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电子教案与讲义学习.doc_第1页
环境评价—电子教案与讲义学习.doc_第2页
环境评价—电子教案与讲义学习.doc_第3页
环境评价—电子教案与讲义学习.doc_第4页
环境评价—电子教案与讲义学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学习要求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1、识记:1)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定义;2)环境的基本特征;3)环境影响的概念和分类;4)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评价主体;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概念;6)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环评法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9)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10)环境标准的概念;11)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及我国环境标准体系。2、领会:1)环境影响的分类;4)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5)环境影响报告书包含的内容;6)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7)环境标准的作用;8)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程序。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识记: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与分类;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所遵循的原则;3)环境影响分类筛选的依据和划分的类型;4)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5)环境现状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6)环境影响预测原则、预测阶段和时段、预测范围。2、领会:1)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2)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原则;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4)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内容;5)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6)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3、简单应用:1)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管理办法;2)评价大纲的审查程序;3)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办法;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1、识记:1)环境影响识别的概念;2)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类型;3)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类型;4)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类型。2、领会:1)环境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的识别方法;2)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条件;3)指数法、矩阵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的应用;4)GIS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5)GIS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6)GIS在项目选址中的应用;7)GIS在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中的应用。3、简单应用:1)环境影响程度的识别方法;2)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选用;3)指数法、矩阵法、网络法的应用。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识记: 1)水体污染、水体自净的概念;2)水体污染物的分类;3)饱和溶解氧浓度的计算公式;4)河流完全混合模型及其适用条件;5)河流一维水质模型及其适用条件;6)污染物与河水完全混合所需距离的计算公式;7)BOD-DO耦合模型及其适用条件;8)湖泊完全混合模型及其适用条件;9)卡拉拉乌舍夫扩散模型的适用条件;10)混合系数标定方法的类型;11)好氧系数和复氧系数的估值方法类型;1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13)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分区及执行标准;14)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依据;15)溶解氧和pH值的标准型指数的计算公式;16)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预测点的确定、预测期、预测方法;17)自净利用指数的计算公式。2、领会:1)水污染源的类型;2)水体污染物种类;3)水体自净物理自净过程;4)污染物的好氧生化衰减过程;5)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6)工业、水利、农业、矿业、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识别;7)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8)水质现状评价方法;9)水污染源和水体的简化方法;10)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1)水环境影响重大性的判断方法;12)消除和减轻地表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3、简单应用:1)河流完全混合模型;2)河流一维水质模型;3)BOD-DO耦合模型;4)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5)地表水环境功能分区;6)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7)溶解氧和pH值的标准型指数的计算;8)水污染源和水体的简化;9)自净利用指数法的应用;10)消除和减轻地表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4、综合应用:1)BOD-DO的偶合模型;2)水环境影响识别;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识记:1)大气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2)判定近地面层大气稳定度的条件;3)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烟流形状;4)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公式及其适用条件;5)有混合层反射的扩散公式的适用条件;6)熏烟扩散公式的适用条件;7)连续线源公式的适用条件;8)连续面源扩散公式及适用条件;9)日均浓度的计算方法;10)长期平均浓度的计算方法;11)不同高度风速的换算公式;12)取样时间的订正方法;1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计算公式;14)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区级执行标准;15)大气污染源评价方法;1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范围、监测项目、布点原则和方法、监测制度;17)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18)燃煤S02和烟尘排放量的计算公式。2、领会: 1)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扩散;2)近地面层大气稳定度的判断;3)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烟流形状;4)风、辐射与云、天气形势、下垫面条件等对大气污染的影响;5)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公式及其适用条件;6)有混合层反射的扩散公式及其适用条件;7)熏烟扩散公式及其适用条件;8)连续线源公式及其适用条件;9)连续面源扩散公式及适用条件;10)日均浓度的计算方法;11)长期平均浓度的计算公式;12)扩散参数的确定方法;13)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14)预测模式的性能评价;15)大气环境影响的类型;16)交通运输、能源、矿业等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识别;1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11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9)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20)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范围、监测项目、布点原则和方法、监测制度;2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3、简单应用1)大气稳定度的判断方法;2)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公式;3)不同高度风速的换算公式; 4)扩散参数的确定方法;5)有效源高的确定方法;6)取样时间的订正方法;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8)燃煤S02和烟尘排放量的计算方法;9)大气污染源的评价方法;10)大气环境预测模式的选择。