬横柱基础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方可安装。同一组硬横梁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且两钢柱横向中心线应重合。(基础有偏差时应在安装支柱时调整达标)4.2硬横梁的横梁跨长,必须由专业工程师会同生产厂家,共同进行现场实测,生产厂家严格按实测尺寸加工,以保制作精度,使其安装一次到位。4.3硬横梁柱及硬横梁在安装前应按验标和设计要求进行外观检查:如有变形,镀锌剥落及孔位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现象,应及时通知厂方整修,整修达标后应对因整修造成的锌层损伤进行喷锌处理。4.4横梁按编号在平整地面上(或站台)将横梁组装成整体,组装时,在各段梁两端0.2/L处各用一根方木将梁支起,然后将两段或三段梁相对,用经纬仪或线绳将各段梁调整到同一轴线上,再进行组装,并在连接处加薄钢垫片使横梁有一定向上的予拱度:拱度一般为梁长的1/500(以设计要求为准,如横梁在加工时,已按设计予拱度要求制作,就不应再加予拱度),横梁连接应密贴、牢固,连接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4.5硬横梁安装后应呈水平状,施工允许偏差30mm,横梁下缘应距正线最高轨面连线高度为9m或以设计要求为准,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4.6同一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线应与横梁中心线重合。4.7吊柱应垂直安装,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吊柱安装后的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建筑限界。4.8吊柱腕臂安装应符合本规定“2”腕臂安装中的有关要求。5、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应符合下列要求:5.1承力索、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由厂方按锚段配盘供应。现场架设时应对号架设。5.2承力索、接触线采用恒张力架线车架设工艺,架设承力索张力为2-3kN,接触线架设张力为34kN,架设张力差应严格控制,不得大于8%。5.3为使新线初伸长一次出尽,保证接触悬挂安装一次到位,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拟采用以下张拉法:(1)法国张拉法:承力索、接触线均采用1.5倍的额定张力,张拉72小时后,再进行承力索就位及安装吊弦和定位装置。(2)砣加重法张拉:承力索采用1.6倍的额定张力张拉3小时,接触线采用2.0倍的额定张力张拉5小时。再进行承力索就位及安装吊弦和定位装置。5.4 接触网结构高度1600mm,接触线至轨平面距离为6450mm6、中心锚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6.1承力索架设、张拉完毕后即可进行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接触线中心锚结应在架设张拉完毕后,中心锚结柱定位器及相临两跨吊弦安装完毕后进行,但应先检查起、下锚两端坠砣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未达标,先使一端达标,另一端待调整完成后再调整到位。6.2中心锚结安装位置、形式、采用的线材规格及连接件均应符合设计要求。6.3承力索、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安装应端正,牢固,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导高与最近吊弦处导高等高,施工允许偏差05mm。6.4站场防窜中心锚结安装应严格按设计图施工,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必须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应端正,不得歪斜。7、定位管、定位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7.1定位管应与腕臂在同一水平面内,定位管一般情况下应呈水平状。正定位允许抬头,但坡度不得大于150mm/m,反定位允许低头,但坡度不得大于150mm/m。反定位的定位卡子与长定位环的间距为150mm,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定位管吊线两端均加装心形护环,采用压接法固定。长定位环外露长度为200400mm(安装后应及时将多余部分锯掉)。7.2安装定位器的定位环(或限制定位环)调整余量不应小于100mm。