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突破100题难点18准确把握新闻类文本的语言特色(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8届高三语文突破100题难点18准确把握新闻类文本的语言特色(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8届高三语文突破100题难点18准确把握新闻类文本的语言特色(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8届高三语文突破100题难点18准确把握新闻类文本的语言特色(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8届高三语文突破100题难点18准确把握新闻类文本的语言特色(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点18 准确把握新闻类文本的语言特色把握新闻类文本的语言特色时,考生要注重“三特点,三深入”。“三特点”指新闻类文本语言“准确、简明、通俗”的三个特点:1“准确”。指新闻语言无论是对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的介绍,还是情感的抒发、观点的表达等都十分准确。2“简明”。指新闻客观表述事件的经过和体现的意义,不用浓墨重彩的铺陈、烘托、夸张等手法,而是通过大量的白描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3“通俗”。指新闻使用大众化语言,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进行报道。“三深入”指:1深入分析新闻事件,辨析语言的准确性。分析新闻在时间、地点、事件、意义等表述上的语言准确性。2深入分析新闻人物,辨析语言的简明性。分析新闻在刻画上使用的白描手法,把握新闻的简洁性。3深入分析新闻词语,把握新闻的通俗性。分析新闻使用的词语、句子等,把握新闻使用的词语的通俗化特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我一刻也不松劲”【美】乔治韦勒“他们正在给他注入麻醉药。”这是下午他们在艇尾鱼雷舱发回的信息。“他躺下了,他们准备给他开刀。”船员低语道。他们坐在床边,周围是鱼雷。一个人走过来,把手轻轻放在正驾驶潜艇的人肩上。“让她(指潜艇)稳点儿,杰克,”他说,“他们刚刚开了第一刀,现在正在那儿摸索它呢。”“他们”是一小群神情焦急、手臂插进翻过面来的白色睡衣的人。除了眼睛流露的紧张神情外,棉纱绷带把他们的表情都盖住了。“它”是来自堪萨斯州肖托夸的迪安雷克托身上急性发炎的阑尾。前一天,阑尾的刺痛使他无法忍受,那正是他在海上度过的第一个生日。他今年19岁。水深测量仪就像工厂的计时钟,立在“圣诞树”旁。“圣诞树”是花花绿绿的仪器,它们计算出了海流量,测量仪标明了他们的位置,他们在海平面之下。他们的头上是敌人的水域,日本运输船和驱逐艇的螺旋桨发出轰鸣声,来回穿行着。离他们最近、能够为这个19岁的水兵做手术的海军外科医生在数千里之外,需要几天的航程。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可以防止阑尾炎恶化,那就是船员们自己动手来为这位同伴开刀。主刀医生是23岁的药剂师副手,他穿着白领蓝色外套,戴着白色鸭舌帽。他叫惠勒利普斯。他在圣迭哥海军医院修过医学课,此后又在费城的海军医院服役三年。作为实验室技师,利普斯的特长在于操作记录心脏跳动的仪器。他只是一名心电图描图员,但他曾见过海军医生做阑尾手术,因此相信自己也能做。他在海底获得了第一次做这类手术的机会。但是使用作为麻醉剂的乙醚却成为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在海平面下,潜艇内的压力高于空气压力。在这种高压下,更多的乙醚会被吸收。他们不知道手术要延续多长时间。他们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去找到阑尾。他们不知道有没有足够的乙醚能使病人熬过整个手术。他们不知道有没有比在军官餐厅的桌子上动手术更合适的办法。“听着,迪安,以前我从未干过这样的活,”利普斯说,“不管怎么说,你并没有太多机会渡过难关。你想说什么吗?”“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大夫,”雷克托说,“让我们开始吧。”对于利普斯来说,这是生命中第一次有人叫他“大夫”。这一句话使他对自己在海下担任的新职有了底,他感到自己平静多了。这样一个重要手术,他们没有完备和精妙的工具,手术刀连柄也没有。药箱里有足够的止血器,是一些用来夹血管的小钳子。药剂师就从这些止血器里“装配”出手术刀的刀柄。他们在厨房找到了莫涅尔合金做的大汤匙。他们把它弯成合适的角度,这就有了牵开器。消毒器?他们取来一枚令人恐怖的铜色鱼雷放在管道旁。他们从中抽出酒精,当水烧开以后加入酒精就可以消毒了。餐厅的灯光似乎也不够亮,他们就把一盏用于夜间装货的大灯拿来,挂到餐厅倾斜的天花板上。雷克托被剥掉了衣服,他的脸色苍白,平躺在餐厅的桌子上,头顶上是耀眼的灯光。躺在餐桌上的雷克托润湿了嘴唇,他盯着一边的滤茶器做成的面罩。 动手术的时刻来临了。利普斯戴着橡胶手套的手指摸了近20分钟才找到阑尾。最后,“大夫”伸直了手,拿起了穿好羊肠线的针。海绵一块块拿了出来。汤匙一把把取出来,回复成原来的模样,然后放回了厨房。最后,艇长用肘轻推利普斯,清点弯曲的汤匙。有一个不见了,利普斯最后一次把手伸进切口,把叉骨旁的汤匙拿了出来,然后缝上了切口。这时候最后一罐乙醚用光了。他们抬起雷克托,然后把他送到查尔斯米勒上尉的床上。这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威廉斯波特的上尉作为潜艇操纵军官在手术时独自驾驶着潜艇让它保持平稳。最后一把汤匙取出后过了半小时,雷克托睁开了眼睛。他的第一句话是:“我一刻也不松劲。”(有删改)新闻语言一般客观平实,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中对手术过程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特色。【答案】本文语言诙谐,幽默风趣。如他们为手术而把“手臂插进翻过面来的白色睡衣”中;用汤匙做成“牵开器”;汤匙一把把取出,放回厨房,但其中一个不见了,原来还在叉骨旁。作者用轻松的笔调和诙谐的语言来叙述惊心动魄的手术过程,既减弱了手术气氛的紧张感,也让我们看到了军人之间那种患难与共、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了解新闻语言的一般风格,也要能指出各种风格的效果。新闻语言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而本文的语言特色却是诙谐,幽默风趣。效果则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新闻一般分为:1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2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3人物访谈,指就某人、某事、某问题等专访相关人员,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新闻体裁。4特写,指抓住显示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做集中的、精细的、突出的描绘和刻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新闻体裁。5报告文学,指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解答此类试题容易犯的错误如下:1忽略语境,答题术语有误。2忽略要素,答题要点不全。