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新经济政策 和“斯大林模式”》精品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新经济政策 和“斯大林模式”》精品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新经济政策 和“斯大林模式”》精品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新经济政策 和“斯大林模式”》精品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新经济政策 和“斯大林模式”》精品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2课 新经济政策 和“斯大林模式”,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经济, 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也是新经济政策的“新”所在。,到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这时,苏俄农民中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 以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c使苏俄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取得完全巩固,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d只是一种为赢得战争而采取的临时政策,c,俄共(布)“十大”召开时的抗议,抗议者认为: 新经济政策是恢复资本主义。,1921年列宁也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 请思考:列宁要退到什么地步?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列宁实行 “退”,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限制商品货币关系,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经济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全盘集体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个人高度集权,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 斯大林,针对苏联当时的国情,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办法使苏联重工业快速发展起来? 经济政策: 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直接管理经济; 制订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为它提供资金。 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行动 : 实施三个五年计划。,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评论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那有这样的道理。” 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情况和毛泽东的评论,谈谈“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利: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胜利取得胜利奠定基础; 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基础题 6.(1)表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成效:(见课本) (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一党专政 (3)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联系:吸取苏联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4)影响:照搬苏联模式,计划经济,重工业为中心, “左”倾的经济路线影响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努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5)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探索适合本国国情道路,提高题6、 (1)变化:实行农业集体化 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2)重工业迅速发展,但农轻工业落后,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经济不能持续发展 (3)变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 开创“斯大林模式” 成就:迅速实现工业化,到1937年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5070年代:照搬,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史实 78年改革开放,突破斯大林模式,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高考链接,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第一问考查苏联农业集体业的原因。第二问从工业、农业关系角度评价斯大林模式的作用。第三问注意中国实施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范围。第四问,结合史实概括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并同斯大林模式相对比回答问题。,答案要点:(共14分),(1)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注意本单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的关联。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也不例外, 并且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不断改革调整,并学习和 借鉴资本主义中的积极因素,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的自我 调节,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 进入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所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注重情景的设置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都是近几年 高考的重要命题角度。 典例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7广东3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 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急于向较高的社会发展阶段过渡, 而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为建立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和文化前提。 (2)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以遵循, 它是需要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对自身的不断调整,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3)在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特别注意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中的一切积极因素。 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和民主的。 领导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建设。,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改革的结果 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 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死”了; 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问题1、苏联“无法继续前进”的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的相对落后; 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问题2、此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存在什么弊端?体现在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弊端: 没有突破旧体制 脱离实际、盲目性大 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没有结合国情 措施: 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政治上全面批判斯大林。 结果: 1964年赫鲁晓夫黯然下台,改革没有成功。,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问题3、“列车正在运行”的含义是什么?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全苏联出现一个比较好的形势。 问题4、“列车正在运行”得益于哪些措施? 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原因: 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后期趋于保守,改革停滞。 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 与美国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问题5、为什么说“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 ? 现实: 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改革进程 a19851988年,经济改革。 实施“加速战略”; 经济大滑坡(失败)。 b1988年后,政治改革。 实行多党制、总统制; 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邓小平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良的资本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削弱、放弃党领导,成就辉煌,失败、解体,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1、以下有关戈尔巴乔夫经济 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开始于苏联社会陷入危机的边缘 主张对旧制度进行根本变革 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a b c d ,a,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2、关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对原有经济政治改革仍不够彻底 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配套措施 “加速发展战略”指导思想错误 政治上导致思想混乱,民族矛盾激化,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3、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是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国内政治局势迅速恶化 a b c d ,d,【思考】 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三者相同和不同点。 同: (1)都是为了解决 弊端; (2)都在 方面进行调整; (3)改革过程脱离了 ;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异: (1)赫氏改革侧 ,勃氏改革侧重 ,戈氏侧重 和 入手; (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 ,最终导致 ; (3)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 ,对其只是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 方向。,斯大林模式,农业、工业,苏联实际,重农业,重工业,所有制,商品经济,政治改革,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探究】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 方针提出: 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 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 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施五年计划 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 不同结果: 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