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上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经济技术分析.doc_第1页
论文-上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经济技术分析.doc_第2页
论文-上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经济技术分析.doc_第3页
论文-上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经济技术分析.doc_第4页
论文-上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经济技术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1 页 装 订 线 摘要 本文主要根据上海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结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本文主要根据上海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结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 2090-2012、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及现行节能规范及条文要求,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及现行节能规范及条文要求,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 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大块中提出了一个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大块中提出了一个 操作性比较强的绿色建筑适用性技术的组合方案操作性比较强的绿色建筑适用性技术的组合方案(公共建筑公共建筑)。通过经济分析提出适用性技术的组合方。通过经济分析提出适用性技术的组合方 案成本和节约费用计算得出单位成本,并对一个绿色建筑实例工程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总结了绿案成本和节约费用计算得出单位成本,并对一个绿色建筑实例工程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总结了绿 色建筑适用性技术的组合方案的意义。色建筑适用性技术的组合方案的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2 页 装 订 线 目 录 第 1 章绪论4 第 2 章 上海地区绿色建筑现状.4 2.1 建立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导则 4 2.2 开展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5 2.3 建设八个低碳发展实践区 5 2.4 绿色建筑发展情况 7 2.5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与运营标识的反差 7 第 3 章 上海地区绿色建筑通用技术.9 3.1 节地与室外环境 9 3.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0 3.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2 3.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3 3.5 室内环境质量 .14 3.6 运营管理 .16 第 4 章 绿色建筑适用性技术的组合方案(公共建筑)18 4.1 设计标识组合方案 .18 第 5 章 绿色建筑新技术的经济分析.24 5.1 绿色建筑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24 5.2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24 5.2.1 技术经济比较原则 .24 5.2.2 成本效益比较原则 .24 5.2.3 系统分析原则 .25 5.2.4 差异比较原则 .25 5.3 技术经济分析的程序 .25 5.4 技术经济分析的指标体系 .26 5.4.1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分类 .26 5.4.2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6 5.5 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的独特性及方法选择 .27 5.5.1 我国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的独特性 .27 5.6 我国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的方法选择 .28 第六章:经济评价方法在上海绿地汇创国际广场项目改造中的应用.30 6.1 项目背景简介 .30 6.2 节能主要技术措施及目标 .30 6.3 项目绿色建筑增量造价情况 .31 6.4 技术措施及数据比较 .34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3 页 装 订 线 第 7 章:结论与展望.37 7.1 结论 .37 7.2 展望上海市绿色建筑 .37 7.2.1 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37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4 页 装 订 线 关键字:绿色建筑、经济技术、组合 第 1 章绪论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 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过去 100 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 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 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 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 展空间。各项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 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 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 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 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 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 化的迫切需要。 建筑是用能大户。全世界有近 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在我国,建筑能耗 已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l/4,且呈递增趋势。专家们预言:如不及时地加以改 善,这个比例将迅速地上升到 40左右。国内建筑市场的旺盛需求以及建筑对资源 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建筑业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 责任。