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 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项目经理部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日 期: 2013年01月25日 目 录1、编制依据11.1工程设计图纸版本号11.2规范规程11.3其他参考资料12、工程概况22.1总体简介22.2基础底板概况32.3 工程的重点和难点33、工程施工安排33.1施工区域划分33.2基础底板混凝土概况53.3施工组织53.4施工工艺流程74、施工准备74.1技术准备74.2生产准备84.3施工机具准备94.4混凝土原材准备10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115.1施工机械选择及布置115.2混凝土的运输及泵送设备配置115.3混凝土泵布置及管道敷设145.4浇筑前的准备工作165.5底板混凝土浇筑及振捣165.6混凝土面层处理185.7混凝土养护195.8混凝土测温195.9混凝土裂缝的控制215.10底板混凝土试块留置215.11地下室外墙导墙混凝土216、后浇带及施工缝处理217、热工计算238、季节性施工288.1模板工程冬施措施288.2混凝土冬施措施298.3防冻剂319、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及成品保护措施3110、混凝土应急技术措施3211、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3312、安全注意事项34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工程设计图纸版本号中国人民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结构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1.2规范规程序号类别资料名称编号1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国家规范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4国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国家规范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6国家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7国家规范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8国家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9地方规程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BJ/T01-69-200310地方规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11地方规程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01-26-200312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13行业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JB01-61-200214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15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16行业标准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1.3其他参考资料中国人民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施工合同文件;中国人民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总体施工进度计划。2、工程概况2.1总体简介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中国人民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2工程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院3工程设计用途公用医疗4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305517.43m25建设单位中国人民总医院6招标人中国人民总医院7招标机构中国人民总医院后勤招标采购中心8设计人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9工程监理北京鸿厦基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10招标内容施工总承包(包括土建、装修、安装及小市政等工程)11招标工程设计用途公共医疗12现场临时供水和供电的接口临时供电:1000KVA及500KVA变压器临时供水:DN100及DN15013工程质量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合格标准14质量奖项确保本工程获得北京市建筑长城杯(金质奖)15工期及进度要求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12月25日,计划完工日期2014年9月30日,总工期645日历天。区段工期要求:2013年3月31日前,完成地下5层底板;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0.00(出地面)且肥槽回填至地下三层;2013年11月15日前,结果封顶且2013年8月20日肥槽回填验收完成;2014年3月31日前,外幕墙龙骨完成50%以上的工作量,且完成1至11层的机电安装工程30%;2014年7月31日前,外檐封闭完成90%以上的工作量,且完成机电隐蔽工程验收;2014年9月30日,完成竣工验收。