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护理常规.doc_第1页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doc_第2页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doc_第3页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doc_第4页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2二、交接制度1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制度22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制度53一般患者交接制度74.转院、转科病人交接制度 75出、入院管理制度868-4班交班制度97晚班交班制度98夜班交班制度9三行动受限危重患者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1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102坠床/跌倒预防与管理制度103压疮预防与管理制度154约束具使用制度205管道安全护理制度216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21四、有创护理操作风险告知制度23附1:罗甸县人民医院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知情告知书24附2:罗甸县人民医院中心静脉置管术知情同意书五、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表251、落实危重病人手标带使用规范。2、根据护理常规、护理操作规程落实相关护理措施。3、根据分级护理管理制度落实相关护理措施。4、认真实施压疮预报登记管理制度。5、落实危重病人坠床、跌倒、导管滑脱的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详见细则相关内容)。6、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7、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动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执行医嘱。8、落实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抢救工作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及医疗仪器使用管理制度。9、认真落实护理文件书写管理制度。10、认真执行瑞金医院疑难危重病人护理查房(讨论)、会诊制度。11、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陪护措施,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根据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常规、护理操作规程落实相关护理措施。2、认真落实抢救工作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和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并做好基础护理与记录。4、准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及时评估护理效果。5、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器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6、认真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压疮预防与管理制度、管道安全护理制度。 7、危重患者转运(检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运目的,准备抢救药品及器械,与检查科室约定确切时间,医护人员全程陪同,途中做好观察及安全防护。8、危重患者交接时执行危重病人、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程序。由护送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患者身份,说明病情、治疗、护理,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交接后认真填写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9、护士在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或电脑提示,需复述或复核报告结果,并在“危急值”及医技科室重要检查报告结果记录本上及时记录检验检查结果、报告医生姓名及报告时间(到分)。10、经评估列为高危坠床跌倒的危重患者,在床头放置高危跌倒警示牌,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坠床跌倒的预防宣教,并发放高危跌倒告知书。二、交接制度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制度、病人转运交接程序(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转送目的。(2)转送前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确认选择转送途中的监护仪、特殊需要仪器、药物,充分估计转送途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机械通气病人转送途中需有供氧装置及简易呼吸气囊(3)与检查科室电话联系确切时间。(4)护送途中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病人病情变化,保证必要的管道通畅。(5)注意安全,平车或病床运送时必须有床栏保护病人。(6)妥善安置病人,搬移时尽量平稳,取合适卧位,防止各种管道滑脱或受污染。(7)护送护士与病房护士双方交接,说明病情、治疗、护理,全面评估病人情况,交接后记录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附件: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姓 名 性 别 年 龄 日 期患者意识清醒烦躁嗜睡昏迷导管情况吸氧管输液管导尿管其它皮肤情况完整压疮部位面积药物交接微泵总量/走速有输液瓶输血制品物品交接X张CT张MRI张其它科室及签名转出科室签 名转入科室签 名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制度送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流程:(1)核对手术前准备(皮肤准备、皮试)(2)执行手术前用药(3)确认排空尿液,询问月经情况(4)检查是否更衣,禁带贵重物品,假牙情况(5)检查手术所需物是否准备好,如病历,化验单,X片,特殊用药(6)护送到手术室(7)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核对以下内容:皮肤准备情况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是否更衣,禁带贵重物品,假牙情况手术所需物品,如病历,化验单,X片,特殊用药手术时间 、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住院号 、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药物过敏 等是否禁食12小时皮肤是否完整静脉通路部位接手术病人返回病房流程:(1)责任护士准备术后必要用物。