建筑业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功能质量的同时。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 运行维护和拆除或再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应考虑环境影响,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 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即发展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 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笔者在本文中对上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经 济技术分析进行了探讨。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5 页 装 订 线 第 2 章 上海地区绿色建筑现状 2.1 建立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导则 上海市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先后发布 的文件有: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办法 、 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 则 、 关于组建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办公室的通知和上海市绿色建筑 评价专家组管理准则 。并明确了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办公室为绿色建筑评 价标识曰常管理机构,组建了上海市绿色建筑促进会来承担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日常 工作形成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储备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从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研制、民用建筑维护结构保温系 统的开发、节能预制装配式墙体开发应用、新建建筑节能技术集成、既有建筑节能 改造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低能耗住宅建设模式等 多方面进行研发创新,开展了“中心城区中小型公共建筑节能改善与示范”、“上 海市公共建筑用能定额研究”等,设立了包括世博、虹桥和崇明的典型项目,培育 了绿色建筑的相关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 2.2 开展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上海市是第一批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从 2009 年底开始绿色建筑一二星级的 评定,该项评定工作由上海市绿色建筑促进会和上海市建筑学会组织开展,技术依 托单位为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由全国绿色建筑项目区域分布图可 以看出上海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2010 年度上海市一二 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 11 项,建筑面积合计约为 64.34 万平方米。上 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和张江集电港总部办公中心改造 装修项目等 4 个公共建筑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 2.3 建设八个低碳发展实践区 上海市不但积极推动单体绿色建筑,而且还确定长宁虹桥地区、黄浦外滩滨江 地区、徐汇滨江地区、奉贤南桥新城、崇明县、虹桥商务区、临港地区、金桥出口 加工区八个低碳发展实践区,探索低碳示范区的建设模式。 长宁虹桥地区将聚焦“建筑节能“,通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可再生能源一 体化建筑、建设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绿色交通以及创新政策、完善体制机制等措 施,整体性系统性推进项目建设,把长宁虹桥低碳发展实践区建成为国内外特大型 城市建成区通过再开发与改造、探索发展道路的示范区。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6 页 装 订 线 黄浦外滩滨江地区的独特发展优势:一是服务经济比重高,外滩金融机构初步 集聚;二是世博辐射效应强,滨江承担着引领中心城区低碳发展的重要使命;三是绿 色建筑起点高,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 65%节能标准;四是生态宜居 环境优,拥有独特的滨水生态资源;五是节约型社区起步早,社区低碳管理水平位于 全市前列。 到 2015 年末,徐汇滨江地区初步形成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合理匹配,能源的 梯级利用与能源回收及储能技术有机结合,能源调度与信息交互高度集成的能源供 应及利用体系;区域内所有新建建筑全部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星级以上要求(或同类国 际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和公共建筑 65%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初 具规模,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 55%,公共交通站点 300 米半径覆盖率为 95%;滨江生 态廊道框架全面建成,区域滨水休闲带不低于 55%,组团内绿化率不低于 30%。 奉贤南桥新城结合“上海之鱼“和中央生态林地块特点,低碳发展将重点示范建 筑节能、新能源应用、碳汇等低碳技术,加大建筑节能和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示范应用的推广力度,并发展生态绿地,提升碳汇能力。 崇明县以崇明本岛为核心区,以“控制碳需求 - 提高碳生产率 - 减少碳依赖 - 增加碳中和“为主要途径,探索形成符合崇明实际且突出区域特色的低碳综合发展创 新模式,促进崇明本岛低碳排放乃至零碳排放。 虹桥商务区重点建设区域能源中心,满足核心区内约 345 万平方米建筑的供冷 供热需求,在区域内开展低碳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如探索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电动出租车、租赁公司等的建设管理及运营模式,并建设低碳运行监测平台。 临港新城主城区将探索低碳新城建设开发的核心理念,重点推进建筑节能(编制 建筑节能技术导则和评定体系)、绿色交通(区域内示范电动汽车和有轨电车等)、可 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和常规能源高效利用(建设以海水源热泵为重点的区域能源中心), 到 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比上海地区碳减排目标降低 50%。 