2.2基础底板概况中国人民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位于复兴路与西四环交叉位置(五棵松地铁站的东南角),总医院东院区内。本工程场地周边情况复杂,施工场地极其狭小;场地西侧19.46m位置为门诊楼、南侧2.35m位置为医疗楼、东南侧3.09m位置为东病房楼、北侧10.35m位置为康馨大厦。院区周边道路人流、车流量大,容易造成交通拥挤,现场正北侧大门外的复兴路辅路为通往门诊楼的主要道路,东侧大门外的南北向道路为唯一贯通院区内的通道。本工程基础形式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分为高低跨两部分。其中低跨基础底板顶标高一般为-27.30m,板厚一般为1400mm,坑底最深底标高达-31.20m;高跨基础底板顶标高一般为-22.60mm,板厚一般为1300mm、1000mm,坑底最深底标高达-27.45m。四个转换区柱帽截面尺寸为1500015000mm、厚度为3500mm,柱帽截面尺寸一般为38003800mm 、42004200mm、50005000mm、500010000mm、60006000mm,厚度一般为1400mm、1600mm、2000mm、2200mm、2400mm、2500mm。地下室外墙厚度一般为500mm、700mm、1000mm。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抗渗等级为P10。2.3 工程的重点和难点2.3.1基础底板混凝土面积大、厚度大、质量控制难度大。2.3.2基础底板各区段混凝土需一次浇筑完成,不留设施工缝。保证后浇带无裂纹、无渗漏,确保基础整体防水性能是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的重点。2.3.3本工程地理位置特殊、交通管制制约,周边交通协调难度大。院区内医护人员及就诊患者较多,院区周边道路人流、车流量大,混凝土运输车辆很难在院区内及周边道路停留。根据现场周边交通条件,连续浇筑混凝土困难很大。根据现场情况,从原材料控制、人员及设备的组织、交通组织优化、应急准备等方面进行调整,确保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顺畅。3、工程施工安排3.1施工区域划分根据后设计图纸要求及后浇带位置将基础底板划分为A、B、C三个区域,划分为A、A、B、B、B、C、C、C、C、C共十个流水段。详见基础底板流水段划分示意图。2 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 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基础底板流水段划分示意图3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 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3.2基础底板混凝土概况基础底板各区段混凝土概况表区域流水段流水段面积()底板厚度(m)工程量(m3)混凝土标号抗渗A31121.36358C45P1019541.34341C45P1013111.01423C45P10B34571.46040C45P1024631.34669C45P1010931.32857C45P10C23021.44674C45P1017221.43988C45P104051.3990C45P108601.0694C45P108111.0911C45P102691.3406C45P105871.42252C45P103.3施工组织3.3.1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按计划进行,项目部设立底板混凝土浇筑指挥小组。序号职务负责内容1经理现场总负责、总协调2生产副经理对外交通、对外关系协调3总工、副总技术指导、协调4混凝土工长人员、机械组织、现场指挥5技术员混凝土浇筑书面技术质量交底6安全员安全文明施工、交通疏导7电气工程师临时用电8水暖工程师临时用水9机械员施工机械、设备10材料混凝土供应11试验员现场取样、测温12测量员墙柱轴线、板底标高控制3.3.2劳务队成立由队长为组长的领导班子,明确人员分工,各行其责,因浇筑时间较长,施工人员分为两班倒,每班分组轮流吃饭休息,保证底板混凝土浇筑连续不间断。底板施工劳动力需求统计表 序号工种班组数每班人数备用合计1混凝土工3205(每班)602架子工35153抹灰工35154木工35155钢筋工315456养护工36187指挥34128下料3399后勤351510电工33911力工3103012交通指挥351513瓦工3515合计-273注:以上人数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情况可适当调整。3.3.3混凝土的供应方式本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选用两家距现场较近、质量过硬、信誉良好的混凝土搅拌站,并选择一家备用,确保现场混凝土使用需要。3.3.4混凝土的运输组织3.3.4.1采用混凝土罐车进行运输,由于本工程周边道路情况复杂,限行措施多,交通比较拥挤,混凝土供应商必须周全考虑混凝土的运输问题,确保混凝土供应的及时匀速。混凝土供应合同中明确规定混凝土必须保质保量的及时匀速供应。对出现的质量和供应问题,混凝土供应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3.3.4.2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场区大门外设置混凝土罐车候车区域,保障混凝土连续供应。3.3.4.3加强搅拌站、交通运输、现场之间的连续作业协调性,确保如基础底板混凝土的连续浇筑。3.3.4.4依据尽可能减少车辆在复兴路运行距离的原则,初步确定运输车辆行驶路线:线路一:场外石景山路(或者西四环辅路右转)复兴路工地北门(东北门、东南门)进工地(卸料)院内东侧道路医院南门场外沙窝街西四环辅路线路二:场外西四环辅路医院西门工地南门(西南门)进工地(卸料)院内东侧道路医院南门场外沙窝街西四环辅路混凝土运输路线详见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运输车路线及平面布置图。