(2)妥善安置病人,搬移时尽量平稳,取合适卧位,防止各种管道滑脱或受污染。(3)注意保暖,按医嘱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输液通畅。(4)评估病人意识,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观察伤口敷料及皮肤完整性。(5)安置引流管并观察引流量、性状,并记录。(6)与护送人员交接班了解麻醉过程、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液、输血总量;用药情况。(7)按急缓顺序处理各项术后医嘱。(8)病情观察及专科护理记录。 32罗甸县人民医院大手术病人接送交接班记录科室: 病人姓名: 性别: 床号: 住院号: 与手术室护士核对内容:1、病人核对内容: 检查病人皮肤准备情况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检查是否更衣,禁带贵重物品,假牙情况检查手术所需物是否准备好,如病历,化验单,X片,特殊用药手术时间 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室 床号 住院号 诊断手术名称 手术部位 药物过敏 其它 2、是否禁食12小时3、皮肤是否完整 4、术前半小时是否用清洁剂和温水彻底进行皮肤清洁(包括脐部)5、X、CT、MRI片等( )张6、静脉通路:部位:上肢 下肢 颈内外 股静脉 通畅情况: 7、术前用药带入手术室8、下列物品是否除去:内衣裤 假牙 眼镜 金属物品 首饰9、术前是否更衣10、是否戴手术帽护士签名 手术室护士签名 时间 手术室护士与复苏室护士核对内容 手术室/复苏室护士与病区护士核对内容1、 核对病人身份正确 1、核对病人身份正确2、 是否有未用完的药物和血制品,血量: 2、是否有未用完的药物和血制品,血量:红细胞( ) 血浆( )ml 红细胞( ) 血浆( )ml3、 术中用药和输血是否过敏:有 否 3、术中用药和输血是否过敏:有 否4、 皮肤是否完整 4、皮肤是否完整 5、 切口敷料情况 5、切口敷料情况 6、 手术巡回带的X、CT、MRI片等( )张 6、手术巡回带的X、CT、MRI片等( )张7、 病人的手术衣裤:有 否 7、病人的手术衣裤:有 否8、 止痛泵:硬膜外 静脉 8、止痛泵:硬膜外 静脉8、通路部位:上肢 下肢 颈内外 股静脉 9、通路部位:上肢下肢颈内外股静脉通畅情况: 通畅情况; 9、引流管:( )根 部位: 10、引流管:( )根 部位: 通畅情况: 通畅情况: 10、备注: 11、备注: 手术室护士签名 手术室/复苏室护士签名 复苏室护士签名 病区护士签名 时间 时间 一般患者交接制度1、患者由指定的人员通过轮椅、平车或病床从原来部门/楼层转运到其他部门(如:将患者从急诊科或病房送至放射科)。2、转运患者应由责任护士/主管医生评估后决定合适的转运方式,按患者病情安排人员护送。3、如患者需用平车或病床运送,必须由两名工作人员一起转运。危重患者转运见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制度。4、转运患者前,须先通知责任护士。5、如病情需要护士陪同时,主管医生必须开出医嘱。责任护士安排人员负责该护士分管的其他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保证安全。6、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护送人员必须向该科室了解是否将患者送回原部门,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和护送人员到来之前负责该患者的安全。7、院外转运需在获得患者/家属同意以及主管医生的医嘱后方可进行。转院、转科病人交接制度转院病人交接制度1根据医嘱将转院日期及转往医院通知病人及其家属,做好转院准备并办理转院手续。2协助病人整理用物,清点床单位用品、终末消毒。3救护车护送重病人转院时,必须有医生、护士陪同,根据病情开通和维持静脉通路,备有氧气装置、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急救药箱、简易人工呼吸器等。4在病人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医嘱完成治疗,及时做好护理记录。5向接收医院的护士交待病情、治疗及护理等情况,做好交接班工作。转科病人的服务程序可参照本程序执行。转科病人交接制度1医师开出转科医嘱。2护士应根据医嘱将转科时间及转往科室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转科准备。3护士评估病人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完成转科护理记录。4通知转入科室护士做好接收病人准备工作。5根据病情需要带好抢救用物,选择病人合适的转运工具。6危重病人由转出科室护士或医生一起护送,并带病人的病历、未输完的液体、口服药、胸片等送至转入科室。7各责任护士做好床头交接班工作(包括病情、皮肤、管道、液体、治疗等未完成工作)。8转入科室责任护士向本科室医生报告并执行本科室医生的医嘱。9转出科室主班护士撤消病人标识卡及电脑上病人信息。床单位终末消毒如有未返回的检查、化验单报告等,待取回后及时送到转入科室。出、入院管理制度1入院病人管理制度(1)入院病人持门诊或急诊医生签发的入院证,办理入院手续后入病房。重危、急诊手术病人应先通知病房作好抢救准备,由医护人员护送,并携带必要的抢救器材。(2)对一般病人病房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核对身份,安排床位,主动介绍环境、病房制度、分管医生和护士,并通知医生。对急诊手术或重危病人,做好器材、药品等抢救准备工作,并与护送者做好交接班,并核对身份。(3)护士评估病人后,执行医嘱,按分级护理要求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做好记录,对病人所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并作出答复。2出院病人管理制度(1)护士根据医嘱将出院日期及时通知病人及其家属。(2)做好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指导回家后治疗用药及注意事项、功能锻炼、定期复诊等事项,征求病人对科室、医院的意见。(3)办理出院手续后,护士收回医院用物,交给病人所带药物。病人离开病房时,护士将病人送出病房。(4)清理床单位用物,做好终末消毒,整理病历。8-4班交班制度1.治疗室清洁卫生,物品放置有序,各种消毒物品及时处理,晾干备用。2.