语言特色包括文章的语言风格、使用技巧和写作手法等,考生答题时容易忽略其中的某个要素,而造成要点不全。考生分析语言特色的时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明确手法,注重答题角度。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一般包括风格(质朴平实、含蓄蕴藉、准确恰当)、技巧(使用修辞、词语有意蕴等)和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2明确文体,把握语言特色。一般来看,新闻语言简明,传记语言平实,科普文语言严谨等。因此,考生可以通过对不同文体的把握来理解文章的语言风格。(辽宁省沈阳市北塔附属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改变命运这些天,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但是,一纸喜报换来的并不都是如愿以偿的笑脸。6月19日夜,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新村43岁的陈东生(化名)服毒自杀,原因是他“不堪忍受儿子读大学的经济重负”。8天之后,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因为女儿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自己又无力凑够学费,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李海明在家中上吊自尽。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更需要哪些帮助?5月10日6月20日,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高考贫困生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安徽、湖南、广西、云南、山西、四川等11个省(区、市)的16所高中,共回收贫困高考生问卷322份,高中教师和校领导问卷89份。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其中,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0%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在农村,因子女教育花费大而造成家庭致贫、返贫的事早已不是新闻了。江西省赣州市某村的一名考生家长说,以前指望孩子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现在发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费一路看涨,不少家庭供到半路,就揭不开锅了。村里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在调查涉及的地区中,贫困生约占32.7%,西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他们当中,品学兼优者占52.2%。调查发现,11.5%的贫困生在高中期间曾经辍学,12.7%的人因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上大学。调查中,62.8%的高中教师认为,能否支付大学第一年学费往往决定着贫困生能否圆大学梦。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六成贫困高考生表示自己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2.5%的贫困生认为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院校,80.3%的贫困生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我听说大学里有助学贷款,还有奖学金。我先贷款,再挣奖学金,假期还能想办法打工赚钱。”家住沂蒙山区的张慧今年9月马上就要成为山东大学的学生了,头一年的5000元学费是父母东拼西凑筹集的。对于未来,她充满了信心:“已经考上了,再难都要熬过去,往后就能替家里分忧了。”和张慧一样,由学校提供的助学贷款已经被33.8%的贫困高考生认为是最有效的资助方式。相比之下,最贫困的那部分人(25.5%),明显对社会经济资助更为渴望。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近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助学贷款的总量,但却无法满足同样逐年增长的贷款需求。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约1562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截至2005年12月底,在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者的比例仅占14.6%这说明,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本次调查发现,有些人是主动放弃贷款和社会资助的。家住安徽省固镇县马林村洪庄、就读于固镇一中高三10班的张莹莹在调查中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我会尽量靠自己的能力和亲戚的支持完成学业的。”面对上大学后将面临的经济困难,94.7%的人表示“进入大学后将争取获得奖学金”,82.2%的人“希望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收入来补贴生活费”。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大学期间要省吃俭用甚至假期不回家,以降低生活开支。(原文有删改)1结合文中调查,简要概括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2文章开头的悲剧令人痛心,结合全文分析,如何避免悲剧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3本文在新闻调查情况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4调查中有位同学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高考贫困生该如何消除这样的想法?请给一些建议。1多数家庭总收入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多数贫困生品学兼优,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多数贫困生渴望得到社会经济资助,对未来充满信心。2贫困生家庭要正视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政府要最大量地提供助学贷款;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维护受助者的自尊。【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分析两起悲剧发生的原因,都是“家长不堪承受子女上大学的经济重负”,即主要是经济问题,而解决办法在文中也比较明确,第十一段中,由张慧及其父母的做法可以得到启示:正视困难,竖立信心。第十二、十三段中提到助学贷款不足的问题,提示政府要最大量地提供助学贷款。第十四段中提到有人放弃社会资助,提示要完善社会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