金桥出口加工区低碳发展实践区以低碳制造和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 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果为基础,在 2020 年前基本形成低资源能源消耗高收益的经 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低碳产业体系和低碳技术体系具有 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低碳能源结构体系较为完善,主要废弃物和特征污染物排放得到 有效控制;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的低碳社区、学校基本建成;是打造人、工业园区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7 页 装 订 线 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世界一流的低碳制造示范区,现代工业低碳文明的样板区。 2.4 绿色建筑发展情况 2008-2012 年,全国共评出 742 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 7584.34 万 平方米。 2012 年全年,评出 389 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 2013 年全年,评出 704 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 8690 万平方米。 截止 2013 年底,全国共有 1446 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 1.6 亿平方米,截止 2014 年 6 月全国已公吿 1590 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 中江苏省为第 1 位,上海市为第 4 位。 上海市绿色建筑情况统计表 表 2.1: 2013 年上海市绿色建筑情况(平方米) 项目类型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总量 公共建筑22.74 万19.07 万56.83 万98.64 万 住宅建筑75.32 万61.76 万17.79 万154.87 万 总计98.06 万80.83 万74.62 万253.51 万 2.5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与运营标识的反差 笔者经过调查及数据统计 2008 年到 2012 年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与运营标识得出下列 数据: 设计标识与运营标识情况表 表 2.2: 年份总数设计标识运营标识运营标识占% 2008101000.00% 20092018210.00% 2010827489.76% 2011241229124.98% 2012389336256.43% 总计 742695476.33% 由上表可以得出,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情况欣欣向荣,绿色建筑数量逐年递增,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8 页 装 订 线 但实际落实的情况并不理想,据数据显示上海市绿色建筑大部分仅仅得到绿色建筑 设计标识(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完成施工 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 准规范,的条件下 2 个月以后即可申报,并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获得绿色建 筑运营标识的绿色建筑没有超过总量的 10%,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9 页 装 订 线 第 3 章 上海地区绿色建筑通用技术 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2012,对我市绿 色建筑评审机构评出的不同类型不同星级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技术应用情况进行 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区域条件、综合效益等适用性条件,总结了基于绿色建筑评价 体系的上海市绿色建筑的共性适用技术 176 项(其中住宅建筑 86 项、公共建筑 90 项) ,其中节地与室外环境 37 项(其中住宅建筑 21 项、公共建筑 16 项) 、节能与能 源利用 35 项(其中住宅建筑 13 项、公共建筑 22 项)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6 项(其 中住宅建筑 13 项、公共建筑 13 项)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7 项(其中住宅建筑 13 项、公共建筑 14 项) 、室内环境质量 27 项(其中住宅建筑 14 项、公共建筑 13 项) 、 运营管理 24 项(其中住宅建筑 12 项、公共建筑 12 项)16 项。针对住宅建筑、办 公建筑、商场建筑和酒店建筑在设计阶段评价标识和运营阶段评价标识,给出了上 海市一星、二星、三星及上海市一星、二星、三星等不同星级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 相应的共性适用技术组合方案。 3.1 节地与室外环境 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这样既可以减少用于场地平整所 带来建设投资的增加,减少施工的工程量,也避免了因场地建设造成对原有生态环境 景观的破坏。场地内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不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而且是传 承场地所在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该区域重要的景观标志。因此,应根据 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 条例等国家和上海相关规定予以保护。对于因建设开发确需改造的场地内现有地 形、地貌、水系、植被等环境状况,在工程结束后,鼓励建设方采取相应的场地环境 恢复措施,减少对原有场地环境的改变,避免因土地过度开发而造成对城市整体环境 的破坏。 表3.1: 类别类别编号编号标准条文标准条文 控控 制制 项项 5.1.1 场地建设不应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和其 他保护区。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10 页 装 订 线 5.1.2 建筑场地选址应无洪涝灾害等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 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有害物质等危险源。场地内无排放 超标的污染源。 