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1页
子课题《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2页
子课题《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3页
子课题《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省域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与策略研究子课题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实施方案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创新教育思想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目前关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与介绍有很多,但大多处于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关于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资料只有极少的案例。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创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一方面,国内一些学者和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并进行了本领域的初步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与我国首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出的“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区”行动计划中,以“区域推进”为核心内容,对实验区进行区域推进的计划与实施操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研究在宏观上从“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实施应用、模式构建、质量和效益、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但以应用导向从省域发展的模式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国内外还十分欠缺。另一方面,国内外有关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施、资源建设和教学应用等单方面的研究,缺乏有区域特色的应用模式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在吉林省特定省情的基础上对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从体系上、整体上的模式研究还很欠缺。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定了本选题。二、选题意义1.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只有根据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才能促进国家整体教育信息化健康、协调地发展。2.本研究通过探索省域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策略,加快在吉林省省域不同程度的数字化环境基础上,深化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吉林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全面推进吉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决策咨询与实施依据,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提供典范。三、研究价值1. 从关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特别是规模效益。2. 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关注区域的联动,产生省域的规模和质量效益。3.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省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省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动态评估。4. 通过研究与实践,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特色实验区及特色实验学校,增强其辐射功能,并带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四、研究目标1探索出适合吉林省省情的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模式与策略;2. 建立并完善省域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层级管理与评估体系;3. 打造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特色实验区及特色实验学校,增强其示范与辐射功能,带动全省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4打造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并能以点带面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五、研究内容1. 省域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调研。通过对全省不同市(州)的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分析吉林省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存的问题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和异同点,为研究教育信息化的模式与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2. 推进全省城乡教育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应用。结合试点区域内的学校实际,从提高信息化应用绩效出发,探索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3. 探讨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体系。基于“十一五”吉林省“双教一课”城乡协作的经验,继续调动和发挥国家级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构建具有吉林省区域特点的城乡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模式,并打造典型实验校、实验区。4. 推进吉林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根据吉林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市(州)、县(区)各级教育信息化推进机构评估标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实验校的评估标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评估标准等。六、创新之处1. 以应用为导向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模式与策略;2. 在考量城乡信息化差别基础上,关注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的协同发展,探索在原有基础上的相对均衡;3. 建构省、市、县、校、师五级联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七、研究思路以国家级和省级电化教育实验校为研究主体,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索。1.基于理论研究,构建省域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创新应用学校以及不同区域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2.基于实践研究,构建城乡中小学不同信息化环境下如何使应用效益最大化,并在实验中打造典型实验区、实验校,实现以点带面的带动、辐射作用;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构建教育信息化实验校以及各级电教系统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的评估体系。八、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文献法、网络调查问卷、实地调研、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过程与常规教学、日常教研、教师培训结为一体,主要以三种培训推进研究:一是“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培训,主要采用课例分析、专家引领、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二是“研究措施与实施策略”的培训,主要采用理解观摩、经验交流、骨干示范的方法进行;三是“效果测量、数据分析与结论形成”的培训,主要采用个案点评,启发带动,以点促面的方法进行。九、技术路线以省域整体推进为目标,以应用为主导,采用行政推动、实践结合、项目评估和信息化竞赛并举的推进策略,统领各子系统协调发展,调动各级电教系统和基层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十、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11年6月-12月)1. 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初步研究,拟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2. 成立子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3. 优化校园信息环境,丰富资源库为课题实施做好准备;4. 网络调查问卷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分析吉林省城乡教育信息化现存的问题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和异同点。(二)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3年6月)1.根据制订的具体研究计划开展实施。2.各市(州)、县(区)确立实验区和实验校,实验校间确立互动协作机制,基于网络等信息化手段组织各实验校及校际间的教研、培训、资源、教学各方面互动。3.每半年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工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三)成果汇总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2.整理教师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资源等,整理学生问卷、成绩统计、相关评价等资料。3.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十一、预期效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科研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家校沟通信息化,提高区域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