3.3.5混凝土浇筑的顺序根据结构设计图重中的后浇带位置划分施工流水段,先进行低跨位置混凝土的浇筑,再进行高跨位置混凝土的浇筑。根据基础底板垫层施工顺序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按照BCCCCBACBA顺序浇筑。后浇带全部采用一次浇筑完成,避免施工缝的留设。3.4施工工艺流程4、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4.1.1熟悉、审查图纸。4.1.2收集并学习相关规程、规范、标准及参考书等。4.1.3项目部会同搅拌站一起提前做好试配,确定配合比,同时搅拌站提前三天做好原材料的储备。4.1.4测温仪器采用电子测温仪器和温度计。4.1.5 现场标养室设置要求及设备准备现场标准养护室占地面积不小于6、操作间不小于8 m2、试验员办公及值班室不小于8,配置有自动温、湿度控制设备、淋水、排水系统与加温、降温装置,确保养护室恒温203,相对湿度90%以上,并有放置试块的足够空间。4.1.6技术交底的要求对搅拌站的交底内容要包括: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骨料品种、粒径要求,外加剂品种,掺合料品种等;配合比要求,技术资料要求;混凝土强度保证;混凝土凝结时间保证;混凝土的供应连续性保证;混凝土供应数量的保证;混凝土坍落度保证;冬施期间的出罐温度等其它特殊要求等。混凝土施工前,项目部技术员要向预拌混凝土厂家、分包单位、项目部生产管理人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交底,起到技术预控的作用。同时项目部将底板施工方案向搅拌站进行交底,并根据搅拌站的反馈意见进行方案的调整,最终使现场施工方案与搅拌站的技术交底相一致。对参加底板混凝土施工的管理人员进行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施工程序。主管技术员、工长、质检员、试验员、安全员等共同对劳务队联合进行施工交底,必须明确混凝土的运输路线、浇筑顺序、布料方式、分层厚度、振捣技术要求、泌水的处理方法、测温、保温保湿等措施的控制和质量标准,施工中的控制重点、难点及预防纠正措施。对混凝土小票记录的交底包括:必须记录混凝土的出站时刻、到场时刻、开始浇筑时刻、浇筑完毕时刻,以便分析混凝土罐车路上运输时间、罐车在现场等待时间、浇筑时间、每罐混凝土总耗用时间、发车间歇时间、前车混凝土最长裸露时间等(四个时刻、六个时间)。4.1.7各种隐检验收合格、施工人员到位模板预检及钢筋隐检合格,机电专业及钢结构预留预埋工作完成,并会签混凝土浇灌申请,浇注时看模及看筋人员准备就绪。4.2生产准备4.2.1底板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应提前协调好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城管系统、街道办事处及301医院保卫处等部门,做好交通路线和临时候车地点的确认。基础底板施工期间设置交通疏导、指挥专项负责人,各个车辆出入口、院区及周边道路设置专职交通指挥员。同时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制专项交通应急及疏导预案,确保底板混凝土施工期间道路的时刻畅通、混凝土浇筑连续。4.2.2 临时用电:为确保安全,振捣棒实行一机一闸一漏,其漏电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夜间照明采用镝灯,同时碘钨灯备用。4.2.3 临时用水:混凝土罐车冲洗用水取用基坑降水井的提升水及现场临时给水管网用水,冲洗后的废水先流经沉淀池,再排入市政管网;混凝土养护用水利用单独设立的DN25给水管对接,用橡皮水管引至用水点。4.2.4机具准备及人员组织检查混凝土地泵、车载泵、汽车泵、泵管、布料杆、串筒、振捣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备用的混凝土地泵和插入式振捣器,所用的机具均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修理工随时检修。4.2.5混凝土浇筑前,根据模板、钢筋、避雷、预埋管线等项目办理相关的隐、预检等验收手续;检查浇筑混凝土用架子、泵管布置方向及连接、马道支撑等项目是否牢靠、稳固,进行工序交接检。检查人员到位情况,召开开盘动员会,下达混凝土浇灌开盘令。4.3施工机具准备4.3.1基础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根据各区域具体混凝土工程量,现场采用车载混凝土泵、40米以上汽车混凝土泵配合进行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同时每台车载泵配备至少200米泵管。4.3.2施工前,根据材料计划选购塑料布、麻袋片、保温材料、养护灵、标杆尺等。底板混凝土浇筑所需主要机械和材料计划见下表。底板混凝土浇筑所需主要机械和材料计划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混凝土泵车40m以上台22车载混凝土泵台33抗渗混凝土C45、P10m3399004收口网m22005钢板止水带3003mmm14006振捣棒50插入式根107布料机半径15m台28阻燃草棉被厚25mmm2140009碘钨灯/台610塑料布/m2600011测温仪电子个213混凝土罐车9m3辆50以上机械和材料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情况可适当调整。4.4混凝土原材准备由混凝土搅拌站负责混凝土的原材质量,项目部技术人员随时去搅拌站进行抽查。