5.1.3 建筑布局应满足自身日照要求,且不影响周边住宅、医院病房 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日 照要求 5.1.4 建筑立面及夜景照明不应对周边建筑物及道路造成光污染 5.1.5 场地内应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1.6 施工过程中应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应控制由于施 工引起的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5.1.7 场地环境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的规定 5.1.8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应不高于 5m/s,不应影响室外活动的舒 适性和建筑通风 5.1.9 建筑应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5.1.10 绿化应选择适宜上海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且包含乔、灌、 草等多种类型植物 5.1.11 场地交通应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应不超过 500m 5.1.12 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J08-7 相关规 定 一一 般般 项项 5.1.13 建筑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1.14 建筑应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 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5.1.15 应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优优 选选 项项 5.1.16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应不小于 40%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11 页 装 订 线 3.2 节能与能源利用 在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 于照明。而在空调采暖这部分能耗中,大约30%由外围护结构传热所消耗,因此对绿色 建筑围护结构提出节能要求。为了鼓励建筑师的创造,本标准中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评判不对单个部件(如体形系数、外墙传热系数、窗墙比、幕墙遮阳系数、遮阳方式 等)进行强制性规定,仅考虑其整体热工性能,即采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进 行评判。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同时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所有 规定性指标时,可通过调整设计参数并计算能耗,最终实现所设计建筑全年的空气调 节和采暖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能耗的目的。 表3.2: 类别类别编号编号标准条文标准条文 5.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上海市现行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要 求 5.2.2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和锅炉热效 率应符合上海市现行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要求 5.2.3 不应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 热源 5.2.4 空调冷热源设备规格应根据建筑计算负荷选择 5.2.5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规定的现行值 控控 制制 项项 5.2.6 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 行独立分项计量 5.2.7 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南向不应大于 0.7,其他朝向不应大 于 0.5 5.2.8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总面积的 30%,建筑幕墙应 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一一 般般 项项 5.2.9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 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中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12 页 装 订 线 规定的 6 级;玻璃幕墙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幕墙GB/T21086-2007 中规定的 3 级 5.2.10 建筑应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5.2.11 建筑应合理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 负荷 5.2.12 全空气空调系统应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5.2.13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 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5.2.14 输配系统应选用高效用能设备。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 耗电输热比,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 统的输送能效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的规定 5.2.15 建筑应合理采用照明分区和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电梯群控等方 式,降低建筑照明和电梯运行能耗 5.2.16 应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5.2.17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 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5.2.18 建筑围护结构透明部分应合理采用外遮阳设施 5.2.19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应比上海市现行建筑节能相 关标准的规定高一个等级 5.2.20 建筑经技术经济综合论证合理时,应优先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 供技术,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5.2.21 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 水量不应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 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 量不应低于建筑用电量的 2% 优优 选选 项项 5.2.22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规定的目标值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13 页 装 订 线 3.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结合周边环境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建筑定位,合理规划给排水系统,综合利用水 资源,是绿色建筑的必要条件。