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道路管理系统设计_第1页
基于单片机的道路管理系统设计_第2页
基于单片机的道路管理系统设计_第3页
基于单片机的道路管理系统设计_第4页
基于单片机的道路管理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2012 届 ) 题 目: 基于单片机的道路管理系统设计 所 属 系: 自动化技术系 班 级: 电子 0921 班 学 生 姓 名: 赵以浩 学 号: 2009238143 同 组 成 员: 姜锦祥 指 导 教 师: 陈健 梅笙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I 摘 要 设计一款具有车流量检测并给予优化设置功能的道路管理系统 。阐述地感线圈检测器 , 微波车辆检测器,视频车辆检测器,红外对射车辆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优缺点的比较 。 红外对射检测 具有低功耗,寿命长,以及良好的抗干扰性,可全天候工作的优势,最终选定其作为基础进行电路的设计, 确定了基于单片机的道路管理系统的主体控制器 。 设计电源电路 、 单片机 最小 系统 、 数码管显示电路 、 红外检测电路,并且设计了流程图和程序。此系统以 具有车流量检测并给予优化 设置 的 功能 而领先于其他系统。 关键词 车流量检测 单片机 道路管理系统 红外检测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录 1 前言 . 1 2 车流辆检测的选择 . 1 感 线圈检测器 . 1 波车辆检测器 . 2 频车辆检测器 . 2 外对射车辆检测器 . 2 3 方案设计 . 3 体方案设计 . 3 源电路设计 . 4 小系统电路设计 . 4 盘电路设计 . 7 示电路设 . 8 外检测电路设计 . 9 4 程序设计 . 10 程图 . 10 序清单 . 12 5 结论 . 18 参考文献 . 18 致谢 . 18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1 1 前言 当今,红绿灯安装在各个道口上,已经成为疏导交通车辆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但这一技术在 19 世纪就已出现了。 1858 年,在英国伦敦主要街头安装了以燃煤气为光源的红,蓝两色的机械扳手式信号灯,用以指挥马车通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灯。 1868 年,英国机械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的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安装了世界上最早的煤气红绿灯。它由红绿两 色 旋转式方形玻璃提灯组成,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注意”。 1869 年 1 月 2 日,煤气灯爆炸,使警察受伤,遂被取消。 电气启动的红绿灯出现在美国,这种红绿灯由红绿黄三色圆形的投光器组成, 1914 年始安装于纽约市 5 号大街的一座高塔上。红灯亮表示“停止”,绿灯亮表示“通行” 。 1918 年,又出现了带控制的红绿灯和红外线红绿灯。带控制的红绿灯,一种是把压力探测器安在地下,车辆一接近红灯便变为绿灯;另一种是用扩音器来启动红绿灯,司机遇红灯时按一下嗽叭,就使红灯变为绿灯。红外线红绿灯当行人踏上对压力敏感的路面时,它就能察觉到有人要过马路。红外光束能把信号灯的红灯延长一段时间,推迟汽车放行,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信号灯的出现,使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 1968 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和道路标志信号协定对各种信号灯的含义作了规定。绿灯是 通行信号,面对绿灯的车辆可以直行,左转弯和右转弯,除非另一种标志禁止某一种转向。左右转弯车辆都必须让合法地正在路口内行驶的车辆和过人行横道的行人优先通行。红灯是禁行信号,面对红灯的车辆必须在交叉路口的停车线后停车。黄灯是警告信号,面对黄灯的车辆不能越过停车线,但车辆已十分接近停车线而不能安全停车时可以进入交叉路口。 2 车 流 辆检测的选择 感线圈检测器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是传统的交通检测器,其工作原理为 在道路 上 埋设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车辆检测器 连接 。当车辆经过线圈时,由于线圈电感量的变化,车辆的通过状态 变化 将被检测到,同时 将 状态信号传输给车辆检测器,由其进行采集和计算。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相对于其他检测器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检测精度、全天候工作的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车辆检测器。 缺点:按照环形线圈施工要求,检测线圈在初次安装时要切割路面,植入环形检测线圈。封路施工不可避免会造成交通阻塞,对于城市主干道交通产生影响;埋植线圈的切缝容易使路面受损,缩短路面及检测线圈的使用寿命。实际使用中尤其对沥青路面的损坏更为严重,导致检测线圈的损毁率居高不下,使用和维护成本上升,影响系统的可用性;检测线圈容易受到路面下沉、裂缝、冰冻等环境影响,产生误报;受自身测量原理限制,当车流拥堵、车辆间距较小时,其测量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2 精度大幅度下降,不适于城市交叉路口交通流检测;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一经设置即固定不变,在道路通行状况改变时调整困难。 波车辆检测器 微波车辆检测器是以微 波对车辆发射电磁波产生感应原理为基础。