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1.doc_第1页
如何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1.doc_第2页
如何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1.doc_第3页
如何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1.doc_第4页
如何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更应该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注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更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顺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等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对青少年给以正确的引导,并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期在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期,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 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进行有效教学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它不是个人意志可以改变的。因此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共同模式和个体差异,遵循其中的规律,合理的设计教育活动,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1、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青省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表现在生理方面,儿童的身体发展由软弱到逐步强壮,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最后才会用腿走路。(如我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站、岁走”)。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随着人的成长发育而不断发育完善的,重量也是逐渐增长的,如:新生儿约为390克,8-9个月的乳儿为660克,2-3岁的婴儿为990-1011克,6-7岁的幼儿为1280克,9岁的儿童为1350克,12-13岁的少年儿童脑重量已接近成人即1400克。表现在心理方面: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的情绪反映到高级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儿童的认知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相当于幼儿期。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工作中,每学期开始分伊始,都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本学段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让教师明在本学段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效的避免了传授知识偏离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基础,反之,会使教师传授的内容出现低于或高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特别是有的教师盲目的提高教学的难度,而出现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理解,教师采用大量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死记某一解题规律,这些虽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成绩。另外,我校还组织教师的帮带作用。同样是每学期开学初,组织上一学年的教师对下一学年的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不是专业的文化知识、基本教学方法,而是找出自己在本学段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失败的原因,因为避免下学年的教师再犯同样的错误,几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的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设计教学预案。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求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这样才能提高质量。抓好重点,就是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开展对话、议论、讨论进行作业及其评议,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在重点问题上不能马虎,如果搞成“夹生饭”,学生一知半解,以后即使教师多次采取补救措施,也难补学生的知识缺陷。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它是针对具体的学生而言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难点;每个难点都有不同的形成原因。所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要针对学生的困难所在采取措施:如果学生缺感性知识要加强直观;学生基础差要注意为他复习、补课;概念、公式或技能本身过程复杂的,则要进行分解,分为几个层次、部分或步骤以便于逐步掌握;难点过于集中,可以适当分散。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不可违反。无数实践证明,教学不可“躐等”、“跃进”。如果不顾教材的系统性和学生认识的循序性,一味搞突击、赶进度、跳跃前进,那必定是“欲速则不达”,以学生接受不了而失败告终。如果循序渐进教学,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进度自然会加快,效率自然会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样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的顺序性展开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比如在我校开展的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按不同的年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一年级的同学,我们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二级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三年级以感恩教育为主,四年级以良好个人意志品质为主,五六年的学生以接近成人的思想水平,我们则以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教育为主。这校,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不但在学习上有收获,而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形成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现在的家长往往忽略了学生成长的顺序性,他们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成绩,从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把学生送到各种补习班,学习超出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任务,这样有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的家长忽视小学的教学工作,认为小学的知识内容少,必认真,到中学和高中再努力也不迟,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如果说教学上能一飞冲天,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设小学、初中?直接教高中的内容不就行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认为,不但要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样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这校才能有效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无论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思想品德的培养,都必须遵循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逐渐地进行,既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也不落后而违反客观规律顺序。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总体上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量变质变的过程。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发展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变化。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使个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一般认为,青少年整个身心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六个时期:乳儿期(岁);婴儿期(岁);幼儿期(、岁);学龄初期或童年期(、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初期(14、15岁17、18)。在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如童年期(6、7岁至11、12岁)的学生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还不易理解。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青年初期( 14、15岁至17、18岁)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段实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防止搞“一刀切”、“一锅煮”,既不要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待,也不能把中学生当小学生看待。如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多讲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对少年期的学生,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对青年期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逻辑的思维能力,向他们进行革命的理想教育和升学就业的指导。比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我们教学则采用比较活泼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我们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预案,让枯燥的知识在丰富的活动中完成,比如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我们尝试编创儿童喜闻乐见的歌诀的方式来学习汉语拼音知识:根据发音的方法,我们创编儿歌如:教学四声调知识时,我们编了“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再向上(),四声快快往下降()”。教学6个单韵母时,我们编了“嘴巴张大 ,嘴唇拢圆o o o,小嘴一咧e e e,牙龄对齐i i i,小嘴一突u u u,撮个小圆 。”在教学复韵母时,我们创编了“复韵母发音要牢记,看前音,摆口形,发前音向后滑过去。i(i唉)”。在教学声韵母相拼的两拼音时,我们分别用动态图片出示声母和韵母,然后演示两音“相碰”成一个音节,再用“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这句简单的歌决来帮助学生理解两拼音的拼读方法,这样,学生在背诵歌诀的同时,就会反复揣摩“前音轻短后音重和两音相碰”的意义,很快掌握拼读两拼音的技巧。在学三拼音时,我们创编了歌诀“声轻介快韵母亮,三音相连要顺当”等等,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拼读技巧,而且能根据方法,举一反三,自己开动脑筋来学习。我们不可以根据字母形状、重要的知识点等来创编儿歌。当然,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精力和才华去进行创编,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想到,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去解决,比如上网查阅资料、和同伴交流等等。再如数学教师,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以直观教学为主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则以探究知识的形成为主,五六年的学生则以发展他们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同时,我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有很大的联系,在教育教学的原则中我们可以交互使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看到这种阶段性是相对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衔接、持续发展的关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割和对立,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引渡”工作。既不能“躐等”,也不能倒退,既不迁就现有水平,又要促进和提高身心发展的水平。