急救药品、物品、仪器数目准确,性能完好率为100%。3.药品、物品登记帐物相符,签名准确及时。4.为下一班准备好各种备用物品。5.合理安排病人液体进度,督促责任护士及时准确执行。6.本班未完成的治疗及特殊治疗要口头与书面交班。晚班交班制度1.办公室、治疗室清洁整齐。2.药品、物品、仪器数目正确。3.一级护理、危重手术及手术病人及时巡视并填写巡视单,护理记录规范、整洁、及时、准确。4.危重及手术病人卧位正确、舒适,生命体征平稳,各种管道通畅,皮肤完好。5.各项治疗及护理准时,正确完成。6.监护仪用后摆放有序,清洁备用。心电图机用后连续充电4h,以备用。7.危重及手术病人床头交班。夜班交班制度1.办公室、治疗室、病房清洁整齐。2.药品、物品、仪器数目正确。3.各种记录正确、完善。4.手术后病人卧位舒适。5.手术后病人符合下床条件者,督促并帮助病人下床活动;不能下床者,如无禁忌证可取半卧位;各种管道通畅,皮肤完好,病人按医嘱进食,不能进食者督促并协助病人刷牙、漱口、洗脸,更换衣服。6.按医嘱准备当日手术的病人,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7.标本采集及时、符合要求。8.口服药与各种治疗无误。9.危重及手术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完好,各种管道通畅,卧位正确。10.所有病人床头交接班,重点交接新入院、手术、病危、病重、特殊治疗及护理病人。三、行动受限危重患者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级别1.一级:完全独立,各项活动能在正常时间内安全完成。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借助帮助。2.二级:部分独立,在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中,需要使用辅助器具并超过正常完成活动时间,动作不够安全。若提供必要的物品,生活可以自理。3.三级:部分依赖,已尽最大努力仍不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需要指导、监督或说服,协助生活护理和功能锻炼。4.四级:完全依赖,完全需要帮助。需要协助被动活动,指导部分主动活动。坠床/跌倒预防与管理制度1.坠床与跌倒防范制度(1)病人入院或转入时立即进行预防病人坠床与跌倒宣教,并进行坠床与跌倒危险因素评估。(2)列这高危跌倒的指导患者/家属预防病人坠床与跌倒方法,在病床放置“高危跌倒卡”,同时发给病人或家属“高危跌倒通知书”。(3)对于意识不清并跳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4)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超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5)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6)一旦患者不慎坠床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情况。(7)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8)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9)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2坠床与跌倒预防措施:(1)住院病人坠床与跌倒危险因子评估1) 病人入院或转入时立即评分。2)有高危情况每周重新评估一次,记录于护理记录单。3) 总分4分,需列为高危跌倒。每周重新评估一次,执行预防措施,并发给患者或家属高危跌倒病人通知书,在宣教单上患方签字。(2)环境保护措施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2)地板干净、不潮湿。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4)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5)有高危跌倒病人的标识。(3)高危跌倒病人的主要预防措施1)运送病人入院时,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手足,运送途中护送人员站在手推车的头处,病人处于脚在前,头部在后,以利保护和观察患者。2)接送病人入室时,病区护士共同接病人到床铺上,防止意外跌伤。3)手术病人手术前后有专人护送,保证病人安全到达手术室及顺利返回病房。4)手术中全麻患者应有专人床边照顾,加强手术中巡回,必要时上约束带给予固定。清醒病人进行安全知识宣讲,以防止跌伤。5)经常检查运送车的性能,保持良好状态。6)各病区在易跌倒处有防止滑倒明显标志。7)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8)呼叫器放于病人易取位置。9)病人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10)引导病人熟悉病房环境。11)当病人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12)当病人运动时,有人陪伴其左右。13)对有潜在跌倒危险的病人和家属进行教育并提供预防措施。14)及时回应病人的呼叫。15)定时进行安全巡视,教会病人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16)依据身体约束要求对病人应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以使跌倒的可能减至最小。17)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有人陪护。18)评估为高危跌倒患者进行预防措施宣教后,并发给患方预防病人跌倒告知书。制订时间:2010年6月8日3患者坠床/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1)患者发生意外坠床/跌倒时,由值班护士立即赶到并通知当班医生。(2)当班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后,及时判断病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同时报告护士长(科主任),由护士长(科主任)根据情况上报职能部门。(3)由医院职能部门主持组织开展调查并处置。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全面调查引起意外事故的原因,确认相关人员责任。并对调查结果作出结论并提出处理意见。(4)处理意见返回患方同时报医院领导。(5)报保险公司,督促保险公司完成公众责任险理赔事宜。4患者坠床/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程序 患者意外坠床或跌倒伤情,由事发科室责任医护人员或护士长(科主任)负责请专科医生进行检查,确认患者伤势情况,出示诊断意见,向医院职能部门汇报,并对患者密切观察受伤人员病情变化进行记录并治疗。