以 工作方式为:悬挂于路侧,在扇形区域内发射连续的低功率调制微波,并在路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投影。 2 米为一“层”,将投影分割成 32层。用户可将检测区域定义为一层或者多层。 据被检测车辆返回的回波,测算出目标车辆的交通信息,并通过 期向控制中心传送该交通信息。 测量方式在车型单一、车流稳定、车速分布均匀的高速公路上检测准确度较高,且不受天气影响。但在车流拥堵、车型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大型车较多的路段,由于遮挡影响,检测精 度会急剧下降;微波车辆检测器不能检测停止车辆,因此不适合安装在交通拥堵的城市道路或路口;另外,微波车辆检测器要求距离最近车道有一定间距,否则会有盲区。 频车辆检测器 视频检测器是通过视频摄像机作为前端传感器,通过在摄像机采集视频图像上设置检测区域,当车辆进入虚拟检测区时使图像背景灰度值发生变化,经过处理器处理,判断出车辆的存在,并以此检测车辆的流量和速度等交通参数。 视频检测器具有采集信息量大,准确,直观可靠、安装调试维护方便等优点,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检测区域,还可提供现场视频图像,便于管理。 视 频检测器基于摄像机采集视频作为处理内容,视频画面的质量对检测结果具有较大影响,比较突出的影响因素有:恶劣天气(雨、雪、雾)、灯光、树及车辆动态阴影。 随着视频交通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算法的不断完善,目前成熟的视频检测产品都具有夜间(低照度情况下)检测算法、灯光反光影响的抑制算法、树及车辆阴影抑制算法、恶劣天气(雨、雪、雾等)检测算法及摄像机晃动抑制等先进的算法。保证了视频车辆检测器全天候可靠准确运行,成为目前取代环形线圈检测器的一种重要替代产品。 外对射车辆检测器 红外对射 探测器由主动红外发射机和 主动红外接收机组成,当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红外光束被车辆遮断或按给定百分比遮断时能产生报警状态的装置。 红外对射检测器通常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其主要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交直流均可使用,并可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直接驱动。现在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多数是采用互补型自激多谐振荡电路作驱动电源,直接加在红外发光二级管两端,使其发出经脉冲调制的、占空比很高的红外光束,这既降低了电源的功耗,又增强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抗干扰能力。 优点: 1) 采用红外波段的射束,人视觉不可见,具有隐蔽的防卫方式:使入侵 者在不知不觉中触警。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3 2) 传统型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防范面低,易存在盲区或死角。多光束远距离红外线幕墙产品不存在盲区和死角。 3) 完备的防卫能力:入侵者无法以快速跳跃(能够实现 20发报警的产品才具有此项功能)、匍伏或其它动作通过隐形红外防卫射束网的防范 范围。 4) 良好的抗干扰特性:采用阻断任意相邻两束红外脉冲编码射束为报警触发条件,当昆虫、落叶或小动物等通过红外防卫射束网时,由于不能完全遮断相邻两束红外脉冲编码射束所以不会产生误报警。 5) 严密的防破坏能力:当红外接收端电源线或信号线 被剪断时,报警信号输出电路将自动输出无线报警信号。 6) 可全天侯工作。红外对射探测器执行国家标准 2000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室外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最大射束距离应是制造厂规定的探测距离的 6 倍以上”的规定,以抗御雨、雾、霾、强烈水蒸气、强烈阳光对于射束的衰减,抗御大风(特别是侧向大风)吹而引起射束的偏移等不良天气及气象条件干扰。 基于以上红外对射的优点,最终决定选择此方法作为车辆检测的方案。 3 方案设计 体方案设计 东西、南北两干道交于一个十字路口,各干道有一组红、 黄、绿三色的指示灯,指挥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红灯亮禁止通行,绿灯亮允许通行。黄灯亮提示人们注意红、绿灯的状态即将切换,且黄灯燃亮时间为东西、南北两干道的公共停车时间。设东西道比南北道的车流量大,指示灯燃亮的方案如表 1。 表 1 指示灯燃亮方案 60S 5S 80S 5S . 东西道 红灯亮 黄灯亮 红灯亮 黄灯亮 . 南北道 红灯亮 黄灯亮 红灯亮 黄灯亮 . 表 1 说明: 1)当东西方向为红灯,此道车辆禁止通行,东西道行人可通过;南北道为绿灯,此道车辆通过 ,行人禁止通行。时间为 60 秒。 2)黄灯闪烁 5 秒,警示车辆和行人红、绿灯的状态即将切换。 3)当东西方向为绿灯,此道车辆通行;南北方向为红灯,南北道车辆禁止通过,行人通行。时间为 80 秒。 东西方向车流大通行时间长。 4)这样如上表的时间和红、绿、黄出现的顺序依次出现这样行人和车辆就能安全畅通的通行。 5)此表可根据车流量动态设定红绿灯初始值。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4 1 2 3 4 5 6i t l eN um be r R e vi s i iz a t e : 19 - F e 0 1 2 S h e e t F il e : D : pc b Z H U F E N G b D r a w n B y:L M 7 80 50. 1U 1U U U V C C + 1 2V V C C + 5 E 所示,通过键盘对交通灯,数码显示进行 初始时间,车辆检测的结果反馈到单片机,单片机给予处理,对交通灯、数码显示进行再设置。