为降低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使混凝土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度)不大于25,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为此会同搅拌站制定以下措施:4.4.1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混凝土60d的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验收的依据。4.4.2水泥选用优质低热低碱普通硅酸盐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同时掺加粉煤灰或矿粉取代水泥,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并且满足可泵性、强度及抗渗要求。其中水泥3天水化热不宜大于240J/Kg,7天水化热不宜大于270J/Kg。4.4.3增大混凝土中掺合料的用量,减少水泥用量,延缓混凝土的水化速度,减小塑性收缩,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抑制碱集料反应。4.4.4采用高效缓凝减水剂,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增大混凝土的密实度;4.3.5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地下室部分不设结构缝,为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基础、地下室侧壁和地面以下梁板混凝土内掺具有抗裂膨胀功能的高性能外加剂CSA,掺量为胶凝材料的8%12%,底板、侧壁限制膨胀率不小于0.030%,其它部位不小于0.025%。外加剂具体掺量由搅拌站配合比试验确定,施工前配合比及外加剂参数经设计认可后方能用于施工。外加剂检测和施工严格按照相关检测规范执行。4.4.6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4.4.7 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宜大于60。4.4.8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浇筑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d。4.4.9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75 Kg/m;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为0.5;氯离子含量0.3%;砂率宜为38%42%;拌合物泌水量10L/m。4.4.10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4.4.11对于有抗渗、抗冻融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所用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3.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4.4.12坍落度:16020mm,在满足泵送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混凝土的砂率,避免因砂率过大造成混凝土的收缩增大。4.4.13本工程混凝土体积较大、工作面大且可能出现设备车辆故障、交通拥堵、水电供应中断,夜间禁止施工以及进行时间限制等因素导致的施工延迟和中断,混凝土表面处理工序安排有难度,掺加超缓凝减水剂,延迟混凝土初凝时间到16小时以上,一般为1620小时,终凝时间1822小时。同时确保混凝土水化热更好的释放,降低温升,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4.4.14在大体积混凝土制备前,需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试验。4.4.15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同时需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的相关要求。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5.1施工机械选择及布置5.1.1由于现场周边场地狭小,场地重复利用较高,根据本工程混凝土的浇筑计划要求的最大输出量和最大的输送距离,选用移动比较灵活、输送效率较高的的混凝土车载泵(最大理论输送量需93 m3/h )及40米以上混凝土输送泵车。5.1.2本工程根据后设计图纸要求及后浇带位置将基础底板划分为A、B、C三个区域, A、A、B、B、B、C、C、C、C、C共十个流水段。各区域混凝土均采用一次浇筑完成,不留置施工缝。B、C两个流水段混凝土浇筑拟分三次完成施工:先进行低跨位置的底板混凝土浇筑,再分次进行高差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浇筑至高跨底板下口位置),最后进行高跨部位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各流水段混凝土浇筑均从一侧开始,双向围绕电梯井边浇筑边拆管,布料杆移动配合。5.2混凝土的运输及泵送设备配置整个底板混凝土总量约为4万立方左右,利用就诊患者少及夜间道路畅通时进行混凝土浇筑,一次浇筑量大的区域尽量选择在周末进行浇筑。