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实施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对策研讨.ppt_第1页
湘教版实施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对策研讨.ppt_第2页
湘教版实施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对策研讨.ppt_第3页
湘教版实施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对策研讨.ppt_第4页
湘教版实施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对策研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施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对策研讨,一、领会课程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 (二)课程结构上体现基础性、多样性与选择性 (三)在课程实施上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四)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上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五)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的培养通过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 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上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技能; 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及运用,通过对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重点在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总之,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是通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加以培养,使学生具有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技能、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问题、关爱乡土、关爱祖国、关爱全球、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与合作的素养及可持续发展的素养。,(二)课程结构上体现基础性、多样性与选择性,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这些国家课程不仅体现基础性,而且也体现了多样性与选择性。 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一步开发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同时,要利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与空间,开展地理与相关学科“携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此外,还可成立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三)在课程实施上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式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四)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上强调 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学校,要合理利用网络提供的地理信息资源,优化地理教学结构,突破时空障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不断拓展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五)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 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新课程评价既重视终结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强调实现地理学习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地理学习评价。,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在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模块设置中,有以下基本思考: 1.学生必须完成共同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3个模块的学习,各2学分,共获得6学分。 2.完成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学生可根据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倾向、国家高考方案以及学校的条件,从下列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修习。,尊重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高中地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制订地理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地理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地理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选课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开设的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和特点,并且让学生明白,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要,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自我规划。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与潜能、发展意向); 2.学生的学习背景(包括学业成绩、知识结构、成长记录); 3.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包括专业和职业的选择); 4.社会背景(包括招生、就业、人才需求); 5.学校实际(包括师资、设备、场地、地域特点)。,湖南省教育厅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安排,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每周5天。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安排的意见:,必修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上学期开设,每周安排2课时。必修模块由“地理”、“地理”、“地理”三个部分组成,要求按、的顺序开设。 选修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可从高二年级开始开设,主要安排在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上学期进行。有志于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2个地理选修模块,获得4个地理选修学分,建议首先开设地理选修模块4城乡规划和地理选修模块6环境保护,可安排在高二年级,每周2课时。 高三年级上学期可开设地理选修模块3旅游地理、地理选修模块5自然灾害与防治,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和需求任意选修。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继续开设地理选修模块1宇宙与地球、地理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地理选修模块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使学生能根据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自由选择这三个选修模块学习。,三、教学建议,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改革旧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要结合自身的特征,发挥学科的优势,把教学改革目标落实到实施过程中。,(一)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成为 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重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取向,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过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调查、考察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二)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推进教学改革,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系统地阐述了地理新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了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建议,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课程标准,首先要把握地理课程的整体结构,纵览全局,做到“心中有数”。在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选定的教材为蓝本,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同时还应当根据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顺序。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不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材是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和表征形式。研究教材,首先是通读,通读教材包括三个步骤: 一是了解教材是怎样按照人地关系的主线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安排知识内容的;二是了解教材每个模块由哪些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了解每单元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包括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图表等。 其次是细读,在细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关注六点:即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重点、难点和热点。 再次是精读,精读教材要处理好七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关系;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关系;三是地理事实与原理的关系;四是课文、图像、作业三大系统的关系;五是教材正文和阅读材料的关系;六是深度与广度的关系;七是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新课程强调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开辟多种途径,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在互联网支持和远程教育实现的背景下,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日益被人们认同和接受。,自主学习过程的基本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其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的时间是自我计划的。此外,学生也能够主动地营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较为正确的自我判断和评价。 在学校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施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做到:创建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包括学习内容选择权、学习时间支配权;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参与学习结果评价,并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2)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借助同伴互助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策略。这种学习模式是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集体性、个体化”(集体听课,个别作业)的传统教学组织提出来的。