患者坠床/跌倒报告程序病人不慎坠床/跌倒立即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操作程度妥善安置病人通知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如X线检查等)按医嘱处理做好记录(时间、地点、病人情况和处理经过)向上级部门汇报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病区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诊断: 入院日期: 转入日期: 危险因子(可多选) 分数评估日期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经历1意识障碍1视力障碍1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年龄(65岁)1体能虚弱3头晕、眩晕、体位性低血压2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 散瞳孔 镇静安眠剂 降压利尿剂 镇挛抗癫剂 麻醉止痛剂1住院中无家人或其他人员陪伴1总分评估者备注:1、病人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评估。2、病情改变(意识、肢体活动改变)由负责人员评估,每周重新评估一次。3总分4分,需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坠床/跌倒。压疮预防与管理制度1、压疮管理制度目的 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监控压疮防治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压疮护理质量。(1) 医院建立压疮质控管理小组,压疮质控管理小组成员需护师以上人员担任。(2)患者入院、手术病人、病情变化时,护士按压疮危险因素BRADEN评分法评分(3)责任护士发现压疮,填写患者压疮情况报告表上报科护士长,如压疮入院时带入,报告护理部备案。(4)实施压疮会诊,压疮质控管理小组成员会诊,跟踪压疮情况、记录并评价结果。(5)评分1318分(有危险),需每周评估一次。(6)评分12分(高度危险),需每天评估,建立翻身卡,填写高度危险及压疮报告表,报告科护士长备案。2、压疮预防措施:(1)患者入院时先作出全面评价,对全身可能发生压疮进行预计,认真筛选高危压疮发生患者。(2)正确使用预防褥疮的用具。对于发生压疮高危因素给予相应护理措施。(3)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正确翻身与按摩。(4)各项措施要到位,责任到每一班,当班护士负责管理病人皮肤情况。(5)严格交接班制度,各班做好病人床头交班。在床头卡写明翻身时间。(6)转科时双方应做好交接班,如对皮肤交接不清或未交班,事后发生压疮由接受方负责。(7)如申报难免褥疮要符合难免褥疮基本条件,先填报申报表,上报护理部后,经核实后方可确定。(8)注意全身营养。3、压疮评估流程压疮评估流程新患者入院、手术病人、病情变化时,责任护士进行皮肤评估(Braden Scale)评分12分, 高度、非常危险评分18分以上无危险评分1318分, 低度、中度危险 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每周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评估每天评估,建翻身卡上报高危报表4压疮处理流程压疮处理流程责任护士进行皮肤评估发现压疮填写患者压疮情况报告表上报科护士长压疮质控管理小组成员会诊,提出意见,跟踪压疮情况、记录并评价结果采取压疮护理措施,记录并评价结果5申报难免压疮程序发现不可避免压疮,请填报压疮报告表,由护士长签名后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会同压疮质控小组成员会诊认定,符合下列条件方可同意申报。(1)已填报患者压疮非常危险报告表。(2)按指引要求,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3)有护理记录、翻身卡资料。(4)符合不可避免压疮条件。附件1:罗甸县人民医院难免褥疮申报表科 室: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病员姓名性 别年 龄住院号报告经过:申报人: 现病员符合以下:以强迫体位如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昏迷等)、偏瘫、高位截瘫、骨盆骨折、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有以下5项中的几项请打勾。 1、 高龄(70岁) ( )2、 白蛋白小于30克/L ( )3、 极度消瘦 ( )4、 高度水肿 ( )5、 大小便失禁 ( )护理部审核意见:签 名: 年 月 日附2:压疮非常危险因素及压疮报告表压疮非常危险报告: 压疮报告: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年龄:性别:诊断:入院时间:压疮部位:压疮分期: 压疮大小(cm):长: 宽: 深:发生科室:院外带入 院内申报目的:备案 会诊 不可避免压疮Braden Scale评分:评分内容 评分及依据 1分 2分 3分 4分感觉:对压迫有关的不适感受能力 完全丧失 严重丧失 轻度丧失 未受损害 潮湿:皮肤暴露于潮湿的程度 持久潮湿 十分潮湿 偶尔潮湿 很少潮湿活动:身体活动程度 卧床不起 局限于床上 偶尔步行 经常步行活动能力:改变和控制体位能力 完全不能 严重限制 轻度限制 不受限营养:通常摄食情况 恶 劣 不 足 适 当 良 好摩擦和剪力 有 有潜在危险 无评分标准:分值越少,病人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越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最高23分,最低6分,1516分低度危险,1314分中度危险,1012分高度危险,9分非常危险。当前护理措施:评估时间: 责任护士签名: 护士长签名:附3:住院病人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病区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评分内容 评分及依据分数评 估 日 期感觉完全丧失1严重丧失2轻度丧失3未受损害4潮湿持久潮湿1十分潮湿2偶尔潮湿3很 少4潮湿活动 卧床不起1局限床上2偶尔步行3经常步行4活动能力完全不能1严重限制2轻度限制3不 受 限4营养恶 劣1不 足2适 当3良 好4摩擦力和剪力有1潜在危险2无3总 分评 估 者备注:压疮评估:有危险者(13-18分),每周评估一次,高危者(总分12分), 每天评估一次。约束具使用制度1、制度所涉及的约束具主要指约束患者肢体及四肢的约束带。2、医院尊重每个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其中包括不受约束的自由,除非有明确的指针。当患者自主选择的自由和医疗安全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应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平衡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以便提高最优质的服务。