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docx_第1页
天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docx_第2页
天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docx_第3页
天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docx_第4页
天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磁场与电磁波小论文题 目: 天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院 系: 电气院 专 业: 14级电信2班 姓 名: XX XX 学 号: xxxxxxxx 天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天线(antenna)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此外,在用电磁波传送能量方面,非信号的能量辐射也需要天线。一般天线都具有可逆性,即同一副天线既可用作发射天线,也可用作接收天线。同一天线作为发射或接收的基本特性参数是相同的。一、天线技术发展史最早的发射天线是H.R.赫兹在1887年为了验证J.C.麦克斯韦根据理论推导所作关于存在电磁波的预言而设计的。它是两个约为30厘米长、位于一直线上的金属杆,其远离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约40厘米2的正方形金属板相连接,靠近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金属球并接到一个感应线圈的两端,利用金属球之间的火花放电来产生振荡。当时,赫兹用的接收天线是单圈金属方形环状天线,根据方环端点之间空隙出现火花来指示收到了信号。G.马可尼是第一个采用大型天线实现远洋通信的,所用的发射天线由30根下垂铜线组成,顶部用水平横线连在一起,横线挂在两个支持塔上。这是人类真正付之实用的第一副天线。自从这副天线产生以后,天线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线天线时期在无线电获得应用的最初时期,真空管振荡器尚未发明,人们认为波长越长,传播中衰减越小。因此为了实现远距离通信,所利用的波长都在1000米以上。在这一波段中,显然水平天线是不合适的,因为大地中的镜像电流和天线电流方向相反,天线辐射很小。此外,它所产生的水平极化波沿地面传播时衰减很大。因此,在这一时期应用的是各种不对称天线,如倒L形、T形、伞形天线等。由于高度受到结构上的限制,这些天线的尺寸比波长小很多,因而是属于电小天线的范畴。这一时期除抗衰落的塔式广播天线外,还设计出各种水平天线和各种天线阵,采用的典型天线有偶极天线、环形天线、长导线天线、同水平天线、八木天线、菱形天线和鱼骨形天线等。这些天线比初期的天线有较高的增益、较强的方向性和较宽的频带,后一直得到使用并经过不断改进。在这一时期,天线的理论工作也得到了发展。(2)面天线时期虽然早在1888年赫兹就首先使用了抛物柱面天线,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震荡源30年代才随着微波电子管的出现陆续研制出各种面天线。这时已有类比于声学方法的喇叭天线、类比于光学方法的抛物反射面天线和透镜天线等。这些天线利用波的扩散、干涉、反射、折射和聚焦等原理获得窄波束和高增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雷达,大大促进了微波技术的发展。在面天线有较大发展的同时,线天线理论和技术也有所发展,如阵列天线的综合方法等。(3)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末期微波中继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射电天文和电视广播等工程技术的天线设备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大型反射面天线。这时出现了分析天线公差的统计理论,发展了天线阵列的综合理论等。1957年美国研制成第一部靶场精密跟踪雷达AN/FPS-16,随后各种单脉冲天线相继出现,同时频率扫描天线也付诸应用。在50年代,宽频带天线的研究有所突破,产生了非频变天线理论,出现了等角螺旋天线、对数周期天线等宽频带或超宽频带天线。(4)50年代以后人造地球卫星和洲际导弹研制成功对天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要求天线有高增益、高分辨率、圆极化、宽频带、快速扫描和精确跟踪等性能。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天线技术的发展空前迅速。一方面是大型地面站天线的修建了改进;另一方面,沉寂了将近30年的相控阵天线由于新型移相器和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以及多目标同时搜索与跟踪等要求的需要,而重新受到重视并获得了广泛应用的发展。到70年代,无线电频道的拥挤和卫星通信的发展,反射面天线的频率复用、正交极化等问题和多波束天线开始受到重视;无线电技术向波长越来越短的毫米波、亚毫米波,以及光波方向发展,出现了介质波导、表面波和漏波天线等新型毫米波天线。这一时期天线作为无线电通讯的发射和接收设备,直接影响电波信号的质量,因而,天线在无线电通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天线的分类按工作性质可分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电磁波的部件接收天线: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接收电磁波的部件一般天线都具有可逆性,即同一副天线既可用作发射天线,也可用作接收天线。