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探讨_第1页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探讨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探讨 摘要: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指的就是与劳动力就业空间选择有关的感知、决策、行为及体验,这四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一个统一体。本文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就业感知行为、就业决策选择行为、就业行为、就业体验行为的探讨,有利于深入认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与问题,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对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键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前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1。如果说20世纪农民问题是土地的问题, 那么今天的农民问题是就业问题 2,因为就业和收入紧密相关。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产生的原因与特征,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就业的指导政策。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理论机制、宏观和微观的空间分布、就业和生存状况、就业的途径、就业的带际差异、影响就业的因素、就业的影响、就业中的问题、劳动力回流、促进就业的措施等。但是,很少有学者研究就业的空间行为。Juck le认为空间行为是与利用场所有关的人类知觉、选择、行为 3,而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感觉作为知觉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合称为感知 4。即人类首先对其能够利用的场所或地理环境有一个感知,在此基础上考虑很多因素后进行选择,最后有所行为。林岚 5等认为旅游者空间行为包括旅游者动机行为、决策选择行为、旅行行为及体验行为四个过程。而人们在产生某种动机后要对能够利用的场所或地理环境进行感知。因此可以认为感知、决策、行为、体验是一个具体空间行为的四个密不可分的过程,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行为来说,它们同样也缺一不可。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空间行为就是农村劳动力在外出流动就业前的就业感知行为和就业决策行为,就业过程中的就业行为及就业后的就业体验行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河南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历经沧桑巨变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省经济总量、利税总额、财政收入、存贷款余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和第一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多,劳动力总量大,增长快,仅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就有近百万人,劳动力资源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社会生产增长的需求,劳动力严重过剩。因此,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为空间行为的探究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前、就业中、就业后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从而更加有效的指导他们就业。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感知行为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因而感知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的感觉器官的综合反映4。农村劳动力就业感知行为指的是农村劳动力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对作用其感觉器官的本地及外地就业环境的综合反映,形成感知环境,作为他们就业空间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感知途径来说,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一般来说直接感知就是指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周围的就业空间而产生的感知。这种类型的感知优点是比较清晰和全面,能很清楚的了解某类就业的优缺点,对空间决策的指导意义非常明显,但缺点是感知的空间小,只限于周边地区,从而带来就业选择的范围狭窄。间接感知就是通过大众传媒、政府宣传或他人告知而产生的就业感知行为。这种类型的感知优点是感知明确,空间尺度大、选择范围广,但缺点是受农民自身条件和感知能力的限制较大。据调查,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有65%左右是通过亲友介绍外出务工,有12%左右通过劳务输出事务所介绍转移,有18%左右以自发的方式盲目外出,另外有5%左右是通过非法中介转移 6。例如东部沿海公司进行大范围内体力劳力招工,大量河南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打工,形成了一股“民工潮”,由于农民工外出比较分散,缺乏组织性,在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游离于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因此,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时常受到侵害。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拖欠工资现象特别严重。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虽然各级政府严厉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但是一些用工单位特别是一些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依然非常严重。二是工作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不少企业对外来民工缺少起码的劳动保护,甚至有的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高危、剧毒性工作,有的对职业危害严重的岗位采取不断辞退旧工人、招收新工人的办法,把隐患转嫁给社会和农民工家庭。三是农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加班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的企业以试用期为由盘剥农民工,常常是刚过试用期,就找借口辞退。四是农民工的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个别不法企业对其限制人身自由、开除等现象屡见不鲜。五是农民工缺乏劳动合同保障。尽管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与用工单位或企业合同签订率很低。六是农民工参保率低,享有工伤、医疗、失业等保险的农民工占劳动力的比重仍然不高。这些现象的存在一方面缘于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歧视;另一方面也缘于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不强,感觉工作难找,于是对于各种无理要求不抵制、不申辩,致使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重病和工伤得不到及时救治和劳务赔偿。2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决策行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决策行为是指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感知基础上,考虑很多因素和就业偏好后做出在本地从事农业还是转移就业的决策,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目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有三种主要的就业途径,即本地农业就业、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地流动就业。在这三种就业途径中,后两者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趋势。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农业税收、本地非农就业机会等。多数农村劳动力只能根据自身情况,在感知明确的就业类型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类型,如果感知不明确,便很难做出迁移决策行为,即使各种就业迁移条件都具备;其次与就业喜好有很大关系,例如在河南,有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年轻的劳动力对非农就业的意愿很强,大多愿意外出务工,而有些年纪较大的老年人不能从事强体力劳动,又无一技之长,对当地农业就业意愿较强,则留守在农村。显然,在外界因素作用一致的情况下,两者的决策行为可能会完全不同。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方式上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供求信息不畅;二是缺乏合理引导;三是无法可依。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大都是自发的,由政府职业介绍部门组织安排外出的很少。河南省有组织外出打工的比重还不大,主要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由家庭成员带领,或亲朋好友介绍,或本地外出人员的示范,以及自己外出闯世界等方式各显其能。