最终实现道路交通的顺 畅。 图 1 道路管理系统总框图 源电路设计 单片机实验开发板提供了一个 9 伏 400 毫安的外接交流电源,它能空载输出12 伏的直流电压,稳压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通过专门的电源插座把直流电压引入实验开发板,左边两个是 12 伏的电源滤波电容,一般大电容旁边并联一个小电容的目的是降低高频内阻,因为大的电解电容一般采用卷绕工艺制造,所以等效电感较大,小电容可以提供一个小内阻的高频通道,降低电源全频带内阻。(如图 2 所示) 图 2 电源模块的设计 一路直接提 供 12 伏的直流电源,主要是提供给继电器使用的,另一路通过三端稳压芯片 7805 稳压成 5 伏直流电源提供给单片机系统使用,右边两个电容是 5 伏电源的滤波电容,电阻和绿色的 成 5 伏电源的工作指示电路,只要电源部分正常,绿色的 会点亮。 小系统电路设计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 常用英文字母的缩写 示单片机,它最早是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由于单片机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使更多的业内人士、学生、爱好者,产品开发人员掌握单 片机这门技术,于是产生单片机开发板,比较有名的例如电子人 片机开发板。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 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单 片 机 键 盘 车辆检测 显 示 交 通 灯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5 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 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 早期的单片机都是 8 位或 4 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 8031,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此后在 8031 上发展出了 列单片机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 16 位单片机 ,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90 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列特别是后来的 列的广泛应用, 32 位单片机迅速取代 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而传统的 8 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 80 年代提高了数百倍。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 I/O 设备。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单片机是靠程序运行的,并且可以修改。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独特的一些功能,这是别的器件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的,有些则是花大力气也很难做到的。一个不是很复杂的功能要是用美国 50 年代开发的74 系列,或者 60 年代的 列这些纯硬件来搞定的话,电路一定是一块大 !但是如果要是用美国 70 年代成功投放市场的系列单片机,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只因为单片机的通过你编写的程序可以实现高 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 51 系列单片机种类很多,此次我选用 8051 单片机。 8051 是一种带 4K 字节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 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8051是 含中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 (数据存储器 (定时 /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几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现在我们分别加以说明: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 (整个单片机的核心部件,是 8 位数据宽度的处理器,能处理 8 位二进制数据或代码, 责控制、指挥和调度整个单元系统协调的工作,完成运算和控制输入输出功能等操作。 数据存储器 (8051 内部有 128 个 8 位用户数据存储单元和 128 个专用寄存器单元,它们是统一编址的,专用寄存器只能用于存放控制指令数据,用户只能访问,而不能用于存放用户数据,所以,用户能使用的 有 128 个,可存放读写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或用户定义的字型表。 程序存储器 ( 8051 共有 4096 个 8 位掩膜 于存放用户程序,原始数据或表格。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6 1 2 3 4 5 6i t l eN u m b e r R e v i s i o nS i z a t e : 2 9 - M a y - 2 0 1 2 S h e e t o f F i l e : F : 新建文件夹 M y D e s i g n . d d b D r a w n B y :P 1 01P 1 12P 1 23P 1 34P 1 45P 1 56P 1 67P 1 78R S D / P 3 . 