现场设置最大理论输出量大于90m的车载混凝土泵、40米以上汽车混凝土泵完成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5.2.1混凝土输送设备技术参数40米混凝土输送泵技术参数技术参数三桥40米混凝土泵车泵送系统参数混凝土理论排量低压140 m3/h高压100 m3/h理论泵送压力低压8.3 MPa高压12MPa理论泵送次数低压22次/分钟高压15.5次/分钟输送缸内径260mm输送缸行程2000mm液压系统开式系统油压32MPa油箱容积900 L水箱容积600 L输送管径125mm末端软管长度3m末端软管管径125mm车载混凝土泵主要技术参数型号BJ5123THB-9018整车总重(kg)12495外形尺寸(长宽高)871524823020泵送系统最大理论输送量 (m3/h)52/93混凝土最大出口压力 (MPa)18/10额定工作压力(MPa)32动力型号BF6M1013ECP/TAD721VE发动机额定功率(kw)195液压系统型式开式分配阀形式S管阀料斗容积 (L)730混凝土缸径行程(mm)2001650液压油冷却风冷最大骨料尺寸(mm)405.2.2混凝土地泵和汽车泵的平均泵送量Q1、Q2的计算根据Q1:每台车载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Q2:每台汽车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Q1max:每台车载泵的最大输出量(m3/h)Q2max:每台汽车泵的最大输出量(m3/h)1:配管条件系数,取0.80.9:作业效率,可取0.5-0.7(取0.7)本工程采用汽车泵的理论输送能力为100m3/h,车载泵的理论输送能力为93m3/h,。1=0.8 =0.7Q1=930.90.7=58(m3/h)Q2=1000.90.7=63(m3/h)车载泵泵送量按58(m3/h)计算汽车泵实际泵送量按63(m3/h)计算5.2.2混凝土泵数量的计算根据进度计划安排调整泵送设备的类型、规格、型号及数量,拟采用车载泵输送,汽车泵配合。混凝土泵的台数,可根据混凝土浇筑数量、单机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和施工作业时间,按下式计算:N2Q/Q1To式中N2混凝土泵数量(台);Q混凝土浇筑量(m3); 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To混凝土泵送施工作业时间(h)。N2635858186台根据场地条件和综合平面布置要求,可设置5台车载泵,外加1台汽车泵。按照上面结算,以上混凝土输送泵工作18小时的输送能力为满足施工要求。5.2.5混凝土运输车的配备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辆计算:= 10.911(辆)式中:N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台);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58m3/h);V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9m3);S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25km/h);L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30km);T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30min)。因此,每11台混凝土罐车供应1台车载泵。考虑交通不便等因素,安排12辆储备机动车。总计:611+2(备用)=68(辆)按照施工计划的安排,A区流水段正常最少需要68辆,混凝土供应商务必保证运输车辆的数量,以保证混凝土浇注的顺利进行。5.2.7底板混凝土泵送设备配置底板混凝土泵送设备配置数量表区域流水段工程量(m3)泵送设备及数量浇筑用时(h)泵送设备布设位置汽车泵车载泵A63581518东北侧大门车载泵2台;东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正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内科马路处汽车泵1台(根据现场情况增设1台);576415 16.3东北侧大门车载泵2台;东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正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内科马路处汽车泵1台(根据现场情况增设1台);B60400617.3北侧大门车载泵4台,东北侧大门车载1台;西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46691415.8东北侧大门车载泵2台;东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正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内科马路处汽车泵1台(根据现场情况增设1台);28570412.3东北侧大门车载泵1台;北侧大门车载泵2台;正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C46740516.1北侧大门车载泵3台;西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正南侧车载泵1台;39880513.8北侧大门车载泵4台;西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 1684047.3北侧大门车载泵3台,西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1317045.7北侧大门车载泵3台,西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2252036分三次进行浇筑;北侧大门车载泵3台,西南侧大门车载泵1台(汽车泵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注:汽车泵每小时输送混凝土量按63m3计,车载泵按58m3计。5.3混凝土泵布置及管道敷设5.3.1混凝土泵的布置混凝土泵的布置,主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5.3.1混凝土泵输送距离。5.3.2场地的大小能否满足混凝土罐车的顺利通行、停留。5.3.3多台泵同时浇筑时,必须同时浇筑完工,避免留置施工缝。在安置混凝土泵时,根据要求,将四个腿完全伸开,并插好安全销,如果地基比较软弱时,还得加垫枕木,以防止泵移位或倾翻。