7.3定位管支撑与定位管及腕臂成等腰三角形,夹角为60度,困难时为45度70度。7.4软定位上的坡度相对轨面不应小于1/10。7.5定位器上的定位线夹,安装时应保证定位线夹螺母受压。定位器安装应符合设计提供的旋转腕臂位置安装曲线图。7.6 限位定位器间隙(d)应严格按设计提供的值一次安装到位,限位间隙(d)采用异径塞钉检测。图异径塞钉示意图7.7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8、整体吊弦制作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8.1整体吊弦应严格按照测量、计算、预制、安装程序进行。8.2在承力索架设结束并就位后,测量小组应利用激光测量仪实测承力索各悬挂点与钢轨水平面的距离,用钢尺实测跨距,测量人员应相对稳定,实测数据力求精确。8.3根据成熟计算软件,针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后,依据实测数据,先予配一至两个锚段整体吊弦进行现场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进行修改完善后,再全面推广。8.4整体吊弦计算布置应严格按设计提供的吊弦布图施工,安装时以承力索悬挂点为基准。8.5整体吊弦预制应依据计算数据,利用吊弦制作平台集中预制。整体吊弦长度应严格控制,预制施工偏差应控制在5mm以内。8.6整体吊弦安装位置的测量应从悬挂点向跨中测量进行,其偏差应在跨中调整,安装允许偏差为50mm。8.7吊弦线夹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施工允许偏差为0+3N.m,吊弦安装后应顺直,处于受力状态,吊弦线不得有弯曲、散股等现象。8.8整体吊弦的载流圈应固定在吊弦线夹螺栓头一侧(即不应固定在螺母侧),承力索吊弦线夹处的载流圈应与接触线吊弦线夹载流圈安装相反,承力索吊弦线夹的载流圈应面对列车前进方向。8.9承力索吊弦线夹螺栓与接触线吊弦线夹的螺栓安装方向相反。8.10在任一温度下,吊弦均应竖直安装,顺线路方向施工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0mm。8.11站场各股道吊弦尽可能安装在同一断面内。9、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应符合下列规定:9.1悬挂点接触线距轨面水平连线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定位点两侧的第一悬挂处接触线高度宜与悬挂点等高,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但不得出现“V”字形。9.2两悬挂点接触线高度相对偏差不得大于20mm。9.3跨中予留弛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跨内相邻吊弦处的导高差应符合设计预留驰度的要求,施工偏差不得大于5mm。9.4接触线高度发生变化时,坡度不应大于2,坡度变化率不应大于1,站线其坡度不宜大于2,困难时不宜大于4。9.5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10分段绝缘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0.1分段绝缘器承力索上的绝缘子应位于分段绝缘器的正上方。10.2分段绝缘器距轨面连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与受电弓接触面应与轨面水平连线平行。10.3 分段绝缘器安装范围比两侧接触线高度与正线相关的应高出2030mm,站线应高出10mm。10.4分段绝缘器的导流板距邻线导线距离1.5m,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证明书的要求。11、器件式分相绝缘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1.1分相绝缘器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硅橡胶绝缘子应在分相绝缘器中间的正上方。11.2分相绝缘器的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11.3分相绝缘器的受电弓接触面应与轨面水平连线平行。11.4分相绝缘器的安装范围应比两侧接触线高度高1020mm。12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2.1分相关节安装位置,空气绝缘间隙,分相标志牌应符合设计要求。12.2设置地面过分相装置时(地面磁铁感应器,预告信号机位置),应事先与工务部门取得联系,请求协作配合,参照设计图施工,保证地面设施与接触网锚段关节分相相对应。