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乡茶叶产业发展情况.doc_第1页
大厂乡茶叶产业发展情况.doc_第2页
大厂乡茶叶产业发展情况.doc_第3页
大厂乡茶叶产业发展情况.doc_第4页
大厂乡茶叶产业发展情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厂乡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一、大厂乡基本情况 大厂乡位于梁河县城东部的山梁子上,距县城18公里,全乡国土面积36.1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54个村小组。2009年末,全乡总户数2111户,9275人,农业户2015户,8917人。海拔在140021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2,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325.3天,土地多以红壤和砖红壤土为主的微酸土壤,地理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茶叶是我乡的传统优势产业,从禁种罂粟改种茶叶以来,现已遍及全乡各个村社以及各家各户,通过历届政府的努力,不断发展状大。2009年末,全乡茶园面积达10626亩,可采摘面积7865亩,产干茶592吨。单产达75公斤。产值500多万元,茶叶总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0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687元的24%,是我乡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茶叶发展情况 (一)产业现状 茶叶是既富民又兴乡的产业。解放前,国民党设置局长封伟德从腾冲引进茶种,到解放后,禁种罂粟改种茶叶以来我乡把茶叶产业做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好,曾几度得到较快发展,首先是六七十年代以集体联营茶场建设和“六五”期间的“速生密植丰产”茶叶百亩基地开发;其次是2002年以来为切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万亩生态茶园”建设为重点的三次发展。通过历屇党委、政府的努力和上级政府的扶持,我乡茶叶产业不断发展状大。茶叶种植面积从九五期末的6852 亩增至现在的10626亩,产量从317吨增到592吨,产值从254万元增至592万元。 2004年以来,潽耳茶在全国行销后,带动我乡茶叶价格上涨,特别是晒青茶供不应求,每市斤鲜叶(第1至2叶)介格不低于1.5元,特别是春茶上市每公斤卖到40元到60元左右,茶农从中得到实惠较大,由于市场价格的影响和技术部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乡茶农对茶园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有60%以上的农民能按技术部门提供的科学管理,合理的进行中耕管理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有30%的茶农基本按要求管理,但在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上下功夫不够,还有1%的农民把茶叶仍当作懒庄稼,发芽就去摘,不发芽不管理它的现状还存在。 目前全乡共有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即:大厂回龙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大厂回龙坡头岭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茶叶产品品牌2个,即:“回龙崎山”和“回龙坡头岭”,面向全乡茶农收购鲜叶,合作社运作正常。另外,建立生态高优有机茶园基地3个,即大厂村大楼子基地、回龙寨基地、二道河基地,基地茶园面积为140亩,基地管理规范、长势良好,已列为梁河县生态高优有机茶示范园,在省科技厅、州农业局、州科技局均有备案。初制茶所33个,其中集体联营茶场5个,集体茶叶初制所2个,个体26个,其中家庭式作坊19个,年产茶叶10吨以上12个,10吨以下的21个。由于初制加工点多(各打各的品牌)造成品牌混乱,回龙寨的部份茶所租用梁杭茶厂的商标,其余的加工厂根本没有正规商标。营销上以大宗毛茶为主,以小包装为辅,而龙头企业的龙头形象也不能树立,向外营销,各个茶所自找销路,各自为政,赚的都是低廉的加工费。 (二)茶叶产业的前景 大厂乡是梁河茶叶种植发源地,种茶历史悠久,从禁种罂粟改种茶叶以来,茶叶产业已成为我乡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优势产业。通过历屇党委、政府的努力,加大投入资金发展茶叶种植面积和低产茶园改造,茶叶在我乡已遍及全乡各个村村寨寨,我们要抓住机遇,趋势而上,截止2008年末,我乡以顺利实现“万亩茶乡”的目标,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其发展优势及市场潜力大,前景较好。 1.大厂全境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土地和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夏季云雾缭绕,有典型的云雾山中出好茶的条件,具有发展高优茶园的优异自然条件。 2. 通过多年的发展。