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创作中对画面丰富的理解.doc_第1页
绘画创作中对画面丰富的理解.doc_第2页
绘画创作中对画面丰富的理解.doc_第3页
绘画创作中对画面丰富的理解.doc_第4页
绘画创作中对画面丰富的理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四年中国画学习中,感受最深刻的一个概念,那就是“丰富”。在看过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重,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丰富性,即使寥寥数笔的看上去再简单的画都有其丰富性,我认为这是对艺术学习与艺术创作来说是 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因此,我把它作为论文的选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切入点,但它能联系的知识点的范围却出奇地广大。因为要说清楚“丰富”这一个概念,必须要联系哲学上的整体与局部,对立统一等辨证说,然这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无数的关系。所以,事实上它也是很宽泛的选题。在参考了有关书籍后,我确定艺术上的“丰富”就是一种“对比关系”,甚至可以就把“丰富”二字替换成“对比”。这样这个问题就越来越明白也越来越好说明了,它并成为我论文的中心思想,很好地解释了“丰富”的概念艺术上的“丰富”即是符合一定审美的,遵循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对比关系。关键词: 丰富 对比 辩证思考、 目 录一、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点线面与造型的关系。(2)黑白灰在中国画突出表现为“墨分五色说”。(3)中国画色彩的独特性。二、看似简单的画面,其实并不简单,其中含有丰富的对比。(1)简述对比的哲学概念。(2)齐白石画作中的对比。(3)点出“丰富”就是一种哲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三、复杂并不一定丰富,丰富不等于复杂的辨证说。(1)复杂和丰富的定义。(2)区别丰富与杂乱无章的依据是“对比”。(3)掌握“对比”这一哲学性艺术规律是绘画学习至关重要的一步。四、怎样才能做到丰富。(1)掌握丰富性的途径,就是经验的积累。(2)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艺术创造力。五、综上所述,“丰富”是一种“对比”符合哲学上的“对立统一关系”,世界的变化越来越迅速,也越来越丰富,在当今的环境下学习艺术规律要有踏实的心态,并认真的去实践,才能掌握它。绘画创作中对画面“丰富”的理解”引言:为什么要谈画面的“丰富”在学校学习中国画的四年中,中国画这个传统艺术,由与我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到几乎天天接触与推敲它,它已经成为影响我思想观念乃至今后人生走向的重要因素。从一开始的训炼造型的素描,到后来的用毛笔临摹写生,在这个看似漫长,但其实迅速就过去的时间中。我对绘画感触最深的就是,好的绘画作品,一定是有一个“丰富”的画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平时的学习中,在由初学石膏素描到人体素描,由素描过度到毛笔临摹,再由毛笔临摹到写生创作中,我认为创作好的作品,一定要做到“丰富”二字。初学绘画时候画的画,往往会流于简单。绘画就像作学问,由一开始只知道一点点东西,到后来各方面知识越积累越多,在绘画上也是。也就越来越能表达更多的东西,绘画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初步学习的人来说,应理清这一画论。而熟练的画家作品中往往做到更多的东西。故,看一幅成熟的好作品之所以可以欣赏很久,就是因为它的“丰富”。一、 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烈女传仁智图(局部 宋摹本)东晋 顾恺之 绢本设色全图25.870厘米五马图(局部) 宋 李公麟纸本水墨 22529.5厘米1.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和黑、白、灰的色彩变化。中学学数学的时候,就知道了点构成线,线又构成面这一简单的概念。在中国画中可突出应用在它的线条艺术中,一直以来中国画是以线描作为塑造形体的骨架。各时代艺术风格中不同的线描也随着演变和发展。无论是“曹衣出水”还是“春蚕吐丝”。无论是顾恺之的“紧劲联绵,环超复,格调逸易,风趋电疾。”抑或吴道子的“吴代当风”。历时千年的中国画自始自终都以线描作为造型手段,线条的丰富就表现在线条之曲直、对称、粗细、均衡、往复、折弯、顿挫、疏密、连顿、交叉、动态、动静、虚实等。