要把教育设在“最近发展区”,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能接受的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让学生 “跳一跳,摘个桃”,从而使教育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不是匀速前进的,各个部位各种功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如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两次高峰:第一次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平均身高增长25厘米,体重增加7公斤;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期,平均身高每年增长78厘米,体重增加56公斤; 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第二,人的身心在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趋于成熟,而有的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在心理方面,感觉、知觉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就是指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最适宜于形成的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或在这一时期受到阻碍,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弥补。例如:洛仑兹研究的鹅的认母行为,1935年洛仑兹在研究刚出生的小鹅发现,小鹅在刚出生的20个小时以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并把它当成母亲。当小鹅第一个见到的是鹅妈妈时,就跟鹅妈妈走,而当小鹅见到的是洛仑兹时,就跟随洛仑兹走,并把它当成母亲。可是洛仑兹后来又发现,如果在出生后的20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过了一二天后,无论是鹅妈妈还是洛仑兹,尽管再努力与小鹅接触,小鹅都不会跟随,即小鹅这种认母行为丧失了。于是洛仑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印刻现象发生的时期叫做发展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士也曾做过类似的实验,只不是他的实验是一项惨无人道实验,他把孤儿院里的一批新生儿放在与世隔绝的暗室内生活,除了给食物外,不给任何外界刺激。一段隔离生活后,这些小儿脑功能逐渐衰退,直到痴呆。后来,在被迫停止实验后,虽有少数小儿恢复了,但大多数孩子毕竟未能恢复到正常智力水平。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在对近千名儿童进行研究后发现,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说,假设一个孩子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这段时间,他已获得了50的智力;48岁,他又获得30的智力;其余20的智力他将在817岁这9年中慢慢地获得。发展孩子的智力,应掌握孩子学习的关键期。研究证明:耳聋儿童如果在1岁前被发现而给他助听器,就能正常地学会语言发音。如果1岁以后才采取措施,学习发音就会变得十分困难。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正常语言环境中,这个时期儿童学习口语最快、最巩固,如果让儿童生活在非母语的环境中,用不了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相反,这个时期完全脱离人类的语言环境,其后就很难再学会说话,狼孩的情况就是这样。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曾读过一本书是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讲述的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威特先天不足,于是,威特针对小威特的情况制定了一套教育计划,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结果令人惊叹:小威特8岁时已能自己运用德、法等6种语言,通晓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大学,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关键期是就成熟与教育的关系而言的,抓住关键期,就能使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儿童关键期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感官关键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2、形象视学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这时候的孩子,一般喜欢“上公园”、“出去玩”,这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室外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这时,除了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内的时候,还要给他多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野。3、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4、语言关键期(36岁):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5、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12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好。6、秩序关键期(2-6岁):2岁到6岁是教孩子知晓、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7、想像力关键期(2-8岁):这个时期,家长要让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8、文化敏感期(小学1-4年级):这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父母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可能孩子这方面的渴求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捣乱、多动等。许多聪明孩子在课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等等毛病,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9、黄金阅读期(8-14岁):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10、思维关键期(1011岁):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这个转折时期即为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的关键期,我们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教学重难,比如我们抓住8至14岁的最佳阅读期,在小学的整个阶段,我们都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一项重点内容来抓,每学期要求各班有读书计划,学校每天早自习前10分钟是自由阅读时间,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每学期要进行读书心得的评比活动等,同时将此项活动大队部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一项指标。同时在教学中,我们也针对学生的不同关键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五、六年级则侧重利用思维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说:同样是观察物体,在低段中,主要是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等活动中去感知,而在高学段,则让学生先在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中去认识不同的物体,然后再回归具体的实物,进一步加深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同时,在完成本学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能力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是我校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因为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是在学前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的效果不如一个学前儿童学习两年的效果的原因。而我们的学前的孩子却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教师不要把英语教学当成课本来教,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的学习语言的环境,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倡学生在平时的语言交往中使用常用的英语,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学说英语的氛围,尽管学校想了很多方法,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比如说:有的学生成绩较好,但是却无法用表达,有的学生其他学业成绩都达优秀,而英语却一直不能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成的关键期,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错过了教育教学的最佳人期,往往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甚至不能获得某种能力。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从而为能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如失去双臂的雷庆瑶,虽然失去双臂,但她却有着灵活的双脚和肢体平衡能力,因此,她不但生活能自理,而且还会骑自行车、游泳,会用双脚写字、绘画,凭着顽强的毅力来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事情。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在我们的平时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学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补偿的,比如,学生在某方面有缺陷,他可能通过其他方面来补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树立信心,充分相信每位学生,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扬长避短,发现学生的优势,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 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和所受的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它们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也就是说青少年具有共同的、一般的特征外,又各有自身的特征,这就形成了一般特征下的个别差异。发展的差异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表现为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发展其速度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如有的儿童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叫在较晚的年龄才出现某些特征,如人们常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儿童的身高是早长,有的则是晚长;有的儿童在8岁时,抽象思维已有很好的发展,能够接受中学教育,有的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到14、15岁的时候,才有显著的发展。其次,表现在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不尽相同。如有的人擅长语言、符号、文字、逻辑、分析等;有的人擅长绘画、音乐和直观、综合、形象思维等。多元智能理论阐述得就是这方面的理论。最后,表现在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心理倾向不同。青少年在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以及性别方面,也都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的人对数理化兴趣浓,有的则对文史哲特别爱好;有的人对艺术、体育格外有兴趣,有的则喜静懒动;有的人热情、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有的则沉静、谨慎、交际面窄;有的人意志坚定、果断有毅力,有的则胆小拘谨,优柔寡断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共同性,还应深入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即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适应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潜能,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鼓励学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对于早熟者,教育的措施要跟上成熟的发展,莫要耽误了他们,对于晚熟者,也不能丧失信心和急于求成,放弃教育的职责。我校为了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首先把学生分成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进行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