010T X D / P 3 . 111I N T 0 / P 3 . 212I N T 1 / P 3 . 313T 0 / P 3 . 414T 1 / P 3 . 515W R / P 3 . 616R D / P 3 . 717X T A L 218X T A L 119G N . 021P 2 . 122P 2 . 223P 2 . 324P 2 . 425P 2 . 526P 2 . 627P 2 . 728P S E E / P R O / V P . 732P 0 . 633P 0 . 534P 0 . 435P 0 . 336P 0 . 237P 0 . 138P 0 . 039V C 5 1C R Y S T A p p 7 计数器 ( 8051 有两个 16 位的可编程定时 /计数器,以实现定时或计数产生中断用于控制程序转向。 并行输入输出 (I/O)口: 8051 共有 4 组 8 位 I/O 口 ( 用于对外部数据的传输。 全双工串行口: 8051 内置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用于与其它设备间的串行数据传送,该串行口既可以用作异步通信收发器,也可以当同步移位器使用。 中断系统: 8051 具备较完善的中断功能,有两个外中断、两个定时 /计数器中断和一个串行中断,可满足不同的控制要求,并具有 2 级的优先级别选择。 时钟电路: 8051 内置最高频率达 12时钟电路,用于产生整 个单片机运行的脉冲时序,但 8051 单片机需外置振荡电容。 单片机的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的形式,即哈佛 (构,另一种是采用通用计算机广泛使用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合二为一的结构,即普林斯顿 (构。 列单片机采用的是哈佛结构的形式,而后续产品 16 位的 列单片机则采用普林斯顿结构。 单片机最小系统基本电路由电源、复位及晶振电路组成。 图 3 最小系统电路图 位电路的设计 由电容串联电阻构成 ,由图并结合 “ 电容电压不能突变 ” 的性质 ,可以知道 ,当系统一上电 ,将会出现高电平 ,并且 ,这个高电平持续的时间由电路的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7 值来决定 。 典型的 51 单片机当 的高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就将复位 ,所以 ,适当组合 取值就可以保证可靠的复位 。 一般教科书推荐 C 取 10u,当然也有其他取法的 ,原则就是要让 合可以在 上产生不少于 2 个机周期的高电平 。 振电路的设计 8051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 的高增益反向放大器,它的输入端为芯片引脚 出端为引脚 两个引脚跨接石英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如电路原理图所示在引脚 1 和微调电容 容一般选择 30容的大小会影响振荡器频率的高低,稳定性和速度。晶振的频率选择 12 盘电路设计 键盘是单片机不可缺少的输入设备,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常使用按键或键盘来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或向系统内部输入数据。 阵式键盘电路及工作原理 矩阵式键盘的按键设置在 行、列焦点上,行、列线分别连接到按键开关的两端,行线通过上拉电阻接 +3V 电源,无按键动作时,行线处于高电平,代表没有键按下。当有键按下时,行线电平状态将由与此行线相连的列线电平决定。列线电平为低,则行线电平为低,反之亦然。这样通过读入输入线的状态,就可以得知是否有键按下了。由于矩阵式键盘中行、列线为多键共用,各按键彼此将发生相互影响,所以必须将行、列线信号配合起来并作适当处理才能确定按下键的位置。 图 4 键盘电路 盘的工作方式 单片机应 用系统中,键盘扫描只是单片机的工作内容之一。单片机在忙于各项工作任务时,如何兼顾键盘的输入,取决于键盘的工作方式。键盘工作方式的选取应根据实际应用系统中单片机的忙、闲情况而定。其原则是,既要保证及时响应按键操作,又不要过多占用单片机的工作时间。通常,键盘的工作方式有三1 2 3 4 5 6 7 8 9 2 4 6 8 10 12 14 16 k k k k 3V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8 1 2 3 4 5 6i t l eN um be r R e vi s i iz a t e : 29 - M a 0 12 S h e e t F il e : D : pc b s hu z i w e n du j i .d d b D r a w n B y:1234567 1G R E E N C 2G R E E N C 3G R E E N C 4G R E E N C 编程扫描、定时扫描和中断扫描。 示电路设 码管( 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在一起组成“ 8”字型的器件,引线已在内部连接完成,只需引出它们的各个笔划,公共电极。 码管常用段数一般为 7 段,有的另加一个小数点,还有一种是类似于3 位“ +1”型。位数有半位, 1, 2, 3, 4, 5, 6, 8, 10 位等等 ., 码管根据 接法不同分为共阴和共阳两类,了解 这些特性,对编程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同类型的数码管,除了它们的硬件电路有差异外,编程方法也是不同的。它们的发光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它们的电源极性不同而已。颜色有红,绿,蓝,黄等几种。 码管广泛用于仪表,时钟,车站,家电等场合。选用时要注意产品尺寸颜色,功耗,亮度,波长等。 码管要正常显示,就要用驱动 电路来驱动数码管的各个段码,从而显示出我们要的数位,因此根据 码管的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式和动态式两类。 