中国画的线条可以千变万化,因为中国画使用的线,不但有别于希腊瓶画上的线,而且也不同于盎格尔画中的线,这种线与中国书法的笔迹形态大有关联,其实这就是特殊的点线面处理。许多当代画家主张,不妨仍以古来画家常说的“笔墨”二字来作为中国画在表现上的主要特点的道理就在于此。 2、黑、白、灰这在中国画中可突出体现在墨色的变化上,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中说:“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去化天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雾飘风重,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具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像乖矣。”中国画有“墨分五色”之说,然墨色当然不可能只有五种色相,它可以有十分微妙的变化,极大的丰富画面,纯用墨色画出来的画也不会单调,如徐熙的雪竹图,以染色技法而完成画面效果,但一点都不单调,丰富的墨色使它看起来格外通透。在这幅画中可以知道,墨色也是可以做出质感的。中国画离不开笔墨。笔墨是它的基本语言,其中可以有无穷的变化。中国画家主张“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之不可夺墨。犹宾之不可越主要也。”王原祁甚至说:“设色即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今人不解此意,色自为色,笔墨自为笔墨,不合山水之势,不入绢素之骨,唯见红绿火气,可憎,可厌而已。”要求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唐岱则认为墨与色的关系应该是“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还有人干脆一言以蔽之曰,“色即是墨,墨即是色。”这些议论无疑是“运墨而五色具”这些用墨原则的变异拓展。雪竹图 五代 徐熙 绢本水墨 151.199.2厘米3、另外要说的就是构成画面另一重要元素,那就是颜色。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以为色彩不能充分表现事物的本质,甚至“五色令人目盲”。光怪陆离的色彩会刺激人的视神经而影响思维。所以,一方面在发展富于装饰意味的设色画,另一方面则努力寻找更单纯又最丰富的艺术手段。不少人摒弃了色彩而致力于水墨画,在单一的墨色中求得“五墨”与“六彩”。“五墨”即“五色”,就是焦、浓、重、淡、清。是从浓到淡的五个用墨层次。所谓“六彩”,就是干湿、浓淡、黑白三对相反相成的矛盾。“五墨”也好,“六彩”也好,自然全靠用水的调节,靠墨中水的多少,靠含水墨的毛笔在纸绢上摩擦力的强弱。这样一来在笔法、墨法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水法。今天的中国画,正以前无古人的姿态迅速发展。水与墨的结合,已发展为水与墨,水与色的结合。但是过去水墨画的经验,对于善于发扬民族传统的中国画家来说,依然是值得进一步总结与研究的,把水墨看成是传统中国画在物质制作中的主要特点之一。也许有利于“借古以开今”吧!中国画的颜色,特别是传统绘画用色都是十分讲究的,是符合艺术规律有微妙的运动感的变化,当然,现代中国画受西画影响很大,国画颜料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很大改进,可用的颜料越来越多,可做出更为丰富的色彩对比。二、 看似简单的画面,其实并不简单,其中含有丰富的对比。1、 有些画乍一看上去,让人感觉非常简单,中国画尤其如此,可能只有寥寥数笔的一幅作品,怎么就说它丰富呢?用齐白石的作品来说这问题再恰当不过了,有经验的老画家在讲解绘画如何布局时,往往把“虚实对照”这句老话作为构图学的重要纲领。用今天的语言来解释,就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从构图的具体内容看,在“虚实对照”的里面,包含有多样的“对照”,也就是包含有多种多样的“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荷花蜻蜓 近现代 齐白石 设色纸本 13335厘米2、 这也是可以用齐白石的作品做证明的。例如,粗与细的对比。在齐白石的画里,一方面是笔墨纵横的粗枝大叶,而另一方面,却点缀着连翅膀上精细的网纹也丝毫毕露的知了或蜻蜓。疏密的对照在齐白石的画里,一方面是稀稀疏疏的有限的枝条。而另一方面,却布满了密如繁星的果实或者花朵。在浓与淡的对比中,齐白石的画里,一方面是深红的瓶,另一方面是雪白的花,一方面是大块的浓墨,另一方面却留下了比浓墨更大的空白。此外刚劲的松与柔弱的草的对比,冷静的石头与聒噪的鸟的对照都体现了哲学上的“对立与统一关系”。3、 丰富就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是一种比较,一种对比,这种比较与对比就是画面丰富的最本质的原因。因此,我们在欣赏画作时不可只看画的多还是画的少,而是应该找寻它其中丰富的对比,不然就真的是艺术的门外汉,毫无学习的价值可言。