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山东省招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山东省招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山东省招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山东省招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招远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1、盖儒学既为“国学”,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 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B 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C 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D 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2、读下图“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A 竹简出土于汉墓,汉代制作 B 竹简内容是论语,春秋时期制作C 书写材料是竹简,肯定不是汉代制作 D 字体是隶书,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3、论语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A 宗族伦理观念 B “天人感应”学说 C 中央集权理论 D “大一统”思想4、尚书虞夏书中说“皇祖(大禹)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一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并具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主张符合这一条件的是()A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B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D 天下之民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5、“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在古玉新诠中的这段话表明()A 玉的人格化折射丰富的人文精神 B 以玉入法反映治国方式醇熟C 玉具有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D 体现古代士大夫的政治智慧6、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7、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8、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推断,孙中山认为()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C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迅速实现 D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9、“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A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是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D寄托了解决民族危机的新希望10、1992年2月5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和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 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小平()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论述C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D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11、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12、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13、1993年初,美国哈佛大学裴宜理教授在中国1992一文中指出:“1989年北京风波后,如果有人对中国领导人对改革开放的态度有所怀疑,这种怀疑在1992年烟消云散了。”“怀疑烟消云散”是因为()A南方谈话坚定了改革的信心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14、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A 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 B 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C 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 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15、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A 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 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C 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 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16、清人李渔在评论元代杂剧时说:“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由该评论可知()A 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 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C 元代杂剧缺乏精品 D 社会环境相对宽松17、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具有特殊性,美德的知识即是对人的理念的知识,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只有超越具体感官经验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整体的内在反省,到灵魂深处去洞察自己的自然本性才能获得美德关照。可见,苏格拉底()A 鼓励人们发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B 试图建立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C 继承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美德观念 D 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18、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在其论家庭一书中说:“人的欢乐不在于过闲散的无所事事的生活,而在于进行工作和活动。”他还宣称一个人应当有三样东西:房子、土地和商店。据此可知,阿尔贝蒂()A 大力宣扬了理性主义 B 改变了城市的消费观C 希望实现财富的均等 D 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19、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 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20、1600年,因为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神学作斗争,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称做异端处以火刑,其为科学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令后人敬仰。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主要原因在于()A 因反对赎罪券和简化宗教仪式而得到人民的拥护B 因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宽恕C 因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而得到德意志诸侯的保护D 因创立了路德教派同罗马教皇分庭抗礼21、孟子既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以世袭贵族治理数以百万计农民的施政理念,又勾画了一个“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的最低限度的保障。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 表达了社会动荡时期对精英政治的理性需求B 体现了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的“仁政”理念C 孟子思想中出自于人类天性的完美政治诉求D 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封建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2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唐代尚未使用雕版印刷 B 宋代已广泛使用活字印刷C 宋代活字印刷日臻完善 D 宋代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23、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2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A 鼓励发展私欲 B 突出个性自由 C 主张实行分封 D 反对理学禁欲25、柳宗元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针对皇帝制度,二人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以下解释合理的是()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明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二说恰好相反,所以两种说法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 B C D 二、非选择题:26.(22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探究主题一:东学西传材料一 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得摘抄材料原文)(5分) 材料二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魁奈(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曾鼓动法王路易十五仿效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他们都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视为与自身文明相异、魅力无穷的“他者”,都乐于把这个陌生相异的“他者”看作构建自家思想学说不可或缺的精神参照。 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魁奈分别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政治、经济的哪些思想?(4分)探究主题二:近代“西学东渐”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3)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1分)并结合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政治体制设置上的表现予以说明。(2分)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4)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分)在第三个阶段的“觉悟“中,国人的实践和及其结果如何?(5分)(5)综合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觉得对于人类文明交流应该持什么样正确态度?(2分)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上古时期,许多文明古国基本上独立取得自己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是其中的一个中心。中古时期,巴比伦、埃及、希腊等国衰落,只有中国仍居世界前列,除了蚕桑、茶等农业技术、冶铁术、造纸术、造船、瓷器、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拱桥、针灸等外,远远比西方国家先进的成就还有:指南车、记里鼓车、水碓磨、龙骨车、石碾、风箱、独轮车、马颈套、弓弩、天然气井等。中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向东、向南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和印度等国;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散到欧洲,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材料二 正如艾赛亚柏林所说的:“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恩科学中的革命材料三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说:中国经济现代化曾经错失三次历史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年至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年至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中美差距100年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我国成为能制造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74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整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