5.3.4按照施工区段划分及混凝土量的分布,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调整现场共计设置4个车载泵、多个汽车泵布置点。由于现场空间狭小,可布置混凝土地泵场地少;为确保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主要采用车载泵及40m以上汽车泵进行混凝土的输送。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各区段划分及混凝土量的分布情况调整混凝土泵送设备的数量及布设位置。5.3.5管道敷设的注意事项:5.3.5.1输送管道的接头应确保密封,并经常检查,保证不发生漏气、漏水现象。5.3.5.2泵机出口处设置不少于5m的直管,即在5m内不应设置弯头。然后再接90度弯头。水平管的长度应大于泵送高度的1/4、且不小于15m。5.3.5.3混凝土泵管全部选用D125型,尽量少用软管和弯管,以便于装拆维修,排除故障和清洗。了保证泵管的稳定,用碗扣式脚手架架设固定,泵管离开地泵时水平管水平长度不得小于20m,避免堵管。泵管路线应力求简洁、笔直。泵机出口的基本口径为150mm,接一个过渡接头与125mm的泵管对接。此处泵送压力较大,采用钢丝绳向泵机方向牵拉进行固定。5.3.5.4地面水平管放置在事先用钢管搭好的扣件式脚手架上,不得影响模板脚手架和钢筋。 5.3.5.5转向垂直走向的90弯头,采用曲率为1m以上的大弯头,水平和竖向固定。泵管立面图5.4浇筑前的准备工作5.4.1机具准备及检查:混凝土输送泵、料斗、串筒、布料杆、振捣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应有备用的混凝土泵和振捣器,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修理工随时检修。5.4.2保证水、电及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水、电及混凝土的供应不断,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5.4.3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做好隐预检验收。在浇筑混凝土前,模内垃圾须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湿润,但不允许留有积水。5.4.4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5.5底板混凝土浇筑及振捣5.5.1混凝土浇筑5.5.1.1为确保基础底板混凝土整体性、抗渗性能要求,采用“斜向分层法”施工,每层的浇筑厚度约为400mm。根据混凝土输送设备位置,由一端垂直向两侧、从远至近、边浇筑边拆管的方式进行浇筑。浇筑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为了避免冷缝产生,混凝土浇灌采用“斜向分层、一次到底、梯级浇筑、逐渐倒退”的方式组织施工。即浇完该区域下层400mm厚混凝土后,立即返回起始点浇筑上层400mm厚混凝土。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超过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分层浇筑可使下层混凝土的水化热在初凝时间内充分散发,可减少混凝土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从而减少温度应力。5.5.1.2基础底板混凝土按自然流淌坡度(1:6左右)采取斜面分层方式进行,每层浇筑厚度400mm。即浇完该区域下层400mm厚混凝土后,立即返回起始点浇筑上层400mm厚混凝土,循序渐进,以避免因摊铺距离过远层间接槎不及时而产生冷缝。间距8米设通长标尺筋,每400mm用红漆做明显标志。5.5.1.3为防底板冷缝的产生,现场和混凝土搅拌站各设调度员一名,调配混凝土的供应,保证混凝土浇筑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场内合理安排罐车的行走、停车路线,并设立一定的候车区,保证“歇车不歇泵”的原则,确保混凝土的持续供应。5.5.2浇灌部位、强度等级的控制5.5.2.1冬期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5.5.2.2每车必须挂标识牌,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浇筑部位。5.5.2.3每车必须有小票,注明工程名称、浇筑部位、混凝土强度、配合比、外加剂、坍落度、出机时间及温度、运输车号等。5.5.2.4混凝土到场后都必须做坍落度和温度抽检,做好现场记录。等待时间超过3小时的应增加复试一次(禁止往混凝土中直接加水),合格的使用;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可二次掺加外加剂进行搅拌,由搅拌站人员现场根据对每辆砼罐车坍落度的检测数值,加入适量的高浓度减水剂,并做好记录。5.5.2.5对不合格的车次(如小票标注不清、自行涂改、与本车次对不上的),记录车号、退场时间,并存档。5.5.2.6车辆进场后由工程部门派专人(配带标记)指挥调度,并在小票上加盖名章,记录时间,收集小票。5.5.3混凝土振捣每作业面分前、中、后三排振捣混凝土,在出料口、坡角、坡中各配备一排振捣器,边浇筑、边成型,浇筑厚度、标高采用按浇筑坡度的斜面情况支设钢筋棍控制。全部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左右,消除两层之间的暗缝,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避免过振或漏振,一般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大于0.5m;振捣时注意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小于150mm,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钢筋工巡回检查钢筋位置,如有移位,必须立即调整到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处理所产生的泌水,以避免由于粗骨料下沉,表面水泥浆过厚而产生收缩裂缝。