3、对患者实施约束必须严格掌握指针,并在使用其他帮助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帮助性措施:(1)止痛与安慰手段(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患者移至靠近护士站的房间。(3)减少噪音(4)经常帮助患者变化体位(5)安排家属陪伴患者(6)为患者提供教育使用约束的指针:(1)保证必要的治疗体通路的通畅(2)减少因意识改变造成的自我损伤,如坠床(3)在特殊操作期间的临时制动,如深静脉穿刺4、有关使用约束具的记录(1)由护理组长或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后,才能对患者使用约束具,并做好记录,报告医生;以后至少由责任护士每小时评估患者,包括检查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并记录。(2)责任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约束具使用情况:类型、部位、开始及终止时间。(3)当需要约束具的指针消失后,及时取下患者身上的约束具并记录。 (4)如果患者/家属拒绝使用约束具,须在病历上注明,必要时有患者/家属签字。5、医务人员给患者使用约束具时须注意:(1)为患者实施约束时,必须有礼貌的对待患者,保护患者隐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环境,以利于患者更有效地得到治疗。(2)向患者和家属讲明使用约束具的目的和必要性。(3)正确使用所有的约束具,并在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易于取下。(4)患者出院时除非必须,应解除约束具,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5)定期接受正确使用约束具及如何护理约束患者的教育。管道安全护理制度1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三类:不管哪一类均要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固定。(1)高危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2)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深静脉置管、PICC。(3)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外周静脉导管。2导管评估、记录要求(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宣教)等。(2)评估:高危导管至少每4小时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3)记录: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导管评估单上,评估单上的内容与一般护理记录不必重复;发生导管滑脱、拔除各类导管必须及时记录。(4)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滑脱者,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3、导管标识高危导管用红色标识、中危导管用黄色标识 、低危导管用蓝色标识,一律使用黑色字体标明导管名称。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各科室(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应使用“腕带”做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标志。(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放射科、放技科、心电图等各医技科室在接收住院病人治疗转运交接时必须首先识别患者身份,认真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别、性别、经确认无误后才可以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4)医务人员给患者诊疗、抽血、给药或输血等各项操作时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经确认无误后才可以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兰色纸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别、性别,与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6)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其它病人用兰色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急诊室实施,病情好转后及时粉红色“腕带”更换成兰色“腕带”标识。2、患者身份识别程序住院病人入院时立即使用“腕带”,急诊科、手术室、ICU、各医技科室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认真核对腕带标识是否与病历相符(包括姓名、住院号、科室、年龄)。经确认无误后才可以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医疗、护理、检查。3、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措施(1)急诊科、ICU、病房、手术室病人在转运交接病人时,医务人员应认真核对腕带标识是否与病历相符(包括姓名、住院号、科室、年龄),并在相关记录单上做好记录与签名。(2)外科系统各病区责任护士对准备手术患者,查对姓名、住院号、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准备,并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应注明左、右。(3)手术当日,手术室人员应与送手术者共同核对标识上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送入手术间,并做好记录与签名。进入手术室后,患者麻醉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患者的相关信息。皮肤切开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护士再次共同确认。术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护士最后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及实施的手术名称。术后手术室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方能离开,手术病人回病房,与责任护士核对标识内容,再次确认患者。四、有创护理操作风险告知制度1.对高难度、风险性有创操作,操作前必须提前告知。2.操作前向病人或其家属告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