应针对建筑类型、不同使用性质和水质要求,对水系 统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提供水系统规划方案,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 气 象资料、市政设施情况的说明、用水定额的选取、用水量计算表及水量平衡表、给 排水系统设计及说明、采取的节水措施和非传统水源使用方案等。 表3.3: 类别类别编号编号标准条文标准条文 5.3.1 项目应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 用各种水资源 5.3.2 项目应设置合理、完善的给水、排水系统 5.2.3 供水系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5.3.4 项目应选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和设备 控制控制 项项 5.3.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严禁对人体健康 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3.6 项目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调蓄、处理及利用方 案 5.3.7 绿化用水、景观补水等用水应采用非传统水源 5.3.8 绿化灌溉应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5.3.9 非饮用水采用中水时,应优先使用市政再生水,附近不具备市政 再生水供水条件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建筑中水水源 和处理技术 5.3.10 项目应对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单位的供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水 表 5.3.11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应低于 20%、旅馆 类建筑不应低于 15% 一一 般般 项项 5.3.12 生活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应高于现行用水器具相关节水评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14 页 装 订 线 价值的等级 优优 选选 项项 5.3.13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应低于 40%、旅馆 类建筑不应低于 25% 3.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即所用建筑材料不会对室内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是绿色建筑 对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选用有害物质限量达标、环保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可以防止 由于选材不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表3.4: 类别类别编号编号标准条文标准条文 5.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和放射性核素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相 关要求 5.4.2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控控 制制 项项 5.4.3 现浇混凝土应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 5.4.4 施工现场 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建筑材料总质量 的比例应大于 70% 5.4.5 建筑砂浆应全部使用预拌砂浆 5.4.6 建筑结构材料应合理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5.4.7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使用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质量之和应不低于建筑材料总质量的 10% 5.4.8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 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应不低于 50% 5.4.9 土建与装修工程应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 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5.4.10 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应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 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5.4.11 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制定节材方案,施工中应落实节材措施 一一 般般 项项 5.4.12 施工中应将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15 页 装 订 线 5.4.13 应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优优 选选 项项 5.4.14 应使用经国家或上海市建设主管部门推荐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 3.5 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环境质量主要取决于室内热环境的控制,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 热感觉的环境因素。“热舒适”是指人体对热环境的主观热反应,是人们对周围 热环境感到满意的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室 内温度、室内湿度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热舒适感的影响最为显著,也最容易被人体 所感知和认识,因此本标准只引用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三个参数评判 室内环境的人体热舒适性。 