13线岔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3.1道岔柱拉出值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在道岔线间距800mm处,正线、侧线接触线必须位于受电弓中心的同一侧。13.2正线导线距侧线线路中心、侧线导线距正线线路中心水平投影6001050mm范围为无线夹区域,在该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13.3交叉吊弦应严格按设计图安装,纵向错位间距为接触线移位动量再加150mm。13.4在岔尖侧,两支悬挂应在线路的同一侧,工作支、非工作支拉出值及非工作支抬高量应符合设计要求。14电连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4.1电连接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与接触线间应按设计图要求作成不小于2圈的弹簧圈,圈直径为60mm,其底圈至接触线距离为250300mm,承力索与另一根承力索间的电连接因温度变化的位移量应留有适当的驰度(弧度)。14.2线索及电连接线夹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涂一层电力复合脂。连接螺栓应逐个循环拧紧,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及产品说明书的要求。14.3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导高应与最近整体吊弦处导高相等。电连接线安装后应垂直于接触线,电连接线不得有散股现象。14.4股道电连接应垂直于正线,且应安装在同一断面内。15下锚补偿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15.1每串坠砣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1%(坠砣重量包括坠砣、坠砣杆、坠砣抱箍及连接补偿绳的楔型线夹等重量)。15.2补偿滑轮两滑轮间距(a值)在最高温度时不应小于460mm。15.3承力索、接触线下锚绝缘子串应对齐,施工允许偏差为100mm。15.4补偿坠砣限制管轴线应与坠砣串轴线平行,以保证坠砣串随温度变化上、下移动自如,无卡滞现象。15.5坠砣杆应顺直,坠砣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平整光洁,坠砣串排列整齐,其开口相互错开180度,单个成品坠砣重量应用油漆白底黑字标注在每个坠砣的侧面,开口方向一致的坠砣其重量标志应上下对齐15.6坠砣串底距地面高度(b值)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要求,施工偏差为150mm。16、附加导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6.1附加导线宜采用小张力架设16.2附加导线架设前,应按设计给定的额定张力计算出跨中弛度,并在架设时根据环境温度,调整温度引起的增减量。作业时据此施工。16.3附加导线连接并沟线夹处,线夹两端绑扎100mm,距线夹50mm。并沟线夹安装前应先清除线夹和导线接触面处的氧化膜,再涂一层电力复合脂。安装时,螺栓应循环拧紧,螺栓紧固力矩符合产品说明书和设计的要求。16.4附加线下锚全部采用预绞式耐张线夹,水平悬挂时在鞍子内应设置保护条,回流线及跳线在针式绝缘子上绑扎采用预绞式绑线,接续时采用预绞式跳线接续条。16.5砼支柱腕臂、桥钢柱上腕臂接地线安装,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17接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7.1回流线贯通区段、腕臂柱、软横跨柱采用双重绝缘,通过接地跳线与回流线连接,连接应严格按设计图施工。连接应牢靠,绑扎应平整美观,线夹与线索接连处应清理干净,接触面应涂电力复合脂。17.2未架设回流线的成排支柱,架空地线两端应采取双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姆。通过接地跳线与架空地线连接,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17.3零散支柱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欧姆。17.4站台及行人较多地区的支柱应保证接地牢靠,必要时设双接地,增加接地极接地。17.5安装设备支柱采用双接地,一根经火花间隙接回流线,一根接接地极,接地极的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施工严格按设计图施工。17.6一个闭塞区间内每12003400m处或根据设计要求,设一处吸上线。