5.6混凝土面层处理5.6.1处理程序浇筑后8小时进行一次抹压临时覆盖塑料膜混凝土终凝前12小时掀膜二次抹压蓄热养护5.6.2浮浆处理混凝土表面的浮浆较厚,浇筑后58小时内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用抹子滚压两遍,初步分散水泥浆。待表面收干后,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以防止表面裂缝出现。第二遍抹压以可以用手压有痕的方法控制抹压时间。5.6.3泌水处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泌水较少时用铁锹均匀分开,较多时人工将其收集于灰斗内用塔吊吊运走,避免因泌水多而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5.7混凝土养护派专人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工作并做好测试记录。混凝土浇筑完第一次抹压后开始覆盖养护,采取“综合蓄热”养护方法。5.6.1底板采取“单膜双被”做法,即在一层塑料膜上覆盖两层阻燃草被,塑料薄膜及阻燃草帘之间相互搭接200mm,以减少水分的散发。对边缘、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加到面层部位的2倍,使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及水化热不致散失,又可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梯度,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又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及混凝土裂缝控制。5.6.2在养护测温期间,及时提供各温度控制点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表面温度及大气温度,以此指导现场保温和养护。5.6.3保温时间:根据测温记录,待混凝土中心温度开始下降,与表面温度开始接近,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大气温度温差小于25且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小于20,开始停止保温。揭除塑料膜及保温草被应一层一层进行,每层揭除后应根据实测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间隔,以避免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5.8混凝土测温5.8.1测温点布置5.8.1.1测温点布置:测温点的布置以能反应混凝土温度场分布规律为原则,测温点选位应有代表性,间距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所有测温孔按顺序编号,测温孔预留方法及平面位置详见基础底板见中国人民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一期工程基础底板测温点布置图。5.8.1.2本工程1.4m、1.3m、1m厚底板每一测温点位均设3个测温管,上下表面及底板中间部位处各设一个。测温管留在外面部分长5cm。测温管用一端封闭的直径内径25cm薄壁钢管(或镀锌钢管)做成(满足测温仪器使用要求),封闭要密实,不得渗漏水。测温管焊在底板钢筋上,管口用保温材料塞住,测温时将温度仪探头插入测温管中,并立即加以覆盖,以免受外界气温影响,当温度显示值不再跳动,迅速记下温度值,测温后将测温孔用保温材料原样覆盖好。底板测温结束后用水泥砂浆灌注测温孔。5.8.1.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检测点的布置,需真实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温降速率及环境温度。现浇混凝土板的测温应垂直留置,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不少于4处。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表面以内50mm温度;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温度。测温管埋深表 底板厚度(mm)测温管埋深(mm)短管中管长管1400100(表面温度)7001350(底面温度)1300100(表面温度)6501250(底面温度)1000100(表面温度)500950(底面温度)5.8.1.4测温仪要求测温误差不大于0.3(25环境下),测温范围-30150。用测温仪测出以下数据: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面层(即覆盖层下部)的温度、混凝土分别位于三个不同高度的温度。由于混凝土入模后前期水化热趋于上升,后期呈下降趋势,混凝土浇筑后4天内,每2小时测一次温;514天每46小时测一次温。指导混凝土保湿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控制在25以内。5.8.1.5当各温差达到20时应预警,22时应报警,以采取增加覆盖保温层处理措施。5.8.1.6混凝土的测温工作由混凝土测温员负责。测温天数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且不少于20天。345.9混凝土裂缝的控制5.9.1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确保混凝土抗渗、抗裂能力,施工中采用二次振捣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良好。5.9.