茶叶已遍及我乡村村寨寨和山山洼洼,各村都也出现了许多收入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茶叶生产大户, 部份茶园亩产鲜叶1500多斤,特别是“回龙寨茶”远销省内外,深受广大费者的喜爱。 3.茶叶产业在我乡各个产业中比较明显的优势。一是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证明,很多产业发展是不成功的,只有茶叶产业较成功时间较长;二是在同等条件下,茶叶亩产值要比农作物亩产值要高。用1亩优质山地种植农作物收入上2000元要比产茶叶收入2000元要困难得多,而且近几年来,无论是春、夏、秋季节,茶叶出售一斤鲜叶就可以买一斤优质大米;三是茶叶抗自然灾害能力比一般农作物要强,生长周期长,是多年生植物收入较为稳定;四是我乡赵老地荷花村周围,生长着许多野生古茶树,可利用“生态古茶树”的牌子,打造回龙寨茶声誉,提高知名度,远销省内外;五是茶叶生产男女老少皆宜从事,有利于家庭劳动力的有效分配,并能发挥半劳力、弱劳务作用,从而增加家庭劳动力。 三、茶叶产业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茶园老化管理 ,平均单产低。全乡有10626亩茶园中,近4000亩茶园出现严重老枯衰现象,1500多亩属新植茶园,近1000亩生长在杉木林中(已无产量)在这些老茶园中,缺株断行、品种混杂、茶树参差不齐,掠夺性经营严重。农民的“懒庄稼”意识十分突出,茶叶生产管理在各项农作物生产中是最粗放的,茶园普遍存在投入不足、施肥不够、精耕细作、修剪等技术措施不到位现象,以致形成产量、质量和收益低等,从而形成全乡茶园面积不少,单产不高,茶叶的优势始终未得到充分发挥,茶园单位土地面积利用率仍然很低,据2009年统计茶叶平均单产75公斤。 (二)茶叶初制所规模小,设备差,管理体制不健全。 全乡初制茶所多规模小,年产10吨以上茶所不多,品牌杂乱,特别是集体联营茶场,建于六、七十年代,长期实行310年的轮番承包方式,承包体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不力,承包者实行掠夺式经营,只生产创收,不维护投入,以致全乡所有联营茶场存在规模小,房屋老化,机械陈旧,加工场地简陋,粗制滥造,卫生条件差现象,与绿色食品差距大,导致销售局面打不开,严重阻碍全乡产业的提升和质量、效益的提高。 (三) 产业经营程度低,精加工滞后。全乡茶叶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的生产水平很低,名优产品及其品牌开发滞后,产品精加工少,大多是以粗制的大宗茶出售,产值低,茶叶的产、工、销三大环节没有协调一致性,龙头企业没能很好的树立龙头形象,带动全乡的茶叶产业发展,没有发挥“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机制,从而茶场销路难,增收难现象突出。 (四)农民自我投入生产能力低,自我发展困难。我乡是一个贫困山区乡,贫困面大,人均收入低。建设一亩高产无性良种茶园至少投资800元,并经过三、四年的抚育管理才能收入,改造一亩老茶园需要投入400多元才见效,仅靠农民增加投入发展茶叶产为是不现实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场低迷,国家对产业扶持力度不高,而且没有相对持续稳定的相关政策,全乡茶叶发展非常艰辛。 (五)茶叶优良品种单一,技术力量薄弱。从目前全乡茶叶品种看,主要以云南大叶群体种和云抗10号为主,品种单一,良种推广缓慢,不利于产业发展。另外茶叶科技人员缺乏,全乡茶叶种植标准化发展滞后。 四、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为把我乡真正建成茶叶生产大乡,打造万亩生态茶乡,做强做大茶叶产业,建立成为我乡优势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新亮点,成为全乡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经济信托的,采取的措施有主要有:(一)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对茶叶产业的认识。根据我乡乡情,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农民对茶叶产业的认识,结合村两委换届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加大茶叶产业宣传力度,从上到下统一思想,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布暑,结合全乡的规划,组织发动群众向规模化生产,动员粗制所搞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壮大茶叶这个既富民又兴乡的传统支柱产业。 (二)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叶科技含量,提高单产。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使茶农进一步掌握茶园中耕管理、施肥、修剪、採摘、加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望上级政府对老茶园改造加大扶持力度,针对缺株断行严重的加大扶持,除常规的技术改造外,还利用补苗及嫁接方式改造茶园基础。对生长在杉木林中的茶园面积从统计数字中挮除。继续加大无性良种的推广力度,引进适宜大厂茶区生长的优良品种,调整品种结构,增加产量,采取措施调整茶科员,把年轻能干事、技术超前的人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