静态显示驱动: 静态驱动也称直流驱动。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由一个单片机的 I/O 口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 二 态驱动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缺点是占用 I/O 口多,如驱动 5 个数码管静态显示则需要 5 8 40 根 I/O 口来驱动,要知道一个 8051 单片机可用的 I/2 个呢。故实际应用时必须增加驱动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体电路的复杂性。 动态显示 驱动: 图 5 显示电路 透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 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这就是动态驱动。在轮流显示过程中,每位数码管的点亮时间为 1 2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体的余辉效应,尽管实际上各位数码管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资料,不会有闪烁感,动态显示的效果和静态显示是一样的,能够节省大量的 I/O 口 ,而且功耗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9 更低。 外检测电路设计 外线发射电路 红外线发射电路主要由 12 六个红外线发射管组成。红外发射管 的负极依次接到单片机 ,当电源接通时,单片机的 设为输出状态,当 输出均为“ 0”时,各个二极管均成导通状态,发出红外光,覆盖包括了接收电路的一定的区域。正常情况下没有遮挡时 输出为 00H。 红外线发射 图 6 红外线发射电路 二极管在使用时,须由电流驱动 , 在进行设计时 , 最重要的是在 流的控制 设计出的 驱动电流 大于 IF(元件有烧毁之虑, 其发射束就会变小。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 IF( 20右,通过计算可得限流电阻的最小值为 200 欧 ,本电路选取 470 欧 如图 6 所示 。 外线接收电路 红外线接收电路主要由 6 六个红外线接收二极管组成,主要功能是用来接收 12 发射的红外线,正常情况下能够成功接收,如果有人闯入,中断红外线,将接受不到红外线,此时判断为应当报警,由单片机控制报警。具体电路连接如下图, 6 六个红外线接收管的负极与反相器芯片 741 没有遮挡时接收管正常接收到红外线时并导通, +5V 电源通过 6 的正极加到反相 器 74行反相为低电平,输出管脚 6 接单片机的 ,这时的 为低电平:而当有人闯入使红外线被遮挡时 收管截止,反相器输入端为低电平,反相后输出高电平,这时的单片机的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10 图 7 红外线接收电路 口为高电平。 当在一定得时间内检测到位于不同位置的光束被遮挡时,则由 S 的脉冲报警信号。此脉冲信号驱动声光报警电路,直至断开开关 通过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电路,对东西南北方向上的车流量进行检测,并且给予相对更加合适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时间分配。 4 程序设计 程图 本软件设计的程序设计包括判断各个按钮按下之后能够实现什么功能,判断开灯关灯的时间和手动控制路灯。主程序流程图如图 8 所示。 其中,动态显示是在中断子程序中进行的,每一次中断的时间为 2中断一次扫描一次,实现动态显示。正常走时的动态显示是在 断中进行动态扫描的,设置开灯关灯的时间是在 断中进行动态扫描的。 计时程序的设计主要用到定时器的知识。下面我简述一下定时器的一些基础知识。 片机内部有两个 16 位可编程的定时器 /计数器,即定时器 定时器 们既可用作定时器方式,又可用作计数 器方式。 定时器 /计数器的基本部件是两个 8 位的计数器(其中 计数器, 计数器)拼装而成。 在作定时器使用时,输入的时钟脉冲是由晶体振荡器的输出经 12 分频后得到的,所以定时器也可看作是对计算机机器周期的计数器(因为每个机器周期包含 12 个振荡周期,故每一个机器周期定时器加 1,可以把输入的时钟脉冲看成机器周期信号)。故其频率为晶振频率的 1/12。如果晶振频率为 12定时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11 器每接收一个输入脉冲的时间为 1时器流程图如图 9 所示。 定时器 /计数器有四种工作方式(方式 0,方式 1,方式 2,方式 3),其工作方式的选择及控制都由两个特殊功能寄存器( 内容来决定。用指令改变 内容后,则在下一条指令的第一个机器周期的 起作用。当为计数工作方式时,计数值的范围是: 1256( 28)当为定时工作方式时,定时时间计算公式为:( 28x 晶振周期 ( 28x 机器周期 。 本次设计中用到了 行中断控制, 的都是方式一。在中断子程序中放进了显示程序,中断时间为 2以实现数码管的动态扫描且无闪烁感。 图 8 主程序流程图 N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12 图 9 定时器流程图 序清单 0000H 003H 00 013H P,#50H E,#851H 00H 00H 置定时器 1 初值, 打开定时器 1 1 秒钟定时到,秒加 1 秒数到 60 秒? 秒数为 0,分钟数加 1 分钟数到 60? 分钟数为 0,小时数加 1 小时数到 24,小时、分钟、秒都清零 返回 Y N N N Y Y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 13 #0003H , #80H A 0 , 0,#00H 0,A 3,A ,#7 7,#00H 7,A 3,A 0: 6H,00: ,76H 3,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