这种集体性、个体化的教学组织是一种单向度的知识传授获得过程,缺少互动和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改变以往“单向、低效”的教学现状,建立“立体化”的学习网络(既有师生间的纵向交互的信息传输,又有生生间的横向信息的交流),共同推进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共同参与;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这种学习模式的基本目标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让每个学生在集体的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促进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学校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学习课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角色转变,由“教”变“导”。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学习内容而宜,教师应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条件,积极尝试和探索。,(3)探究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一般这样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新颖性、不确定性、现实性和情趣性,探究学习以学生对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为前提,所以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进行探究,对探究的问题要认真选择。 探究学习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知识的建构和运用。,探究学习实际上是“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探究学习必须有明确的任务交待,探究什么、探究目标、怎么探究等等,教师事先要有计划。新教材中,设计了一定数量的学生探究活动,有些需要课内外结合来完成,有些可以让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有些需要几个人的合作完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亮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现实的指向意义,教师要充分重视、积极尝试。 除上述教学模式外,还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自学导思教学模式、图表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实践和实验教学模式等。,四、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具有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评价可提高教学的成效,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特点是要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多元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一)教师教学评价 (二)学生学习评价 (三)学生学分认定,(一)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成长。通过评价促进地理教师课程执行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强调地理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学校要建立以地理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使地理教师以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要注重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可参照下表)。,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试用),(二)学生学习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是为了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学生学习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反馈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以此为依据修改、完善教学方案或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形式很多,一般有学生成长记录、学习成绩检测、非正式评价等,如地理课堂表现评价、单元检测评价、地理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地理学习档案等。从操作层面上看,建议教师将学生地理课内、课外评价结果与学生阶段性测试成绩综合在一起,共同构成过程性评价的成绩。,1.地理课堂学习评价 学生地理课堂学习评价是地理课程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地理课堂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旨在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控自己的教学状态,改进自己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2.单元检测评价 单元检测是地理教师组织的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习完毕后进行的学习成绩检测,它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普遍地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单元检测要紧扣标准的目标要求,重点突出,全面考查。在测验后教师要对试卷进行批阅和点评,使学生尽快了解得失的原因;对成绩不达标的学生,要实行针对性的补偿矫正,及时弥补学生学习中的缺陷。 3.地理实践活动评价 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评价学生地理实践活动情况,可以参考学生地理实践活动评价表。,地理课堂表现评价表 班级 学生姓名 评价者 .,备注:1评价等级(在相应栏中打“”):a=好,b=中,c=有待改进。2评价者包括学生、教师等。,4.学生地理学习档案 学生地理学习档案是为地理教师有意识地收集学生地理学习学业成绩、地理作品以及其他有关地理学习的相关证据,以反映学生在地理学习领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而设计的。也就是说,收集、记录学生个人、教师、家长和同学做出的地理学习评价的有关材料,目的是判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以监控学生的成长过程。 地理学习档案目录,(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已制定好的地理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的整体效益做全面鉴定所进行的测评。它主要着眼于对整个地理教育教学阶段(一个模块)或部分阶段(几个单元)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评定。与过程性评价相比,它涵盖的范围较广,其测评的重点是具有广泛迁移效果和学生后续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阶段测评是在学完一个模块或学完几个单元整体知识后,由学校或上级教研部门组织命题,由学校组织的成绩检测考试。它一般要求学生全面地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牢固掌握它。,(三)学分认定,学分管理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学校是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要权力机构。一般是在某一模块(必修或选修)学习结束后,由学校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命题与考试后,由学校或教师根据考试成绩结合标准来认定的,其目的是验证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地理课程模块学业成绩报告单,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树立科学的地理课程资源观,强化地理课程资源意识,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至关重要。地理教师要确立“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各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课程资源动态生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把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纳入地理课程实施计划,各级高中课改样本校及各类优秀地理教师应为建立校际课程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机制作出更多的贡献,从而为学生的多样选择性学习需要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一)积极建设和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注重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调查,分门别类地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建立地理课程资源库。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不断提高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1.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是,教科书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科书教”,重视选用版本教科书的“再开发”,注意吸收其他版本教科书的特色精华,实现合理重组与优化整合。 2.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其中,必备的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仪、投影图片、天文望远镜、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各种有关的政区图、自然地理图、经济地理图、专题要素图、景观图等。 3.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4.质配套教辅资料也是不可忽视的地理课程资源。学校、教师应依据标准要求,立足实际精选。 5.学校要注重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除添置必要的地理教学图书、设备以外,还应自制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开发各种地理教学软件,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在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完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空间定位系统接收机、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关的硬件设备等),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6.学校要加强地理教学设施的建设,要求配置地理专用教室,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多媒体网络化的地理专用教室。 7.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天文、气象、地质地貌等丰富多彩的地理观测和观察活动;鼓励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鼓励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二)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校外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是校内资源的重要补充,学校要善于挖掘和合理开发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注重回归生活世界,有效支持学校地理课程发展。 1.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地震台、水文站、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有关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媒体,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等等。学校、教师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针对城镇与乡村、沿海与山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2.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地理。学校、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逐步创建地理实习基地,邀请相关人士进行演讲和座谈。 3.加强区域间、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三)加快网络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并充分利用网络地理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学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努力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效整合。教师要善于通过网络(包括影视资源)获取地理课程有效信息,借助地理网站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研讨,从而不断丰富网络地理课程资源。教师要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