如果看不到其中的对比就好像只看到外而没有看内,流于表面。且万恶不知其精华所在,白白浪费时间而已。三、 复杂不一定丰富,丰富不等于复杂的辨证说。1、 复杂这个概念与简单相反,一看到复杂的东西,那能用的形容词,一定是多、重、密、浓、满等等。沉甸甸感觉的词。丰富的概念与复杂相近,但丰富更多的是褒义,复杂就不同了,它有可能好,是丰富,有可能不好,也许简单重复,也许杂乱无章。要区分它是“丰富”还是简单重复杂乱无章,其重要依据就是“对比”。2、 物与物之间对比是强烈还是微妙,是多还是少,就是区别的的依据。举例来说,画繁花和繁密树叶时,如果朵朵花,片片叶都一样大小,一样方向,一样颜色,那就是简单重复。在造型上的简单重复,这会使画面平淡呆板,失去生机。另外,依然“对比”是决定画面的重要依据,只有有“对比”的才能算是画,画一定是有对比的,“对比”不是毫无章法的,它是有讲究的,任何画种都一样。3、 中国画理论讲究也是如此,浓对淡,疏对密,长对短,方对园,粗对细,大对小,方向等等这些构成画面丰富对比的运动,学会熟练运用这些比较,正是学习绘画这一学问的窍门的所在。如果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便无法画出优秀的作品,就往往会使画面流于简单或复杂无序。学习掌握“对比”这一艺术规律是绘画学习至关重要的一步。四、 怎样才能做到“丰富”。1、 怎样才能做到丰富,这问题近似于怎样掌握“对比”。我认为掌握“对比”的途径,就是经验的积累,同时研究艺术规律,多练习,多做尝试。在中国画上构成画面的主要是线,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因此,谈中国画首先要从线条开始,线条有长短,粗细,疏密等等“对比”。若画不同的东西线的感觉也不一样,如画头发要密且整齐,画皮肤要有微妙起伏,画衣纹大多要干净利落,画树枝大多苍劲,烟云大多飘渺,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东西,画不同的东西行笔速度和弯折都不一样。中国画用毛笔造线,只有熟练掌握毛笔,才能造出丰富的线,墨色也一样,墨绝不是才五色,五色包括着千变万化。中国画用线造型的丰富是可见的。丰富的线条,必须画出丰富的造型才算是掌握了中国画要领。无论线也好,用墨也好,都是为物像造型,与线条要丰富一样的道理,同样都遵循“对比”,即“对立统一”的关系。色彩表现也同理。2、 中国画使用的媒介是宣纸、毛笔、墨、中国画的矿物质颜料等。油画用的材料是油画布,油画颜料等。所有这些,以及其他一些画种都需要这样的媒介,也就是工具材料,有工具和材料才能进行创作。只要涉及工具材料就涉及到技能。油画颜料浓厚而不流动,与水彩,水墨的清新流丽,绝不相同。油画布与水彩纸,同中国画的丝帛,宣纸,性质更其不同。各种绘画所用的笔具,也各不相同。这种不同,是由各民族的绘画发展与各地域的自然条件人民性格相结合而产生的。因工具材料的的不同,使用的技法也就有不同的讲究,从而在画面上也就呈现各自不相同的形式和面貌。中国传统绘画上高度的笔墨技巧就是充分发挥特殊工具材料之特殊性能的结果。掌握工具材料,往往就能掌握绘画手段,就像中国画离不开毛笔。中国画比西方绘画更重视笔触,更重视千变万化的笔痕形态,这当然有书法艺术的影响。但画并不是墨色单调的书法,在一幅成品中,作为工具的笔只留下了运动的轨迹,作为材料的水也挥发作用,留在纸上的只剩下靠笔与水的运动凝于画面上的状物传情的千姿百态的墨。由此可见,从完成品的墨迹追溯到作画过程中笔的使转纵横与水的控制发挥,对于创作者是十分重要的。熟练掌握工具材料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艺术造型,才谈得上画出“对比”丰富的作品。小结:综上所述,“丰富”是一种“对比”。绘画的“丰富”,是符合艺术规律的符合哲学上“对立与统一关系”的,是绘画艺术最本质的内容,画面构成的概念中最本质的决定因素。学习绘画,就要掌握这一艺术规律。在近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与文化交流的提高,人们的眼界都提高了,工具材料也增多了。随着知识提高与材料增多,人们可表现的题材也有所增多。中国画也不是孤芳自赏,它也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社会是复杂的也是丰富的。在政治经济中适用的哲学原理,同样适用于绘画。运动是相对的,一切都是比较。丰富的“对比”构成了丰富世界。小小的一个空间,一幅作品的空间,都能让人品出其中无穷变化,进而得到视觉冲击与精神冲击,得到美的享受。“丰富”是一个大而又广的概念,什么事物都可能并可以“丰富”,就看人们是怎么去做了。对于绘画学子来说,绘画就像是做学问,由一开始只知道一点点东西到后来各方面知识越来越多,就越来越能产生和表达更多东西,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和黑、白、灰的色彩变化,看似简单的画面,其实并不简单,其中含有丰富的变化。复杂不一定就是丰富,丰富并不等于复杂。要做到“丰富”就要在掌握工具材料的基础上,学习艺术规律,理解“对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