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doc_第1页
乡村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doc_第2页
乡村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doc_第3页
乡村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doc_第4页
乡村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论文,值得推荐乡村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塑造个人品德和个性的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德育低效的症结在哪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出路又在哪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无疑对农村初中教育有重要意义。一、影响农村初中德育实效的主要原因1.价值多元化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这必然导致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思想。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危机、假冒伪劣有所蔓延。传统道德体系开始受到冲击,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因此,这个时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评价的多元并存,表现为双重道德标准的并存,是非善恶界限的模糊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无序。各种价值观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头脑,要使青少年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2.德育形式化的影响现在一谈德育就是成立德育领导小组,设德育校长,学校还有德育处,订德育计划,恰恰忽略了德育的本源、德育的回归。事实上,如果不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不研究时代特点、学生个性差异和发展需要,不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慎重的选择与创新,只是简单化地进行说教或形式主义地搞“教育活动”,不可能使德育内容入脑入心,也不可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3.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我校的问题生转化工作中,接触较多的是父母,感触最深的是农村家庭教育的失误和欠缺。根据多年管理的体会,结合近期调查,目前农村家庭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存在三大误区:重物质轻精神,无节制满足子女的物质要求;重分数轻品行,分数第一,家长会成分数“咨询会”;溺爱型家庭增多,错误地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功到自然成”。我对近三年我校9名“问题学生”,也就是过去我们所说的“双差生”进行了个案分析,发现“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根子通到家长身上。4.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环境具有无孔不入的渗透性和无所不包的丰富性,对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的感染和诱惑是不容忽视的:一些电影、电视中的言情、武打片比比皆是,其中很多语言、画面,有些甚至是黄色的画面都装进了学生的头脑里,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分辨能力差,导致问题频发;网络的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引发人格分裂;庸俗低级的文化市场,比如老虎机室、游戏机室,一头扎进去,不可收拾,有的还走上劫、偷的歧途;不良社会风气,比如贪污腐败行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行为等,对自我意识差、判断是非能力差、德育观念淡薄的学生来说更易受污染。二、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实效的对策1.优化学科德育资源,立体推进德育工作人们可以把知识分解为各个学科,但是不能把人的思想道德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也不能认为德育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只是具体教师的事情。所有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时候都应该将“教书”和“育人”两个目的进行有效整合,各类活动也都应自然、恰到好处地开发德育功能。在操作层面上,要构建全员德育的体系,让德育成为每个人的德育,让德育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无论在课程的内外、课堂和学校的内外,德育无处不在,德育无处不为,德育无人不为。2.强化底线伦理教育,重视习惯养成在日常德育管理中,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为学生创造或提供虚假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说“高尚的谎言”。我们的德育经常给学生提一些空洞、宽泛的目标,超前给学生提出一些他们并不理解的道德概念,而不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切合学生发展的努力目标和成长承诺。从走好路、扫好地、唱好歌、行好礼开始,从上好课、做好操、认真作业、文明待人起步,每周一个重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形成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保证,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并遵守道德规范,在具体的点滴生活小事中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3.整合校外教育力量,形成德育合力从某种意义上看,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正是生活在其中的家庭和社区的成年人存在的放弃教育的问题,是管束松弛和榜样不足的问题。学校有责任和义务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修补家庭和社区德育环境的破损。为此我们要通过挖掘德育资源,整合德育力量,形成德育合力。利用家长学校、“一日访校”和“走进家庭”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积极参与学校德育管理的氛围,形成“家校合作,教育双赢”的共识,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家长摆正“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让参与学生的德育活动成为家长的自觉行动,学校开家长会不是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而是对家长进行全面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培训,让每一位父亲、每一位母亲把在家长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跟自己孩子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让学生走进社区体验居民纯朴的民风民情、和谐的邻里关系,激发学生爱家乡的热情。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调节据我校课题组的一份调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占40%以上,他们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教育,隔代教育无力,助长了这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亲情、友情意识淡漠,受挫能力弱。还有单亲家庭子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