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小时采用2m长刮尺抹压两遍,浇筑完成8小时再抹压一遍,以防止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5.9.3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等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加水。5.9.4加强混凝土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混凝土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5.10底板混凝土试块留置5.10.1按照本工程基础底板的连续浇注混凝土量,普通试块的留置每200m3取样一次。抗渗试块每500m3留置一组(每组为6个试块,每项工程不得少于2组),同时按要求留设抗压试块。5.10.2抗压试块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28天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试块的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不少于2组,针对冬期施工,增设2组同条件试块,一组用于检查受冻前的砼强度,另一组用于测定冬转常温养护28天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实体检测试块留置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试块养护应放置于底板结构附近,将试块放于钢筋笼中防止被意外破坏。5.10.3试块留置满足见证和实体检测要求。5.10.4混凝土评定以标养试块强度为指标,执行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5.11地下室外墙导墙混凝土5.11.1地下室外墙随底板一起浇筑600mm高的导墙,导墙上口设置钢板止水带。5.11.2将导墙的吊模安装好后,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在靠近外墙底板混凝土浇筑一定面积后,且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外墙导墙混凝土。5.11.3导墙混凝土随底板混凝土一起养护,导墙混凝土上表面喷涂养护液,并在钢筋缝隙处塞阻燃草帘作为保温层。6、后浇带及施工缝处理由于设计结构防水性能要求高,除了在底板做防水外,还要求结构自防水,因此后浇带及底板与外墙施工缝均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6.1后浇带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接槎面,设计企口、外贴橡胶止水条等措施来达到防水的目的,施工中采用增加收口网围挡。基础底板及外墙后浇带处理详图6.2外墙与底板接槎处水平缝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底板与外墙接槎位置设在墙体上。在底板顶面高600mm处,沿外墙周圈设置止水钢板,止水钢板应埋设在墙体中部。见下图所示。外墙与基础底板交接点处理详图(用于外墙和消防水池侧壁)6.3施工缝的处理要求: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7、热工计算各区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为1月下旬至3月下旬,考虑不利气候情况,取5进行热工计算,各区域施工前还需要根据当时环境进行热工验算。根据施工采取的防裂措施,先计算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最高温升值,再计算混凝土的内部中心温度及表面温度,将二者之差值控制在25范围内;此外还需计算各龄期的收缩变形值、收缩当量温差合弹性模量,然后再计算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如该收缩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则表示所采取的防裂措施能有效控制、预防裂缝出现;如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应采取调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降低水化热升值,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改善施工操作工艺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提高抗拉强度或改善约束等技术措施保证。7.1大气平均温度5时热工计算及结论7.1.1混凝土最大绝热升值最大温升值Tmax水泥用量w水泥水化热Q混凝土的比热容c混凝土的质量密度45.102803750.972400式中: Tmax混凝土最大温升值();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Q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总量(KJ/Kg),取375; c混凝土的比热容,取0.97KJ/Kg.K;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400Kg/m3;7.1.2不同的底板厚度、不同的龄期的降温系数值经查表得:不同龄期和浇筑厚度的降温系数值浇筑层厚度(m)龄期t(d)369121518212427301.40.490.460.380.290.210.150.120.080.050.047.1.3各龄期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度式中:Tj混凝土入模温度15;Tmax 混凝土最大温升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