表3.5: 类别类别编号编号标准条文标准条文 5.5.1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风速等 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的规定 5.5.2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应无结露、发霉现象 5.5.3 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 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 的规定 5.5.4 建筑的室内背景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规范GB50118 中室内允许噪声级的规定 控控 制制 项项 5.5.5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的规定 5.5.6 建筑设计应采取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5.5.7 室内应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5.5.8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的一级要求 一一 般般 项项 5.5.9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应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16 页 装 订 线 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5.5.10 办公、宾馆类建筑 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 的规定 5.5.11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应设有无障碍设施 5.5.12 应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优优 选选 项项 5.5.13 应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 光效果 3.6 运营管理 物业管理方明确有节能、节水、节材和绿化的管理岗位,并有专人管理。物业管 理单位应提交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并说明实施效果。节能管理制度主 要包括节能管理模式、收费模式等;节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梯级用水原则和节水方案;耗 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度和耗材管理制度等;绿化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绿化用水的使用及计量、各种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 规范使用等。 表3.6: 类别类别编号编号标准条文标准条文 5.6.1 物业管理方应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 度 5.6.2 建筑运行过程中废气、废水达标排放 控控 制项制项 5.6.3 建筑应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处理和输运过程中不 应有二次污染 5.6.4 建筑施工应兼顾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 5.6.5 物业管理方应制定符合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管理制 度,且有完整记录 5.6.6 设备、管道的设置应便于维护、改造和更换 一般项一般项 5.6.7 物业管理方应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物业管理,并建立有完善的 建筑工程、设施、设备、部品等的档案及记录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17 页 装 订 线 5.6.8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 计标准GB/T50314 规定及建筑功能需求 5.6.9 空调通风系统应定期检查和清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空调 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 规定 5.6.10 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 效运营 5.6.11 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应实行计量收费 优选项优选项 5.6.12 物业管理方应制定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 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通过以上 6 个方面把控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和运 营这四个阶段。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18 页 装 订 线 第 4 章 绿色建筑适用性技术的组合方案(公共建筑) 根据上海绿色建筑项目发展情况,通过实际项目调研了节地、节能、节水以及室 内环境相关的常用技术.分析了相关技术发展变化,总结了技术体系发展的宝贵经验, 以期为绿色建筑的良好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1 设计标识组合方案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公共类绿色建筑的要求,给 出各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的技术组合方案,如表 4.1 所示。 公共类各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组合方案 表 4.1 一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二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三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类 别 条文技术条文技术条文技术 节 地 控制项: 5.1.1 5.1.2 5.1.3 5.1.4 5.1.6 5.1.7 设计策略: 选址 与场地环 境保护 日照 模拟分析 辅助规划 设计 室外 风环境模 拟分析辅 助规划设 计 景观 设计综合 优化技术 技术产品: 本地 控制项: 5.1.1 5.1.2 5.1.3 5.1.4 5.1.6 5.1.7 5.1.8 一般项: 5.1.9 5.1.1 0 5.1.1 2 5.1.1 3 5.1.1 4 优选项: 5.1.1 8 设计策略: 选址与 场地环境保 护 日照模 拟分析辅助 规划设计 室外风 环境模拟分 析辅助规划 设计 景观设 计综合优化 技术 低碳交 通组织设计 地下空 间综合开发 利用 室外声 环境模拟分 控制项: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一般项: 5.2.7 5.2.8 5.2.9 5.2.11 5.2.12 5.2.13 5.2.14 优选项: 5.2.19 5.2.20 5.2.21 设计策略: 建筑围护 结构节能设计 集中空调 系统节能设计 建筑用电 负荷节能设计 照明系统 节能设计 建筑综合 能耗模拟分析 辅助设计 可再生能 源建筑一体化 设计 技术产品: 节能墙体 材料 屋面保温 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19 页 装 订 线 类 别 一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二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三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条文技术条文技术条文技术 节 地 5.1.8 一般项: 5.1.1 0 5.1.1 2 优选项: - 化景观植 物产品 施工控制 和运营管 理策略: 土壤 氡浓度检 测技术 析辅助规划 设计 技术产品: 本地化 景观植物产 品 植草地 面砖、路面 砖 住区声 屏障技术和 产品 施工控制和 运营管理策 略: 土壤氡 浓度检测技 术 节能型玻 璃 节能型冷 热源机组 公共建筑 能源综合计量 收费系统技术 产品 节能灯具 外墙外保 温系统或外墙 内保温需提供 热反射隔 热涂料 幕墙通风 器 节能型空 调系统风机 节能型冷 热水系统水泵 集中空调 系统排风热回 收装置 太阳能光 电技术产品或 