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F2013.doc_第1页
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F2013.doc_第2页
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F2013.doc_第3页
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F2013.doc_第4页
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F201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句式例解五、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渺渺兮予怀。赤壁赋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六、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1)格式:动以宾覆之以掌促织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2)格式:动于(乎,相当“于”)宾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生乎吾前师说(3)格式:形于宾长于臣鸿门宴明于治乱,闲于辞令屈原列传(4)省略了介词的状语后置。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翱翔蓬蒿之间逍遥游七、定语后置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4)中心词+数量词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常见固定结构一、“以为”、“以为” 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如: 示例: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1.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示例1: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示例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示例3: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示例4: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2.相当于 “认为(觉得)是” 二、“所以” 1.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示例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示例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示例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2.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示例1: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示例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示例3: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示例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三、“如何”、“奈何”、“若何” 1.古汉语中,“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而这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用,组成凝固结构。“如何(若何)”、“奈何”,可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示例1: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示例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2.如果将“如何”(或“奈何”、“若何”)二字拆开,当中夹进名词或代词,就形成表示疑问的凝固格式“如何”、“奈何”、“若何”,这种格式可用“对(拿、能)怎么样(怎么办)”来对译。示例1: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你的力量,竟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示例2:若先生与百姓何?(国语周语)对先生与百姓怎么样? 3.有时,“如何”、“若何”又变作“何如”、“何若”的形式,可以作为疑问形容词用,译作“怎么样”。示例1:曰:“今日之事何如?”(项羽本纪)示例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四、“何以为” 文言中,“何以为”也是表示疑问的一种格式。其中“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用现代汉语可译为“要做(干)什么呢”或译为“为什么呢”。示例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有时省去了“以”字,形成“何为”式,意义基本没有变化,“何为”可译作“为什么”或译为“做(干)什么”。 示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 示例2: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何以为”中的“何”字,有时换作“奚”、“恶”;“以”字有时换为“用”字,这样便形成“奚以为”、“何用为”等形式,意义不变。如: 示例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五、“何之有” “何之有”式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 示例1: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示例1: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示例2: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示例3: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有时,在“何之有”的压缩式“何有”的前边加“于”字,或在后边加“于”字,形成“于何有”或“何有于”的形式,这两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可以用“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的格式来对译。示例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六、“不亦乎” “不亦乎”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乎”字与前面的“不亦”呼应,构成反问句式“不亦乎”,可以用现代汉语“不也吗”或“岂不也是。 示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示例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七、“无乃乎” “无乃乎”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测度。可以用“恐怕(只怕、大概)吧”对译。 示例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栖会稽)示例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示例3: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八、“得无乎” “得无乎”是一种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在一般情况下,译为“莫非(该不会)吧 ”或“能没有吗”。示例1: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示例2: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示例3:成反复思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另外, “得无”中的“无” 有时还换成“微”或“非”,构成“得微乎”或“得非欤”的格式,其意义也不变。如: 示例: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韩非子内储说下) 九、“与孰”“孰与” 一般对译为“比怎么样”或“跟(与)比谁(哪一个)”十一、“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 示例1: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示例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项羽本纪)示例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示例4: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十、“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较而抉择(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凝固结构,可用现代汉语“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赶得上” 示例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示例2: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童区寄传)十一、“与其宁”和“宁无(不)” “与其宁”和“宁无(不)”是表示抉择的两种格式, “与其宁可”和“宁可不”对译。 示例1: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 示例2: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左传定公十三年) 示例3: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本纪) 示例4:孙叔曰:“进之!宁我薄(通迫),无人薄我。”(左传宣公十二年)、示例5: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列传)十二、“有以”、“无以”可用现代汉语的“有用来”、“没有用来”对译。示例1:项王未有以应。(项羽本纪) 示例2: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本纪) 示例3: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羽本纪)十三、“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 文言文中,尤其是议论文,常出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的格式。就表达方式来说,它们是总结性的判断。这种格式的使用,往往是作者先提出一首诗或一个典故,然后来判断前文讲的道理或现实的人或事。“之谓也”是总结性判断的基本形式。“之”是动词“谓”的宾语前置的标志,这种形式可以翻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示例: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其之谓也”的形式,是在“之谓也”形式中动词“谓”的前置宾语之前加一个“其”字,这个“其”字是语气副词,意思是“大概”。对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示例: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其之谓矣”、“其之谓乎”与“之谓也”、“其之谓也”的作用和意义基本一样,只是语气词“也”改换成“矣”、“乎”,表示了他们之间在语气轻重和口吻上的差异。常用固定词语1虽然: “虽然这样”或“即使这样”。2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3然而: “(虽然)这样,可是(却)”。 例: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41)于是: “于此”,“在这件事上”、“在这时”、“从此”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2)于是:连词(一个词),表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同。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51)可以:可以凭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可以:能够、应该。与现代汉语同。 学不可以已。6是故(是以、以是、以故四个固定结构意义相同): “因此”。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7若夫: “至于”、“像那”、“要说那”,用在一段话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8且夫: “再说”,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进一步的议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9无所: “没有的(人或物)”有所:“有的(人或物)”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10所谓 :“所说的”。11相与:“一起”、“彼此”“相互”。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2而已: “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