按用途可分为通信天线、广播天线、电视天线、雷达天线等。按方向性可分为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等。全向天线:即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360都均匀辐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无方向性。一般情况下波瓣宽度越小,增益越大。全向天线在通信系统中一般应用距离近,覆盖范围大,价格便宜。增益一般在9dB以下 。定向天线: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一定角度范围辐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有方向性。同全向天线一样,波瓣宽度越小,增益越大。定向天线在通信系统中一般应用于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小,目标密度大,频率利用率高的环境。按工作波长可分为超长波天线、长波天线、中波天线、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微波天线等。按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可分为线天线和面天线等。描述天线的特性参量有方向图、方向性系数、增益、输入阻抗、辐射效率、极化和频宽按维数来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维天线和二维天线一维天线:由许多电线组成,这些电线或者像手机上用到的直线,或者是一些灵巧的形状,就像出现电缆之前在电视机上使用的老兔子耳朵。单极和双级天线是两种最基本的一维天线。二维天线:变化多样,有片状(一块正方形金属)、阵列状(组织好的二维模式的一束片),还有喇叭状,碟状。天线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手持台天线、车载天线、基地天线三大类。手持台天线:就是个人使用手持对讲机的天线,常见的有橡胶天线和拉杆天线两大类。车载天线:是指原设计安装在车辆上通讯天线,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是吸盘天线。车载天线结构上也有缩短型、四分之一波长、中部加感型、八分之五波长、双二分之一波长等形式的天线。基地台天线:在整个通讯系统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作为通讯枢纽的通信台站。常用的基地台天线有玻璃钢高增益天线、四环阵天线(八环阵天线)、定向天线。三、天线技术的现况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中,智能天线已成为一个最活跃的领域,近年内,几乎所有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都将采用此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对无线通信系统所带来的优势是目前任何技术难以替代的。智能天线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技术之一。到目前为止,无线系统中的智能天线都被作为增强技术,在它们的设计阶段都没有考虑复杂度和性能折衷的优化;而在下一代无线系统中,智能天线技术将是系统设计固有的部分。目前对于智能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高级智能天线处理算法的设计和开发,该算法对变化的传播特性和网络条件具有适应性和健壮性。系统性能的优化策略和不同无线系统、平台之间的透明操作。根据信道和干扰模型对提出的算法和策略进行实际性能的评估,研究合适的性能度量和仿真方法。四、天线技术的发展趋势从无线网络发展趋势及运营商面临的各种挑战来看,天线技术未来的发展必将遵循以下几个方向。天线体积小型化天线小型化是在保证天线性能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减小天线的体积。小型化是一个基础性技术,是天线永恒的发展方向。多种制式网络共天馈应用未来多种制式共用一面超宽带天线,不仅天线工作频段覆盖多个制式,而且可以根据系统的不同要求实现每一个制式的独立调节。多制式天线的应用将节省建站成本和天面资源,灵活满足每种制式的网络覆盖要求。天线功能模式向智能化功能方向发展未来天线实现智能化的波束赋形、波束指向控制、波束分裂和远程控制,灵活满足各种场景的应用需求。通过天线的智能化实现系统间互操作和资源的优化利用,最终实现智能化的运维方式。天线与射频模块连接由分离式向集中式发展未来集中式的设备代替分离式的设备,光纤代替电缆,天线与主设备实现小型化和一体化并充分结合,实现天面资源的节约和灵活的部署方式,适应网络扁平化的发展趋势。五、小结本文以天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主题,讲述了天线技术的发展史和天线的分类,描述了智能天线的优点和未来天线的发展趋势,总之,合理地使用天线技术将大大地提高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参考文献【1】http://view/d9630daedd3383c4bb4cd207.html E与万贴片堆栈短路天线设计【2】http://s/blog_51863ae8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