太阳能热水技 术产品 智能照明 控制技术和产 品 节 能 控制项: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一般项: 设计策略: 建筑 围护结构 节能设计 集中 空调系统 节能设计 控制项: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一般项: 设计策略: 建筑围 护结构节能 设计 集中空 调系统节能 设计 建筑用 控制项: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一般项: 设计策略: 建筑围护 结构节能设计 集中空调 系统节能设计 建筑用电 负荷节能设计 照明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20 页 装 订 线 类 别 一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二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三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条文技术条文技术条文技术 5.2.7 5.2.9 优选项: - 建筑 用电负荷 节能设计 照明 系统节能 设计 技术产品: 节能 墙体材料 屋面 保温系统 节能 型玻璃 节能 型冷热源 机组 公共 建筑能源 综合计量 收费系统 技术产品 节能 灯具 5.2.7 5.2.8 5.2.9 5.2.1 3 5.2.1 4 优选项: 5.2.1 9 5.2.2 1 电负荷节能 设计 照明系 统节能设计 建筑综 合能耗模拟 分析辅助设 计 技术产品: 节能墙 体材料 屋面保 温系统 节能型 玻璃 节能型 冷热源机组 公共建 筑能源综合 计量收费系 统技术产品 节能灯 具 智能照 明控制技术 和产品 节能型 空调系统风 机 节能型 冷热水系统 水泵 幕墙通 风器 外墙外 保温系统或 外墙内保温 5.2.7 5.2.8 5.2.9 5.2.11 5.2.12 5.2.13 5.2.14 优选项: 5.2.19 5.2.20 5.2.21 节能设计 建筑综合 能耗模拟分析 辅助设计 可再生能 源建筑一体化 设计 技术产品: 节能墙体 材料 屋面保温 系统 节能型玻 璃 节能型冷 热源机组 公共建筑 能源综合计量 收费系统技术 产品 节能灯具 外墙外保 温系统或外墙 内保温需提供 热反射隔 热涂料 幕墙通风 器 节能型空 调系统风机 节能型冷 热水系统水泵 集中空调 系统排风热回 收装置 太阳能光 电技术产品或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21 页 装 订 线 类 别 一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二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三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条文技术条文技术条文技术 系统 热反射 隔热涂料 太阳能热水技 术产品 智能照明 控制技术和产 品 节 水 控制项: 5.3.1 5.3.2 5.3.3 5.3.4 一般项: 5.3.1 2 优选项: - 设计策略: 水资 源综合利 用规划设 计 避免 管网漏损 设计 非传 统水源安 全保障设 计 建筑 和小区雨 水综合利 用设计 分级 分用途用 水计量设 计 技术产品: 节水 型卫生器 具 雨水 弃流设备 雨水 收集储存 技术产品 过滤 控制项: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一般项: 5.3.8 5.3.9 5.3.1 0 5.3.1 2 优选项: - 设计策略: 水资源 综合利用规 划设计 避免管 网漏损设计 非传统 水源安全保 障设计 建筑和 小区雨水综 合利用设计 分级分 用途用水计 量设计 技术产品: 节水型 卫生器具 雨水弃 流设备 雨水收 集储存技术 产品 过滤技 术产品 消毒技 术产品 中水、 雨水系统自 动控制技术 产品 节水灌 控制项: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一般项: 5.3.8 5.3.9 5.3.10 5.3.11 5.3.12 优选项: 5.3.14 设计策略: 水资源综 合利用规划设 计 避免管网 漏损设计 非传统水 源安全保障设 计 建筑和小 区雨水综合利 用设计 分级分用 途用水计量设 计 建筑中水 回用系统设计 (含空调冷凝 水) 技术产品: 节水型卫 生器具 雨水弃流 设备 雨水收集 储存技术产品 过滤技术 产品 消毒技术 产品 中水、雨 水系统自动控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22 页 装 订 线 类 别 一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二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三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条文技术条文技术条文技术 技术产品 消毒 技术产品 中水、 雨水系统 自动控制 技术产品 溉技术产品制技术产品 节水灌溉 技术产品 中水物理 化学处理技术、 中水生物化学 处理技术、中 水膜处理技术 产品 节 材 控制项: 5.4.2 一般项: 5.4.4 优选项: - 设计策略: 建筑 和结构减 量化设计 技术产品: 预拌 混凝土 控制项: 5.4.2 一般项: 5.4.4 5.4.8 5.4.9 优选项: - 设计策略: 建筑和 结构减量化 设计 土建与 装修一体化 设计 技术产品: 预拌混 凝土 室内灵 活隔断材料 控制项: 5.4.2 一般项: 5.4.4 5.4.5 5.4.8 5.4.9 优选项: - 设计策略: 建筑和结 构减量化设计 土建与装 修一体化设计 技术产品: 预拌混凝 土 室内灵活 隔断材料 高强度钢 材或高强混凝 土 室 内 环 境 控制项: 5.5.1 5.5.2 5.5.3 5.5.5 5.5.6 一般项: 5.5.1 0 5.5.1 3 优选项: - 设计策略: 防泛 潮发霉设 计 建筑 围护结构 隔声设计 室内 噪声模拟 分析辅助 设计 无障 碍设计 控制项: 5.5.1 5.5.2 5.5.3 5.5.5 5.5.6 一般项: 5.5.7 5.5.8 5.5.9 5.5.1 0 5.5.1 3 优选项: 设计策略: 防泛潮 发霉设计 建筑围 护结构隔声 设计 室内噪 声模拟分析 辅助设计 无障碍 设计 室内自 然通风模拟 分析辅助建 筑设计 控制项: 5.5.1 5.5.2 5.5.3 5.5.5 5.5.6 一般项: 5.5.7 5.5.8 5.5.9 5.5.10 5.5.11 5.5.13 优选项: 5.5.14 设计策略: 防泛潮发 霉设计 建筑围护 结构隔声设计 室内噪声 模拟分析辅助 设计 无障碍设 计 室内自然 通风模拟分析 辅助建筑设计 地下空间 自然采光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42 页 第 23 页 装 订 线 类 别 一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二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三星级较低成本 推荐组合方案 条文技术条文技术条文技术 技术产品: 楼板 隔声技术 和产品 防泛 潮发霉技 术产品 5.5.1 5 5.5.1 6 地下空 间自然采光 设计 技术产品: 楼板隔 声技术和产 品 防泛潮 发霉技术产 品 室内空 气质量监控 系统 光导管、 棱镜或反光 板采光技术 和产品 5.5.15 5.5.16 室内自然 采光模拟分析 辅助建筑设计 技术产品: 楼板隔声 技术和产品 防泛潮发 霉技术产品 室内空气 质量监控系统 光导管、 棱镜或反光板 采光技术和产 品 集中空调 系统用户可自 主调节末端 可调节外 遮阳技术产品 运 营 管 理 一般项: 5.6.6 优选项: - 设计策略: 设备 管道集中 式设计 一般项: 5.6.6 5.6.8 优选项: - 设计策略: 设备管 道集中式设 计 建筑智 能化设计 技术产品: 安全防 范系统 建筑设 备监控系统 信息网 络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