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幻灯ppt课件.ppt_第1页
头颅幻灯ppt课件.ppt_第2页
头颅幻灯ppt课件.ppt_第3页
头颅幻灯ppt课件.ppt_第4页
头颅幻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脑疾病的CT诊断(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刘 斌,CT的基础知识,1969年Hounsfield首先设计成CT 1972年在英国放射学学术会议上正式发表 1973年在英国放射学杂志上报道 1974年Leddley设计出全身CT扫描机 1989年出现螺旋CT 电子束CT 1998年出现多层螺旋CT 2004年出现64层螺旋CT 2006年出现双源CT 2007年出现128、256、320排CT,CT成像原理,CT扫描过程首先是应用高度准直的X线束扫描病人的某一部位,并围绕该部位作360度匀速转动,穿过人体的X线束在经准直后,由探测器接受。由探测器接受的大量信息经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计算出该层面上各单位体积的X线吸收值(CT值),并排列成数字距阵。数字距阵在经数模转换器在监视屏上显示出该部位的横断解剖结构的图像。,CT的几个概念,CT值 窗位与窗宽 CT分辨率 部分容积效应,人体组织CT值,正常颅脑CT表现,正常颅脑CT表现,正常颅脑CT表现,正常颅脑CT表现,正常颅脑CT表现,正常颅脑CT表现,正常颅脑CT表现,常见疾病的CT表现,颅内各种疾病在CT上可显示为不同的密度,高于、等于、或低与于脑组织,如钙化、出血、高密度肿瘤,其密度高于脑组织;水肿、梗死、囊变和低密度肿瘤,其密度低于脑组织 同时病变周围的脑室、脑池可发生相应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的改变 CT对颅脑疾病的诊断甚为敏感精确,颅内肿瘤,CT对确定有无肿瘤,并作出定位和定性诊断相当可靠 CT诊断颅内肿瘤的依据:局部密度改变;占位改变;脑水肿;增强扫描的表现 颅内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约占颅内肿瘤的4060% 多数为星形细胞瘤,其次为室管膜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儿童多发生于小脑半球。少数位于脑干。星形细胞瘤按其分化程度分为级。 级为良性肿瘤:细胞成分较少,含水份达80%以上。平扫为低密度,多数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一般不强化 级星形细胞瘤:约半数以上出现较有特征的表现:不均匀密度灶;病灶边缘呈连续或间断弧形增强;囊性病灶的壁结节强化,星形细胞瘤,、级星形细胞瘤:多侵及大脑深部,平扫特征为边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灶,病灶常较大,其间常有坏死而呈混杂密度,CT多呈不均匀密度强化及环状或花环状强化 发生于小脑半球和蚓部、脑干者,多为低密度病灶,少数为等密度病灶或混合密度病灶,肿瘤实质强化,而囊性部分不强化,有时可见壁结节,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瘤为一种少见肿瘤,多发生于脑室内 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肿块,可囊变和钙化,常伴有梗阻性脑积水 增强扫描病灶强化,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生长缓慢,肿瘤比较局限。成年人多见 典型的CT表现为肿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其内的钙化可呈点状、片状或大片状不规则高密度影,水肿轻微,有占位改变 增强扫描可轻度强化,少枝胶质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星形-少枝胶质细胞瘤,脑膜瘤,为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多发生于大脑半球的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蝶骨嵴、颅底、桥小脑角和侧脑室。 少数可多发 部分病例是神经纤维瘤的一部分 肿瘤沿硬脑膜生长,多为宽基底,脑膜瘤,平扫多表现为均匀的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肿块,肿瘤内可有砂粒样钙化,呈高密度影。