吸上线自扼流变(或空心线圈)中性点引至回流线,引线采用0.6/1YJLV-1150聚乙烯电缆,位于扼流变(或空心线圈)中点和回流线连接应牢固可靠,接触面应涂电力复合脂,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17.7距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构物(如信号机、桥栏杆等)均应通过接地极接地,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欧姆,施工应严格按设计图施工。17.8跨线桥应设防护栅网。防护栅网两端应接地(即连接架空地线或接地极)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具体应按设计图施工。18支柱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8.1对易受装卸作业和其他机动车辆损伤的支柱,应严格按设计图要求进行防护,具体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18.2位于下挡墙、深路堑及靠近立交桥处的支柱,应按设计图安装防护栅网,防护栅网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19 标志牌安装规定:19.1 “安全作业区”标应设在分段绝缘器内侧2m处,距线路中心3.5m(以不侵限为原则)面向相对而立;标志面采用反光膜,其逆反射系数应在级及以上。白底黑字黑框,要求使字体在底色反光膜上达到醒目的效果。19.2 “接触网终点”标的最大滑动荷重为27KN,悬挂在承力索上。19.3 分相标志牌“断”“合”标应使标志牌外廊距线路中心3.1m,并不应被支柱遮挡;磁铁感应器的安装应避开信号机、钢轨接头、轨道电路专用枕以及其他轨道装置,磁铁感应器应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安装。19.4 “高压危险”标志牌设在安装电气设备及行人较多的支柱上,设置高度为牌下沿至轨面2m;标志牌要求采用反光膜,其逆反射系数应在级及以上,白底黑字黑框红闪电,牌背面为白色,要求使字体在底色反光膜上达到醒目的效果。19.5 “桥下有电(红闪电)高压危险”牌安装于跨线桥上,采用反光漆把框架涂成黑色。20 杆号牌的安装规定:20.1按线路公里标的方向由小到大分站场、区间单独排序。20.2每站场、区间从001、002开始排序,回流线按H1、H2排序,供电线按g1、g2排序,每个隧道单独排号。20.3 腕臂柱的杆号牌安装在平腕臂上距棒式绝缘子500mm处,要求杆牌与水平面垂直,标志面双面反光,其逆反射系数应在级及以上,蓝底白字体为黑体,要求使字体在底色反光膜上达到醒目的效果。20.4 软横跨支柱的杆号牌安装在上部固定绳上,距固定绳支柱侧线夹500mm处,同一站场在支柱限界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杆号牌安装成一排直线,保证工艺美观。20.5 隧道或棚洞内杆号牌悬挂在距悬挂点800mm处的承力索上,标志面双面反光,其逆反射系数应在级及以上,蓝底白字,字体为黑体,要求使字体在底色反光膜上达到醒目的效果,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5N.m,要求杆牌与水平面垂直。21 硬横梁装配:21.1先确认横梁上既有吊柱、馈线肩架等已全部拆除,施工范围内无影响吊车作业设备。21.2将作业吊车与拆除的横梁对位。21.3根据横梁自身重量的大小和跨度对吊车采取加固、支撑等安全措施,吊车停在硬横梁左侧或右侧,伸出吊臂,配合人员系好钢丝套,吊车缓缓上钩。21.4吊车起吊钩,吊钩垂至横梁中心位置,将钢丝绳如图一安装。吊车的吊钩受力,将横梁与支柱连接螺栓拆除,在横梁两端安装晃绳。21.5吊车起吊,将横梁向上起吊,使横梁高于支柱。21.6负责人指挥拉晃绳人员将横梁旋转90度,使横梁对准顺线路方向,吊绳缓慢下放,将横梁安放在预定堆放位置,人工分解,运至指定位置。21.7拆除既有横梁的钢支柱。21.8根据机具高度,按照防12级台风等恶劣21.9吊车作业前必须放下支腿,起吊作业时必须有专人防护,专人指挥,距离接触网带电体距离小于5M时,应在停电封锁点内施工,吊车起钩后,拉晃绳人员应在现场指挥人员指挥下统一行动。22 硬横梁装配:22.1按设计给定的长度及横梁的编号先将中梁组装好,再组装两个端梁。22.2吊装横梁。22.3在端梁的两侧各绑上一根晃绳。22.4两端支柱分别利用梯子各上两人,系好安全带,用小绳吊上连接螺栓和定位销钉。22.5根据横梁自身重量的大小和跨度对吊车采取加固、支撑等安全措施,吊车停在硬横梁左侧或右侧,伸出吊臂,配合人员系好钢丝套,吊车缓缓上钩。22.6对位,现场施工负责人指挥拉晃绳人员将横梁旋转90度,使横梁对准支柱。22.7杆上人员利用定位销钉对好横梁与支柱连接孔位,另一人配合将连接螺栓穿入连接孔并紧固,横梁另一端支柱重复该程序。22.8调整支柱并紧固牢靠,支柱横、顺线路标准及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二、安全技术措施1、上部安装施工时,应设置好行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