从河南省来看,随着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农村、农业发展所需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生产要素也越来越稀缺,多方面的不良影响趋于扩大。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家乡的“老弱病残”成了务农主角,农业生产老年化、女性化和“半劳力”化更加突出。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使一些地方严重缺乏从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劳动力,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因长年失修,削弱了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仍主要靠人力的今天,素质较高劳动力流出过多,有碍于科学知识的普及、良种的推广、土壤的改造、新技术的采用,也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向农业的深度、广度开发,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及新农村的建设。而能够外出的青壮年劳动力当属农村中的精英,一则其身体素质较好,二则文化程度较高,这无疑是对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7。3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为农村劳动力在对就业环境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就业决策,产生就业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农村劳动力对就业环境的感知不同,产生的就业决策就不同,就业行为也不同。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为指的是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感知和决策后做出的具体就业行为,主要有本地农业就业、本地非农就业、外地流动就业三种类型。外地流动就业型又可以分为外地非农就业型和外地农业就业型。河南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既从事其他产业活动,又不放弃农业)。这是由农业生产自身具有季节性而引起的农业劳动力剩余所造成的。季节性转移的显著特征是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返乡务农,农活和外出两不误的“候鸟式”季节性打工。而作为兼业型转移劳动力,其长期性和稳定性较差,大多是暂时转移,不能长期稳定地就业。还有相当部分的劳动者在城镇工作几年后又回流到农村,转移具有不彻底性。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域分布看,仍以省内转移为主,但转向省外的比重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2005年农村劳动力在外省打工的近684万,比2000年增加299.47万人,增长77.9%,年均增加近60万人、增长12%。其占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的比重已达45%,五年提高10个百分点;省内转移人数占全部劳动力转移人数的比重则由2000年的65%缩减为55%。“十五”期间,河南转移到外省的劳动力增加数量占转移总增量的71.3%。在首次到乡外务工半年以上的劳动力中,直接到省外的比重达94.6%,即绝大多数首次外出的劳动力选择直接到省外闯荡。在本乡区域内从事非农产业半年以上而实现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为532.65万人比2000年增加129.69万人,增长34.2%。这部分在本乡区域内转移的劳动力数量比省内乡外就业转移数量多229.5万人,占省内转移总规模的63.7%,比2000年提高7.4个百分点 6。河南各地乡村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好势头,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得到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更多机会。4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体验行为 农村劳动力就业体验行为是指农村劳动力在就业的经历和过程中对其收入、工作条件、工作前景、社会地位、家庭及自身影响等的感觉,这种感觉将直接影响其就业感知和未来的就业决策。农村劳动力对就业机会的感知不同,进行的就业决策不同,就业行为不同,就业的体验也就有差异。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就多数人而言,认为在本地从事农业虽然比较累,相对于外出打工就业收入比较低,但是从事农业经营的风险低,在家也能够抚养子女、照顾父母,并且在家生活等方面比较习惯,加上近年来国家实行了“两减免、三补贴”、提高农产品价格等的农业政策,现在的农业收入相对于以前比较高。如果自己本村附近非农就业机会比较多,还可以在农闲时从事这些工作,赚取一些收入。因此,农民在家从事农业有好的体验也有不好的体验;农村劳动力在本地从事非农业,收入相对于农业高,且在家比较方便,不用牵挂家人,还比较安全,因此感觉较好。然而有些人感觉在本地从业收入没有外地高、工作比较累等,因此也有不好的感觉;农村劳动力在外地流动就业,他们的收入较在本地从事农业高,感觉较好。但是,农村劳动力目前在城市从事的大都是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建筑业、采矿业、饮食服务业、废品回收、环境卫生、小商小贩等工种,这些都是城市人退出或自动放弃的工作,是一种主要靠身体和力气生存的低层次的劳动。这些岗位对从业者素质要求低,市场效益一般较差,效益回报相对较低,属于非正规就业的主体。这种非正规就业的状态使他们在心理上很难融入城市, 常常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和排斥,在经济与精神上受到十分严重的伤害。另外,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他们子女的身心发展及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比如说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由于害怕过多的生源导致与教育基础设施、学校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破坏孩子受教育的环境,降低教育质量,使得孩子接受教育难,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歧视性的城乡教育制度与政策,对外来人口子女受教育进行限制,要么不收农民工子女,要么收取高额借读费,导致大量外来民工的子女读书难。这就是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没有提高留守家庭成员的生活满意度,外出收入提高获得的满意度因此被抵消 8。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随着在城市居留时间的增长,经济上的富裕和城市经历的增多,使他们逐渐积累了城市人的意识,并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因此,流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中的体验比较复杂,有好的感觉,也有不好的感觉。可见,无论是在本地农业就业、本地非农就业还是在外地流动就业,都有优劣不同的体验。5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的分析,明确了农村劳动力空间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即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包括感知行为、决策行为、就业行为与体验行为。更加全面的了解河南省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前、就业中、就业后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就此,在目前河南省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要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来增加本地农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通过发展县区经济和乡镇企业来增加本地非农就业的机会;通过消除农村劳动力进城流动就业的相关制度障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就业条件来给予他们在城市公平就业的机会;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他们的就业素质水平。这样既能使他们的就业感知明确、就业选择空间增加、收入增加,又能使他们获得较好的就业体验,并能够安心、放心、舒心的工作和生活,提高他们对目前就业状态的满意度。参 考 文 献1 鲍步云,刘朝臣, 学法.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 J . 乡镇经济, 2007, (11): 53-56.2 温铁军. 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J. 学习月刊, 2007 , (01): 17-18 . 3 王兴中, 郑国强, 李贵才. 行为地理学导论 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 4 冯海英, 成云, 李雪平. 现代心理学新论 M.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 5 林岚, 许志晖, 丁登山. 旅游者空间行为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 J. 地理科学, 2007 , 27 (3):434 -439 . 6 河南省统计年鉴M.2006.7 申春林.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利用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 8 彭代彦, 赖谦进. 从生活满意度视角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调整 J. 中州学刊, 2008 , (3) : 119-121 . Analysis on Spatial Employment Behavior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Henan Province Abstract: Spatial behavior of r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