肿瘤多数呈圆形或略呈分叶状,少数肿瘤可见坏死和囊变所致之低密度 病灶周围可无或有水肿 邻近骨质可有增生或破坏性改变 增强扫描,除钙化、坏死和囊变区外,肿瘤增强十分明显,脑膜瘤,脑膜瘤,脑膜瘤,脑膜瘤,脑膜瘤,脑膜瘤,脑膜瘤,脑膜瘤,脑膜瘤,脑膜瘤,恶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占颅内肿瘤的1.846.54%,主要发生于小儿,成人少见 肿瘤常发生于小脑蚓部,向四脑室内生长 CT平扫呈等或略高密度的肿块,边缘相对清楚,少数肿瘤内可出现低密度坏死区 增强扫描肿瘤可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少数肿瘤可出现钙化、出血等改变 周围水肿、占位表现,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C-,C+,术后,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2.816.16%,男多于女,20岁以下多见。 病理上,肿瘤边缘清晰,有纤维包膜,多为单或多囊性,其囊内成分复杂。多钙化 组织学分为:鳞状上皮型、釉质细胞型、混合型、柱状细胞型。,颅咽管瘤,肿瘤多位于鞍上或鞍内 CT平扫呈囊状低密度或不均匀密度肿瘤,少数为实质性肿块 肿瘤边缘和实质部分多有不同程度钙化 囊内可以出现液平面 增强扫描囊壁和肿瘤实质部分强化 可出现脑积水,颅咽管瘤,颅咽管瘤,颅咽管瘤,颅咽管瘤,垂体腺瘤,颅内常见肿瘤之一,肿瘤生长于鞍内并可向周围生长。直径小于10mm者称为垂体微腺瘤 大垂体腺瘤:可自鞍内向上、下或向侧方突出,累及周围诸结构。CT平扫表现为鞍内及鞍上略高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少数病例可伴有肿瘤的坏死和囊变,罕见钙化,不伴有脑水肿,边缘清晰,蝶鞍扩大,垂体腺瘤,微腺瘤: 直接征像为垂体内低密度灶,呈圆形或类圆形 间接征像表现为垂体上缘凸起,垂体高度增加,垂体柄移位和局限性鞍底骨质凹陷性破坏,正常垂体,垂体腺瘤,垂体腺瘤,垂体腺瘤,垂体微腺瘤,垂体微腺瘤,垂体微腺瘤,听神经瘤,为最常见的桥小脑角肿瘤,多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常位于内听道口的蛛网膜下腔内,多为单侧生长,少数为双侧性 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或略高密度的病变,多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状,肿瘤好发生坏死和囊变,呈现为不均匀密度病灶,邻近可发生水肿,但较轻微,有占位改变。内听道破坏扩大 增强扫描病灶多不均匀强化,听神经瘤,听神经瘤,听神经瘤,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病,听神经瘤MR,听神经瘤MRI,转移瘤,较常见,原发性病灶以肺癌多见。多发生于大脑半球的皮质或皮层下区、分水岭区,以额后和顶、枕区为常见部位,少数发生于小脑半球和脑膜,常为多发灶。CT表现颇多变异 平扫呈现为类圆形、结节状、环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可呈稍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改变 多数灶周脑水肿明显(小病灶大水肿),转移瘤,增强扫描肿瘤强化呈环形、结节状或不规则状,病灶内的不规则低密度区为肿瘤坏死囊变区 脑膜转移显示为脑池、脑沟和其邻近脑回不规则增强 室管膜下转移显示为沿脑室壁的带状增强影,脑转移癌,鼻咽癌脑转移,脑转移癌,脑转移癌,颅骨转移瘤,血管母细胞瘤,占颅内肿瘤的0.99-4.7%,绝大多数位于后颅凹,以中年男性多见。 病理上来自幼稚的血管形成组织,肿瘤局限,边缘清晰,无包膜或有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的假包膜,6070呈单房囊性,多有一富血供小壁结节 可以是VHL病的一部分,血管母细胞瘤,CT多表现为小脑半球一囊性低密度肿瘤,少数为实质性。肿瘤也可小脑蚓部、大脑半球和脑干 肿瘤囊壁有一小结节,呈等密度,增强扫描结节明显强化,囊壁呈强化部明显 实质肿瘤呈明显均匀强化 脑水肿和脑积水表现,血管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以下。好发与儿童和青少年,男多于女 肿瘤病理切面呈灰红色,质软脆,可有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界限不清,呈浸润性 常位于松果体区,也可以位于基底节丘脑区和鞍上池;可累及脑室壁及蛛网膜下腔播散,生殖细胞瘤,CT平扫多表现为一圆形或类圆形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肿瘤,钙化少见,钙化多源于松果体;坏死呈低密度 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