4、综合应用: 1)连续点源烟流扩散模式;2)大气环境影响识别;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第六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1、识记:1)土壤环境影响类型;2)区域土壤类型特征的调查内容;3)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因子;4)土壤环境污染监测布点和采样方法; 5)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轻度污染标准、土壤临界含量、植物的初始污染的概念;6)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模式; 7)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土壤侵蚀、土壤破坏的评价因子;8)农药残留模式,重金属累计模式,土壤环境容量计算模式;9)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及其影响因素;2、领会:1)土壤的特征;2)影响土壤环境污染的因素;3)影响土壤退化、破坏的主要因素;4)工业、水利、矿业、农业、交通、能源工程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5)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的步骤;6)土壤污染源调查内容;7)土壤环境污染监测步骤;8)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方法;9)土壤质量评价图的编制方法;10)土壤退化现状调查的内容;11)预测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和污染趋势的一般步骤;12)土壤资源破坏和损失的预测方法和预测步骤;1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途径;14)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防治对策和措施。3、简单应用:1)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模式;2)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土壤侵蚀、土壤破坏现状调查的内容和评价标准;3)农药残留模式,重金属累计模式,土壤环境容量计算模式;4)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及其影响因素;5)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防治对策和措施。4、综合应用: 1)土壤环境影响识别;2)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第七章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1、识记:1)环境噪声、环境噪声源、环境噪声污染;2)噪声的基本评价量;3)分贝的运算公式;4)噪声衰减的计算公式;5)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评价的范围;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分区级执行标准;7)厂区噪声水平监测的布点方法、测量时段、测量方法; 8)厂界噪声水平监测布点方法、监测时段、测量方法;9)居住区噪声水平监测布点方法、监测时段、测量方法;10)环境噪声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置方法。2、领会: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内容;3)环境噪声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置方法;4)环境噪声预测计算程序;5)工业企业生产噪声预测;6)工程施工噪声影响预测;7)公路噪声影响预测;8)机场噪声预测;9)噪声影响评价的内容;10)噪声防治对策。 3、简单应用:1)噪声评价的物理量;2)分贝的运算;3)噪声衰减的计算;4)工矿企业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原则;5)噪声防治对策。4、综合应用: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技术程序和基本内容。第八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识记: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类型;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4)环境容量的概念及类型;5)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及分类;6)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7)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及指标构成;8)环境敏感区的分类。2、领会: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意义;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基本内容;5)区域宏观环境总量控制基本思路;6)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分析程序;7)区域开发主要资源预测方法;8)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9)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及指标构成;10)区域开发土地利用的适宜度分析方法;11)区域开发土地生态适宜度分析方法;12)区域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分析;13)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及其作用;14)区域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3、简单应用:1)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测算与分配分析;2)区域开发土地利用的适宜度分析;3)区域开发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4)区域环境管理计划的制定。4、综合应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和方法。第九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识记: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生物量、异质性、景观、生物多样性、敏感区、承载能力;3)生态系统机构完整性的表现;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划分依据;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6)生态现状评价的主要方法;7)生态影响预测方法; 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2、领会: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术语;2)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3)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程序;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级别的划分;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6)生态环境影响识别方法;7)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8)生态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9)生态影响预测内容; 10)生态影响的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应用;12)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13)美国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步骤和主要评价方法。3、简单应用:1)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2)评价级别的划分和评价范围的确定;3)生态影响的识别;4)生态环境调查内容;5)生态影响的减缓措施;6)生态影响的评价方法 4、综合应用:1)生态环境影响的识别;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程序和方法。第十章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1、识记:1)社会经济环境的概念; 2)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敏感区;3)社会影响评价因子,经济影响评价因子、美学和历史学环境影响评价因子。2、领会: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2)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3)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5)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6)费用效益分析指标、方法和步骤。3、简单应用: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2)费用效益分析指标;3)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第十一章 文化环境影响评价1、识记:1)文物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文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3)美学环境的含义;4)视觉影响评价的概念;5)视觉影响预测方法。2、领会:1)文物环境的概念;2)文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3)文物现状调查范围、内容及方法;4)文物影响预测的内容、方法和步骤;5)文物环境影系评价原则和指标;6)视觉影响评价的相关术语;7)视觉影响评价的程序步骤;8)视觉影响评价的等级划分;9)视觉影响现状调查的范围、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10)视觉影响评价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